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它是孩子的心灵港湾,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你应该理性地改善家庭环境,极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小世界。
一次,我邀请桐桐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并为他们准备了吃的和玩的。我知道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喜欢玩积木,就特意多买了两盒积木。
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我让他们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不一会儿的工夫,几个孩子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妞妞搭的是城堡,莉莉摆出了一只小狗,我挨个夸孩子们搭得好。
可是,就在这时候,雪莉将积木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龙,正当我想问问她这是在搭建什么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和了”。在场的孩子一片茫然。我明白了她是在学父母打麻将。
后来,我拿出识字的画纸,刚指到“中”的时候,又是雪莉,她说:“这个字是红中的‘中’。”这不禁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孩子所学到的道理和知识,不是单纯靠听来的,更重要的是在成长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得来的。对孩子的教育无处不在,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环境,孩子的成长就会减缓,甚至会停滞。
相反,给孩子一个宽松、益于成长的环境,孩子会从中汲取养料,茁壮成长。
教育无处不在,它隐藏在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却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他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只有小学文化,靠做苦力挣钱供他读书。可是,他的爸爸妈妈有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晚上回家后,不管多累,都会看会儿报纸,虽然那些都是旧报纸。
他们碰见自己不认识的字,都会向他“请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本来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受到感染,觉得读书、学习是件幸福的事情。
即使他考上大学,家里的学习氛围也还是很浓。虽然家庭条件很差,可是同学的爸爸妈妈省吃俭用为他买了很多课外资料。我们当时所在的环境有些封闭,能看上课外书,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知识浸润了同学的心。在多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了文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这都得益于当时他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我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后一个小时之内,每个人都要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不能看电视、听音乐。我看书、妻子看报纸、桐桐画画,一般都是这样安排。
只要是吃过饭,我们就心照不宣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桐桐的性格变得安静多了。偶尔一天晚上不按规矩来,桐桐就会觉得不适应。我觉得是这种教育对桐桐起了重要作用。
雪莉家的状况与我家有明显差异。雪莉的爸爸喜欢打麻将,尤其是晚上,经常会和朋友打个通宵。
因为雪莉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还是在同一栋楼,所以有时候,雪莉晚上会来我家玩。有一天,她哭着就来敲我家的门了。
“成伯伯,我不想在我家待着了。”
“怎么了,雪莉?”我问她。
“我爸爸又在打麻将,我都没法睡觉。爸爸还要我下楼去给他们买吃的。我实在受不了了,就朝爸爸喊了一声说我不去,可能他心情也不好,就说让我滚。”雪莉已经泣不成声。
我抱起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让她在我家玩,一会儿我送她回家。
九点多,我送雪莉回家,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了屋里传出的嘈杂声。推门而进的时候,里面烟雾缭绕。我找到了雪莉的爸爸妈妈,还好,雪莉的爸爸妈妈平时对我很尊敬,见我抱着雪莉,就立即放下手中的麻将,对打麻将的朋友说“散了”。
这时,雪莉的爸爸妈妈也觉得自己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向我表示了歉意和谢意。
我说:“雪莉是个好孩子,你们应该好好培养她,别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雪莉的爸爸妈妈点头表示同意。后来,我见到雪莉,问她现在家里还有人打麻将吗,她开心地说:“没有了。”看得出,家里安静了,雪莉的性格和情绪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成老师心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它是孩子的心灵港湾,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你应该理性地改善家庭环境,极力创造适合孩子的小世界。
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在家庭教育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童年期的孩子易受环境的影响,你在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良好的人文环境。
P6-8
教孩子是一门艺术
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如同生产某种产品。而且,孩子是高度精密的“产品”,这对培育这种“产品”的人——父母——的素质和技能就应要求更高、更严格。
可现实情况是:各行各业都有不同形式的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才可以上岗,唯独做父母,从不需要上岗证。
父母没有取得合格证、没有上岗证就做了父母,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这对于孩子是多么不公平。
很多父母不是不爱孩子,只是因为对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的无知,才会无意中深深地伤害孩子。这常常让我对孩子、对家庭教育、对祖国的未来有一种深深的担忧。
