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一种艺术,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批评学生时都能讲究策略与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优才教育研究院编《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的目的所在。
《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分为批评中进行说服教育;处理好批评与表扬的关系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优秀教师成长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优才教育研究院 |
出版社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批评是一种艺术,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批评学生时都能讲究策略与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优才教育研究院编《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的目的所在。 《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分为批评中进行说服教育;处理好批评与表扬的关系等内容。 内容推荐 真正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的心灵,而是为学生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使学生改变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批评是一种艺术,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批评学生时都能讲究策略与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编《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的目的所在。 《优秀教师应有的批评艺术》的作者是优才教育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 批评语言的运用 第一节 避免语言伤害学生 第二节 让教育口语具有魅力 第三节 教师的错误语言类型 第四节 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 第五节 做会微笑的老师 第二章 批评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对学生要尊重和爱护 第二节 批评学生时态度要诚恳 第三节 批评要适度 第四节 批评要以理服人 第五节 批评的因地制宜 第六节 批评的善后巩固 第三章 适用批评方法举例 第一节 六步进阶法 第二节 适度“冷”处理 第三节 以“退”为进 第四节 以“柔”克刚 第五节 借“题”发挥 第四章 批评中进行说服教育 第一节 教师的说服教育 第二节 说服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说服的主要步骤 第四节 恰当地运用说服 第五节 几种说服的技巧 第五章 批评中不忘激励学生 第一节 了解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 掌握激励的方法 第三节 学会情感激励 第四节 选择激励的时机 第五节 讲究激励的技巧 第六节 激励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处理好批评与表扬的关系 第一节 实施表扬的原则 第二节 表扬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表扬时要避免的偏颇现象 第四节 表扬的技巧与艺术 第七章 善于运用其他沟通渠道 第一节 运用书信沟通与批评 第二节 借助作业评语来批评 第三节 一张纸条的巨大作用 第四节 善用网络做好沟通 第八章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 以学生为立足点 第二节 积极给予关爱 第三节 信任是交往的关键 第四节 和学生成为朋友 第五节 赏识所有学生 试读章节 幽默是生活的调料,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是属于艺术性的口语。它能用生动形象、鲜明活泼、委婉、含蓄、风趣、机敏、确切的口头语言,友善地提出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见解,使人们在愉快的情境中,欢乐的笑声中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既指出学生的缺点,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如果处理不恰当,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影响师生感情的沟通,造成教育的失败。在这方面,我们看看前辈是怎么做的。一位教师由于了解情况不够,错误地批评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当场辩解,教师也立即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面对教室里较为紧张的气氛,这位老师立即冷静下来,说:“经调查,我们认为对某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经本人慎重考虑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销原判,为某同学彻底平反昭雪。”然后,这位教师把目光转向其他同学,认真而诚恳地说:“今天我批评了某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情况不够,错怪了他。为此,我向某同学表示歉意。”这位教师通过使用法律公文式的夸张语言营造了幽默的氛围,避免了困窘场面的出现,从而又顺利地过渡到了和谐的师生沟通的情境。 幽默有时还可以用来给教师自我解嘲,以弥补自身一些本来无法改变的缺陷。 一位头发谢顶的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下面就产生了一阵骚动。几个学生夸张地用手遮住了眼睛,还有人轻轻地说:“真亮啊。”教师走上讲台,先朝着大家宽容地笑了一笑,然后以轻松的口吻说:“虽然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但我想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真的是一个‘绝项聪明’的老师!这一点大家以后一定会体会到。”聪明的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大家用会心、和善的微笑接纳了这位新教师,并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第一份好感。 再来看一个例子。一次,生物学家格瓦列夫在讲课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里顿时一片哄笑。这时,格瓦列夫却镇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挂表,不紧不慢地说:“我这块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格瓦列夫没有生气愤怒,而是用幽默的批评对学生起了警告作用。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幽默在沟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教育家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不理解教师。”国外早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沟通语言与教育学生的效果是有很大关联的,特别是幽默的艺术语言,更能大大提高教育沟通效果。 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老师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运用智慧巧妙化解问题。 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如何有的放矢地运用“幽默”这一润滑剂呢? 1.趣从智生,怒息巧出 有一次,某教师走进教室,看见讲台上有一堆橘子,心中纳闷,橘子外观完好,但似乎不太寻常,就随口问道:“这些橘子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请老师的!”教师含笑称谢,拿起一个来,不料橘子早已被掏空,改塞卫生纸。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一时僵住,但马上反应过来,幽默地说:“哎呀!原来你们这么细心,替我准备好了橘子皮,这可是美容上品!值日生,替老师包好!是哪几位同学,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我要好好地谢谢你们!”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课后,几个调皮鬼主动到老师办公室认了错。 2.移花接木,无心插柳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刚走进教室,便发现有两个学生不知为什么正扭打在一起。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望着他,看他如何处理,而那俩调皮鬼却浑然不见此情景,魏老师便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继续欣赏这场十分精彩的男子双打比赛。”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两个人不好意思地停了下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句:“同学之间应互谅互让,不要因一点小事弄得大家都不好意思。” 可见,“幽默”是一种能量,它能增进彼此的亲密度。“幽默”也是一个成熟者自信的表现,以幽默建立的师生沟通渠道,能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二、委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因此,直言不讳的效果一般不太好。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被誉为“当代牧马人”的曲啸老师一次到某市监狱为年轻犯人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认罪伏法,教育改造》。报告之前,曲啸了解到这些犯人大多有一种抵制心理:认为无论是谁的报告,无非是“大道理+小道理+训斥”。为了消除或减弱这种心理,曲啸老师绞尽脑汁地进行准备。报告一开始,曲啸老师称呼大家的是:“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这个称呼立即引起了全体罪犯的强烈共鸣,有的当时就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曲啸的这种语言可谓是“委婉称呼”的妙用:由于对这些年轻的犯人既不能称“同志”,又不便直接称“××罪犯”。因此,使用这种委婉的称呼既明确了对方的身份,又起到了缩短双方心理距离的作用。P5-7 序言 批评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谁也回避不了非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因为每个学生不可能一开始都事事成功和优秀,难免有错误或走弯路,少不得老师的鞭策指正。 在当前以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年代,许多教师都感觉教育学生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教师的批评或教育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学校关系和社会关系。一方面,人们对传统的“严教”模式产生了质疑;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害怕教育批评学生,深感这个尺度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 批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是通过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批评是一件需要精心研究的工作,它能使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谴责,能帮助学生消除思想作风上的污垢。批评的方式、态度等细节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教师批评学生,是出于爱护,但常常因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适得其反,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心理很强烈,不但不接受批评,而且还自暴自弃。 批评应当是对错误本身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而不应是严厉的指责与训斥,也不是个人感情的发泄和简单的责任追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该‘充满情和爱’。”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真正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的心灵,而是为学生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使学生改变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学生毕竟年龄尚小,处于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有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认识上存在一些错误、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学习上存在一些缺陷、守纪上存在一些偏差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批评自然就成了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用手段。教育是一种双边活动,批评也是如此。批评由批评者“教师”和被批评者“学生”共同完成。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师应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闪耀着艺术的光芒,使批评真正成为“艺术的批评”,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从而达到预期的批评目的。 批评是一种艺术,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批评学生时都能讲究策略与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编此书的目的所在。 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对“批评艺术”这一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但由于知识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