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之路--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录》编著者白云洲。
白云洲同志原在中央警卫团文工队工作,主要是为中央首长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个和平和舒适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调往西藏工作,这对于白云洲同志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考验,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有着昂扬的为祖国现身的激情。他们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着西藏人民的幸福,为着祖国边疆安全,义无反顾地放弃内地舒适安全的生活,进军西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悔之路--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白云洲 |
出版社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悔之路--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录》编著者白云洲。 白云洲同志原在中央警卫团文工队工作,主要是为中央首长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个和平和舒适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调往西藏工作,这对于白云洲同志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考验,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有着昂扬的为祖国现身的激情。他们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着西藏人民的幸福,为着祖国边疆安全,义无反顾地放弃内地舒适安全的生活,进军西藏! 内容推荐 《无悔之路--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录》编著者白云洲。 读了白云洲同志的《无悔之路--一位进藏老兵的回忆录》,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战斗岁月,高原雪域的奇景、汉藏人民团结战斗的情谊、风云变幻的敌我斗争环境、丰富多彩的军区文艺战士的生活,历历在目,令人不忍释卷。书中记述生动,语言优美,内容有趣,情绪乐观,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再一次展示了那个年代军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正如白云洲同志所说的:“一个人若在一个地方洒过汗水,流过鲜血,付出过辛劳,他必然会无怨无悔地热爱、保护这块地方,并一往情深!” 目录 前奏 第一乐章 徐缓的行板 一、成都 初见成都 峨眉五人行 慰问驻川剿匪部队 二、雅安 文工团,还是武工队 进藏第一关 雨城印象 二呀那二郎山 大渡河水与泸定桥 康定溜溜的城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三、甘孜 第一个下马威 正遇民主改革 高原的太阳与蔚蓝的天空 翻越雀儿山 金沙江边 四、昌都 为何平叛 邦达草原和怒江 遇险的幸运 在左贡的密林里 政治学习小插曲 难过的星期天 《红霞》与黄鹂 回拉萨不能走康藏路 五、柳园 戈壁奇观 红柳 走进柴达木 六、格尔木 昆仑山的小草 喝氧是啥滋味 红旗兵站和高原汽车兵 七、那曲(黑河) 路遇叛匪 黑河——那曲印记 归心似箭 第二乐章 战斗进行曲 八、拉萨(一) 八郭街 “呀古西扎都” “统战,统战,请客吃饭” 难得的学习民间音乐的机会 1959年3月10日 “这可不是演戏” 拉萨战役中的文艺兵 难忘啊,战地工作队 百万农奴站起来 敲破的锣鼓与活报剧 九、山南(洛卡) 古老的泽当 关门打狗 拉加里 隆子宗 下连当兵 行军路上 尼姑庙与小树林 战地的收获 八医院新来了上海姑娘 十、拉萨(二) 北京拉萨紧相连 内地来了新同志,藏族有了新学员 修纳金电站 生产菜地的故事 “政治上可不能伤风感冒” 十一、日喀则 “我家就在日喀则” “我们向上走” 江孜城堡与亚东边防 帕里高原上的打鱼班 珠穆朗玛峰是仙女 十二、达孜 溪卡的春天 野兽睡卧在我的身上 都是野兔惹的祸 翻译的笑话 十三、拉萨(三) 青年监督岗 打猎的得失 同志,你走错了路 高天滚滚寒流急 十四、金东 崎岖难行的边防路 风雪除夕夜 我就爱照这块大石头 好岗好岗,十二至两 