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三国学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与管理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张学信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品三国学管理》这本书由张学信编著。其编写目的是通过品读《三国演义》,包括《三国志》等记叙的三国历史故事,吸取其管理智慧的精华,从历史的镜子中,反映出如何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的道理,然后再根据今天的现实,根据今天的管理理念,结合运用,以期对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获得有益的启示,把我们今天的工作做好。

内容推荐

张学信编著的这本《品三国学管理》参考了杨先举先生的《三国管理学》框架,借鉴了《三国管理学》的基本思路,突出了领导学、人才学、战略学方面的内容。

《品三国学管理》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是综议篇:识时务者为俊杰。综述三国管理的成败得失,从创业之路及做人之道方面,品评主要英雄人物的功过,揭示管理必须遵循的规律;从认识发展大势,掌握事物发展趋势上学管理,学做人。

第二是文德篇:人在精神国在魂。从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德观念、政策法制,以及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方面学管理,学做人。

第三是胜人篇:得人才者得天下。天地间,人才难得。国家强,事业兴,关键在于得人才,得人心。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借鉴古人选人、用人、育人,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智慧中学管理,学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第四是武略篇:战略决定命运。武略与文德一样重要。分析战争与商争的异同,讨论庙算决策、伐交谈判、先知与用谋对事业成功的作用,从战略规划、谋略运筹、备而后战、固本强基等方面学管理,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效能。

第五是用奇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上篇谈的是战略问题,本篇研究战术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对手抗争,需要出新,出奇。从古人以奇制胜的谋略中,探讨随机制宜、出奇创新的智慧。在出奇创新中学管理,提高领导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本书采用一则一则文字形式写,一事一议地写。记录了一些三国人物的典型论述、典型故事,从中探析其所蕴含的管理智慧,体悟其对现代管理和企业经营的借鉴价值。

目录

导 论

 一、关于“三国”

 二、关于《三国演义》

 三、《三国演义》与管理

 四、关于本书

综议篇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二、分久必合,三国归晋

 三、正议曹操

 四、识刘备之忠义

 五、孙权成事在用人、识人

 六、诸葛亮之忠贞

 七、司马懿的谋略与善变

 八、《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

 九、兵法与哲学

 十、超越兵法看管理

文德篇 人在精神国在魂

 一、要做好文德工作

 二、曹操设“五色棒”重法

 三、诸葛亮审势立法,依情执法

 四、“以德治国”

 五、诸葛亮治理蜀国实行德政

 六、曹操实行德政

 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八、法德互济,恩威并用

 九、赤壁之战的决策故事

 十、《三国》纳谏与领导民主

 十一、“先和造大事”,和是民族魂

 十二、“大信为本”与企业文化

 十三、奖励农耕,发展商贸,重视创新

 十四、三国治理经济对我们的启示

胜人篇 得人才者得天下

 一、天地间,人为贵,人才重要

 二、“惟才德兼备者贤士也”

 三、择人先要识人

 四、诸葛亮的识人法

 五、刘劭辩证识才的《人物志》

 六、刘劭的“识人八观”

 七、识人中的辩证思维

 八、识人择人的认识误区

 九、从焚间书说领导者胸怀

 十、从“三顾茅庐”看交人与沟通

 十一、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十二、孙权用人不疑,大胆授权

 十三、刘备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十四、信任是力量的源泉

 十五、《三国演义》中的励士智慧

 十六、赏罚与激励

武略篇 战略决定命运

 一、兵家战略与企业战略

 二、《三国演义》中的战略决策

 三、对制定企业战略的启示

 四、军争战场、商争市场

 五、人谋与预测

 六、伐交与谈判

 七、说辩谈判是伐交的手段

 八、用谋与先知

 九、谋士献策与智囊思索

用奇篇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草船借箭与用奇

 二、八阵图与创新

 三、用谋与应变

 四、“悬权而动”与效益

 五、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与速胜

 六、水淹七军与空间取胜

 七、邓艾渡阴平与奇正相生

 八、刘备招亲与虚实之策

 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后记

试读章节

识刘备之忠义

刘备是三国中另一位英雄。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英雄。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国之君,生于汉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卒于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终年63岁(农历)。

