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有味似儿时》中,琦君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灯有味似儿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琦君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青灯有味似儿时》中,琦君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内容推荐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青灯有味似儿时》作者琦君在晚年用诗一般的语言回忆起故乡与童年,将她在古典诗词上深厚的造诣融于一片至情中,抒写她那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经她饱含深情的笔点染,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记忆中缓缓走出——充满佛性的母亲、家中的长工、父亲的副官、来小镇传教的修女、儿时的旧友、对她谆谆教诲的师长……往昔旧事在她笔下徐徐展开,承载着她对故乡、故人的深沉眷恋。 目录 001 玳瑁发夹 010 南海慈航 015 菜篮挑水 018 吃大菜 023 青灯有味似儿时 白姑娘 岩亲爷 032 鹧鸪天 036 难忘的歌 041 胡蝶迷 049 两位裁缝 054 讲英语 058 永恒的思念 066 纸的怀念 077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098 借烟消愁愁更愁 106 但愿虔修来世闲 111 捡来岁月 114 读禅话偶感 117 “鬼抽筋” 121 公路凶手 126 “有我”与“无我” 130 生与死 134 恩与爱 138 “闺秀派”与丑恶面描写 142 风车老人 146 自己的书房 151 遥远的祝福 156 读书琐忆 161 有甚闲愁可皱眉 165 千古浮名余一笑—惊闻梁实秋先生仙逝 170 一回相见一回老 附录 188 了解琦君 认识琦君 191 琦君与我 193 千里怀人月在峰——与琦君越洋笔谈 200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试读章节 玳瑁发夹 那枚真正的玳瑁发夹,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梳妆盒里保存着的,是一枚深咖啡色塑料质的、形状是一只翩跹起飞的蝴蝶,非常像我几十年前丢失的那一枚。是我偶然在地下车的小摊位上发现,特地买回来的。有时把它取出摸摸看看,也试着别在头发上,但因两鬓渐稀疏总是滑下来,而且现在也没有这种打扮了,就把它留下来作纪念。 真的玳瑁蝴蝶发夹,是早年一位姑妈从上海带来送我的。当时若是什么东西从上海买来,就像从美国或欧洲来的一般稀奇。于是我把它带到学校献宝,同学们当然抢着观赏,不胜羡慕。一位有艺术天才的同学沈琪,最喜欢拿人家头发变花样,在自修课时,她用自己口袋里带的小木梳,把我又乌亮又多的头发,在前额正中盘起二个圈圈。把玳瑁蝴蝶夹子别在发根。我在小镜子里一照,觉得自己像画里画的古装“美女”,就得意非凡起来。好在下一节是图画课,图画老师是位温和的好好先生,我就留着古装头舍不得拆掉。 