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首任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的11年(1922—1933)在华履职经历为考察线索,以该时段内天主教会的在华“本地化”进程为研究对象,试图详尽展现“本地化”——这一现代以来天主教最大、最无可回避的传教挑战如何在短短的11年间完成决定性的建基工作,并从刚恒毅与这一进程的具体关系来探讨在华外籍传教士、教廷、外籍修会、本地神职人员与信徒、对传教施加外交保护的欧美国家、中国政府、知识分子、普通民众、政党、社团、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各类政治、文化运动与事件是如何在其中配合、冲突、穿插与相互作用的,及其对“本地化”所施加的或积极,或消极,或浑然无知的影响。
本书以首任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CelsoCostantini,1876~1958)在华教务活动(1922~1933)为经,以同时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为纬,在充分利用最新教廷档案的基础上,以多语种文献,多元研究视觉为解读进路,综合、立体地勾勒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运动的挑战、问题和阶段性成果。该书在资料掌握上的宏富、研究方法上的新颖和多语种文献的互参比对,不仅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即便在国际学术界也有其不容忽视的贡献。
第一编 中国天主教“本地化”的前奏与生态
一 1900~1920年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二 “老西开事件”的多向解读
三 “宗座巡阅使”的中国之旅与历史批判的暧昧性
四 《夫至大》牧函及其革命性影响
第二编 “本地化”的初启:“宗座代表”的任命与“第一届上海主教大会”的召开
一 第一任驻华宗座代表抵达中国
二 武昌筹备会议及历届主教会议回顾
三 第一个国籍宗座监牧区诞生的风波
四 第一届中国教务会议的召开、程序与结果
第三编 “本地化”的突破:首批六位国籍主教的祝圣
一 两次“非基运动”的冲击和基督新教与天主教因应的差异
二 中国皈依天主教的障碍和传教问题
三 首批六位本土主教候选人的遴选
四 一枚硬币的两面:从“礼仪之争”到伪“满洲国问题”
第四编 “本地化”的障碍与化解:教会与政治
一 法国保教权:作用、影响及转化
二 传教士遇害与赔偿问题
三 攘外必先安内:“卡普拉事件”、“道明学校风波”与加尼埃神父的攻击
四 中梵关系的新尝试
第五编 “本地化”的成效:方法、视野与经验
一 中国国内新的政治特征和天主教的回应
二 他人与他者:从“文化适应”先驱到佛教的启示
三 文化传教的提倡:“集约法”与“广扩法”
四 从“适应”到“本地化”:神学、礼仪与宗教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