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挑衅美国而美国却不闻不问?为什么奥巴马能连任美国总统?为什么乔布斯能够在美国成功?为什么基辛格论中国会引起如此大的认同?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二战后一家独大?……
史上最全面的美国史!1775年至今,记录美国从野蛮生长变成超级强国全过程!
235年历史,44位总统,12次经济危机,2次世界大战,一个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
看完这赵智编著的《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你会比95%的美国人更懂美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赵智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朝鲜挑衅美国而美国却不闻不问?为什么奥巴马能连任美国总统?为什么乔布斯能够在美国成功?为什么基辛格论中国会引起如此大的认同?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二战后一家独大?…… 史上最全面的美国史!1775年至今,记录美国从野蛮生长变成超级强国全过程! 235年历史,44位总统,12次经济危机,2次世界大战,一个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为什么美国如此霸道! 看完这赵智编著的《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你会比95%的美国人更懂美国。 内容推荐 《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由赵智编著。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就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它用40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些国家上千年的历史进程!它是世界头号强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的目光!它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分裂、经济萧条、战火硝烟的灾难与磨历后,它终于凤凰涅槃,获得重生…… 回首往事,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翻开《你一定爱读的简明美国史》,一幅全景式的美国历史画卷正徐徐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初创的美国 第一章 美国革命的爆发 莱克星顿的枪声 实力的对比 第二届大陆会议 战争伊始 自由的呐喊 胜利的天平向英国倾斜 美法联手 约克敦胜利,美国独立 第二章 美利坚的雏形 英美的第二份和约 “自由国度”的诞生 战后社会需要新鲜感 土地如黄金 第三章 初期的逆境 丹尼尔·谢斯起义 宪法来之不易 “国父”乔治·华盛顿 “高人一筹”的汉密尔顿 第四章 联邦党人上台 饱受争议的条约 华盛顿功成身退 开启两党竞选模式 XYZ事件引发的对法矛盾 第五章 杰斐逊期的民主 为了民主的选举 温和总统杰斐逊的改革 英国对美国航运的破坏 美国颁布“封港令” 第六章 向日不落帝国宣战 麦迪逊成为新总统 美英硝烟再起 新奥尔良战役 《根特条约》的签订 第七章 门罗主义的盛行 平静时期的内外形势 坎宁的建议 门罗发表宣言 向中美洲挺进 第八章 国民经济发展 资本的注脚 工业“航母”的起航时刻 动力革命 工厂与无产阶级 第九章 杰克逊时期的民主 新政党体的萌芽 否决“合众国银行延续法案” 杰克逊对垒卡尔霍恩 拒绝联邦法令 第十章 向西部扩张 19世纪初的侵夺 得克萨斯的麻烦 争夺俄勒冈 垂涎加利福尼亚 美墨战争爆发 第十一章 各地区各走各的路 南方制造业与北方的工业 奴隶制的警钟 废奴运动 密苏里妥协案 《1850年妥协案》和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 第二篇 成长的美国 第十二章 内战来临 堪萨斯州流血事件 引起纷争的宪法 林肯与道格拉斯的辩论 第十三章 拯救联邦的战争 萨姆特堡打响了第一枪 初期北方的失败 载入史册的宣言 最血腥的战斗 北方的胜利 第十四章 重建南方的艰辛 意外的刺杀 约翰逊的新纲领 南方社会的动乱 激进派借机起势 激进派的重建纲领 第十五章 割裂的“黑”与“白” 南部民主改革 佃农制和作物抵押制度 战争后的政治 黑人在重建中的作用 种族歧视在加剧 第十六章 工业巨人颠覆旧世界 联邦与大企业的矛盾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劳工联盟代替了劳动骑士团 工人运动的高涨 第十七章 工业时代的美国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美国的塑造者:股份公司 平民党运动 萧条背后的繁荣 第十八章 骄傲的年代 美西战争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时代 伍德罗·威尔逊和进步运动 美国修筑巴拿马运河 