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零压力工作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日)木村英一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木村英一编著的这本《零压力工作法》→消除压力→提高效率→取得成果,“做不到”的问题也会变为“想去做!”的课题。

阅读本书,你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迄今为止你身边发生的那些你未曾留意过的种种事情。

那些你曾经觉得是“问题”的事、认为“无法解决”的事,都变得“不再是问题”,而且变得“可以解决”了。

本书不仅可以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和烦恼,还可能令你发现能让工作“成果”变得更好的契机。

内容推荐

每个人都有压力,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压力产生的原因。木村英一编著的这本《零压力工作法》列举了许多人们在工作上出现的压力问题,并介绍了这些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零压力工作法》,你可以了解日常工作中隐藏的压力来源,掌握“取得成果”的思维技巧、在公司“取得成果”的管理技巧、克服不安和恐惧的诀窍,而且可以懂得“成长”会消除压力,从而知道零压力工作是可以实现的。

目录

第1章 日常工作中隐藏的压力来源

 1 委托他人办事

 2 他人的作风

 3 讨厌的人

 4 不被信任

 5 职责的错觉

 6 与上司的交流

 7 无法传达

 8 人格否定

 9 差劲的部下 积累“共同认知”

 10 令人无法敬佩的上司

 11 对未来感到不安

第2章 “取得成果”的思维技巧

 1 成果是由他人评价的

 2 总是自己去评价自己才会无法取得成果

 3 时常意识到目标(成果)

 4 每天进行目标管理

 5 处理问题的关键

 6 取得成果的三个要素

 7 “期限”就是“成果”

第3章 在公司“取得成果”的管理技巧

 1 信息过滤会毁掉组织

 2 了解职责,杜绝“臆想”

 3 创造一个能立即“取得成果”的组织的方法

 4 能取得成果的组织与无法取得成果的组织之间的差别只有一个

 5 发生问题时就是改善的契机

 6 常能取得成果的组织的黄金规定

 7 每天5分钟 轻松改变组织

 8 “朝令夕改”与“固定轴心”

 9 一个人的一百步不如一百个人的一步

 10 能持续取得成果和无法持续取得成果的组织

 11 挽留一个人将会摧毁整个组织

第4章 “成长”会消除压力

 1 只要有所成长就不会有压力

 2 何为成长

 3 工作正是“成长的地方”

 4 成长止于抱怨

 5 应守护“将来的自己”

 6 只有“当事人”才能成长

 7 隔壁草地分外绿

 8 无须考虑太多,要先行动起来

 9 “停止成长”的风险

 10 上司与部下共同成长的方法

第5章 克服不安和恐惧的诀窍

 1 对变化感到恐惧

 2 达尔文的遗言

 3 思考不安与恐惧的来源

 4 克服“介意他人目光”和“难为情”的方法

第6章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

 1 了解自己“现在的位置”

 2 加速成长

 3 选择“未来”

后记

试读章节

就像部下常说上司坏话一般,上司对部下也是满腹怨言。

“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做呢”、“那家伙如果能努力点就好了啊”……

此外,“新人的素质越来越差”,而且“稍微批评一下就立刻辞职”。因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新人而感到无力的情况似乎也不少见。

连招呼都不会打,也不知道回应上司的话,有点什么就立刻请假等,有时可以从这些表现中轻易看清对方价值观的变化。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与部下之间的交流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上司与部下之间意见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

暂且不提上司与部下之间的工作水平差距,单就“共同认知”这方面就一定存在差别。

如何填补上司与部下之问共同认知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一项工作。

上司与部下之问共同认识的领域越广,就越不需要用语言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工作也会进行得比较顺利。不仅如此,在工作成果方面产生的分歧也会比较少。

就像前文所介绍的“委托他人办事”一样,语言含义的差异往往会成为上司与部下之间相互理解的障碍。因此,上司使用的每个词汇都有明确的定义就变得非常重要。

■上司与部下之间尺度的差距

这就是扩大“共同认知”的诀窍。

比如,“营销”这个词,不同的人对它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上司和部下对这个词的定义不同的话,就一定会产生问题。

假设上司对部下下达了“对某顾客进行营销并汇报成果”的指示。部下进行了这样的汇报。

部下:和A见面并说明后,对方决定拿回公司考虑。而B

那边……

上司:等等。A那边今后会如何发展呢?

部下:就是正在考虑啊。

上司:下次会面时间定下来了吗?要考虑多久呢?

部下:关于这点……唔……

将这段对话理解为单纯是部下经验不足还是理解为共同认知不足,将决定今后的工作效率。

部下对营销的定义是“和对方面谈,得知对方的内心想法。可以的话就继续进行下一步”。

上司对营销的定义是“和对方面谈,探寻对方的想法,然后研究下次会面的策略”。

这两种定义虽然看起来很相似,本质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部下对营销活动的定义是假如对方觉得不错才会进行下一步行动,如果感觉不好,就会置之不理。

然而,上司对营销活动的定义中还包含了“研究下次会面及之后的策略”。这样一来,工作的内容当然就会产生差异。

当然,部下肯定是要遵从上司的指示,但是上司也必须告诉部下“营销”这个词包含的全部含义。

各位已经明白了吗?

