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快乐的金色年代》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
劳拉迷上了阿曼乐的马。每当劳拉和阿曼乐驾着马车呼啸而过。爸总要为他们捏把冷汗。因为那两匹马是桀傲不驯的小野马。马车冲过大街,奔向草原。在马车上,劳拉享受刺激的驰骋乐趣,她和阿曼乐的感情也逐渐滋长。终于,马儿驯服了,劳拉也戴上了阿曼乐给他的订婚戒指。但是,妈却担心,劳拉在意的其实是马,而不是马的主人。甚至连玛莉也不禁要问:劳拉真的要嫁给阿曼乐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快乐的金色年代/小木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劳拉·英格斯·怀德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快乐的金色年代》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 劳拉迷上了阿曼乐的马。每当劳拉和阿曼乐驾着马车呼啸而过。爸总要为他们捏把冷汗。因为那两匹马是桀傲不驯的小野马。马车冲过大街,奔向草原。在马车上,劳拉享受刺激的驰骋乐趣,她和阿曼乐的感情也逐渐滋长。终于,马儿驯服了,劳拉也戴上了阿曼乐给他的订婚戒指。但是,妈却担心,劳拉在意的其实是马,而不是马的主人。甚至连玛莉也不禁要问:劳拉真的要嫁给阿曼乐吗? 内容推荐 《快乐的金色年代》是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奖。 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 《快乐的金色年代》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劳拉离开家门 第二章 教书的第一天 第三章 第一个礼拜 第四章 雪橇铃声 第五章 咬紧牙关 第六章 管理之道 第七章 黑暗中举起一把刀 第八章 寒冷之旅 第九章 局长来访 第十章 阿曼乐的道别 第十一章 铃儿响叮当 第十二章 世界虽大,还是家最好 第十三章 春天到啦 第十四章 保住放领地 第十五章 玛丽回家啦 第十六章 夏日时光 第十七章 训练小马 第十八章 佩瑞学校 第十九章 棕色丝裙 第二十章 奈莉·奥尔森 第二十一章 巴朗和跳跳 第二十二章 歌唱班 第二十三章 订婚戒指 第二十四章 阿曼乐回家 第二十五章 平安夜 第二十六章 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十七章 告别学生时代 第二十八章 乳白色的帽子 第二十九章 龙卷风 第三十章 小山丘看日落 第三十一章 婚礼计划 第三十二章 匆忙的婚礼 第三十三章 新婚之家 试读章节 “还记得在梅溪边的时候吗,我的小丫头?”爸说,“那次我和你妈去镇上,结果遇到了暴风雪,而你居然把整整一堆木柴全都搬进屋里去了。” 劳拉笑出声来,爸的笑声就像洪钟一般响亮,打破了雪地的宁静。那时候她是多么弱小、多么恐惧,又多么好笑啊!时光斗转,她感觉那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啦。 “遇到问题就该用这种方式去解决!”爸说,“对自己有信心,你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难题。而且,你对自己有了信心,别人才会对你有信心。”爸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不过,你得时刻注意一件事。” “什么事呢,爸?”劳拉问。 “性子太急躁啦,你这个小丫头。你总是先做事或者先说话,然后才去思考。现在你必须三思而后行。如果你能牢记这一点,你就不会惹什么麻烦了。” “我会牢记在心的,爸。”劳拉十分诚恳地说。 天气实在太冷了,冷得谁也不想多说话。他们蜷缩在厚厚的毛毯和被子下面,默默地往南驶去。寒风刮过他们的脸。前面的路上隐约看到雪橇滑板所留下的滑痕,除此之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无边无际的雪地和辽阔苍白的天空,还有马匹倒映在雪地上的蓝色影子。 风把劳拉厚厚的黑羊毛围巾吹得飞了起来,在眼睛前面飘来飘去。面罩上面都结了霜,她呼出的热气只能融化面罩上的一小块白霜。面罩挟裹着寒气和湿气卷进她的嘴巴和鼻子。 终于,劳拉看见前面出现了一幢房子。开始时房子显得很小,随着他们越走越近,房子也越来越大了。七八百米外又出现了另外一幢房子,比眼前的这幢要小一些。再远些的地方又出现一幢,接着又看见一幢。总共有四幢,能看到的就只有这些了。在白茫茫的草原上,这些房子显得十分渺小,而且彼此相隔很远。 爸停住马车。布鲁斯特先生的房子看起来像是由两个简陋的小木屋搭在一起的,上面形成了一个尖尖的斜屋顶。屋顶上的焦油防水纸就裸露在外面,融化下来的雪水在屋檐上凝结成了冰柱,一根根冰柱又粗又长,有的比劳拉的手臂还要粗,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獠牙,有些紧紧嵌进雪地里,有些已经折断了。断裂的冰柱都冻结在门外肮脏的雪地上,那儿是他们倒洗碗水的地方。房子的窗户没有窗帘。烟囱是用铁丝绑在屋顶上的,现在正冒着炊烟。 布鲁斯特先生打开门来迎接。屋里有个小孩儿正在大叫大嚷,所以为了让对方听到他说话,布鲁斯特先生只好扯开嗓子喊道:“快进来,英格斯!快进来暖和一下!” “谢谢你,”爸回答说,“不过,我还要赶二十公里才能回到家,我最好现在就动身。” 劳拉迅速地从毛毯下钻出来,免得冷空气灌进去。爸把妈的小提包递给劳拉,包里装着她的换洗衣服,还有教学的课本。 “再见,爸。”她说。 “再见,劳拉。”爸面带微笑看着劳拉,蓝色的眼眸里蕴藏着无限鼓励。不过,二十公里的路程实在太远了,爸无法经常来看望她,所以劳拉只能等两个月后,也就是这一学期结束才能看到爸了。 劳拉飞快地跑进屋子里。刚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屋子里,有好一阵子,她什么也看不见。布鲁斯特先生说:“这是布鲁斯特太太。莉波,这位就是老师。” 一个脸色阴沉的妇女站在炉子旁,正在煎锅里搅拌着什么东西。一个小男孩正拽着她的裙子号啕大哭,他的脸脏兮兮的,鼻涕吊得老长,劳拉恨不得用手帕给他擤一擤。P003-004 序言 走进温馨甜蜜的小木屋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劳拉·英格斯·怀德写了一部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她满怀希望地寄给出版社,结果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的女儿罗丝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建议她把自传改写成小说。此后,母女俩一起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在1932年,劳拉的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谁也没曾想到,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飞来,他们纷纷央求劳拉奶奶继续讲下去。这位老奶奶大受鼓舞,写作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连续十年间,她一共写了九部小说,构成了题为“小木屋”的系列作品。 现在,这九部小说已经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博士,另一位就是劳拉·英格斯·怀德。 那么,劳拉·英格斯·怀德是如何讲述“小木屋”故事的呢?是什么让“小木屋”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系列小说的历史背景。为了推进西部的拓荒运动,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需交纳十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之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美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部拓荒运动,大规模向西部移民。