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云阁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屺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岁,不管现实中得意还是失意,都似乎需要对生命进行一点小结。回想中,还有那些老师、领导、长者,他们的鼓励、关心、指引,都是我成长中最宝贵、此生此世最值得拥有的财富。

丁屺所著的《闲云阁记》正式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总结,回忆起人生中所经历的人与事,以及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所得的感悟与体会。

内容推荐

丁屺所著《闲云阁记》为个人随笔集,包括人生感悟、真情真记、城市素描、读书札记、品茗读史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对生命、人生、自然的所思所想,对亲人、同学、老师等的记述回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记述、点评、批判,以及作者在读书、观影过程中的所得与所思。作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目录

感悟人生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我的2006年

 “绿岛”的阳光

 说戏

 果壳里的日子

 从心开始的疗伤

 人生如年

 “奔四”生日

 斯卡布罗及其他

 从容是最快的方式

 真话的力量

 文人的原生态

 愿望的奴隶

 四十岁说

 琴弦上的断想

 等蓝色沉入黑暗

 再回西宁

 写光明的日记

 活着,并且开口

 选择沉默

真情真记

 母亲

 师之脊梁

 闲云阁记

 同学六记之不合时宜

 同学六记之书生本色

 同学六记之少年真情

 与管院同学书

 突如其来的思念

 冰冷的记忆

 怀念“伯顿”

 你长大了我长“小”了

 平凡的感动

 敦煌印象

 朝那湫记事

 太统山赋

 野荷谷记

 一个人的月亮

 颓废的秋

 追寻梦中人

 斋香叙

书影漫评

 文人的圈子

 思维的乐趣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读书杂记之疏密论

 读书杂记之黠鼠赋

 上学记

 从心却会逾矩

 竖子不足与谋

 厚者名存

 幼态持续

 不能心软的游戏

 女人电影

 革新还是坚守

 湮灭与误读

 关于首功

 闲来说忙

 我的笔友

 读书也是一种机缘

城市素描

 生活札记

 城市素描

 杂感拾零

 国人的娱乐

 脑筋急转弯与应试教育

 颠覆英雄、恶搞及其他

 拍马的境界

 死去的鲁迅与活着的高尔基

 另眼看博客

 隔漠的眼神

 我们有多少是“他组织”方式

 让奥运精神涤荡每一个角落

 这里只有可怜的暴发户

 数字与结论的矛盾

 读书人的悲哀

 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理论

 警惕以善的名义

 艳照门折射国人两面人格

 不开放就会出笑话

 再说晋商的衰落

 一封家书投射出的悲哀

 指鹿为马与表态文化

 痛恨文字的原因

品茗读史

 品茗读史看平凉

 “万国”之“国”有西戎

 英勇强悍原住民

 硝烟弥漫两迁徙

 泾河之畔说苻坚

 平凉人开创的王国

 帝国梦想终成空

试读章节

又是教师节了。从开始设置这个节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这期间,我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由风华少年进入了华发早生的不惑之年。期间遇到的老师数不胜数,有严厉的,有宽容的,有认真的,有博识的……可亲可敬者很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我小学时候一个被官方语言称为“民办教师”的乡村老师。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先生那朴素、威严、细致、一丝不苟的风格和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学的师道,对我影响之大,无人能及。

恩师与我一个姓,算是同宗叔辈,按我老家的规矩是不能叫大人名讳的,所以我从小只叫他“老师爸”。小学三年级的一次转学,使我有幸得识先生并且在他的教导下学习。他个子不高,圆脸,身上总是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蓝色衣服,头上永远戴着一顶最普通的蓝色有檐帽。先生平时说话声音不高,遇见人也很客气,面带微笑。可是一上课堂,则声音洪亮,不怒自威。先生的字写得非常好,一笔一画毫不含糊,以至于第一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震撼了,个个为自己的无知、渺小,为自己那歪歪扭扭的字而羞愧,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了榜样,得到了学习的动力。

先生对于学生其实是宽容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去请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如果你听懂了,他就会让你自己说一遍,再纠正其偏差。在课堂上,他也会经常让学生自己讲题,不仅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多年后,当我结束学习走上工作岗位,结束“听”的生活而开始需要“说”的时候,我才知道当年先生给予我的锻炼有多重要!

先生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现在回想起来,先生那一丝不苟的作风其实是给予人一生的最大的财富。当初我转入他门下学习的时候,旧的习惯像影子一样拖着我。作业马虎潦草,概念不求甚解,往往是这样讲知道,但反过来说就不知道了。先生先从书写入手,教导我们作业必须按要求书写,比如起头空几个字就必须做到,符号对齐就一定不能乱,字体大小一致,绝不能随心所欲。有时为一个空格没有留就撕掉作业让我们重写,有时为一个拼音的位置不对而当面训斥。在开始的时候我也想:数学只要答案正确就行了,何必强求书写整齐:作文只要通顺就行,何必务求完美。但先生是绝不原谅的,达不到要求从不放过。我按照先生的要求去做,半年之后,我看见自己整齐、美观、极少差错的作业,心里感觉到了进步,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理解了先生的良苦用心。也正因为有先生认真细致的教导,我们学校成了全乡以至全县小学教育的典范。而学习和继承先生这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也成了我后来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于涉及品德的事,先生是决不含糊的。记得那时候,班里有一个小同学叫选选,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手痒,有时候竞顺手牵羊据为己有。一次别人刚买的小笔盒不见了,着急地向老师哭诉。先生查出了是选选拿归自己,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体罚开始了。先生叫选选站在地上,先生手里拿着长长的竹教鞭,朝选选的手上、身上、头上狠狠地打去,选选发出了哀求的哭喊,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为选选的错误而痛心,也为自己未犯错误而庆幸。这次以后,选选好长时间腿疼得无法走路,每天都是他爸爸送来的,屁股疼得无法坐,上课一直站着,但自此以后再没有出现手痒毛病。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有一次,我问他记得那次惩罚吗,还记十艮先生吗。他认真地说:“记得,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我感谢老师。”今天,当我看见那些为体罚与否争论的文章时,总会想起这件事,心里总会想:罚与不罚并不是判断教学好坏的标准,爱与不爱才是衡量老师的真正尺度。

