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有点陌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秦晓鹰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有点陌生》是作者(秦晓鹰)的一本杂文集,收录了暖暖的记忆、谁是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请老老实实说母语、朋友,别放下你的笔、预算改革——中国政经改革的交汇点、中国艺术家的历史学兴趣、诗歌不应睡眠、欲望错位,人无所属、那些没有代沟的好时光、中国的发展之路不是西方的翻版、潜规则的本质是封建等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中国有点陌生》是作者(秦晓鹰)的一本杂文集,内容分为三部分:记忆与回忆、文评与书评、小事与大事。在第一部分,作者回顾了自己成长、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让人感慨的经历。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一些影视作品题材和主题的分析评价,旨在弘扬一种个人“小我”要与时代、民族的发展结合的“大我”情怀。第三部分则是对国民性格中某些弱点的反思、某些社会问题的剖析,从中折射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及对社会清平、民智开化的美好期望。翻开《中国有点陌生》来阅读吧!

目录

记忆与回忆

请老老实实说母语

三位先生话体育

漫不经心的代价

那些没有代沟的好时光

她,没有得到勋章

对于她,应该说说真话

李敖,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孙道临的老实与恬淡

难忘的神情

在“幸福”的天平上

下一个目标是微笑

这个“奇迹”静悄悄

——钓鱼台国宾馆建设逸事

朋友,别放下你的笔

暖暖的记忆

钱老的“最幸福时刻”

我身边的大师

幸运的悲声

这里有个“打工者博物馆”

爸爸,您留下了多少温馨

活在人心是永远

谁是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

走进那片银色的世界

——与六位老电影表演艺术家面对面

索尔兹伯里的心愿、如愿和遗愿

两次失败的“行贿”

一张没有交的房卡

从星空中飘落的名字

文评与书评

我的“电视剧后遗症

——从《潜伏》到《人间正道是沧桑》

谢谢《集结号》

小人物的尊严

——谈谈《媳妇的美好时代》

漂亮与不漂亮的转化

老舍的“逆子”与“孝子”

为了面包,更为了玫瑰

——浅析《奋斗》等青春电视剧的

社会意义

中国艺术家的历史学兴趣

开启文艺史诗化的新地标

你敢“伪非色胆”吗?

中国的嗓门与孟买的噪声

唉!折磨人的主持人

儿童歌曲中的“大我”与!“小我”

严谨,是历史的“及格线”

他们让我开怀大笑

博物馆——人类文明的诗歌

巨资“回报”是精神

梁漱溟的“角色”

剥皮剔骨的“反思”

浅阅读浅思维浅决策

谁说时光不能倒流

为它鸣炮,向它开炮

一封家书九个吻

酒醉酒醒时情爱情深处

我们为未来准备了青年

 ——读《少年中国》

真实才是真尊重

诗歌不应睡眠

小事与大事

永远不当“奢华大国”

“别与领导一般见识”

“二线高官”与中国民主

红太阳 白太阳

两个“不承认”造成的巨大历史阴影

亲切的记忆符号

如果“包公”也受贿

社会失信,中国之癌

什么比“知识”更有力量

潜规则的本质是封建

危险的“善良”

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

不能脱离世界文明大道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尺

90岁的“五四”还活着

高等院校的“销骨散”

感恩的冠军

欲望错位,人无所属

寻找中国改革的“支撑点”

换个角度看“文革”

有个城市不十白“骂”

朋友,请你走一次“盲道”

为什么这个“行动纲要”悄然无声

预算改革——中国政经改革的交汇点

这道风景不亮丽

中国的发展之路不是西方的翻版

中国已到“保养期”

老百姓的市场学校在哪里

种种矛盾通“政改”

警惕换届腐败

高房价“轰击”中国

试读章节

请老老实实说母语

不管对方懂或不懂,说话时夹带几句英语,是这些年内地时髦的谈话方式。有一次我与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受到某位首长接见并聆听其讲话。不知为什么,这位首长讲话讲到一半时,忽然说起了英语。时间竟长达四五分钟,弄得不懂此语的在场多数人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令人尴尬的是,虽然没听懂,但最后还要“报以热烈的掌声”。幸亏这位大领导最后放了个活口儿,说他的这次指示“不必传达”。否则,大家还得再请个翻译。