经常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父母伤害孩子的事例。因为孩子学习差,因为孩子不听话,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所以父母就对孩子实施非常严厉的惩罚,甚至予以缺乏人性的身心摧残。
就在前两天,我还从邻居那里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邻居的一个朋友有一个读小学的儿子,因为儿子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且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遭到了妈妈的一顿毒打。
那个孩子被打得后背青一块紫一块,屁股上、大腿上是一道道被皮带打出来的血印,据说他好多天走路都疼痛难忍。
因为被打,男孩对妈妈充满了仇恨,发誓长大后绝不管他们(父母)的死活。
我不禁感慨:做父母的如果不合格,不仅伤害孩子的身心,伤害亲子关系和亲子感情,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成为“残次品”。
在我们小区,在我所住的这个单元里,有一对年龄只有二十二三岁的小夫妻,他们有一个已经六个月的儿子。
在我眼里,这对小夫妻自己本身还是孩子,两个人在心理上都非常不成熟。我想,有这样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肯定会遭殃。
这对小夫妻结婚前好得如同一个人,但结婚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两个人经常吵闹不休,而且他们处理事情都非常孩子气。有一次,两个年轻人大吵了一架。这次吵架的结果是:年轻妈妈离家出走,撇下了还在吃奶的孩子,而年轻爸爸则气愤得摔锅砸碗。
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有矛盾就吵吵闹闹,有时还将各自的父母请来,两个年轻人的矛盾常常会上升为两个家庭的矛盾。
因为两个年轻父母不成熟,他们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常常就成了双方父母的事情。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不仅义不容辞地担起照顾孙子的重任,还总是作为家长处理年轻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像处理两个吵架的孩子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一样。
然而,亲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养育者和教育者,像这对夫妻这样,自己都不成熟,怎么会给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怎么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所以,要养育好孩子,父母自己首先要尽快成熟起来,遇到问题不要以孩子气的、幼稚的方式去解决。
我有一位家长朋友,她的做法让我很是感慨。她是一名企业中层领导,工作非常忙碌,但她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母亲,是家庭教育的积极探索者。
这个朋友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聪明、善良、爱好广泛、积极上进、学业成绩优秀、懂事、礼貌,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也是很多同龄孩子学习的榜样。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她常常问自己:做母亲,我是合格的吗?我怎么才能成为更优秀、更让孩子认可和欣赏的母亲?
每次儿子出现了什么问题,或做错了什么事情,或闯了什么祸、惹了什么麻烦,她不是马上责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我是哪里做得不好,才让儿子这样?
这样想清楚之后,她会设法向儿子检讨自己,请求儿子帮助自己改进做得不足的地方。
妈妈总这样谦虚地检讨、反思自己,做儿子的也学习妈妈,不断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努力做得更好。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母亲,我觉得,我们要向这位朋友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做父母,我是合格的吗?
要成为好父母,我们就要先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一个合格、优秀父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争取拿到父母“上岗证”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育孩子的技能和素质。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家庭的负责。
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特地创作了本书,将我认为最重要的66个家庭教育的关键点,写成了66条建议。衷心希望该书能够帮助家长解决教子中的难题。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养育孩子既不能粗暴压制,也不能溺爱纵容,而要给予正向合理的管教。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开智书坊”创始人成墨初的又一场管教艺术课,以66个教育关键点、约200个管教实例,从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等方面教会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需要,做孩子最信任的朋友……让孩子成为健康自信的孩子,使父母成为快乐幸福的父母!
一次沟通与训诲的激情碰撞!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一部年轻父母们的管教艺术宝典!
国内第一家原创家教图书开发中心“开智书坊”创始人、家教畅销书《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作者成墨初的又一力作!
《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是一场正面管教艺术课!作者以66个教育关键点,从儿童心理知识、儿童教育知识等方面教会父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以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
这是一次沟通与训诲的激情碰撞!作者通过约200个管教实例告诉父母,养育孩子既不能粗暴压制,也不能溺爱纵容,更不是“无私”的奉献自己,而要训导与沟通并重。
这是一部年轻父母们的管教艺术宝典!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管教关系着孩子的一生。但是管教不等于简单粗暴,掌握各种方法是父母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