图画课堂声音太吵,隔壁课堂的纠察队报告了校长,校长就咯咯咯地踩着那双响亮的拔佳皮鞋来查堂了。一听到她的皮鞋声,全堂立刻肃静得鸦雀无声,反把图画老师吓了一跳。 校长直向我走来,厉声地问:“潘希真,你为什么梳日本头?” 我才想起自己的三朵花发髻,却壮起胆子说:“校长,这是古装头,不是日本头。” “不管什么头,做学生都不准梳,而且除了黑色铁夹子,任何有花的夹子都不许别,你难道不知道吗?” 我已经吓得哭起来了。坐在后排的沈琪,伸手三两下把我的头发抓开,取下了玳瑁蝴蝶夹。 “给我。”校长又大声地说。 沈琪理也不理,把夹子丢在我的铅笔盒里。 “给我。”校长盛怒地伸手去取。 也不知那来的勇气,我一把将发夹抢在手里,捏得紧紧的。校长说: “我不记你过,但发夹要留在我这里,星期六你回家时还你。你在家里可以戴,外出不穿学校制服时可以戴。但穿制服、别校徽时就不能戴,你记得吗?” “校长,她的发夹是黑的,跟头发一个颜色,黑的铁夹子可以别,为什么黑的玳瑁夹子不能别,又不是翡翠别针呀!”沈琪毫无忌惮地说。她是班上胆子最大、反叛性最强的。她长得很漂亮,雪白细嫩的皮肤,红红的嘴唇,校长老是冤枉她搽抹胭脂,气得她直跺脚。有一次,她硬是拉着舍监“裘奶奶”(同学们背地里对舍监的称呼)到盥洗室,当着她用肥皂毛巾使劲地擦脸给她看,要她向校长证明,她的白里透红是天生丽质,不是搽粉抹胭脂,因此“裘奶奶”和校长都很不喜欢沈琪。有一次,沈琪从家里带来一只翡翠别针,别在白制服大襟前,被裘奶奶一眼看见,一声不响地就伸手把它摘下来,交给了校长。校长把沈琪叫到办公室,狠狠给她了一顿大菜(我们称训斥为“吃大菜”),说她太贵族气,怎可把贵重首饰带到学校里来,完全忽视校规,要被警告一次。翡翠别针由校长收着,当面交还她母亲。 那次沈琪听训完,就跑到训导主任沈先生面前,振振有辞地说:“戴一下翡翠别针不过是好玩,没有半点炫耀的心意,校长说我贵族气是不公平的,校长自己才贵族呢!皮鞋永远穿名牌拔佳的。” 沈先生笑嘻嘻听着,等她说完了,才慢条斯理地说:“校长也知道你是为了好玩,但穿制服戴翡翠别针很不调和,所以说你贵族气。你是学生,自然应当守校规。校长并不受穿什么牌子皮鞋的限制。为了穿的整洁、高雅,她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坚固又美观的牌子穿。她劝你不要戴别针是要你守校规、不是个人和你过不去。校规不是校长一个人订定的。校规是团体生活的规范,个人的意愿喜好与群体规范有抵触时,一定要牺牲个人的意愿与喜好,遵守群体规范,人类社会才会和谐,才会有进步。做学生时代,就要养成这种好习惯。你只要多想一想,就不会生别人气了。” 我们一群同学,为了关心沈琪,都拥在训导室的门口听。觉得心平气和的沈先生,讲得满有道理,就把气鼓鼓的沈琪拉回课堂。但她一直不开心,所以这次为了我的蝴蝶发夹,她就想起翡翠别针被摘下,刻骨铭心的那件事,因而借题发挥,故意提起翡翠别针。她说话时,一脸的满不在乎。 校长转脸向她说:“我现在不是问你,你用不着插嘴。”她又盯着沈琪看了半晌说:“你的头发又长过耳根了。星期六回家要剪短,如不剪短,我就请裘先生给你剪。” “裘奶奶,谁要她剪?”沈琪冲口而出。 “你叫她什么?”校长大声地问。 我们都替沈琪捏了一把汗。谁知她马上装出一脸的笑说:“我们都喊她裘奶奶,她照顾我们就像个慈爱的奶奶。你们说是不是呀?” 沈琪把“慈爱”二字提得特别响,一对顽皮的大眼睛向我们一眨一眨的,故意要征求同意。我觉得她的受责完全起因于我,就立刻挺身响应:“是啊,我们都喊她裘奶奶。” 后面有的同学,忍不住吃吃地在笑。 大家一时都忘了现在是上图画课,也都忘了好脾气的图画老师。