第十九章 威尔逊与“意外”的大战 欧洲爆发战争 基于中立政策的考虑 德国的潜艇危机 失败的调停 通往战争之路 美国的海陆军事行动 参议院否决了国联的提议 伍德罗·威尔逊的失败 第二十章 战后的社会和文化 红色蔓延 3K党的复兴 思想派系之争 战后艺术与文学 第二十一章 大萧条之前的短暂繁荣 1920年大选 沃伦·哈定陷入丑闻 华盛顿限制军备会议 道威斯计划 “柯立芝繁荣” 亨利·福特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 经济“飓风”席卷美利坚 股市崩盘 胡佛应对危机的策略 萧条下的“悲惨世界” 群众的不满和骚动 第三篇成熟的美国 第二十三章 罗斯福新政的蜜月期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 新政“第一枪” 农业调整署 田纳西河流管理局 阻碍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 中立主义的延伸 珍珠港被袭 积极援华抗日 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美英军队登陆北非 美国在意大利战场的胜利 美英苏通过《德黑兰宣言》 第二十五章 带着血与泪的胜利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定 美英诺曼底登陆 盟军在欧洲的胜利 美国在太平洋的海战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第二十六章 美苏博弈 冷战揭幕 杜鲁门主义 美苏在柏林的对垒 第四点计划 独占日本和“扶蒋反共” 第二十七章 变幻莫测的时局 麦卡锡主义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 从艾奇逊到杜勒斯 美国促成“东南亚条约组织” 第二十八章 肯尼迪王朝 肯尼迪与“新边疆” 与古巴关系破裂 来自古巴的恐慌 肯尼迪遇刺 第二十九章 “美国世纪”的无奈 约翰逊临时“接棒” 越战升级 1968年:尼克松上台 1972年的选举 结束越战 水门事件 第三十章 动荡不安的社会 “我有一个梦想” 新种族骚乱 滞胀经济 两百周年的大选 《戴维营协议》 第三十一章 国家新秩序 “里根革命” 动荡的80年代与里裉经济学 环境与发展的新问题 乔治·布什执政 世界新秩序 出兵波斯湾 第三十二章 “话题总统” 比尔·克林顿的当选 跨国公司及其影响 连续的繁荣 弹劾危机 第三十三章 “9·11”改变了全世界 乔治·W·布什一票胜出 91 1改变了世界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在虐囚丑闻中连任 第二任期的“三把火” 第三十四章 超级大国的抉择 黑人领袖奥巴马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奥巴马:变化在危机中酝酿 不可撼动的军事实力 2012:新的大选,新的抉择 奥巴马再次入主白宫 试读章节 美法联手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一直秘密资助大陆军,为其提供军火等战备物资。1776年末,70岁的富兰克林携带着满心诚意远赴法国,希望能与法国缔结反英盟约。基于北美殖民地当时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英法战争中元气大伤的法国不肯表明态度。翌年6月,北美殖民地以英属西印度作为丰厚报酬,邀请法国参战,但是法国依然摇摆不定。 1777年12月法国收到大陆军萨拉托加大捷的消息后,终于不再犹豫,于当月17日宣布承认北美合众国独立,并于翌年2月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法国和美国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独立战争期间,位于弗吉尼亚的美国海军上尉约翰·保罗·琼斯想出了一个取胜的办法,就是在英国本土附近进行伏击。他去求助富兰克林,希望能从法国得到船只。口才极佳的富兰克林说服同盟者法国,为其赢得了船只支援。 获得船只支援后的琼斯很快开始实施他的大胆计划。1778年琼斯成功地挑起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海域的紧张气氛,他埋伏在英国门户附近,截获英国商船,袭击海港。琼斯的行为引发了英国国内的恐慌情绪,“日不落帝国”的子民终于意识到即便是在自家门口也有遇到袭击的可能。 屡受琼斯骚扰的英国人终于忍无可忍,愤怒的英军上尉理查德·皮尔森打算彻底剿灭琼斯的部队。1779年9月23日,从约克郡出发的皮尔森在前往波罗的海的航路中与琼斯的舰队相遇了。 琼斯所在的“好人理查德”号上一门大炮被皮尔森的舰队击毁,船员伤亡惨重,海面上火光冲天。面对皮尔森的劝降,琼斯发出了“战争还未开始”的回答。他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命令船员驾驶战舰驶向英军的“萨拉斯皮号”,接连几个小时两艘船如同被捆绑在一起的蚱蜢,进行着殊死搏斗。 最终,破釜沉舟的琼斯等来了前来救援的法国同盟者皮埃尔·兰戴斯。由皮埃尔·兰戴斯指挥的“联盟号”突破重围,击溃了皮尔森。琼斯踏上敌舰后收缴了大量战利品。这场海战给予了视美国为懦夫的傲慢英国人狠狠一击。 从1779年到1781年,英美两国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战场转移至南方。