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简报》为多本系列出版物,同一种风格,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出版。它积极致力于同NGO业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关注公民社会领域的群体分享信息,通过独立、客观和真实地分析报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动态和热点, 解读国际发展的最新观点,为读者和公众赋权, 帮助正在兴起的中国非政府组织进行能力建设。
本书是《中国发展简报》(第1-52卷精选本),由刘海英主编,内含特稿、访谈、倡导、能力建设、基金会、劳工、教育、环保、健康与防艾、性别与性少数、残障、社区发展、与救灾、社会创新等栏目。
刘海英主编的这本《中国发展简报》(第1-52卷精选本)由北京公曼汇咨询中心编写,为NGO的行动者和关注NGO的公众提供实时的有关发展问题的资讯、报道,刊载NGO自身发布的信息,并发布相关咨询意见和研究成果。北京公曼汇咨询中心还有选择地参与某些领域NGO的倡导行动,希望这些行动有助于改善NGO的总体生存空间和法律环境。
《中国发展简报》(第1-52卷精选本)的读者对象:社会发展及NGO领域工作者,社会公众。
特稿
中国公民社会图景
发展援助,NGO和公民社会:矛盾中的探寻
国际NGO:不同的起源、变化着的性质和全球化趋势
访谈
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总干事Chet Tchozewski访谈录
中国NGO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访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
马军访谈实录
NPI的“联合舰队”——访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主任吕朝
站在基金会透明的前沿——庄爱玲访谈实录
倡导
金融危机加力中国NGO变局
中国第三部门:在行政吸纳中走向依附?
组织公益:黯然失色在个人公益的光影下
能力建设
倡导与伙伴
中国第三部门的前沿:有效倡导的策略思考
中国NGO面临的挑战与能力建设的思考
陪伴那些人走向公民社会
中国草根NGO筹款的ABC——IWRM筹款工作坊的启发
数字背后的“秘密”——NGO人员招聘分析
试论成员民主参与制草根NGO中职员主导模式之不可行
基金会
我国进入基金会黄金机遇期
非公募基金会对中国本土NGO生态影响
郭美美与不能观望的草根NGO
劳工
地层下的光亮——关注农民矿工的职业健康
工人应有保护自己的途径
教育
NGO:青海民族教育的新力量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益现状随感
环保
怒江之争背后的移民问题
气候公正运动:自下而上的全球化
重回垃圾议题之尴尬与期待
中国的环保NGO是否应该向福特汽车环保奖说不?
健康与防艾
洛川医改试验引入农民组织监督机制
2009乙肝病毒携带者反歧视记录
公民社会的缩影——CCM选举和武汉会议记事
政府和民间:困局、希望并存的艾滋病防治
性别与性少数
公民的性别在哪里
同性爱NGO,边缘人群的自我呐喊
同性恋社群组织30年备忘
中国内地女同性恋群体组织化历程
残障
公益产权:保卫谁的奶酪?
残障NG030年来的落寞与奋斗
社区发展
蜀光:西南本土NGO的实践样本——社区的故事
以社区为本进行灾害治理——安乐街村的故事
与救灾
聚合的18天——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记录
志愿者PK组织化NGO
城市拆迁重建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社会创新
SACOM VS迪斯尼&玖龙: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
投资项目中的社会影响评价
“公平贸易”能否保障弱势生产者公平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