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干扰日益加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仍未完全脱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精)》(作者严登华、秦天玲、王浩、翁白莎、宋新山)系统梳理了碳水耦合模拟和水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碳循环和“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的耦合机制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精)/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
作者 | 严登华//秦天玲//王浩//翁白莎//宋新山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干扰日益加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仍未完全脱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精)》(作者严登华、秦天玲、王浩、翁白莎、宋新山)系统梳理了碳水耦合模拟和水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碳循环和“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的耦合机制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内容推荐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精)》(作者严登华、秦天玲、王浩、翁白莎、宋新山)系统梳理了碳水耦合模拟和水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碳循环和“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的耦合机制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选取华北平原的白洋淀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构建碳水耦合概念系统,绘制碳水耦合系统网络图;利用碳水耦合模型和野外原型观测技术,从水循环、碳循环与碳水耦合关系方面定量化识别流域碳水耦合机制;考虑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未来碳排放与需水进行预测;构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集,采用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对各方案进行模拟,刘比模拟结果,提出推荐方案及其保障措施,在水资源配置理论与技术方面实现了创新。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精)》可供水资源、环境、生态等相关专业科研、规划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总序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气候变化背景 1.2 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与低碳发展模式的提出 1.3 全球碳源/汇演变与水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1.4 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1.5 关键科学问题 上篇 理论与技术 第2章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基础 2.1 水利水电开发与碳平衡之间的关系 2.2 区域碳水耦合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 研究现状 2.2.2 发展趋势 2.3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3.1 研究现状 2.3.2 发展趋势 2.4 区域碳水耦合机制的基本认知 2.4.1 区域碳水耦合的内涵 2.4.2 水循环 2.4.3 碳循环 2.4.4 水循环对碳循环的影响 2.4.5 碳循环对水循环的影响 2.5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基础 2.5.1 内涵 2.5.2 总体任务 2.5.3 基本特征 2.5.4 配置目标 2.5.5 配置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框架及关键技术 3.1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框架 3.2 区域碳水耦合机制识别的关键技术 3.2.1 区域碳水耦合系统概化 3.2.2 原型观测与遥感解译 3.2.3 碳水耦合模型构建 3.3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关键技术 3.3.1 技术框架 3.3.2 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碳水耦合模拟模型 4.1 模型功能需求分析及建模总体思路 4.1.1 模型功能需求分析 4.1.2 建模总体思路 4.2 区域碳水耦合模型物理概化 4.2.1 空间结构 4.2.2 时空尺度嵌套 4.3 要素过程模拟 4.3.1 能量流动 4.3.2 水循环 4.3.3 碳循环 4.4 模型校验 4.4.1 校验策略 4.4.2 校验准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5.1 模型功能需求分析与建模策略 5.1.1 模型功能需求分析 5.1.2 建模策略 5.2 模型结构 5.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5.3.1 目标函数 5.3.2 约束条件 5.4 模型求解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与需水预测 6.1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6.2 碳排放预测方法与基础模型 6.2.1 Cobb-Douglas动力学关系模型 6.2.2 能源强度模型 6.2.3 马尔科夫链模型 6.3 需水预测方法 6.3.1 人口发展与城镇化进程预测 6.3.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 6.3.3 生产需水预测计算 6.3.4 生活需水预测计算 6.3.5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计算 6.4 本章小结 下篇 实践应用 第7章 白洋淀流域概况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1 自然地理概况 7.1.1 地理位置 7.1.2 地质地貌 7.1.3 河流水系 7.1.4 气候与水文 7.1.5 土壤与植被 7.2 社会经济概况 7.2.1 行政分区与人口 7.2.2 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 7.2.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7.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3.1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 7.3.2 生态用水与用地被挤占,加剧湿地萎缩 7.3.3 面源污染加剧,水质不断恶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白洋淀流域碳水耦合机制识别及演变规律 8.1 流域碳水耦合系统概化 8.2 模型数据来源与处理 8.2.1 气象参数 8.2.2 数字高程数据 8.2.3 水文地质参数 8.2.4 土地利用参数 8.2.5 土壤特征参数 8.2.6 植被特征参数 8.3 模型校验 8.3.1 水循环要素校验 8.3.2 碳循环要素校验 8.4 流域碳水耦合作用机制识别 8.4.1 碳循环要素演变规律 8.4.2 水循环要素演变规律 8.4.3 碳水耦合定量化关系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白洋淀流域碳排放与需水预测 9.1 白洋淀流域碳排放预测与分析 9.1.1 数据来源 9.1.2 参数估计与模型修正 9.1.3 预测结果与分析 9.2 白洋淀流域需水预测与分析 9.2.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9.2.2 生产需水 9.2.3 生活需水 9.2.4 生态需水 9.2.5 流域总需水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 10.1 配置方案集设置 10.1.1 方案集设置依据 10.1.2 不同水平年的配置方案 10.2 配置结果与分析 10.2.1 基准年 10.2.2 2015水平年 10.2.3 2020水平年 10.2.4 2030水平年 10.3 方案比选 10.3.1 基准年 10.3.2 2015水平年 10.3.3 2020水平年 10.3.4 2030水平年 10.4 推荐方案下的保障措施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