桃花民歌核桃 十五、林芝 文工团来了张政委 排练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故事 我的“罗曼司” 车祸与山毛桃 尼则 两万林芝灵芝 松宗步校与然乌湖 十六、昌都(二) 二进昌都 张政委推我上演笛子独奏 汽车轮子滚进军区,才能算安全完成任务 女同志们是好样的 十七、拉萨(四) 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 日光城的雨灾 革命历史歌曲的演出 择绕桥头的枪声 曲水渡口的强运 十八、达旺 到前线去 达旺的雾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我们见到了张国华司令员 达旺的情 毛主席命令我撤军 路过战俘营 达旺的路 第三乐章 热烈的快板 十九、西宁 我们是中央慰问团 盐湖、盐桥、盐巴路和盐晶 蓝色的青海湖 倒淌河与日月山 火车一声叫,我们流下了眼泪 全国都在学雷锋 二十、北京(一) 进京的激动 高原上下来一群黑兵 三座门与西直门招待所 五年后又在北京过“五一” 周总理为我们更改剧名 几则趣闻趣事 电台录制藏族乐曲和乐器改良 国庆节我们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 二十一、天津 回家的感觉 天津卫的吃 旧地重游 拜访老师 北仓扫墓 二十二、上海 在津浦铁路的列车上 北京西路与南京路 方言 习俗 趣事 雨天去浦东 北蔡与周浦 大世界、城隍庙和外滩 二十三、武汉 逆水行舟 汉口高级步校 入党 寒流与热潮 民众乐园演出的启示 朱部长亲临督战 第四乐章 恢宏的广板 二十四、北京(二) 西苑旅社 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节日 “该我们了”! 在“火炉”中的暂短时光 东四旅馆 访尼演出节目单 两次很有意思的观摩 国庆节怎能没有歌舞的演出 跟着《东方红》活动的纪事 出国前的准备 回到拉萨 二十五、加德满都 迎着风雪路,走出国门 过友谊桥 预演,怎么没有掌声 皇家剧院 加冕旅馆 在大使馆换肚子 广场演出与帕坦 与文艺界联欢 叁观老王宫和佛祖圣地 巴拉比斯 友谊桥头的联欢 二十六、拉萨(五) 我们受到对外文委的表彰 共产党员住孬房 西藏的节日与庆祝自治区成立 不是尾声的结尾 附录 远离拉萨的门堆乡——参加“三教”工作队的日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大渡河水与泸定桥 汽车下山,以为是个痛快事,谁知却并不那么简单。因为险路、弯路特多,车队队长警告驾驶员,下坡千万不可熄火溜滑行车,以防紧急情况下,手刹制动不及发生事故。所以,耳边总是听到“叱一出”的刹车声,接着就是车身一咣当。真是:上山不容易,下山更是难。下了不知多久,我从高空向下看,发现泸定桥像一组沙盘模型,坐落在群山翠绿的环绕之中。画面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了,由于耳鼓膜受气压影响,突然一下子听到大渡河咆哮声比汽车的马达声还响。车停下来,我几乎是跑上沪定桥的。铁索桥啊,英雄的桥,我今天是真真实实地站在了你的上面。木板稀疏地排放在跨河的铁链子上,桥身摇摇晃晃、颤颤悠悠,下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叫人看着听着有些恐惧。我在公安军政干校学习时,曾听过王元和副政委讲过长征的故事,想象当年红军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敌人曾把桥上的木板抽掉了,在枪林弹雨中得从铁索上爬过去,是何等困难啊!于是很多电影镜头在脑海中闪过。我从晃动的桥上走过去,还真不好掌握平衡,只在对面的小庙那边逗留了一下,就回来坐车过河。公路桥也是吊桥,汽车平稳地从桥上通过,心中响起歌颂修筑康藏路的大合唱《英雄战胜大渡河》:“万里风雪盖吆高原噢,大渡河水浪滔天,进军的道路被它拦……”歌中那“咳唑咳唑”的气势,真实反映着修路架桥时的拼搏情景,即便有“藏胞支援了牛皮船”。那第一批划过浩滔急流旋涡的战士,也是真正的勇士,在那样的条件下架起这样的桥梁,确实是英雄战胜的大渡河。 康定溜溜的城 在康藏路上,康定不仅是个重镇,同时又是自治州的首府。有名的是跑马山,正如民歌中所唱:“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吆,跑马溜溜的山下康定溜溜的城吆……”由于地势较高,山显得并不怎么高,也没有哪个山头异峰突起,像一根链条似的,几乎把康定城包围起来。我们到的时候刚过中午,是个阴天,就觉得天好像矮了不少,压得低低的,房子就显得更矮,还有一些棕褐色的牛毛帐篷,都盖了薄薄一层炊烟,我第一次闻到与内地农村不同的烧柴香熏味,“老西藏”们说这是他们烧山上小松柏树根和牛粪所特有的味道。由此可想为什么这里山上的植物不像二郎山那样茂密。一条大街还挺热闹,人流中汉族藏族都有,这使我产生了好奇与新鲜感。我恍然悟出《康定情歌》的曲调中那种特别的风格魅力,它具有我国西南地区音乐羽调式的旋律,很难分出它是汉族的还是藏族的。