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清十二帝(超值白金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曲波//清馨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清王朝的兴衰荣辱,令人荡气回肠。在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兴衰隆替。大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显露出一个帝国的沧桑。《大清十二帝》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大清十二位皇帝自满洲初兴到王朝覆灭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稀有文物、大清秘史、野史、清宫密档,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王朝秘辛娓娓道来。本书由曲波、清馨编著。

内容推荐

大清王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历经268年。

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幻,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漫长的岁月中,大清王朝的十二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显露出一个帝国的沧桑。

《大清十二帝》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大清十二位皇帝自满洲初兴到王朝覆灭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稀有文物、大清秘史、野史、清宫密档,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王朝秘辛娓娓道来。《大清十二帝》全书结合史实,配以数以百计的精美插图,包括大清皇帝画像、历史古迹图、战争示意图等,并以文字加以注释,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历史事件,读来欲罢不能。本书由曲波、清馨编著。

目录

总论

一代天骄兴建州——清太祖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的祖先

先辈都非等闲人

十三副遗甲起兵

统一女真各部

虎毒食子

自斩手足

后金政权的建立

七大恨告天

萨尔浒、开原、铁岭之战

连夺辽沈

政策的成功与失败

兵败宁远饮恨而终

大妃殉葬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一清太宗皇太极

烽火中成长的王子

皇太极继位

削除异已

民族政策的调整

失利宁锦

反问计除袁崇焕

招降祖大寿

入口之战

建立大清国

汉军八旗的组建

松锦之战

历经三朝的庄妃

独宠海兰珠

皇太极之死

身许佛门———清世祖顺治帝

顺治即位

母后下嫁

清兵入关

多尔衮摄政

顺治初掌实权

巩固皇权

恢复社会生产

肃清抗清势力

缓和民族矛盾

钟情董鄂妃

福临之崩

五台山上的僧人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王—一清圣祖康熙帝

八岁登基

智除权臣鳌拜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永戍黑龙江

决战雅克萨,订约尼布楚

三征噶尔丹

蠲免赋税,巡视河防

尊儒重道,笼络人心

初兴文字狱

九子夺嫡

夫妻情深

铁腕下的千古骂名——清世宗雍正

即位之谜

皇位的巩固

善待十三弟

整顿吏治,高薪养廉

“摊丁人亩”

年、隆之狱

改土归流

签订《恰克图条约》

设立军机处

密折政治

曾静、吕留良案

密健皇储

雍正驾崩之谜

盛世巅峰的诗人皇帝——清高宗乾隆帝

身世之谜

乾隆登位

苗疆风云

四大贪案

一征金川

阿睦尔撒纳附清

议政王大臣会议

大兴文字狱

两降廓尔喀

英使来华

盛世修文

宠信和坤

和坤的发迹之谜

六下江南

风流天子的后与妃

乾隆传位

康乾二帝的比较

谨守祖业的守成之君——清仁宗嘉庆帝

皇上与太上皇的权利之争

诛杀和坤

白莲教起义

嘉庆皇帝遇刺案

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英国侵华的加剧

私雕假印案

江西天地会起义

天理教起义

嘉庆帝整饬吏治

整治河防与漕运

加强海防,查禁鸦片

嘉庆朝的保守政策

嘉庆帝死亡之谜

崇俭倡廉的平庸皇帝——清宣宗道光帝

道光即位

新帝登极三把火

积重难返的政治腐败

八旗兵和绿营兵的衰微

日益紧张的中英关系

严行禁烟

吏治整顿

嘉道年间的三大政务

《大清一统志》的纂修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全皇后之死

道光选储

内忧外困的苦命天子——清文宗咸丰帝

奕詝即位

金田起义

湘军的组建

湘军集团的壮大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攻破江南、江北大营

天京事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挽救危局

火烧圆明园

显皇后和懿贵妃

获宠的懿贵妃

传说中的“四春娘娘”