回头一看,原来他一个人站在黑板前面,用粉笔画了一幅画,画的是校长生气地瞪着我的三朵花古装髻,蝴蝶发夹却在半空中飞着、一群同学围着拍手。 校长看了一眼黑板,倒没有怎么生气,却是无动于衷的样子,皮笑肉不笑地对画图老师说:“你是艺术家,不会管束孩子。”就转身蹬蹬蹬地走了。 幸运地,她忘了蝴蝶发夹仍旧捏在我手心里。 我们寄宿的同学,八人一间房子,每到周五晚上,熄灯以后,总是坐在床上,摸黑用一条条碎布,把发梢一绺绺扎紧卷起来。裘奶奶的探照灯电筒一照,一个个都躲进被子,把头一蒙。但爱美是女孩儿天性,在被子里仍旧辛苦地把发梢卷好,第二天早上一打开,发梢就向里弯,软蓬蓬的非常好看。因为星期六只有半天课,下午要回家了,走出尼姑庵似的校门,就得漂亮点呀。 P1-5 序言 来美已忽忽四年半了。客中岁月,赖以自遣的是阅读与写作;得以与朋友们互通情愫的是彼此的作品在报上见面。这就是我迄未停笔的主要原因。 在《玻璃笔》小品文集出版之前,我将一些较长的篇章抽下暂时保留。一年多来,又陆陆续续写了若干篇,乃得以再结集出书。能有此小小成绩,固不敢沾沾自喜,却不能不感谢各位主编先生的催稿,与好友们的殷切关注与鼓励。 我虽身处海外,却经常收到年轻读者与小读者的来信,几乎每一封都告诉我,喜欢看我写童年时代的故事。我也确实有怀念不尽的往事,写不完的童年故事。 有人说缅怀往事是老的象征。我却觉得念旧事的那一份温馨,使我回到童年,使我忘忧、忘老。也使我更有信心与毅力,面对现在与未来。因为我仿佛觉得,当年爱护我、教育我的长辈亲人,仍时刻在我身边。 为了珍惜这一份心情,我决定以本集中的一篇《青灯有味似儿时》为书名。 在本集出版前夕,当我看校样重读《三十年点滴念恩师》与《一回相见一回老》二文时,不免感触万千。因恩师逝世倏将三载,敬爱的沉樱姊那时正卧病医院。我曾多次想打电话向她慰问,哪怕只听到她低微衰弱的声音叫一声“琦君”都是好的。但因生怕引起她心绪的颠簸而怏怏作罢。有一回打到她家中,思明夫妇在医院,是她孙女文琦接的电话。问起奶奶的病况,她无奈地说:“还是那样啊!”我立刻感到与沉樱姊早已是咫尺天涯,只得怅憾地挂上电话。 在寄出校样不久。就收到思薇、思明电话,告知我他们的母亲已告别人间。思薇说,不久前她喜见母亲曾一度清醒,并能被扶起床来,坐在轮椅里推出户外观赏早春来临的景象。她手捧儿女们特地为她买的美丽鲜花,心神愉悦地微笑着赞赏。看去病情似有转机。思薇叹息说:谁知好景只昙花一现呢?沉樱姊原是最爱花的人,在芬芳的花季中,她闻着花香,安详地去了。她是在夜深睡梦中静悄悄地离去的,未曾惊动任何人。 她久病缠绵,这样的不辞而行,对她来说,未始不是解脱。可是儿女们总以不能挽回慈亲的健康,使他们得以菽水承欢为恨。在我们老友心中,悲伤的是想和她再说声“一回相见一回老”都不可得了。 回想在台北时,每次我的作品在报上刊出,她都会很快打电话来予我以赞许。一再地说:“写吧,多写吧,脑子是不会衰老的,笔是愈用愈灵活的。”我来美以后,每有新书出版,都给她寄去。可是她已体力渐衰,接到书,在电话中也无法与我长谈了。最后一次我去思明家看她,她告诉我目力衰退,只能看看题目,不能看内容的小字了。现在呢?她对世间一切都已一瞑不视,不必要懊丧目力不继了。可是我缅怀旧日与她言笑晏晏的情景,焉能免垂老失知音的悲痛呢? 现在新书即将出版,教我如何寄到沉樱姊手中? 我于心中默默地向沉樱姊祝告:由于您的期许,我会执着地继续写下去。因为我相信您的话,“脑子不会衰老,笔是愈用愈灵活的。” 琦君一九八八年四月八日 于美国纽泽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