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海的消息/林清玄经典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自在中学习佛法

多年来,我一直在阐明一个观点,就是要当一个佛教徒之前,首先要当一个正常人。正常人便是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得到自在。昨天晚上,有十几个学佛的朋友到我家来聊天,其中一位女士对我说,佛教教人要压制欲望,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都是黑色或灰色,在八关斋戒中也说,一个人不能喷香水、做头发、佩戴香花、唱歌跳舞、睡高广大床。她痛苦地说:“我有时候很想穿漂亮的衣服,涂口红、戴耳环,却又不敢,怕被别人批评说这个佛教徒怎么这样爱打扮。”我告诉她说,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出家人和在家人是不一样的,出家人是专业修行人,在家修行者是业余的,尺度比出家人可以放宽一点。譬如我自己是一个专业作家,所以我对写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你是一个业余作家,一年只写两三篇,那么你对写作的尺度便可以放宽一点。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佛教徒不必每天穿着白衣黑裙、脸色灰白,出门就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好像头上写了五个字:“我是佛教徒”。若是如此,别人一定不敢和我们接近。其实,佛教徒并不需要如此,你想穿美丽的衣服、涂口红、戴耳环都可以。我拿了一张观世音菩萨的相片给这位女士看,说:“你看观世音菩萨多漂亮,袍的头发梳得很好,宝相庄严,也戴耳环,一点不怕别人看不起袍。”

还有一位小姐也偷偷告诉我内心的一个秘密,她为此暗自苦恼不已,因为她总觉得听人唱歌比听念经愉快,她怀疑自己的修行出了问题,暗地感到羞愧。我告诉她说:“如果你觉得歌好听,就好好去听吧,你听到念经感觉不如唱歌好听,也许是对经义不了解,或者在听经时,没有得到内在的启发和感动。根本上,唱歌和念经应该一样好听,不然就有了分别的态度。”

我曾经有两次听人唱歌非常感动,一次是在寺庙里,听到出家人在唱《三宝歌》。《三宝歌》是由弘一大师作词、太虚大师作曲,一开始是:“人天长夜,宇宙暗暗,谁启予光明。”听了之后,不禁感动得流泪。还有一次,我听忏云师父念《大悲咒》,他的声音和态度有一种慈悲的力量,令我非常感动,他所念的节奏,我到现在还一直记住。我很讶异念经原来也可以这么好听,我们之所以不觉得好听,只是因为我们无法领会罢了。

当下,我便教这个小姐一个方法,要她以后听人唱歌时,用听经的心情去谛听。当一个人的心很澄静,可以用听经的心情去听流行歌曲时,便会十分感动,像《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便是在唱寒山子的一首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反过来说,当我们听到人念经时,可以抱持听歌的心情,那般欢喜,有所期待,便会觉得念经很好听。有一次,我听见如法师唱《叩钟记》,也听得流泪,觉得他唱得非常好,和流行歌曲同样好听,甚至比任何流行歌都好听。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排斥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一切,不要使生活中遭遇的一切和佛法产生对立的状态。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看《六祖慧能传》这部电影,他看完了之后,对我说:“没有成龙的电影好看。”我也同意他的看法。并不是说六祖慧能无法感动我们,而是拍电影者采取一种固定的、单调的、保守的形式,所以观众就不觉得好看。

P3-5

目录

总序 乃敢与君绝

代序 为现在,做点什么!

来自心海的消息

自在中学习佛法

解除形式的束缚

离开心就没有佛

想念是心的呈现

以“觉”和“六识”来认清自心

听心的六种方法

保持心海的单纯平静

刀刃与刀柄

刀柄有什么用?

正视眼前的现实

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

执着的可怕

执着破,智慧开

如果佛教像一把刀

学佛,制一把好刀

把宝刀放在心里

与众生无隔

人生是相对的

调好生命的琴弦

怀抱希望的箱子

开发内在的完美

清净身口意

无限感恩的心

欢喜无量的心

七宝与七情

不使佛教流于形式

不使佛教成为生活束缚

学佛是追求心灵的改革与创造

心的改革从何处开始

找寻内在的宝物与七情的开关

扫除迷障见自性,自性即开关

观照世界及自己,向深处开发

看清因缘起灭皆空相,即可超越苦难

色与空都可以使我们开悟

翻转愚昧为智慧

清明清楚自己的生前到死后

追求无一无二境界

念咒,不如先开发内在的智慧

体验、体验,深入的体验

不以形相看佛教

永远留一丝有情在人间”

今生今世

莫忘今生

在家与出家的不同

真正的修行很简单

生活里满是佛法

检验学佛的动机

珍惜此世但不执着于此世

极乐世界的真相

学佛流于形式则成虚妄

什么样的人可以自由自在?