咸丰之死

因人成事的短命皇上——清穆宗同治帝

辛酉宫变,太后垂帘

毫无国君风范

淮军集团的兴起

剿平捻军

洋务运动的兴起

亲点皇后

同治之死

无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绪帝

被抱来的皇帝

夺权军机处

台湾建省

中日甲午战争

还政风波

变法图强

戊戌政变

剿抚义和团

庚子事变

清末“新政”

革命初兴

不幸的帝王婚姻

珍妃之死

光绪驾崩之谜

慈禧去世

见证历史变迁的末代君王——清宣统帝溥仪

清宫三代无婴啼

罢免袁世凯

皇族内阁与预备立宪

革命党人领导的反清起义

武昌起义

袁世凯逼宫

清帝退位

紫禁城里的小朝廷

第二次登基

溥仪大婚

三圆皇帝梦

走向新生

婉容之死

试读章节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南明·张煌言《建夷宫词》

张煌言的这首诗写得很热闹。从字里行间中便可看出那种宫中奢华的气象。不过最后一句却透露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太后婚。”

所谓“太后”,即指皇帝的母亲,先皇的皇后或妃子。也就是说,肯定是与先皇结过婚的人。而在这首诗中,又出现了“太后婚”的字眼,也就是说此时的太后又出嫁了一次。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宋朝之后,封建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被进一步放大,女子从一而终方算有贞洁可言,更不必提三从四德之类的条条款款。民间丧偶的女性改嫁,很多时候还要受到不少限制,尤其是对其名声所产生的大不利影响。更不用说堂堂一国的太后了。

如果说皇后是六宫之主,一国之母,那么太后就相当于太上皇的位子,一举一动都要受到文武百官乃至黎民百姓的关注,更何况是再婚这件有悖于伦常之事?而张煌言笔下的这个太后,却大张旗鼓、大操大办地筹办自己的“二婚”庆典,唯恐天下人所不知。这位太后究竟是谁?我们从张煌言所生活的时代中便可看出来。

张煌言生于1620年,即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1664年,即清圣祖康熙三年,如果不算南明时期,那么他曾经历过明光宗、明熹宗(天启帝)、明思宗(崇祯帝)以及清世祖(顺治帝)、清圣祖(康熙帝)五代帝王。因诗中有慈宁宫的字样,因此可以认定是入主中原的太后,故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南明皇帝的太后可以排除,再加上张煌言卒于康熙三年,且一直因为是南明之臣而处于被清廷的追杀之中,想来也无暇去写这种事,因此亦可以将康熙朝的太后排除在外。如此一来仅剩下一位,就是顺治朝的太后、顺治帝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即后世所称的孝庄太后。此事,也正是清初四大谜案之一——太后下嫁之谜。

孝庄太后下嫁的可能

民间之所以盛传太后下嫁的故事,就是因为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看,孝庄太后下嫁还是有原因和动机的。不过,后人经过多方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说法不一。

有人说,孝庄太后有可能下嫁多尔衮,是因为她想报恩。这种说法多见于文人笔记:皇太极去世后,睿亲王多尔衮完全可以继任大统,因为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条件。但是,他没这样做,而是将皇位让给了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自己则称摄政王。在他的影响下,诸王公大臣对福临的即位也就不敢多言,福临顺利地当上了皇帝。之后,多尔衮为了大清的江山,又亲率八旗劲旅,挥戈南下。经过艰苦的征战,多尔衮不但大败李自成军,还占领了北京城。

此时,多尔衮仍然有机会称帝,但是他还是没有这么做,北京局势一稳定,就立即迎请顺治帝移驾北京。福临成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天子。

多尔衮的苦心和忠诚不但让皇帝感动,也感动了大臣们,大臣们都认为多尔衮理应得到回报。久未得到孝庄太后的多尔衮认为,不如借此时机了了自己的心愿,于是,召来大学士范文程等,密谋迎娶孝庄皇太后之事。