不只是营销这个词,在日常业务中,像这样因为对词语定义不同导致与部下之间产生分歧常有发生。

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是将这类词语变为文字,一个一个写下来加以解释是很有必要的。这同时是快速积累共同认知的诀窍。

我们通常都是以对方与自己的理解相同为前提进行对话的。

但是,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前提”是很值得怀疑的。私底下的谈话暂且不提,如果在工作上的用语相互间的理解不同的话,会影响工作的成果。无论在任何行业和任何经营状况下,改善工作效率,首先都是从共有对日常使用的词汇的定义开始的。

如果不这样做,每当有新人加入时,都要从头重复传达同样的事。

“一旦有新员工加入,就会降低工作效率。新员工只会添麻烦,真烦人!”你可曾听过类似这样的话?

对上司来说,拥有一个新员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即便新员工的资质比较差。  从短期来看,要完成新员工所负责的部分会增加我们的工作量,除了要提高自己的目标之外还要负责教育新人,继续下去可能会演变成非常严峻的情况。

然而,那种能激发部下能力并提高团队效率的能力是非常宝贵的。倘若你能领悟其中的要领,就没有什么能力会比它更厉害了。

请务必实践一下前文所说的“积累共同认知”。

因为现在摆在你的眼前的,正是发掘你自身宝贵能力的大好机会。

P43-46

序言

以前因为工作关系,我曾有幸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日文书籍,其中有很多书我都非常希望能够引进并翻译成中文,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看到。然而虽然当时能够经常接触日文书,却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书籍的翻译当中。因此,现在能有机会翻译日文书籍我感到非常荣幸。

能够将《零压力工作法》翻译成书,让我周围的亲朋好友能直接看懂,我感到十分满足。《零压力工作法》的翻译过程也是我本人的一个提高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专业词汇,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减压的工作方法,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会对书中所介绍的事情产生共鸣,发出一些感慨。

在我接触过的各类管理类书籍中,《零压力工作法》是属于非常实用的类型。全书分为六章,每章又细分为数个小节,每个小节的内容都举出相关事例,让阅读此书的人能够产生共鸣,根据书中所写的方法进行自我提高。其中包括许多现代人时常会抱有的一些诸如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压力过大等问题。

《零压力工作法》的作者木村英一先生结合自己在企业里10年的经验写出了这本书。书中的每个事例是许多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的。因此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解决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看完本书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么我也就完成使命了。

首先,我要感谢木村英一先生能够创作此书并且允许此书在中国出版,这样我们才有机会通过此书学习、进步。其次,我要感谢翻译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其他人,感谢赵雷和舒哲帮我完成书中部分篇目的翻译,在我遇到困难时和我一起解决,同时感谢汪军和刘慧在我翻译过程中提供的一些商业专业方面的资料和建议。再次,我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给我这次翻译的机会。最后,我要感谢在我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家人,也就是我的父母。他们支持我的翻译工作,为我提供了最好的翻译环境并且给我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汪婷

2013年9月22日

后记

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上司,名叫秋元,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病倒了。他的口头禅是“回到原理和原则上去”、“速度就是强大,坚持就是力量”。

当时我曾想,如果“原理原则”太过时怎么办,不就跟不上时代了吗?但是现在我在本书中所写的,就正是所谓的“原理原则”。

我真正理解秋元先生所说的“原理原则”的重要性,是我在风险投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逐渐开始获得成功之后。我在明白这个原理原则之前,一直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偶然的。

然而,对照这个原理原则重新审视过去,一瞬之间就能清楚地说明为何有时顺利、有时坎坷。我至今仍难以忘怀悟到这一点时的爽快感。

对原理原则的理解给了我很强烈的冲击。以至于我开始着手向组织和个人传授这一原理原则,还会帮助他们进行实践,协助他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惊人的工作成果。原理原则的好处是单纯且必然的,因此才能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果。托原则原理的福,我才能通过写书将这个方法传授给顾客们并广泛流传开来,取得现在的成果。

还有一点是关于我会做现在的工作的原因。就像本书的标题所写,是为了减少一些人们抱有的压力。每年高达3万人的自杀者数量、患上忧郁症、因压力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疾病等。我的亲人朋友之中,也有因为压力的影响而患病的人。如果我能早些将本书中所写的内容告知他们,也许就可以阻止这些事的发生了。

压力大多在职场中产生。在处理这些压力的时候,只要思考方式稍有不同,就会演变为加重压力和迅速成长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能了解并实践这一道理,相信这不仅可以减少压力,更能令人们坚信自己的未来向前迈进。

零压力工作是有可能实现的。

书到最后,我由衷感谢各位客户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正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完成这本书。

此外,还要感谢阪急交流中心的鹤田先生,如果没有与他的相遇,这本书也无法出版。鹤田先生耐心地聆听了我的想法,并身体力行地从旁协助我,对此我深表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妻子和给予我无限能量与欢笑的孩子们,一直以来辛苦你们了。

最后,我向所有阅读过本书的读者和支持我的朋友们保证,今后我会更加致力于改善减少压力这一项目的。

木村英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