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教格言精选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弘一法师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只是弘一法师著述中的沧海一粟,它收录法师所编订和标阅的格言集四种:《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前三种署名由弘一法师编订,最后一种则是由弘一法师标阅,弟子传贯法师摘录的。

本书用格言这种言简义丰、短小精悍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佛祖以及先圣前贤高明的道德与智慧,它是佛祖和先圣前贤教言浓缩的精华,是真实的,切实可行的,能为人准则的。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弘一法师所编订和标阅的格言集四种:《晚晴集》、《寒笳集》、《格富别录》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弘一法师自号“晚晴老人”。1941年夏,法师掩关福林寺,录写佛经祖话警句102则,辑为《晚晴集》。《寒笳集》为明代四大高僧乏一蕅益大师所著,经过弘一法师摘录编订。《格言别录》在《格言联璧》的基础上,汰其繁芜,录其精要,编订而成。《晚晴集》有净空法师的讲记,深久浅出,颇便读者。《寒笳集》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文辞比较晦涩,特作注释以利阅读。

目录

晚晴集

《晚晴集》讲解

寒笳集

格言别录

《永觉和尚广录》摘要

试读章节

本心即禅宗讲的真如本性,教下讲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都是大乘菩萨的本心。净宗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就净宗总括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这个心要是失掉,立刻就要忏悔。忏是忏摩,悔是悔过,此梵华合一名词。忏摩是发露,悔是改过自新。真心悔改,心地即清凉。我们的心若不清净不平等,觉心就失掉了,应立刻忏悔。祖师大德劝我们老实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包括宗门教下所讲的本心统统在内,一个也没有除外。佛号断掉了,立刻提起来即是忏悔。忏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如再这样想就是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过失知道了,以后不再做叫忏悔,至于究竟圆满彻底的忏悔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五逆十恶的罪业都能彻底铲除,怎能不清凉呢?学佛同修对佛菩萨都愿意随顺供养尊重承事,而对于众生则忽略了。试想泥塑木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一个象征,启发我们的本性,见到佛要尊重。《华严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量寿经》说:“一切众生皆成佛。”所以随顺供养尊重承事一切众生就是随顺供养尊重承事诸佛。现在问题来了,假如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思想行为都是违逆本性的,也要随顺吗?佛在世时弟子们已经代我们请示,佛说不可以随顺,善行善事应随顺,恶行恶事不随顺。见其作恶,以真诚慈悲心劝导之,如其不听即随他去,不再说,佛法称之为“默摈”。佛教我们隐恶扬善,心中只记好事,不记恶事,如常记恶事,心就不清净了。我们从佛所学,可以完全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它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

普贤行是建立在六度基础上,如盖一栋大楼有五层,普贤行是第五层,第四层是大乘菩萨六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般若度。六度的基础建立在三学戒定慧上,三学的基础建立在十善上,十善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础建立在五德上。五德以孔夫子为典范,当年孔门学生谈到夫子的德行有五项,即温、良、恭、俭、让。以五德的基础修十善,以十善修三学,以三学修六度,以六度修普贤行。我们净宗学会在行门上提倡的德目即由此而来。另外还加了一个六和,六和最重要,家和万事兴,不和没有前途,个人与团体都要毁灭。果能照以上步骤修行,能使一切众生与一切诸佛欢喜。

此段经文值得我们每天随时警惕。嗔恚是三毒之根,起了嗔恚心必与众生结怨。平时对人对事对物常犯此病,必须深自悔责。为什么自己智慧不开,功夫不得力没有进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贪嗔痴未断。:《华严》是佛对法身大士所说,菩萨立志存心是自度度他,如还有嗔恚,结怨于人,则自度度他的目标就达不到了。佛菩萨对于多嗔的人在想,此人欲求菩提为什么还会生嗔恚心与人结怨?这与他的心愿恰恰颠倒,有嗔恚即不能断烦恼,也不能证解脱得自在。怨结另有一解,佛说:十善厚友,十恶冤家。怨结亦可以指十恶而言。

此文是把一切众生都看做佛,其效果生平等心。有人问我如何修平等心,我说你家里一定有佛堂供有佛像,把你最恨的人写一长生牌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香花供养他如佛。他说这样不行,我见到他就讨厌。此乃功夫不够,应再用功修,几时见到此人不觉讨厌,还要尊敬他,自他平等,心就清净了。清净、平等、觉是三而一,一而三,一个得到了,其余两个也得到了。

《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经,也是一个大部头的经。传到中国来只把其中之一品翻译过来,即心地戒品,上卷心地观法,下卷讲戒律。

学做菩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能承受代众人之毁辱。一切过错自己承当,好事让与别人,可以消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罪业,这与世间人恰好相反。如非真正觉悟,很难做到,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一切众生大的烦恼是贪嗔,嫉妒是嗔恚之一分。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劝我们把贪嗔痴三毒烦恼断掉,这是修行的根本。心中有三毒才遇到外面的毒害,假如心中无三毒,喝毒药如饮甘露,因心内无毒,它不起作用。若遇毒虫咬伤,应生惭愧心。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住的寮房中有臭虫跳蚤蚊虫等,都不驱除。小侍者欲为大师清理,大师不许,并说:我的德行不够,留着它们叫我改过自新。大师七十岁以后,所住的房间没有一个臭虫跳蚤。大师是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晚间没有浮云,可以看到星星月亮清清楚楚,比喻人若离开贪嫉,则心中清净,见事不迷。

