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这个故事已从书的篇页里落进我的手里,或者书里从来就没有那个故事。说不定我是在梦里见到的或者是在哪一朵五彩缤纷的云彩里读到的,这些云彩今天从遥远的国度飞到我们的城市,把长久以来压抑着我们的雨意带走。或许我是由那首朴素的古老歌曲听到这个故事的,那轧轧作响的手摇风琴不是……”这是来自《张玉书译文自选集》的节选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玉书译文自选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张玉书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仿佛这个故事已从书的篇页里落进我的手里,或者书里从来就没有那个故事。说不定我是在梦里见到的或者是在哪一朵五彩缤纷的云彩里读到的,这些云彩今天从遥远的国度飞到我们的城市,把长久以来压抑着我们的雨意带走。或许我是由那首朴素的古老歌曲听到这个故事的,那轧轧作响的手摇风琴不是……”这是来自《张玉书译文自选集》的节选部分。 内容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书先生是我国德语教学权威和杰出的德语文学翻译家。《张玉书译文自选集》选入他60年翻译生涯中的优秀代表作,包括大诗人海涅的诗选与经典评论《论浪漫派》以及小说家斯台芬·茨威格的一系列脍炙人口之作,如《夜色朦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与人物速写、传记《人类星光灿烂时》、《约瑟夫·富歇》、《巴尔扎克传》等,其中《巴尔扎克传》为译者首次发表的新译。 《张玉书译文自选集》所选篇目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精湛修养、兴趣爱好与译文风格,对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目录 [德]海因里希·海涅 海涅诗选 海涅:论浪漫派(1833,节选) [德]斯台芬·茨威格 中短篇小说选 人类星光灿烂时(节选) 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节选) 巴尔扎克传(节选) 附录:张玉书主要文学译著 试读章节 中短篇小说选 夜色朦胧 是不是风儿吹来,又把雨意带到城市的上空,所以骤然间我们屋里变得这样昏暗?不!空气纯净如银,宁静安谧,这是今年夏季少有的好天气,但是天色已晚,我们竟然没有觉察。只有对面屋顶的窗户还闪烁着淡淡的落日余晖,屋脊上方的天空已经布满了金色的烟霞。再过一小时就要暮色四合。这真是奇妙的一小时,因为再也没有比渐渐消退、渐渐黯淡的颜色看上去更美丽的了,然后屋里便是一片昏黑,暮霭从地面冉冉升起,最后浓黑的浪潮无声无息地击向四壁,把我们载人深沉的黑暗。这时候倘若有两个人相对而坐,无言相望,就会觉得对方那张亲切的面孔显得比原来更加苍老,更加陌生,更加遥远,仿佛彼此之间从来也不怎么熟识,好像隔着一个辽阔的空间和许多年月在遥遥相望。可是你说,此刻你不愿保持沉默,否则听到钟表的滴答声和彼此的呼吸声心情会过于苦闷,钟表把时间切成干百个细小的碎片,而寂静中响起的呼吸声听上去颇像病人的呻吟。要我现在讲点什么给你听,好啊。当然不是讲我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一座城市紧挨着另一座城市,无尽头地延伸,是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或者说,我们觉得生活是这样平淡,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究竟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此时此刻,其实最好缄默不语,可我偏要给你讲一个故事,我希望,这个故事也染上一抹温暖的、柔和的、波动的朦胧的光,这朦胧的光像一层帷幕正在我们窗前飘动。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我记得,今天下午天时还早,我只是在这儿坐了一阵,看了会儿书,然后撂下书朦胧地陷入梦幻之中,也许业已进人梦乡。突然我看见这儿有人影晃动,他们沿着墙壁一掠而过,我可以听见他们的谈话,可以看见他们的举动。可是等我正想目送这些行将消逝的人影时,我倏地惊醒,义是孑然一身。那本书已掉在我的脚边。我拾起书来,寻找方才的人影,我在书里再也找不到那个故事。仿佛这个故事已从书的篇页里落进我的手里,或者书里从来就没有那个故事。说不定我是在梦里见到的或者是在哪一朵五彩缤纷的云彩里读到的,这些云彩今天从遥远的国度飞到我们的城市,把长久以来压抑着我们的雨意带走。或许我是由那首朴素的古老歌曲听到这个故事的,那轧轧作响的手摇风琴不是正那样忧伤地在我们窗下演奏着这支歌吗?或许是有人多年前把它说给我听的?我记不清了。这种故事常常涌到我的面前,我像戏水似的让这些故事里发生的事情从我指缝里流去,没有抓住它们,就像人们从麦穗和长茎花卉旁边走过,轻轻抚弄而不攀折一样。我只是在梦中经历了一番这个故事,先是一幅突兀而起、色彩斑斓的图画,渐渐引到一个比较柔和的结尾,可是我没有攫住它。然而你今天要听我讲个故事,我现在就把它讲给你听,此时此刻,朦胧的夜色已经使我们心里渴望见到五光十色、流动活跃的东西在我们眼前熠熠发光,并在灰暗中变得越来越黯然失色。 