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虽有消极的倾向,但极为深邃,充满辩证思维,对当今管理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在管理中,应该尊重客观规律,管理者特别要注意事物的转化(对立统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魏万磊主编的《向老子学管理》为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提供了一种传统的管理教科书中较少涉及的新思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向老子学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与管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魏万磊//杨先举 |
出版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思想虽有消极的倾向,但极为深邃,充满辩证思维,对当今管理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在管理中,应该尊重客观规律,管理者特别要注意事物的转化(对立统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魏万磊主编的《向老子学管理》为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提供了一种传统的管理教科书中较少涉及的新思路。 内容推荐 老子是中国古代另一位和孔子、孙子等伟大思想家比肩齐名的智者,他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的更高智慧:它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一种灵活的态度,意味着顺其自然,遵守事物的规律,在承认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冷静客观地寻找解决的方法。这种人生智慧其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手段。对于广大企业管理者来说,魏万磊主编的《向老子学管理》颇为另类,但令人耳目一新,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管理学杰作。 目录 导论 一、老子与道家学派 二、《老子》的核心思想 三、《老子》与管理 第一章 坐而论道 一、道可道 二、为无为 三、营魄抱一与企业文化 四、涤除玄鉴:以人为本 五、道与阴阳:二线管理法 第二章 孔德之容 一、德源自道 二、阴阳鱼与管理模式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 四、功成事遂我自然 五、“始制有名”与组织建设 六、“善用人者,为之下” 七、“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第三章 以柔克刚 一、老、孙兵论与管理谋略 二、“柔”论与权谋艺术 三、“柔弱胜刚强”与“全胜” 四、“知雄守雌”与攻守燮理 五、“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六、“以奇用兵” 七、“不以兵强天下” 第四章 无中生有 一、“无”的奥义 二、“无”中生有 三、无即是有 四、做梦思维与模糊思维 五、创造技法漫谈 第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 一、“反者道之动”与管理“悖论” 二、“音声相和”与管理艺术 三、道天地人与系统管理 四、“独立不改”与变易管理 五、“重为轻根”与比较管理 六、“祸福依伏”与逆反管理 第六章 上善若水 一、“上善若水”与水性管理 二、领导就是影响力 三、“敦兮其若朴”与领导诚信 四、“上德若谷”与宽容美德 五、以静制动 六、健康管理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子其人,据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含糊其辞的描述,大致有三个人物可以对应,但只有一种说法太史公严肃认真地对待了,其他说法他都是采用“或日”(有人说)的方式,类似于附录或者补充说明,他自己也持怀疑态度。 太史公用“正传”的方式传达的信息是,老子就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的李耳,因他耳朵大,传说长达七寸,所以又称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他与孔子同时代,辈分高于孔子,曾经为东周的柱下史和守藏史,这是一个只有博学之士才能担任的职务,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兼档案馆的馆长。这种身份使得他能够博稽约取,成一家之言。中年以后,他一度起落,厌恶了世俗的为官生活,就骑青牛,过函谷关,要穿越西域大漠而去秦国。关令(看守城门的)尹喜也非普通人,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青牛星牵引,就城前迎接并款待了老子,求作。老子作了《道德经》,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全长不过5 000字。以后便“莫知其所终”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老子就是老莱子,也是春秋末期人。据《神仙传》记载,他曾经在母胎里呆了七八十年,出来时须发皆白。因为经常伸舌头搞怪,就有人送绰号“老聃(爱吐舌头的老头)”。据传,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李子捞上来,后又吃了下去,从而怀了身孕。又经过81年,生下一个白眉白发、白胡子的男孩,因此取名“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老子非常孝顺,为了逗父母开心,他一大把年纪还整天穿小孩子的衣服,扮小丑,引得父母哈哈大笑,所以又称老莱子,大约是老顽童的意思。这种说法相信的人很少,因为老莱子以娱亲尽孝著称,不会提出“六亲不合,有孝慈”这种挑战传统孝道的思想。 第三种说法是,老子晚于孔子120多年,名叫太史儋,战国中期人。传说,公元前374年,他有个预言,周与秦本来合在一起,后来却分手东西,分开500年,又合在一起,再过17年,就会有霸王出来(《史记》的《周本纪》、《秦本纪》、《封禅书》、《老子韩非列传》)。他预言的“大趋势”,就是秦灭六国,兼并天下,这当然是后来人神话老子而以后见之明看历史。司马迁怀疑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就是同一个人,但其年代相差太多,他只能用“或言”的方式说老子活了160多岁或者200多岁。司马迁《老子列传》实际上把太史儋当作李耳,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都在周都洛阳供职,李耳是“周守藏之史也”,周太史儋也是周太史,两人都是周的史官;第二,聃和儋古音相近,完全可能是通假字。 这几种说法有一个解释逻辑可以贯通为一体而不相悖,那就是集老子思想大成的《老子》有古今两个版本。今本《老子》出自战国中期与秦献公同时的太史儋,它将竹简古本《老子》全部纳入并加以改造,而古本则出自李耳之手,两书各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史记》所载西出函谷关并著今本《老子》五千言的那位老子是太史儋而非老聃。司马迁所说的老子活了一两个世纪,其实这正是从老聃到太史儋的时间,也正是由于他们被误认为一人才出现此类传说。又如梁启超在读了《史记》后说:“前辈的老子八代孙和后辈的孔子的十三代孙同时,未免不合情理。”实际情况大致是,太史儋的八代孙和孔子的十三代孙同时,这是合乎情理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年太史儋将老聃书纳入自己的著作,两本书都以《老子》为名流传下来,久而久之,人们便很自然地把两书误为一书,把两位作者误为一位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依据的材料,是今本的《老子》,因为无论老子其人是以上哪一种说法,今本《老子》都更加详尽,它包容了前者并且更加体系化,主体思想和精髓是一致的。 我们通过两个故事来把握其精髓。据说,老子的老师叫常枞。常枞是个老头,牙齿都掉没了,老聃问他什么是柔弱胜刚强,老头什么话都没说,而是张了张嘴,伸了伸舌头,老子告退。许多人不理解,对老子毕恭毕敬的态度很纳闷,天下还有这样的先生,学生问问题他连句话都不给。老子解释说,他已经教给了我很深奥的道理。 P2-3 后记 南怀瑾先生曾经这样概括中国文化思想:“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初期……对于这三家,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可以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如果说先秦思想确实有思考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现实问题的学术流派,那么非道家莫属。 道家思想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哲学,还有它藐视权贵、率性而为的真性情,尤其是它管理自我的人生态度。从我在学校开《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以来,我对道家思想愈加痴迷,原本要在道家政治哲学方面加以开拓,无奈学力不达,一直引以为憾。 本书是在杨先举教授《老子与企业管理》和《老子管理学》两本书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与杨先生在2004年相识,结为忘年之交,他一直希望我能和他合作写书。正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要出一套丛书,先生嘱我将他的《老子管理学》一书加以改编,并吸纳一些学术界的新观点。我诚惶诚恐,唯恐有负重托,书的章节安排大致没有变化,正是在改编的过程中,我体味到先生的严谨和博大。初稿出来后,先生执意让我署第一作者,无功受禄,着实惭愧。同时声明,书中若有可取之处,应归功于先生原著的精华;若有糟粕,责任全在我一人。 首先要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孙平先生,是他策划并牵头组织了这套丛书,本书才得以忝列其中。其次要感谢我的工作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宽松的学术环境,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本书稿。当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爱人刘黎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劳动和抚养孩子的工作,尤致谢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