更有甚者,有一次我同一归国留学生聊天。这位年轻的女士在用普通话表达时显得极为困难。她的口头禅就是“我不知道用中国话怎么讲”。如此艰难的对话让我不由得猜想,她大概是那些在海外已经生活多少代的老华侨的孩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公派”留学的女士出国才一年,祖祖辈辈没一个人生活在国外。我不明白她做这番表演究竟为哪般。

当然,这种说话方式最时兴的场合要算在有“海归”人士参加的聚会、研讨会、宴会上。其中西语言混合交替的程度,如果不看脸,还以为掉进了一群正在学汉语的洋人堆里。记得去年有关部门规定:凡中国大陆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地区除外)节目主持人都必须使用纯正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不得掺杂港台用语,不得模仿港台腔,更不许动辄“串”几句英语。可见,此风之烈,已经吹开了国家主流媒体的大门。

本来,我对这种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但最近参加的一次私人聚会,却让我受到触动。东道主是位老资格的翻译家。此人从某著名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又读完某外语学院研究生,熟练掌握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自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给我国几代中央领导人当过翻译,并且在中国驻美、驻联合国机构工作多年。他曾对人说过,有时在梦里都会用外语与洋人“拌嘴”。但就是这样一位外语专家,却在席间为别人说外语发了火。原因是当时有几个在座的留学者讲话时总是“中外结合”。这位老专家不得不一边听,一边给其他不懂外语的客人当义务翻译。老人几次劝他们少用外语,仍不奏效。他们辩解:“我们已经习惯了,难改。”老人终于火了,厉声喝道:“你们这样讲话既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既不尊重中文也不尊重外文。今天在场的全是中国人,难道丰富的中国语言不能表达你们的思想吗?我请你们对自己的同胞、对中国人,老老实实用母语说话!”

母语、同胞、中国,这些词汇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在风雨如晦、国势衰微的年代,海外华人曾经用母语、用中华文化,打造了维护民族尊严的盾牌。今天,中国正在走向强盛,难道却要冷落自己民族的语言吗?闻一多先生曾说,爱国是一种美丽。用母语与自己的同胞说话,是不是也能体现这种美呢?

三位先生话休育

这里讲的三位先生是指陈独秀、胡适、张伯苓。他们三人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泰斗地位自不待言。我之所以要谈谈这三位老先生对体育的看法,也是有感而发。这个“感”就是今天许多中小学体育课的全面萎缩,在校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普遍下降。造成这种严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因为要忙发展、忙挣钱、求政绩、求奢靡,从骨子里轻视体育,才是中小学体育课低质化的根本症结。

为此,听听大贤大智者对体育说过什么,不无裨益。

陈独秀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藐视体育教育有过深刻反省。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曾十分尖锐地说,我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专门讲德育,智育也还稍稍讲究,唯有体育一门,从来没人提倡。以致全国人斯文委弱,奄奄无生气。独秀先生不但说,而且还曾努力扭转中国教育界的强精神、弱体魄的局面。他组织的“励志学社”就规定:“每日习体操,以二小时为率。”他在芜湖创办的“安徽公学”和“徽州公学”也安排师生每周要有4~6节体操课。P3-5

序言

与读者见面的这本书的书名为《中国有点陌生》。

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不那么顺耳,甚至有点不中听的名字呢?

答:纯粹有感而发。

对我们个人来说,这世界上其实存在两种“陌生”:一种是纯粹的陌生,没见过没听过没想过没接触过,乍一遇见,自然陌生。另一种则是原来很熟悉很了解的,却因为种种缘故,如时空错位,如信息皆无,当再次谋面时,对方已变了模样,判若两人,物是人非,让你如坠五里雾中,以至会怀疑自己的眼睛。人们不是常常会说:“哎哟哟,简直快认不出来喽!”“认不出”指的就是这类“陌生”。