因家境衰落,到刘备这一代,已是家境贫寒。父早死,与寡母靠编席贩履,苦度光阴,但其志不减。小的时候,与宗族中诸小孩在树下玩耍,他指着一棵大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意思是“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15岁,母亲送他到同郡卢植处学习儒家经典。“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灵帝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州郡各举义兵。刘备(24岁)有勇武,借机聚众,揭竿而起。讨黄巾有功被授为安喜县尉,进入仕途。后参加讨伐董卓有功,为高堂县令、平原令、平原相等。在争战中不屈不挠,直到发展壮大,建立蜀汉政权。

识刘备的创业有三:自强不息,善于识人用人,坚持以仁治天下。

(一)自强不息,善于识人用人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受过不少挫折和打击。在他的前半生中,没有自己的地盘,常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陶谦、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打了不少的败仗,但屡败屡战,聚集了忠心耿耿的核心骨干,武有关、张,文有孙乾、糜竺等,形成了忠义诚信的团队精神,积累了创业经验。善败者不亡。刘备的成功,就是他自强不息,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结果。直到有了诸葛亮的加盟,明确了敌我友的正确方向,进而抗曹操,和孙权,占荆州,取益州,成为三国中的一霸。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与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相比,刘备的优势在于人和。实现人和的基础,是他善于识人用人。

刘备自幼善结豪侠,桃园之宴,刘备与关、张结义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第1回)在公孙瓒处,与赵云相见,便有不舍之心,“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第7回)单福(徐庶)行歌于市,玄德待为上宾;经过交谈,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遂有袭樊城之胜。(第35回)

刘备最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的出山相助。刘备年长诸葛亮20岁,经由几位伯乐的引荐,刘备思贤若渴,不惜屈尊枉驾,三顾茅庐,终于感动孔明出山。诸葛亮是当时的天下奇才,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言听计从,拜孔明为军师。刘备率军进西川,则把荆州交付给诸葛亮治理;刘备随法正进兵汉中,则把益州交给诸葛亮;刘备临终托孤,把后主刘禅和江山托付于诸葛亮。诸葛亮尽毕生之力,帮刘备打天下,取荆州,夺益州,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与诸葛亮的鱼水情深,成千古佳话。

搞管理,就要像刘备一样,善识人,善交人,善用人。

(二)识刘备以仁治天下

儒家主张效法尧舜,行仁政。刘备青年时随卢植学习儒家经典,继承儒家思想,崇尚仁义,主张以仁治天下。他与庞统议论进川时说:“今与我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第60回)

刘备对己信守忠义。刘备到隆中,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可见刘备忠于汉室之心。“玄德事母至孝。”刘备在临终遗嘱中教育刘禅:“唯贤唯德,可以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第85回)当绵竹失陷后,刘备的孙子刘谌对其父后主刘禅的投降极为愤慨,以自杀表示抗议。(第118回)

刘备对朋友讲仁义。曹操攻打陶谦,刘备向公孙瓒借兵相救,并作保证说:“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借得军、或借不得军,必然亲至。”(第11回)关羽死,刘备、张飞誓为关羽报仇,甚至不惜举倾国之兵伐吴,践行同生共死的诺言,这是讲信义。当然讲义也有大小之分,关系国家社稷利益的是大义,个人、朋友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相比,总归是小义。舍大就小,舍公为私,就是不义。刘备为关羽报仇,忘记兴复汉室的战略目标,怒而兴师,自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正是“小不忍而乱大谋”,几乎断送了蜀汉江山,可谓意气用事。这也是刘备仗义勇为的局限性所在。

刘备对百姓施仁义。曹军南下,刘备寡不敌众,从樊城撤军赴襄阳。撤军前,就告示百姓:“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可过江。”刘备携民渡江,行动迟缓,曹军追赶甚急。有人劝刘备:“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不肯,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第41回)刘备进成都,益州既定,玄德欲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赵云谏日:“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玄德大喜,从其言,使诸葛军师定拟治国条例。(第65回)

刘备以仁义治天下的思想,在诸葛亮治蜀时期,得到切实地贯彻与实施。

P23-25

序言

关于本书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品读《三国演义》,包括《三国志》等记叙的三国历史故事,吸取其管理智慧的精华,从历史的镜子中,反映出如何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的道理,然后再根据今天的现实,根据今天的管理理念,结合运用,以期对国家、对企业的管理获得有益的启示,把我们今天的工作做好。