1779年,林肯率领的军队在法国军队和舰队的援助下进攻萨法纳,失利之后法国舰队驶回西印度洋,北美的制海权再次落入英军手中。紧接着英军统帅乔治·克林顿抽出纽波特的军队攻打南卡罗来纳州的港口城市查尔斯顿。克林顿对查尔斯顿发动的陆海联合进攻导致了美军在独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本杰明·林肯及其5500人的军队投降。 5月底,南卡罗来纳的最后一支有组织的抗英武装力量在韦克斯豪斯被巴纳斯特·塔尔顿中校指挥的亲英派部队所击败,战斗呈现一边倒局面。英军仅仅伤亡17人,而美军死亡113人,受伤150人左右。据说这是因为战斗中英军无视大陆军投降的白旗,肆意杀伤对手,从而引发了这样的结果,后人称这场战斗为“韦克斯豪斯屠杀”。 在一片胜利声中,克林顿得意扬扬地宣告,他已经平定了南卡罗来纳的叛乱。他断定南方战场胜利局势已定,于是北返纽约,留下康华理和手下7000兵力镇守查尔斯顿。8月,康华理率领英军攻下南卡罗来纳州。10月,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遭当地民兵重创,导致攻占这一地区的计划失败。 从1781年开始,美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年初,纳撒尼尔·格林接手盖茨率领的南方军,在广大民兵的协助下展开运动战。之后在卡罗莱纳的考彭斯和吉尔福德两地,格林挫败了康华理率领的英军,使其从内地撤回到沿海的威尔明顿,缓解了美军之前面对的严峻形势。接下来美军乘胜追击,准备进入南卡罗来纳,扫除英军在内地的据点。 1780年,格林将不足3000人的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约1000人,由丹尼尔·摩根率领,向西行进。其余由格林率领,向南卡罗来纳奇罗山进发。康华理没有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一路,而是依样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塔尔顿率领尾随摩根;另一路由亚历山大·莱斯利率领牵制奇罗山美军。 康华理率主力在塔尔顿后面跟进。1781年1月17日,摩根将敌人诱至考彭斯,美军迅速展开作战,从两翼包围了尾随而至的塔尔顿,彻底击败了这一伙英军。此役被称为美国的“坎尼战”,是在美国国土上进行的最精彩的作战之一。 约克敦胜利,美国独立 约克敦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后期,美法联军与英军于1781年8月到10月之间在约克敦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1780年末,南方司令军指挥作战,英军遭受了民兵们前所未有的围剿,兵力大挫。5500名法国士兵为了支援正在对英军发起猛攻的美国军队,在罗得岛登陆。此前,联军双方商议对英国军队展开炮击,最后经过商讨,联军挖了一道壕沟,炮轰行动就此展开。美法联军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是因为法国舰队的将领德·葛拉瑟伯爵从加勒比海前来支援,这使得美法军队有了必胜的信心。 随着英军的实力和士气双重削弱,华盛顿乘胜追击,10月14日他派出两个纵队,法国纵队负责攻陷9号堡垒,美国纵队负责击垮10堡垒,士气高昂地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没过多久,9号堡垒与10号堡垒的防御就开始力不能支,胜利的曙光让华盛顿再次下令将所有控制范围内的火炮集中向堡垒轰击。但英军不甘示弱,奋起反击。不过美军率先抵达10号堡垒,以斧头为工具,快速地破坏了英军的木制防线。 随着最后一道防线的崩溃,英军与联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不过大势已去的英军自然斗不过士气高昂的联军。这一次,联军不仅将堡垒外的英军全部消灭,还俘虏了10号堡垒的指挥官坎贝尔少校。这场战斗中,英军伤亡惨重,形势完全处于联军的控制之下。 华盛顿联合了美、法军队以及法国海军围剿康华理部队。在华盛顿的劝说下,法国海军将舰队驶入切萨皮克湾,同时美军继续驻守纽约城。联军表面上是采取攻势,但实际上是迅速转移到弗吉尼亚。这一声东击西的计划成功之后,华盛顿又立刻调兵遣将,加派兵力,同时封锁海陆两面,让康华理无路可退。面对美法联军新增的强劲军火炮轰,康华理无能为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克林顿的援兵上。这一战被称为华盛顿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他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康华理的策略错误,为美军的最终胜利赢得了希望。 乔治·克林顿的援兵最终没有前来解救康华理,无奈之下康华理在10月19日带着7157名官兵向联军投降。 美军趁此机会转向南卡罗来纳,大举进攻,分别于4月5日在霍布基尔克山、9月8日在尤滔温泉消灭了大量敌人。 为了保证美法联军的胜利,以及消除不必要的麻烦,华盛顿给予法军特殊权利,即享有参加一切移交程序的权利。在战后的和谈中,美法双方各派代表参加,这便保证了两国在最后关键时刻仍然保持团结一致的合作状态。英军方面也派出两名代表,汤玛斯·当达斯中校及亚历山大·罗斯少校,谈判的结果是美法两国将履行承诺:所有的英军战俘均可在美军队中受到良好的待遇,若是英军军官,则能在释放后顺利回家。 