先生为人方正,德高望重,在村里不仅学问渊博,更是道德守护者与是非评判人。那时候,村里不管是平田整地、兴修水利、分粮估产的大事,还是婆媳纠纷、父子不合、族里怨怼的小事,人们都会主动找先生商量解决。说来也怪,再麻烦的事经先生一说就迎刃而解,再不讲理的人在先生面前也好像矮三分,变成懂事的学生。先生在村里是无形的中心,吸引着大大小小的心灵向其靠近,这难道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老师吗?

先生真正的身份是民办教师,但我讨厌这个说法,我更喜欢家乡人的说法——民请教师,这至少说明他是老百姓请过来教孩子念书的。1973年,他刚开始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工资,每天只是生产队给10工分,相当于一个男劳力的。后来,国家每月发11元工资,生产队一年记3600工分,年底参加生产队结算。1981年包产到户以后,村里考虑不能再给记工分了,就从队里拿出来一部分钱,每月给他35元,而他不仅每天要照看三个年级(每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而且还要抽时间耕种家里的10多亩地。当时他家里子女多,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我那时虽然已经离开了先生所在的学校,但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他虽然生活劳累不堪,但对于教学却从来不含糊,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

在先生从教的20多年里,也不是没有机会转正,但是初期因为工作时间不够,所以不能参加考试。后来时间好不容易够了,但已经超过了年龄要求,这有点像“冯唐易老”的悲剧。终于,先生在1998年国家清理教师队伍中临时人员的时候被辞退了,代之而来的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正式教师”,而原来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学校却一蹶不振,再没有令人羡慕的考生与成绩了!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当我在这个秋雨绵绵的教师节里,想到这个不计得失、埋头苦干的“民请教师”的时候,不禁又想起了脊梁这个名词,先生以及如先生一样默默无闻的教育者可谓是师之脊梁了。当我听到看到现今社会上那些每月拿着国家几千元工资仍不满足,把教学当辅业、把挣钱当主业的“正式教师”,心里感叹“师道之不传已久矣”的同时,也总会想起在静宁山里那个可亲可敬的“民请教师”。他的生命是平凡的,他的生命也是伟大的。

生命之所以伟大,并不全在于轰轰烈烈的辉煌,还在于那种面对困顿以及生存的诱惑时仍能默默坚守的一种精神;生命之所以不平凡,并不全在于一生有多少可以炫耀的成就,还在于不计较、不浮躁、不屈服地生活!

P55-P57

序言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到四十岁,不管现实中得意还是失意,都似乎需要对生命进行一点小结。这种小结更多的时候是回想——回想亲人,回想自己,回想得失。我的写作也是这样,从临近四十岁才开始的。这种情形也许会遭嘲讽,但我总记着刘向的一句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我无求如日中之光,唯求在黑暗中有一丝光亮,照亮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回想的过程中,亲人四十年给予我的关心与爱护,总是刻在记忆最深处,悠悠然从心里走出来,激发起许多刻骨铭心的细节,无助地填满整个心胸。记得小时候读闲书,有时候会到很晚,母亲就会一遍遍地催我说天都快亮了,快睡觉。我总是被那些离奇的故事所吸引,难以放下。她心里以为我喜欢读书,在用功,哪里知道我只是在读毫无用处的“闲书”。而类似这样的悔疚,到今天,知向谁说?

还有那些真诚的朋友,他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相伴左右,如同歌中唱的那样,是我“隐形的翅膀”。不管我走的路是宽还是窄,也无论我飞得高还是身心疲惫、舔血疗伤,他们都不离不弃。回想半生,上天安排在我身边的这些平凡而真诚的人,给了我太多的支撑,而让人不安的是,太多的时候,我总是眼睛看着外面,最熟视无睹、最漠不关心、最忽略忘记的恰恰是他们。

回想中,还有那些老师、领导、长者,他们的鼓励、关心、指引,都是我成长中最宝贵、此生此世最值得拥有的财富。他们的一句话、一个事例、一个行动,带给我的是一个指引、一个决心、一个方法。这些言语平时也许想不起来,但是当事临头需要处理时,就会突然记起,进而成长为我的一份自信。在这个是非难分、真假难辨的纷乱世界上,如果缺少了这份指引,自己很容易迷失。

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情让人感慨,让人不平,让人忧心。读书看报有时也难免需要为之书写,为之生气,为之痛苦。这些观点与理解,有的正确,有的也许并不准确,但唯一可慰的是,这些都是真心的,我只为自己而写,我不会为了顾及别人而说假话。说真心话,说自己的话,这是我的原则。

在此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用文字记下来,有时候需要用思想来追索探求,这些林林总总的记忆、思想、杂感汇集起来,就是摆在眼前的这本《闲云阁记》。而闲云阁非为其他,只是我书房的一个名字,王维诗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其实是书生的理想,也是我命名闲云阁的缘由。然而世事纷杂,命运难猜,生计劳累,心虽欲闲而身却不能,所以闲云阁及其所包含的生活,也许只是一个梦想,或者只是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过程。如此而已。聊以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