毛泽东曾说: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能使人聪明,能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研究古代管理智慧的一座宝库。将三国无数英雄建国、治军思想智慧,联系现实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古为今用方面做以探讨。将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与人们作分享。夹叙夹议地写,这既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

本书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是综议篇:识时务者为俊杰。综述三国管理的成败得失,从创业之路及做人之道方面,品评主要英雄人物的功过,揭示管理必须遵循的规律;从认识发展大势,掌握事物发展趋势上学管理,学做人。

第二是文德篇:人在精神国在魂。从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德观念、政策法制,以及领导者的道德修养方面学管理,学做人。

第三是胜人篇:得人才者得天下。天地间,人才难得。国家强,事业兴,关键在于得人才,得人心。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借鉴古人选人、用人、育人,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智慧中学管理,学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第四是武略篇:战略决定命运。武略与文德一样重要。分析战争与商争的异同,讨论庙算决策、伐交谈判、先知与用谋对事业成功的作用,从战略规划、谋略运筹、备而后战、固本强基等方面学管理,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效能。

第五是用奇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上篇谈的是战略问题,本篇研究战术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对手抗争,需要出新,出奇。从古人以奇制胜的谋略中,探讨随机制宜、出奇创新的智慧。在出奇创新中学管理,提高领导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本书采用一则一则文字形式写,一事一议地写。本书记录一些三国人物的典型论述、典型故事,从中探析其所蕴含的管理智慧,体悟其对现代管理和企业经营的借鉴价值。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和吸收了许多他人的研究成果,就此,我们对这些成果的原拥有者表示深深谢意。

本书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研究现代管理的一次尝试。我们的知识、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难免,欢迎专家、读者指正。

——选自导论

后记

《三国演义》是我所喜爱的古典小说,以前曾多次读过。这次重读,是怀着写作的愿望,带着探求管理问题,尤其是从领导学、人才学方面的管理问题,重新学习、阅读,的确又有许多新的体会。主要感想有三点:一是“识势”。有说“识时务者方为俊杰”,一作为一个意识清醒的管理者,必须善于认识与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去思考与规划自己的目标与行动。二是“悟道”。成功的管理者,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勇士,有承担时代责任的自觉和不达目的永不休止的精神,因此更要“悟道”,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悟做事做人之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三是“善谋”。创事业搞管理,提倡“巧能成事”,不仅要实干,更要善于用谋与借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机遇,要能谋善断,要德才兼备,以出众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率领团队前进。百年三国所涌现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成败兴衰,在识势、悟道与用谋等方面,对我们都有重要的启迪。尽管他们带着不可抹去的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但他们终归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统一和进步,在治国安民、律己修身、遗爱后人等方面,以血的代价,为后人换来了珍贵的启示。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是值得尊敬和赞佩的。读《三国》并不单纯为“厮杀”,“拼搏”,更为了在风雨过后,如诸葛亮那样“留有遗爱在民间”,建设和平美好的新生活。

《品三国学管理》,参考了杨先举先生的《三国管理学》框架,杨先举先生的《三国管理学》畅销国内外,受到读者好评。把《三国演义》思想借鉴到管理中来,进行古为今用的探讨与嫁接应用,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但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本书借鉴了《三国管理学》的基本思路,突出了领导学、人才学、战略学方面的内容,并听取了杨先举先生对初稿的修改意见。

在写作过程中,我反复研读《三国演义》原著,同时也学习了很多参考书,主要有《老子》、《论语》、《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典籍;有《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有关汉、晋、三国的史书;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诸葛亮集》等有关兵书;也涉猎了《品三国》、《品曹操》等有关研究品评三国方面的著作;有《国富论》、《管理经济学》、《哈佛人才管理学》等有关经济学、管理学的书等。围绕古为今用的目标,重点关注有关诸子思想与管理嫁接应用方面的书,如杨先举先生的《兵法经营十谋》、《老子管理学》、《孔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三国管理学》、《向韩非子学管理》等,以及我与人合著的《兵法经营概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论文集、《名家论孙子》等。同时浏览了网上、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案例,从中汲取灵感与营养。学然后而知不足,深感受益颇丰,在此对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学习古代管理思想和古为今用的一次尝试。感谢杨先举先生的具体指导和无私关怀,其学识,其精神,都使我难忘,使我感动。可以说,本书也是我们友谊的记录。

由衷地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信任与支持、孙平等编辑的帮助。

张学信

2010年8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