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
——真实或想象的过错
父母自认为对于女造成伤害,当然会感到强烈的内疚、羞愧与懊悔。有些父母的做法确实对子女不利,甚至会造成伤害。即使是不明显或善意的伤害,也会在父母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此外,很多父母并未伤害子女,只是自己误以为如此,因为他们没有标准去评判孩子的指控是否合理,这时父母的反应可能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父母要想做到称职必须对子女的不满具备前所未有的敏锐度。这种能力固然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更有意义,却也让父母更容易产生有心无力、羞愧或内疚等感觉。试以下面的故事为例,看看子女的指责如何让为人父母者愈来愈无所适从。
·一名幼儿在人行道上跌倒,孩子指责妈妈没有好好保护他。
·一名幼儿在人行道上跌倒,父亲指责妈妈没有好好保护孩子。
·10岁孩子的老师打电话给家长,说她怀疑孩子在校表现不佳“是因为最近家里出了问题”。
·13岁的女孩对母亲说她恨母亲,因为她“太以自我为中心”,接着又说,“难怪爸爸要和你离婚”!
·18岁的女孩告诉父母,她开始吸毒就是求救的信号,父母为何没有早点看出来送她去治疗。
.20岁的儿子大二读完便辍学,告诉父母:“都是你们的错,你们一直给我太大的压力!从不关心我快不快乐!”
.30;9的儿子拒绝和母亲联络,原因是母亲从未对自己未善尽亲职表示歉意。
在20世纪上半叶之前,多数父母碰到这类情况都很清楚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子女还住在家里时。他们深信孩子有义务证明他的价值给父母看,而不是颠倒过来。老派的父母会指责孩子不尊敬长辈,不知天高地厚。这种反应未必更好,却能让他们不致像今日的父母一样,面对子女的不满充满内疚、自我怀疑、困惑与痛苦。
本章要探讨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以及面对子女的批评与拒绝时该如何承受这样不堪的经验。不论是曾经犯下大错、没犯过什么错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父母,相信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否定肉疚的代价
康妮是个单亲妈妈,育有14岁的女儿。她刚接受心理治疗时已戒酒两个月。与许多刚戒酒的人一样,她希望通过心理治疗探讨过去10年来是什么让她不断在酒精中寻求慰藉。其中一个重点是厘清父亲的暴怒是如何让她失去自信与安全感的。
她虽没有明言,但我怀疑她之所以会感到痛苦,一个原因是她认为自己不是称职的母亲。我会这么说,是因为每当我问及她的女儿,她总是说:“她常抱怨我不是个好妈妈,拜托,我现在不是戒酒了吗?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她的情况至少比我小时候好上一倍,她应该自己调适。”表面上这是对女儿的抗议与批评,背后却显然隐藏着巨大的内疚与懊悔,康妮认为自己沉溺于酒精的这些年没有善尽母职。
对女儿的不满,康妮为何那么无法接受?这是因为她急于减轻内疚、悲伤与懊悔。她小时候有个愿望是有一天成为比自己父母更好的父母,她直言绝不会像父亲那样乱发脾气,也不会像母亲那样不顾子女。但就像许多问题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到头来她却继承了父母的缺点。沉溺于酒精的那段时间,下班后她常在外面流连到很晚,回家时女儿早就睡着了。女儿一抱怨,她便大吼:“大小姐,这个世界可不是只以你为中心。我也有资格放松一下,不要只想到你自己!”
……
P23-25
后记
——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在最深的冬季,我终于发现
我的内心有个不灭的夏天。
——卡缪(A1bencamus)
过去4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国家恰好是抑郁症患者增长最多的国家。现代人比任何时期更有能力通过产品与经验的消费追求快乐与满足,却比任何时期更强烈地感到不满足。因为这些产品都只诉诸短暂的经验,个人不需要投入太多心力。读者也许看过一些汽车后面贴着标语“死时拥有最多玩具的人最幸福”,这句话何止是愚蠢。
现在的心理学界主张通过同情、宽恕、感恩、乐观等传统原则扭转这一趋势。我认为这项运动很有价值,也以这些原则作为本书的基础。
下面为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心灵疗愈需要持之以恒:
·检讨你应该为现今的亲子问题负起何种责任并勇于承担。
·弥补你的过错。
·尝试宽恕子女过去或现在对你造成的伤害(这不等于原谅错误的行为、寻找借口或淡化你所受的伤害)。
·宽恕你对子女所犯的错。
·将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放在一旁,强调希望、感恩与乐观。
·不论是身为父母或作为一个人,你都可以依据你的优点与成就来建立你的个人认同与生命故事,而不是一味去看受苦与失败之处。
·从朋友、家人或信仰中寻求支持。
·回馈社会。
在这些原则里,我认为感恩与寻求支持最重要。就像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所说:“感恩不只是最大的美德,也是所有美德的根源。”有了他人的支持,你才能培养同情自己与宽恕别人的能力,你才能知道你不是世上唯一受苦的人,才能时时刻刻明白你拥有什么,并心生感恩之情。
我深切希望本书能带给读者些许安慰。我写这本书是因为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我都有亲身体验。我向你保证,在经历了悲伤、无望与困惑的日子后,迎接你的将是快乐、希望与清醒。实践本书介绍的原则会让困惑的日子少一些,明白的时候多一些。
我在和女儿相处最困难的那段时期,经常打电话给两位好友。我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很能体会我的心情。你的倾诉对象未必要和你有类似的经历,但能感同身受是最好的。因此,我在我的网站(www.whenparentshurt.corn)上特别保留一个地方,让你和际遇相似的人交流。我希望这能成为你的社群之一,提供些许支持、安慰与希望。尽管寄电子邮件给我吧,我很乐意听听你的心声。 约书亚·柯尔曼
开旧金山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为“婚姻家庭”系列丛书之一。
在《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中,约书亚·科尔曼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父亲,感同身受地为那些极度希望成为理想的父母却失去了机会、为失去与子女间的亲密和谐关系而伤心不已的家长们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与建议。通过案例分析与治愈练习,科尔曼博士帮助父母们减轻愤怒,负疚感与羞耻感;了解性格、青春期、自己或配偶的失误、离婚如何使亲子关系趋于紧绷;接受自己与子女的缺陷;建立重建亲子关系的策略,向前看,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通过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需要放手,科曼博士帮助父母与子女找到更积极方法进行自我疗伤,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现在的心理学界主张通过同情、宽恕、感恩、乐观等传统原则扭转这一趋势。约书亚·科尔曼认为这项运动很有价值,也以这些原则作为《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
下面为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心灵疗愈需要持之以恒:
·检讨你应该为现今的亲子问题负起何种责任并勇于承担。
·弥补你的过错。
·尝试宽恕子女过去或现在对你造成的伤害(这不等于原谅错误的行为、寻找借口或淡化你所受的伤害)。
·宽恕你对子女所犯的错。
·将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放在一旁,强调希望、感恩与乐观。
·不论是身为父母或作为一个人,你都可以依据你的优点与成就来建立你的个人认同与生命故事,而不是一味去看受苦与失败之处。
·从朋友、家人或信仰中寻求支持。
·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