第二天,百官上朝后,范文程上奏说:“摄政王功高望重,谦抑自持。自人关以来,大权在握,却并不以帝位自居,尽心辅佐皇上。如此让位之德,亘古少有,又如何能够报答得了呢?正好,摄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让位的事,就跟皇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一样。摄政王既然像对待太子一样对待皇上,皇上也应当像对待皇父一样对待摄政王,以此作为报答,诸位觉得如何?”众人连连称好。范文程紧接着提议道:“近日闻说摄政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盛年寡居。皇上既视摄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异居两处。因此,伏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而居。”众人又都随声附和。于是,史官将此事记载于册日:“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

小说中的演绎

有些演义小说中称太后与多尔衮早就有私情,太后下嫁是顺其自然。皇太极的庄妃,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容貌姣好,冰清玉洁,故得名“大玉儿”。人宫之初,因为年纪尚小,并未引起皇太极的注意。她本是皇后的亲侄女,姑侄俩自会经常来往,久而久之,皇太极被大玉儿的容貌所打动,决定封大玉儿为妃。可是,当时的大玉儿情有所属,心中的情人就是多尔衮。大玉儿和多尔衮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皇太极并不知道。皇命已下,实难违抗,结果,大玉儿嫁给了皇太极。她还凭借自己的智谋,帮助皇太极劝降了洪承畴,可谓功勋卓著,深得皇太极的宠爱。多尔衮知道已经与大玉儿无缘了,就娶了小玉儿。据说,小玉儿也是生得花容月貌,但是,因为多尔衮已经心有所属,对小玉儿自不会好到哪里去,于是,小玉儿对大玉儿因嫉生恨。

小说中还说大玉儿和多尔衮虽然各有所属,但是私下里仍然往来频繁,结果出于报复,小玉儿就把两人的私情,通过某王禀告给了正在同明军作战的皇太极。皇太极听后愤怒异常,当即离开战场回到沈阳皇宫,但回宫不到一日就暴病驾崩。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协助大玉儿让福临当上了皇帝,自己成了摄政王,大玉儿成了皇太后。从此,二人以商讨国家大事为名公开往来。小玉儿妃愤恨不平,与多尔衮争吵之后自尽而死。摄政王妃既死,大玉儿便名正言顺地下嫁了多尔衮。

孝庄太后的迫不得已

关于太后有可能下嫁的原因猜测还有第三种,那就是太后是为了保住儿子福临的皇位而被迫下嫁多尔衮的。此说还是基于庄妃与多尔衮的私情而起的。太宗驾崩后,庄妃借与多尔衮的私情,得到多尔衮的帮助,使得福临顺利地登上了皇位。庄妃本想垂帘听政,又怕宗室中人反对,就与多尔衮商议。最后,两人决定采用摄政制,由福临做皇帝,太后掌执内权,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清廷入关后,摄政王仗着自己的军功将大权独揽,还让王公大臣对他北面而朝。太后十分疑惧,但为了稳住摄政王,她故意下诏命诸臣以皇叔九千岁的礼仪进上,多尔衮并未怀疑,欣然接受。

可是,有一天,太后与多尔衮并辇而行,侍卫前来禀事,都是先太后,后才轮到摄政王。多尔衮大为不满,就耍起了脾气,不上朝,不进宫。太后得奏,心中懊丧,当时没有多尔衮还不行,可是多尔衮又如此专横,这可怎么办?如果不想办法,福临的皇位早晚会被他夺去。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下嫁多尔衮。于是,太后命内大臣往摄政王府议下嫁之事,并命内三院拟太后下嫁及称尊皇父的典礼。

闻听此事,明朝旧臣陈之遴十分惊异,咋舌道:“这种礼也能议吗?”太后听说他的言论后,大怒,要不是有大臣在旁相劝“下嫁是大喜事,不宜用刑见血”,陈之遴必死无疑。陈之遴死罪虽免,仍被贬到吉林三姓城人军籍服役。

可见,太后下嫁实在是委曲求全,不得已而为之。

关于太后下嫁的说法还有许多,有些故事荒诞不经,有的如同淫秽小说,都令人难以置信。但是除了民间传说外,史学家也有太后下嫁的说法,大致与第三种说法相似,说是太后为了笼络多尔衮,巩固福临的帝位而下嫁。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太后下嫁似乎已成定论,是否真的如此呢?P64-6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