不断开发智慧

慈悲就是予乐拔苦

回归今生今世

放下与承担

培养内在的创造力

保持生命的活力

珍惜眼前这一刻

和上一刻相比

最好的人生在今生今世

与情欲拔河

七情六欲

炼金的时候,不想猴子

情流欲河,永劫沉沦

情欲与生死

情欲是苦的根本

情欲的转化

感恩与学习

回向使因缘清净

随俗随缘,欢喜度日

没有我执的给予

随缘任运,不变至情

爱恨情仇

人间处处有爱恨

要在爱恨情仇中开启智慧

对行为与人生的反思

爱恨是可变易的

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一些新的智慧

看清因缘的实相

禅定与般若,使心性不动摇

从禅定与般若,看爱恨情仇

不必排斥感官,善用感官来修行

爱恨情仇就是要修行的功课

使佛号与心念统一

与菩萨“心心相印”

人人内在皆有如来佛性

感情丰富无碍修行

序言

1

“我每天要做早晚功课,每次各诵经一个小时。为了做早晚功课,我不能接送小孩上下学,先生很不满意,认为我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我的小孩很喜欢热门音乐,可是我们家只有一套音响,如果我放来做早晚课,他们就不能听音乐,常因此发生争执,孩子也因此不信佛教,讲话时对佛菩萨也很不礼貌,我听了更加痛苦。

“我的公婆、先生、小姑都信仰民间信仰,过年过节都要杀鸡宰鸭拜拜,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就违背我的信仰,如果不做,就要吵架,弄得鸡犬不宁。

“我很想度他们,可是他们因为排斥我,也排斥佛教,使我们之间不能沟通。林先生,你看我该怎么办?”

她说到后来,大概是触及到伤心的地方,眼眶红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学佛呢?”我说。

她说:“这个人生是苦海,我希望死后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你为什么要每天做早晚功课呢?”我又问。

“因为我自己觉得业障很重,所以必须做功课来忏悔过去世的业障。”她非常虔诚地说。

“你有没有想过,除了为过去和为未来打算,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她立刻呆住了,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因为,确实,在她学佛的过程中,她完全没有想过“现在”这个问题。

我就告诉她:“好好地对待先生,这是很好的功课!每天关怀孩子,接送他们上下学,这也是很好的功课!’试着不与人争辩,随顺别人,也是很好的功课!甚至与孩子一起听热门音乐,使他们感受到母亲的爱,因而安全无畏,也是很好的功课!菩萨行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讲的就是这些呀!如果我们体验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把自家里的那本经,读通、读熟了,体验真实的佛法就很简单了。”

“因为,家里的这一本经,和佛堂墙壁上的经,是一样深奥、不可思议的呀!”

2

我看到她的眼睛从昏昧中明亮了起来,说:“是呀!我怎么从来没有想过要为现在做一点什么呢?林先生,这里远东百货公司地下一楼有一家可颂坊咖啡厅,咖啡很好,我可以请你喝杯咖啡吗?你多给我讲讲。”

我们一起去可颂坊喝咖啡。我喜欢可颂坊的卡布奇诺咖啡,在鲜白的奶油上漂浮着枣红色的玉桂粉,一搅拌,香气就在四周流荡,特别是在秋日的午后,令人有温馨之感。

“你知道十二因缘吗?”我说。

“知道呀!”

“十二因缘就像我手上这个手表的刻度,我们来把它写上去。”

“这就是我们在生死中轮转的秘密!‘无明’与‘行’是我们过去世烦恼有情的两个因,我们是依这个‘识’而投胎到此世界。我们投胎了,但处在混沌的状态,这叫‘名色’。在母胎中,眼耳鼻舌身意逐渐完备叫‘六处’。出生以后,到两三岁时只有触感,叫‘触’。四五岁到十四五岁时能感受这个世界,叫‘受’。

“无明、行,是‘过去世的二因’。

“识、名色、六处、触、受,是‘现在生的五果’。

“什么是‘爱’呢?十六七岁以后,爱欲的感觉日益强烈,是‘爱’。

“因为有爱,就有贪求,想占有更多的东西,叫‘取’。

“由‘爱’‘取’才造出许多的业来,叫‘有’。

“爱、取、有,是‘现在世的三因’。这三因是我们未来投生的依据,因此是‘生’,有生就有老、有死,就是‘老死’。接着,再依序轮转一遍,又到了未来,再依无明、行去投胎。”

我很细心地把十二因缘说了一次,这使得气氛变得严肃了。

“表面上,我们的生命是过去、现在、未来一条直线,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表面上旋转;因此,现在所经验的,可能过去也经验过,未来还要同样地经验无数次。我们无法知道从无明到受的实相,也管不了未来的生和老死,为现在做点什么,就是真实地来看我们的爱欲、我们的贪求和我们的业,这是每天都可以看见、感受并革新的呀!”

