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铿问:“大总统的北伐马上就要开始吗?”
孙中山回答道:“是的,目下正是出兵北伐、统一中国的最佳时机。北方奉系张作霖与直系曹锟、吴佩孚之间的战争即将爆发,我们联络奉张,夹击曹吴,西南各省,闻风景从,今日之机局,正如天造地设一般。”
“祝大总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邓铿先是高兴,之后又不无担忧,“不过,听说陈总司令对北伐之举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的一些见解,也不是没有道理,大总统是否可以择良而纳之?”
孙中山摆了摆手,说:“竞存跟随我多年,虽然我们之间不免有些分歧,但我认为,他是会支持我北伐的。此次到梧州召开北伐军事会议,北伐军拟分三路进军,我准备任命竞存为中路军总指挥。”
邓铿说:“大总统挥师北伐,征战艰险。为了保卫大总统的安全,我这次特意从粤军第一师中抽调精锐,为大总统组建一个警卫团。警卫团团长陈可钰,原是粤军第一师的参谋长。下面各营营长为第一营营长薛岳,第二营营长叶挺,第三营营长张发奎。”
孙中山激动地拉着邓铿的手,说:“仲元,我出师北伐在即,竞存总司令又还在广西绥靖地方,广东方面的事,请你多担当了。”
邓铿说:“我一定不负大总统之重托。大总统此次出巡广西,将要到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大总统平日喜欢接近民众,为了加强卫戍,又便于大总统在广西开展日常活动,我特地从黄明堂的桂军里挑选了一位精干的青年军官来警卫团做副官,让他带领卫士负责大总统的外勤护卫。”
孙中山又激动起来:“啊!黄明堂,壮族人,辛亥前他与我参加广西镇南关起义,夺占清军要塞炮台。”
邓铿向不远处一招手,一位牵着枣红马、英姿勃勃的青年军官立即丢下手中的马缰绳跑了过来,向孙中山立正敬礼:“报告大总统,李猛仔向您报到!”
孙中山睁大眼睛,盯着眼前站得笔挺的青年军官大声问道:“你就是猛仔?你真的是猛仔吗?”
青年军官朗声答道:“报告大总统,我就是猛仔!”
孙中山激动地一下奔过来,紧紧地把李猛仔抱在怀里:“猛仔,想不到我们又见面了!”
邓铿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孙中山和李猛仔两人。 孙中山放开李猛仔,又端详起对方来:“好啊!猛仔,14年不见,你长得这么高,这么壮了!”
邓铿问:“大总统,你们原来认识?”
孙中山颇为自豪地说:“岂止认识,我们两人还是一对患难之交的老战友呢!”
李猛仔谦虚地说:“大总统过誉了,猛仔实不敢当!”
邓铿很感兴趣地问:“大总统,可否把您这一段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孙中山鼓励地说:“好,猛仔,你讲!”
李猛仔为难地说:“报告大总统,我的口才不好,您讲得才生动。”
孙中山笑道:“口才嘛,是练出来的,还是你讲吧。再说,你们攻占镇南关的前一段过程,我不在场,你讲才生动啊!”
李猛仔点点头,向邓铿说:“报告邓参谋长,我就献丑了。”
邓铿催促道:“快讲!快讲!”
李猛仔说:“我是广西桂林东乡人,父母生我和弟、妹四人,自小家境贫寒,14岁那年出来吃粮当兵,投在黄明堂司令帐下。”
孙中山和邓铿认真地听着。
李猛仔望了望孙中山和邓铿,继续讲下去:“那是前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1907年12月1日)的深夜,黄明堂都督奉孙先生的命令,发动镇南关起义。黄都督身背大刀,腰插短枪,率领起义军100多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摸向镇南关右辅山炮台。我那时是黄都督的贴身护兵,紧紧跟在黄都督的身后,沿着岩石向山顶上爬去。黄都督身先士卒,他一边往上爬,一边向身后招手,低沉而有力地下达命令,‘快!快!轻一点,不要有响声,快!’我们中没有人咳嗽,连气都不敢大出。正往上爬着,忽然一道一丈多高的绝壁挡住了去路,黄都督低声命令我,‘猛仔,你上!”’
孙中山和邓铿听得入神,李猛仔已进入角色,仿佛又回到14年前冬夜的那……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