劳拉一家人就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辗转的拓荒者的生活,年幼的劳拉也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劳拉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五岁的劳拉和爸、妈、姐姐玛丽、小妹妹卡琳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她以小女孩天真而好奇的眼光观察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温馨甜蜜的世界中。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劳拉一家人怀着对西部生活的无限向往,一路远行,在堪萨斯州大草原搭建起了小木屋。他们遭遇了狼群的袭击,印第安人的不断骚扰,突如其来的冷热病毒,来势汹汹的草原大火等。最终,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向定居移民开放,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三部《农庄男孩》,描述了劳拉的丈夫阿曼乐少年时代的故事。阿曼乐是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男孩。他勤快、机智、灵活、调皮、好奇、正直。他一直渴望能拥有一匹小马,最终如愿以偿。 第四部《梅溪边》,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在离小镇不远的梅溪边安居下来的生活故事。眼看他们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场铺天盖地的蝗虫风暴却让庄稼颗粒无收。爸只好去东部做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第五部《银湖岸边》,写的是劳拉一家人在银湖岸边的生活经历。自从闹过蝗灾后,家里收成极差,玛丽患了猩红热后双目失明,家境异常艰难。于是,劳拉一家搬迁到达科他州的银湖岸边,爸历尽艰辛终于申请到放领地。 劳拉一家人在放领地上安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他们遭遇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冬天。这就是第六部《漫长的冬季》。气温低达-40℃,小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劳拉一家食物吃完了,煤炭燃尽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镇上的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小镇,带回食物,帮助全镇居民渡过生死难关。 在第七部《草原小镇》中,劳拉已经是十五岁,她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了帮助玛丽能在盲人学校学习,劳拉刻苦努力,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 第八部《快乐的金色年代》讲述的是阿曼乐与劳拉的爱情故事。劳拉不得不独自一人去外地教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阿曼乐用真心打动了劳拉。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一部《新婚四年》描写的是劳拉婚后四年的生活。婚后他们历经磨难,然而,这些不幸并没能击倒劳拉和阿曼乐,他们始终以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携手开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19世纪的美国西部荒原,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界。“小木屋”系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温情脉脉、爱心永驻的世界。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沿着劳拉成长的足迹,追随着劳拉一家人迁徙的步伐,以一双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沉醉于变幻多姿的大自然中,沉醉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沉醉于那些精雕细刻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劳拉一家人优雅、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中。劳拉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相亲相爱,姐妹间的手足情深,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相处,劳拉与阿曼乐含蓄而深厚的情感,亲戚朋友间的互帮互助,甚至他们对狗、马、猫、牛等家畜也充满了柔情与眷恋,这一切的一切,劳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那么叫人迷恋,又那么让人沉醉。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真实的劳拉。幼年时的劳拉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但是父母成为她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勤劳、仁爱、宽容、乐观、自信、热情、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在父母循循善诱下,劳拉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拓荒者,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劳拉的个人成长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成长史。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记忆,而劳拉的这套小说正好唤醒了美国人的深沉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一代美国人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这部小说在美国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邻里之间纯洁友善,书中所展示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以优雅的姿态对待生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明天,等等,这些主题激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一幅温馨而甜蜜的画面:小木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爸拉着小提琴,大家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琴音绵绵,经久不衰。 该系列小说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刘华负责翻译、审译,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千玲,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洹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华彪参与翻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