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河编著的《十岁那年》中的主要人物被诗歌描绘得鲜活无比。叙事诗歌打动人心之处就在于读者在短短的文字背后品出大大的味道。英俊、温柔却永远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坚强、隐忍、美丽的妈妈,执著、坚定、有担当的光哥哥,乐观、结实、洒脱的武哥哥,内敛、聪明、害羞的魁哥哥,当然还有活泼、善感、体贴的“我”——金河。这些主要人物形象连同性格大不同的房东夫妇,善良的家庭教师邻居,可爱的同班小伙伴,爱恶作剧的调皮同学,有点学究做派的学校老师……他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在简短的诗行中丰富着小女孩的生活。平实的叙事诗歌,不平凡的生活。
赖清河,越南裔美国人,儿童文学作家。她出生在越南,后跟家人一起移民到美国。在努力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与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的困境和突破,但最终她却用英语写作了这本手法独特、语言优美的书,并因此荣获了美国儿童文学界两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关于这本书,她想与读者共同探讨的一个困惑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周围的人吗?她很希望大家在读完书后,能坐在自己至爱的家人身边,听他们讲讲以前的事,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
赖清河编著的《十岁那年》内容简介: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美丽的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会融入这个新的世界,重新变得聪明和自信吗?
《十岁那年》是一本儿童文学。
作为2012年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美国国家图书奖金奖作品,《十岁那年》是世界范围内的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以诗歌体裁创作的小说。当读者捧起《十岁那年》来阅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语言简洁而平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和书中静静流淌的文字交流。短短的句子,一行一行的文字,一段一段的故事,一章一章的波澜,就那样被作者简单而纯净地叙述出来。不似诗集有饱满得外溢的澎湃激情,也不像普通的小说可以用大篇幅来铺陈和牵引,《十岁那年》的情感很朴实,语言没有太多修饰,故事情节推进也很迅速。看这本书,其实就是听一个孩子讲故事,孩子用她最直接最干净最简单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心灵成长的故事。
《十岁那年》的诗歌体裁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因为作者叙事的角度是一个小女孩,所以整本书的语言基调简洁明快。几个或十几个字一行的创作规格让阅读变得相当得心应手。
因为行文流畅、语言简单,所以诗歌所表达的情绪也就特别直接和彻底。当文中的“我”,也就是小女孩金河,用她的视角来讲述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战争之前家乡的美丽,战争来临时人们的恐慌,逃难过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后寄人篱下的凄凉,上学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无助,终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和鼓励下自强的满足。当这些故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诗歌的语言让我们觉得美丽的更美丽,忧伤的更忧伤。孩子不会去渲染痛苦,然而字里行间的痛苦却会让看书的读者,尤其是大人们,感受到战争对孩子的伤害。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被诗歌描绘得鲜活无比。叙事诗歌打动人心之处就在于读者在短短的文字背后品出大大的味道。英俊、温柔却永远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坚强、隐忍、美丽的妈妈,执著、坚定、有担当的光哥哥,乐观、结实、洒脱的武哥哥,内敛、聪明、害羞的魁哥哥,当然还有活泼、善感、体贴的“我”——金河。这些主要人物形象连同性格大不同的房东夫妇,善良的家庭教师邻居,可爱的同班小伙伴,爱恶作剧的调皮同学,有点学究做派的学校老师……他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在简短的诗行中丰富着小女孩的生活。平实的叙事诗歌,不平凡的生活。
小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当然不仅仅是其独特的诗歌体裁叙事方式。文中的主人公小女孩金河,在小说发展过程当中心理成长的历程也是我们在阅读过程当中特别需要关注的。
战争的气息是不会最早被孩子们捕捉到的,所以大战临头的时候,孩子们关心的还是已经到来的新年以及他们种下的水果和花草。没有战争的祖国是如此美丽。不过,当孩子逐渐意识到战争到来的时候,战争已经几乎摧毁了一切。孩子失去了父亲,母亲每天担惊受怕,年长些的哥哥们各人有各人的打算,最小的女孩心中充满了迷惑。逃难的路上,虽然孩子可以苦中作乐,但是离乡背井的惶恐已经开始侵蚀孩子的心灵。接下来的寄人篱下,让小女孩学会了看陌生人的脸色。在学校里受尽欺负,小女孩原本活泼开朗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直到最后,孩子才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振作起来,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看完这本小说,每个读者都会认真地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简单、明快的节奏,孩子纯净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并不轻松但依旧充满希望的故事。这就是《十岁那年》。
简单纯净的字词、简洁明快的叙述,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让整本书阅读起来得心应手,毫无压力。
——罗玲(儿童文学翻译)
打开这本书,细细地品味书中优美的语言吧。这是一本让读者慢读的书,书中充满不可错过的体会——愉快的和忧伤的。
——凯西?阿贝特(纽伯瑞大奖得主)
从生活在家乡的幸福日子,到适应美国社会的艰辛经历,作者将小女孩河的成长历程描写得生动而感人。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透过河的眼睛和声音,书中的角色都变得鲜活起来。这个女孩是如此坚强可爱,让我忍不住想递给她一只刚刚采摘的木瓜。
——米达利·珀金斯(美国畅销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