可见,“陌生”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它仅仅是一种中性与客观的内心描述。细细想来,这30多年来,在中国社会发生和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在中国人的家庭中的每个生活侧面,不都有着让我们感到愈来愈陌生的剧变吗?而真正能激起我们情感上的涟漪、浪花、波澜,甚至惊涛的,并不是“陌生感”,而是种种“陌生感”背后的内容。

面对新中国从创建初期的“一穷二白”猛地跃居全球各国经济总量排行的“世界第二”;面对高铁运行速度直追航速,人们有望体验“地面飞行”;面对中国从“自行车王国”向“汽车王国”的突变;面对从“在中国制造(MadeinChina)”到“为中国制造(MadeforChina)”的世界制造业结构的变化;面对疾步迈进的中国城镇化以及两亿农民工形成的全世界最壮观的季节性人员大流动;面对中国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网络国家”;面对曾经无人问津的前卫艺术突然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时尚;面对着出没于中国大街小巷的肤色各异的外国游客商人和求学者;面对着上百所孔子学院在五大洲的建立;面对着中国派出的“蓝盔部队”和护航军舰,我们难道不觉得新奇刺激吗?诸如此类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还有许多许多。从政治到经济,从艺术到生活,从造型奇特的国家大剧院到街头家庭主妇们肉蛋菜齐全的菜篮子,以及树荫下喝茶的大叔大伯对国际局势的热评与争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拉出一张历数身边巨变的长长的清单。这是一个可以印证中国发展的清单,这是一串记录着中国崛起的足迹,也是一种把中国人曾饱受的民族屈辱统统甩给历史的记忆。我们在这种“陌生”中不但感受着新奇与刺激,也会感到无限欣喜与自豪。

然而,另一种陌生的起因和缘由,却又令我们迷惑、不解、气恼、错愕,甚至沮丧。它们是什么呢?是物欲膨胀时的千奇百怪,是权力寻租中的光怪陆离,是道德丧失后的唯利是图,是某些丑恶现象的卷土重来。当我们在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中迅速成长为“食品鉴定师”时,当我们在假文凭假证书假学历假资质假名牌等“假祸”的袭击中变得愤然与无奈时,当我们被一个个落马的巨腐巨贪所犯罪行的规模弄得瞠目结舌时,当我们一次次为维护社会诚信发起“道德底线保卫战”时,当我们看到有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有的孩子却买不起一本正版的字典时,我们的心在震颤。这种陌生感就化为了痛心疾首的忧虑,恨不得对种种令人惊惧的丑恶施以一顿老拳!

但是,这恰恰就是中国自一个多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历史巨变的真实影像,是90年来我们可敬的前辈与我们自己致力于民族复兴改造中国形成的现实交错,是60多年来人民共和国一切光辉成就与新旧矛盾并存的纠结。这是前无古人的变化、成就、矛盾与艰辛的积淀,是打着中国特色烙印又极具全球化时代特点的组合。

既然是前无古人也就怨不得人们会有陌生感和不适感。不过,也正是由于变化蕴含陌生,陌生产生刺激,刺激击穿麻木,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相信,这种与以往迥异的现实生活必将激活人们的思想,使思想的浪潮奔腾而出,使探索的空气变得浓烈,使创新求知的欲望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对今天中国的改革者来说,这种大变革中的陌生感应该成为与时俱进中可借助的动力,成为远航发现中可凭借的风帆。我相信:中国人在享受着历史巨变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必定敢于直面痛苦和迷惘。既懂得历史的厚爱与恩赐,又能品味出历史的代价与苦涩,是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认知素质。只有具有了这种认知素质,才是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就如同阴阳两极,只有在发生碰撞时,才会释放能量,划出道道耀眼的闪电。与“陌生”世界相碰撞,产生的就是新的认知,而认知的不断更新,也就预示着披坚执锐的改革和日新月异的创造!这如同彩虹与闪电,虽都是奇异的天象,但彩虹只是蓝天的佩环,而闪电却可以照亮原本看不清的万物与路标。

2011年是一个佩挂着历史勋章的年份。在这样的年份,仰望着那些曾经勇于探索并且改变了旧中国命运的前辈们,新一代的中国人也应该具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气魄和作全新思考的勇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