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了生死,学任何法门都脱离不了轮回。就法门说,一律平等,并无高下。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这个世间,还贪爱这样,贪爱那样,想离开娑婆就难了,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没有能出三界,仍在轮回,就是因为贪欲嗜味。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这个偈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写照,始终没有离开辛苦。特别在这个时代,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志同道合,真修实练,不是人多凑热闹。第二,道场重实质,有学风道风,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没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净心,其他神通感应都不重要。

此从比喻说,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干闼婆城是幻象,非真实。世间万法无常,如执着有我有常就痛苦了。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生嗔恚心。不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场梦而已。P18-21

序言

几年前,有一家北京的出版社约我写弘一法师传,当时论对弘一法师熟悉和了解的程度,我不是合适的人选。但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有意识地去收集与法师相关的作品和研究资料,至今颇有些收获,当然这都只是就印刷品和数字出版品而言。数字出版品中有《弘一法师全集》,收罗弘一法师的文字和书法作品很宏富,但并不详赡,如弘一法师的绘画作品就几乎阙如,而能够反映弘一法师艺术最高水平的,我认为绘画,特别是佛教绘画,是最重要的不二选择。弘一法师画佛画,画罗汉画,其精妙绝伦之处,往往令人叹为观止。2009年,我购买了一部《弘一大师罗汉画集》,这是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画集,如编者所言,在这本画集中,“弘一大师那坚实的西洋画功底和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造就了他那完美的造型能力,描绘出了充满浑厚文化意味的佛教和花木山水形象”,“可谓中国佛教美术的辉煌之作”,“并以其精美绝伦的震撼力标示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弘一大师罗汉画集》,西泠印社出版,一共收集了弘一法师的罗汉图一百余幅,每一幅罗汉图均大笔勾勒,而又刻画精微,其罗汉神情各一,但均惟妙惟肖,姿态生动,既浑朴圆满,又天逸灵动,就我所见到的佛教图画中,弘一法师的佛画和罗汉画真正是达到了简约精微、敦厚闳放的极致,翻阅之下,那种蕴含在大写意和精细刻画中的祥和、淳美的气息扑面而至,使人不觉有一种超然尘上的静美与天机流动的喜悦从心中油然升起。“乐莫乐兮新相知”,艺术之美,尤其是佛教艺术之美,在不期而至的弘一法师的绘画作品中,它所带给人的绝妙享受那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与弘一法师佛教绘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致的是弘一法师的书法,那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各个不同时期中虽然风格并不一致,但在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温润美丽的气息与法师的佛画一样是达到了极致的境界,用一句话来概括,“朴拙圆满,浑若天成”,是非常恰当的。

这次编集弘一法师编订的《佛教格言精选》,起意有一年多,但迟迟未付实行,原因就是想将弘一法师的美术作品糅进其中,做到图文并茂,二美俱具,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最近将文字作品姑且发给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天一国际公司的韩敏先生后,没想到当即表示决定出版,并有些催逼的意思,希望我赶紧进行。无奈之下,只好勉力上马,从已收集的弘一法师这些精美的图画和书法、印章作品中挑选出一部分作为该书的插页和插图,原本打算我亲自动手,确定插页和插图的位置,但这样功夫浩繁,成就大费时日,非我力所能及,于是只有将这些插页插图的工作委托给出版方。插页插图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读者在赏玩那些格言文字所富含的深妙义趣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精妙的美术作品所给予的精神上的熏蒸和陶冶,以期赏心乐事,一举两得。

弘一法师(1880-一1942),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字叔同、息霜等。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一官宦富商之家。民国7年亦即1918年8月19日于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尊称弘一大师。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终年63岁。

一般人都知道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造诣,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但少有人知道,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又被佛门弟子奉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此中之因缘际遇,不是能简单地以时命二字归之的,其静虑与持行之力量当是起着决定的作用。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不世出的奇特之人,短短一生充满了丰富的传奇色彩,我认为他是中国真正实行“绚烂之极终归于平淡”的最典型人物。他为世人所留下的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是近现代中国一个灿烂美丽的神话。

本书只是弘一法师著述中的沧海一粟,它收录法师所编订和标阅的格言集四种:《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前三种署名由弘一法师编订,最后一种则是由弘一法师标阅,弟子传贯法师摘录的。

《晚晴集》编订完成的时间是弘一法师晚年(62岁时)。法师自号“晚晴老人”,1941年夏掩关福林寺,录写佛经祖语警句102则,辑为此集。《寒笳集》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师所著,又名为《蒲益大师警训略录》,本集也是经过了法师摘录编订的。《格言别录》在《格言联璧》的基础上,汰其繁芜,录其精要,编订而成。其中《晚晴集》有近人净空法师的讲记,讲记深入浅出,颇便读者。《寒笳集》和《(永觉和尚广录)摘要》文辞比较晦涩,以利阅读,出版方要求我特作注释。《格言别录》则通俗易懂,不出注。

格者,至也。格言,也就是至理名言。本书用格言这种言简义丰、短小精悍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了佛祖以及先圣前贤高明的道德与智慧,它是佛祖和先圣前贤教言浓缩的精华,是真实的,切实可行的,能为人准则的。我们借鉴它,可以砥砺我们的行为,增益我们的智慧,终于达到道德的完善。这也是弘一法师一生珍爱佛教格言,孜孜不倦地念诵、录写、身体力行并向世人广为传布的因缘。

伍恒山

2010年10月25日于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