我们没住康定军分区,因为那属成都军区管辖,汽车开进了康定兵站。兵站的同志说,这里有一个温泉,大家可以去洗一个温泉澡,我们听了很稀奇,分别男女各一拨去洗。入还未到那里,一股硫磺昧扑鼻而来,只见一个没有门窗的大空房子。似乎无人管理也不用买票,水泥砌的大池塘热气腾腾,同时可以容纳二三十A洗浴,围着池塘有一道水槽,不断地流出温泉的热水进行补充交换。我们有些同志不懂,用温泉水来洗头,打上肥皂越洗越黏,结果头发像毡子一般,最后还是用淡水好不容易才洗干净。正在洗得高兴,忽然来了一帮藏族女牧民,她们说说笑笑地脱着衣服也要来洗,吓得我们赶紧穿上衣服跑回兵站,她们还嗷嗷地叫着笑话我们,可见藏族妇女的开朗,风俗和观念与我们大不相同。而同样是藏族,这里的语言和衣着打扮,与西藏里面的藏族也不一样。由于地域不同,西藏那边称这一带连同巴塘等地区为康区,把这里的人叫做康巴。所以,旧建制有西康省,不过,那还包括昌都和雅安等地区在内。 康藏路上的道班和兵站 我们离开康定不久便开始翻越折多山。折多山和二郎山不同,这里已经不见树木森林。有些山变得荒秃秃的了,海拔比那边高起来许多。遇有停车休息,下车走路,感觉有些喘,明明是几步路的事,却用了很大力气还达不到目的。“老西藏”们说,这就是高原上空气稀薄的缺氧现象,初次来到高原,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到了兵站,扛背包,装卸演出物资,均感觉比平时吃力得多,有些同志觉得有些头疼,也有个别的人想呕吐,不想吃饭。孙政委关照大家不要恐慌,这是正常现象。兵站的医生也来关心地问我们有何不适。尽管如此,晚上的演出并不受影响。演员们就是这样,~上舞台就“忘乎所以”了。在道孚和炉霍兵站的演出,站长叫人一定要把附近的道班工人请来一同观看。2000多公里的康藏线上,有无数个担负养护公路的道班(约30公璺便设一个),每班有五六个人。他们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自然环境的恶劣是想象不到的,每天气候变幻莫测,一日里可能会遇上春夏秋冬和风沙雨雪,新建的路基还不十分牢固,泥石流等灾害随时都会发生,他们的活永远也干不完。那时的劳动工具还很落后,干活全靠手搬锨铲,最多有个手推车。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这漫长路段上,三天见不到一个人、也说不上两句话。其辛苦程度和枯燥、单调的生活,是可想而知或可想也不得而知的。由此可见站长请他们来看演出的良苦用心,也许这时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难得的节目。我们也感到是多么的必要和应该。 P20-P21 序言 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1月2日指示:“进军及经营西藏是党的光荣而又艰苦的任务。”邓小平政委同年2月6日为进军西藏部队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西藏军区全体指战员和地方工作人员经过克服和忍耐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胜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而西藏军区文工团的同志们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白云洲同志原在中央警卫团文工队工作,主要是为中央首长演出和伴奏。首都北京是个和平和舒适的地方,他在1958年5月8日调往西藏工作,这对于白云洲同志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考验,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坚定的信仰,有着昂扬的为祖国现身的激情。他们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着西藏人民的幸福,为着祖国边疆安全,义无反顾地放弃内地舒适安全的生活,进军西藏! 我依稀记得白云洲同志来到西藏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为藏族同胞和进藏战士们的演出中,那支笛子鸣奏着战士喜爱的曲调;那双指挥的大手,喊着大嗓门领教部队唱歌;他用半通不通的藏语与农牧民交流记录民族歌调;在行军演出中肩背武器乐器和天幕大包袱,依然精神十足地和同志们有说有笑,积极乐观,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大老白”……经过这些考验和锻炼,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高原文艺战士了。 