这位女士看着我的手表,突然“呀”了一声:“我应该回去接小孩做晚饭了。”

我说:“不是都由你先生接送的吗?”

“我现在知道了,要为现在做点什么!”她很开心地告辞。

“如果有空,还是不要忘了佛堂的功课,如果能明白现在、此刻的真价值,做早晚的功课才能有更深的发现。”

看她消失在楼梯口,我才想起没有问她叫什么名字。

3

我坐在咖啡座上品味着“现在”这两个神奇的字眼,“现”是“王见”、是“国王之见”,也正是最重要、最殊胜的见解。“在”是“我在”。

现在!

——用一种最重要的见解来看清楚我的身心所处的境界,看见身心的一切起落,看见身心的如如。

这是多么真实而深切的体验呀!

过去,相信我们都造过许多无知的罪业,但那已不可追回了。

未来,相信也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但若我们连一碗饭、一杯茶的滋味都难以品味,怎么有把握去品味净土的美好呢?

我们回来看现在,这是“觉”,是在回到佛法,因为佛法不是向过去或未来追求的,佛法本在、佛性本有,只是我们不觉、我们轻忽,才感到远了。

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众水在海,不如掬水一捧。昨日的大宴,不能有助于今天的饥饿;今天的新衣,不能明日犹新。

我站起来,准备去接自己的孩子放学,这也是我每日的功课。

4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院子很大,种了几棵老榕树、枣树和龙眼,孩子们轮流负责清扫院子里的落叶。

父亲教我们一个清扫庭院的很好的方法,就是清晨以竹扫把扫地之前,先把每一棵树用力地摇一摇。他说:“这样把明天要落下的叶子也摇下来,明天就省力多了。”

我们在扫地前,就先去摇树落叶,但是很奇怪,不管多么用力地摇树,明日依然有明日的落叶。甚至在树刚摇过不久,一阵风来,叶子又落了。

这样摇啊摇,有一天,井旁一棵比较小的枣树竟被摇死了。

我在那时候就体验到,今天只要把地上的叶子扫干净就好了,因为明天一定有明天的叶子。

最重要的是扫地的那个过程,要仔细地、用心地扫,这样,日日都能维持院子里的干净,而心里因为扫过地,感觉也就清爽了。

那落下的叶子在新扫过的竹痕上,反而显得清晰,甚至有一种随意之美。

在人生里落下的爱、取、有,看起来碍眼的叶片,也是如此,只要有能观照的眼睛,不也有美丽的一面吗?

为现在,做点什么吧!

为这短暂无常、飘忽不定的生命做点什么吧!

日日有觉、日日做清净的准备,就是最大的功课了。

这一册《心海的消息》,基本精神正是在阐释回到此刻、回到现在,来倾诉那看来玄奥的消息。

校对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回到过去站在讲台上的情景,那也是已经流去的时光呀!出这些演讲集是在为那段时间的思想做纪念。那样日复一日的奔波,也反映了我最初的愿望:希望唤起大家心海的消息。

特别感谢冯季眉、杨锦郁花了许多心血,使这些随机随缘的讲话有更清楚的条理。

《心海的消息》难思难议、广大无边,但愿大家都来听听,掬起一捧心海之水,或饮或洗,来除去人间火宅迫人的热恼。  在这哭笑无端、悲欣交集的人世,为现在,来做点什么吧!

一九九一年秋天

于台北永吉路客寓

内容推荐

《心海的消息》是“林清玄经典作品”之一。

工作之中饱含佛陀所说的四大痛苦:

爱别离你喜欢的人,偏不是你的同事;

怨憎会你讨厌的人,偏和你聚在一起;

所求不得你每个月都想加薪而不成;

烦恼炽盛每天都为细微小事而烦恼痛苦。

“凡”字中间所多出的一颗心,可以说是爱恨情仇的心,

也可以说是使我们今日依然处此世间的心。

《心海的消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有关佛教主题的,发之于作者内心,浸透作者感悟的心得之作。

编辑推荐

《心海的消息》是作者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有关佛教主题的,发之于作者内心,浸透作者感悟的心得之作。

开悟或见性并非有一个特别的东西,而是指我们找到法界甚深不可言说的奥秘。

于一切法,

心为善导,

若能知心,

悉知民法,

种种世法,

皆由心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