我该怎么开头呢?我觉得,应当把一个瞬间从黑暗中显突出来,突出一幅图画和一个人,因为在我心里这些古怪的梦境也是这样开头的。现在我可想起来了。我看见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年正从一座府邸宽阔的台阶上走下来。时间是在夜里,只有微弱的月光.可是我像用一面雪亮的镜子把他那柔软灵巧的躯体照得轮廓分明,把他面部的特征看得一清二楚。他美得异乎寻常。黑色的头发梳得带点稚气,平平地垂落在有点过于高爽的额头上。在黑暗中,他向前伸出两手,为的是感受一下被太阳晒透了的空气的温暖,这双手非常娇嫩秀气。他的步态迟迟疑疑。他像做梦似的走下台阶,走进这座有许多圆形树木在飒飒作响的大花园,唯一的一条宽阔的大路像一道白色的小桥横贯全园。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发生在昨天呢还是发生在五十年前,我也不知道发生在哪里,可是我想,一定是发生在英格兰或者苏格兰,因为只有在那儿我才看见过这么高耸的、用大方石块砌成的府邸,远远望去,犹如城堡,有一股凛然逼人之势,走近细看,才觉得姿容顿改,下面是风光明媚繁花似锦的花园。是的,现在我确切知道,故事发生在苏格兰高原,凶为只有在那儿夏夜才这样明亮,天上的苍穹发出乳白的光辉,活像一块蛋白石,田野也从不完全变黑,大地万物都像从里向外微微发光,只有阴影活像巨大无朋的黑鸟,降落在明亮的平原上。是发生在苏格兰,啊,现在我非常、非常肯定地知道是在那里,如果我努力一下,我也能想起这座伯爵府邸的名字和这个少年的姓名,因为现在似乎有一层黝黑的硬皮从我的梦境脱落,一切我都感觉得如此清晰,正如这不是我臆想出来的,而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整个夏天,这个少年在他那已经出嫁的姐姐家里做客,按照高贵的英国世家的亲切友好的方式,他不是独自度假;晚上餐桌旁聚集着共同行猎的朋友和他们的妻室,还有几个姑娘,都是亭…… P50-51 序言 学习外语六十年 张玉书 1953年,我上北京大学学习德语,到今天为止,正好六十年。我这里指的“学习”是正规的学习,其要求是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既要胜任教学,又能充当译员。要做到这点是我毕生的追求,常常感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险。时时警醒,不敢懈怠。 榜样在前争相效法 西语系系主任冯至教授兼任我们班的班主任。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抒情诗人,受到鲁迅先生的赞扬。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的《五一前夕在德累斯顿》和《莫斯科》这两篇散文作为课文。他的著作《杜甫传》和译著--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也在这时面世。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视为学习的榜样,都想走他的道路,成为能教书、能译述的日耳曼学学者。当时课外阅读材料奇缺。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图书馆里的德文书甚少,即使找到几本,也都是用“花体字”(哥特体字母)排印的,直如天书。一位热情的年轻讲师林书闵先生,用工整的字体把拉丁文和哥特体的字母写出来,并列比较,帮我们解决了看不懂花体字的困难。同学们找到一本十九世纪出版的海涅的《诗歌集》,大家欣喜若狂,几乎全班都成了海涅的崇拜者,半个班的同学都在翻译海涅。 1987年,我在第一届北京大学国际海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里这样提到这段经历: “恐怕没有一个德国诗人,其语言会像海涅的语言那样简洁明晰、优美动人,使中国学生在初学阶段就能读懂他的诗句,兴致勃勃地背诵他的名诗。海涅的迷人的诗歌,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感到德语的优美,鼓舞他们去学习这种连海涅自己也认为难学的语言。” 就在这时我一面翻译海涅的《抒情的插曲》,一面背诵海涅的名诗《歌之翼》、《罗累莱》、《颂歌:我是剑,我是火焰》……既练习了语音语调,也增强了语感,收获很大。 1954年暑假,我译完了《抒情的插曲》,开学后交给冯至先生,满以为他会把我表扬一番。不料几周后他把我的译稿只字未改地退还给我,给我的评语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流畅有余,含蓄不足”。我花了很多时间才悟出这八字评语的真谛乃是要我继续努力。我便把我的译稿锁进箱子,老老实实地集中精神学好德语,越学越感到自己自不量力。德语如莽莽森林,怎么可能走了几百步就已经探尽了林中的幽微?不努力跋涉怎能看到林中的绮丽风光?我于是定下心来,走自己的路,全面锻炼自己掌握德语的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口语能力,争取尽快能够自然流畅地对话。到三年级学完,冯至先生派我去国家体委担任口译译员,居然能够胜任了。1957年留校担任助教,负责二年级的教学工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