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司令员陈明义将军曾这样评价西藏军区文工团:“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在任务繁重和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培养出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艰苦创业、自觉遵守政策纪律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白云洲同志的《无悔之路》,正是对这种西藏精神在西藏文艺兵工作生活中生动、具体而真实的写照。 读了白云洲同志的《无悔之路》,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充满激情和理想的战斗岁月,高原雪域的奇景、汉藏人民团结战斗的情谊、风云变幻的敌我斗争环境、丰富多彩的军区文艺战士的生活,历历在目,令人不忍释卷。书中记述生动,语言优美,内容有趣,情绪乐观,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再一次展示了那个年代军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正如白云洲同志所说的:“一个人若在一个地方洒过汗水,流过鲜血,付出过辛劳,他必然会无怨无悔地热爱、保护这块地方,并一往情深!” 是的,“大老白们”是无悔的,我们都是无悔的。我相信,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代人,都会在这块浸透着自己汗水和鲜血的土地上无悔地奋斗终生! 后记 20世纪80年代初,我告别了几十年过惯了的军旅文艺生涯,转业到了我非常生疏的上海。在担任市群众艺术馆的领导工作和辅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结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我喜欢和他们聊天谈心,当他们知道了我有一段西藏部队的工作经历后,都叫我讲讲雪域高原的各种民族风情与边疆的战斗故事。我常常是口无遮拦地把我那些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他们不仅爱听,而且有同志还建议我写出并出版。可是由于工作忙碌和自觉水平有限,我只能一笑了之。后来,退休了,赋闲了,有了空在电脑上学着打字玩,于是开始磕磕巴巴地写起了回忆文章。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在儿子儿媳的鼓励下,竟然断断续续集成了二十多万字的草稿。 今天,看着我的拙作《无悔之路》的清样,思绪闪闪地仿佛又回到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我问自己,这能叫做一本书么?恐怕不算吧。它都是些几十年前的琐事,是我个人成长之路的一段“流水账”,也是我作为部队文工团中的一员在服役中的片段经历。怎么能叫做一本书呢?书,应该是知识的海洋。我记录的这些东西,只能说明当年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的,这样思想的,也是以这样态度对待所发生的一切的。党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渗沁的,锻炼是在烈火中勤敲夯打的,信仰是在认知真理的实践中不断地巩固与坚定的,热爱西藏这块宝地的情感也是在忘我的付出中加深加厚的。如果有人能读到它,别管本文的粗浅和平淡,只要从中对我们这一代人有所了解,给予些许理解,或许有所启迪,就是我非常欣慰的。感谢中南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特别是谢贵良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从审稿、编辑,到排版、校对、印刷,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上级、老首长魏克同志,他在担任我们的部长时,不仅领导我们努力为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还经常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活动,常常还直接将他收集到的西藏文史材料为我们作报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在耄耋之年,仍壮心不已地坚持写作,发表和出版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更感人至深的是,他在百忙中为我的《无悔之路》欣然作序。虽然老首长是自家人,自己人不言谢,但我从心眼里的感激之情,是无以言表的。在这火炉般的上海夏夜,遥祝魏部长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无悔之路》,永不后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