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外股份制企业比较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术文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韩玉玲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澄清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理论误区,并通过对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企业制度以及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的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国情,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股份制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以及今后股份制企业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股份制(Stock System)又称股份制经济或股份经济(Share Economy),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分散的、属于不同个人或生产单位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和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享收益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本专著对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西方学者的股份制理论、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股份企业制度以及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比较。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中外股份制企业的共性和特性,以便结合我国的国情,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股份制企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的改革以及今后股份制企业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

全书共分为8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说明了本书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评论,介绍了该书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上篇是股份制理论和产权理论,包括2章,其中:

第1章论述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股份制理论。

马克思认为产权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他虽然重点剖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却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变迁规律的角度,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系统地论述了财产和财产权的起源及其历史变迁。马克思把财产权看做是一组权利或若干权利的结合体。在各种所有制内部的产权结构中,除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马克思还研究了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和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权利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地分析了这些权利的统一、分离和重组的情况,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对基本产权制度的影响。

马克思的股份制思想大约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这是他在深入考察了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制经济以后建立的科学的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理论。马克思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关系上,尤其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程度日趋提高的层面上,对股份制的产生、特征、作用及历史地位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由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在没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前提下,对其生产关系从组织形式方面被迫进行的一次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第2章论述了西方国家的股份制理论和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对股份公司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和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美国经济学家艾尔费雷德·D.钱德勒的管理协调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贝利和米恩斯、伯纳姆及加尔布雷思的“经理革命”论;科斯的企业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关于现代公司组织和治理结构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分享经济”等。西方学者遵循假设——推理——实证的静态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难以展示导致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之间是如何从整体上交互作用的,容易使人片面地理解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以产权和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及其结构和安排对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的作用和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思、威廉姆森、德姆塞茨、张五常等。其中,科斯认为,明晰的产权制度是产权自由交易的条件,并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他的这一命题,没有得到任何证明。所以,西方现代产权理论不能作为我国改革的出发点。

下篇是股份制企业及其比较,包括6章,其中:

第3章论述美国的股份制企业。

美国的股份制企业是在业主制、合伙制的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来的,其主要特点有:公司股权高度分散;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没有监事会,董事会履行监事会的职责,是单层委员会制,并实行内部和外部董事混合的董事会模式;公司控制权市场发达,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

第4章论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股份制企业。

英国也是外部控制性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融资以股权和直接融资为主。在股权结构中,机构持股者占主体,股权高度分散化,并且流动性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以股票市场为主导的外部控制机制高度发达;采取经营者“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公司治理模式的框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首席执行官三者构成。

从所有制关系看,虽然私人经济在英国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经过两次大规模国有化运动后,国有经济曾占有过很重要的地位。但从1979年以来,英国政府由于竭力推行私有化政策,其国有经济的实力已经大为降低。

法国企业按其所有制形式可区分为三类:国有企业、合作社和私人企业。法国国有企业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集体所有制,实行股份制。国家是国有企业的股份持有者,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方针,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加干预。企业主要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1986年法国右翼联盟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全国经济和党派政治的需要以及受到全球私有化浪潮的影响。

德国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以法人持股为主,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之上,不依赖资本市场和外部投资者。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分为三级,即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它们分别控制着公司的所有权、监督权和经营权。

德国虽然以生产资料私有为主体,但同时也保持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国有企业大都采用公司形式独立经营。不过,从20世纪50一60年代,原联邦德国开始了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

第5章论述日本的股份制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建立了以银行为中心的“法人资本主义”体制模式。股权结构是以法人相互持股为主体,若干稳定的大股东的存在和交叉持股形成了日本内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公司不仅仅是股东的工具,它还对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负起责任。企业的决策机构是以董事为中心的董事会,而董事会又是由“社长”为核心的各事业部部长等组成。

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有企业实行中央集权的管理办法。国有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任免权大都在国会和政府手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也实行了国有企业“民营化”。国有企业民营化后,经济效益虽有提高,但也出现了失业率高、政府调控经济能力下降等问题。

第6章论述俄罗斯的股份制企业。

俄罗斯的股份制改革是伴随着私有化运动的开展而进行的。俄罗斯通过建立股份制,大量无偿分配或有偿出售国有企业的股份,改变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俄罗斯私有化改革后,股权集中程度高,在新形成的股份公司中还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按照俄罗斯2002年股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三者构成俄罗斯股份公司的核心,基本上属于英美模式。通过后私有化阶段的公司治理,俄罗斯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第7章论述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为了实现政企职能分开,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股份制试点。1997年党的十五大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行政干预问题;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问题等。社会主义要创新地利用股份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建立和完善使公司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的力度。

近年来,外商投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收购、股权置换、资产重组等方式并购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出现了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也不断加大。外资并购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行业垄断问题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并购中出现的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下降以及引起的失业问题等。为此,我国应及时采取对策,健全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第8章论述中外股份企业制度的比较。

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传统、法律体系、政治体制及经济制度,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即以美英为代表的外部控制性公司治理模式和日德式的银行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述两种公司治理模式都遇到了问题,双方之间开始寻求可以借鉴的经验,呈现出互相交融、趋同的趋势。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股份制的相同点包括:两者都是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两者都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生产力;两者都以谋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股份制的不同点有:建立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不同;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大小不同;发展经济的目的不同以及发展经济的后果不同。

结论: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当按照自己的国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各种市场经济中企业制度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

目录

导论

上篇 股份制理论与产权理论

 第1章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股份制理论

  1.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

  1.2 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

 第2章 西方国家的股份制理论和产权理论

  2.1 西方国家的股份制理论

  2.2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下篇 股份制企业及其比较

 第3章 美国的股份制企业

  3.1 概述

  3.2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第4章 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股份制企业

  4.1 英国的股份制企业

  4.2 法国的国有股份制企业

  4.3 德国的股份制企业

 第5章 日本的股份制企业

  5.1 概述

  5.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5.3 国营企业及其民营化

 第6章 俄罗斯的股份制企业

  6.1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2 “后私有化”时期的公司治理

 第7章 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7.1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历程、原因和效果

  7.2 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股份制

  7.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第8章 中外股份制企业的比较

  8.1 资本主义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

  8.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比较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