美法联合顺利夺下了约克敦,这场战役最终以美军胜利告终。1781年10月19日,双方签订了投降条约,康华理拒绝会见华盛顿,并以生病为由拒绝出席受降典礼。典礼上,英军正式宣布战役失败。 1783年9月3日,美利坚合众国与英国签署了《巴黎和约》,和约第一条就规定:“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该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至此,英美两国的战争正式结束。 此后的1881年10月19日,也就是约克敦战役一百周年的纪念日,美国海军舰队驶过切萨皮克湾,并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仪式,以此纪念这场伟大战役的胜利。 P15-18 序言 “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当两种文明在历史的岔路口不期而遇时,愚昧的一方必然会在不可逆转的进程中付出血与泪的代价。这似乎成了人类每一次进步都要遵循的定律。 欧洲人的“风帆”打破了北美大陆的宁静,他们给那里的印第安人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血腥和杀戮。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大个子成了北美大陆的新主人,而曾经的主人——印第安人则被抛弃到了受奴役的一方。历史的选择有时候就是这样无情,但是对北美新的统治者来讲,他们乘风破浪满载而来的希冀,已经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管是最初的英国人,还是后来的法国人、爱尔兰人,他们都改变了原有的认知,从一个“入侵者”的角色渐渐转变为“拥有者”。而随着自身殖民地各项制度的完善,他们对原有宗主国的眷恋感逐步消失,在这里人们听到更多的是“我是北美人”,而不是“我是英国人”。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美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在欧洲宗主国统治者的心中,北美已经变成了一块“肥肉”,更多强制的、不合理的殖民地制度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从这块被征服的土地上榨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一系列的高压政策让本已宗主感淡泊的北美人更加失望,并且逐渐将这种失望的情绪演变成极端的对抗,大大小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层出不穷。面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英国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与殖民地民众进行协商。但是殖民地人民看出了英国并无诚意,而此时实现北美独立自治的愿景也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独立的情绪慢慢汇集起来,终于在莱克星顿这个地方爆发,从而点燃了独立战争的战火。英国失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虽然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的国家面临的困境难以想象,但是民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确保了美国在逆境中的成长。宪法的确立和政治制度的成熟,也保证了这个国家可以生存下去。随着经济的回暖,社会各个领域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迹象。但是对于这个正处在“哺乳期”的国家来说,需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多变的国际形势,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以及从政治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等等,都在困扰和鞭策着每一个总统。 初创的美国是一个“天使”与“魔鬼”并存的时期,并且二者之间总是相互交融,在胜败之间徘徊。如果说早期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发达文明取代愚昧的文明便是“天使”战胜了“魔鬼”;如果说英国等欧洲宗主国对北美地区人民残酷的殖民统治是“魔鬼”战胜了“天使”,那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民主的美国则是“天使”战胜了“魔鬼”。然而时代的发展总会有新的选择,美国国内已经激变的南北矛盾又在这特定的时期抛下了一道选择题,那么,历史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它会更倾向于“天使”还是“魔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