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军编著的这本《哲学就在你身边》以6章篇幅,通过通俗的语言和朴实的风格,从讲故事入手,诠释了哲学的重要性,介绍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要点、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范畴,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活动、方法论和坚持真理。适合大众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哲学就在你身边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于永军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于永军编著的这本《哲学就在你身边》以6章篇幅,通过通俗的语言和朴实的风格,从讲故事入手,诠释了哲学的重要性,介绍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要点、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范畴,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活动、方法论和坚持真理。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于永军编著的这本《哲学就在你身边》的主旨是系统阐发和助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本着小平同志提倡的“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一百多个哲学话题。既注意全书整体谋篇布局,又注意每个话题单独成篇,篇篇从讲故事入手,或论证,或夹叙夹议,诠释基本道理和基本思维方法。《哲学就在你身边》共分为6章:第一章,踏入哲学之门,主要谈学习哲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敞开世界之窗,主要谈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三章,拿起明察之镜,主要谈辩证法的基本要点和基本规律;第四章,通往理性之路,主要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第五章,走进自由之国,主要谈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践活动;第六章,守护神圣之地,主要谈认识论的方法论和坚持真理。 目录 第一章 踏入哲学之门 在头脑的旷野里种植哲学——谈学习哲学的本质 莫要以貌取人——谈拥有哲学头脑 胸中要有主心骨——谈哲学思维的重要性 追求心中的“牧场”——谈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信念 千古佳话西门豹——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创造大写的人生——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抬头就能望见太阳——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鱼果然还在锅台上——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小狗骂了大狗”?——谈世界的可知性 “山里有条河”不再是传说——谈人脑的正确反映 头上顶了个炒菜锅——谈灵感 虞诩VS孙膑——谈唯物认识论 笑的未必不是你——谈形而上学的荒唐 “屈居二大将军”——谈错误的客观性 蚂蚁想绊死一头大象——谈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 小雨过后的“鬼哭声”——谈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秀才索性也幽了一默——谈从客观实际出发 第二章 敞开世界之窗 关于“开天辟地”的传说——谈世界的物质性 落到江里那一把剑——谈物质的运动性 崖下修起了一座水库——谈物质运动的多样性 扁鹊只好逃走了——谈客观实在的动态性 一匹马背后的祸福——谈事物变化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小鸟和鳄鱼成了朋友——谈物质世界的联系性 痛脚伸进邻居家里——谈事物存在的系统性 磬又响起来了——谈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黍子本是拿来擦桃子的——谈教条主义错误 屎壳郎爬上了开幕式——谈主观唯心思维 猴岛观猴说猴王——谈意识的来源 找到了赢的办法——谈大脑的机能 泰山发现了天然岩画——谈事物的主观映象 小小猴子会爬杆儿——谈存在决定意识 学会辨认机会——谈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想出了对付猫的好办法——谈唯意志论 革命人永远年轻——谈时间和空间 那日·那月·那年——谈物质存在的时间性 洱海上的遗憾——谈时间的一维性 走出自我天地阔——谈认识的空间局限性 三个老头儿说年龄——谈生命的过程性 第三章 拿起明察之镜 农家女的远见——谈前瞻性思维 屋里有个捕鼠器——谈复杂些看问题 美酒酸了怨看门狗——谈片面性思维 选漂亮宫女陪嫁——谈运用矛盾普遍性 草叶吃了苍蝇——谈矛盾特殊性 八月桂树花不开——谈外部环境的作用 老虎遭算计的教训——谈内因的重要性 舰长看错了一个数字——谈主要矛盾方面 一幅美人图退了十万兵——谈主要矛盾的规定性 穷老汉穿上了相国的皮袍——谈好事与坏事的转化 小狼嚎大狼跑——谈促使矛盾转化 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谈量的规模 当心绳子的另一头——谈事物质的保持 举子归还了一根铺草——谈量变引起质变 朝三暮四笑鸠山?——谈运用量变原理 庙里有只怪酒壶——谈“度” 石匠的美梦——谈“知足” 王者雄风竟在一厘米——谈适度的意义 最美不过浪打浪——谈肯定与否定 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谈否定之否定 梳子卖给和尚?——谈扬弃 第四章 通往理性之路 原来他是当年那个非礼之人——谈原因和结果 路上救了一条狗——谈因果联系的多样性 漂亮的金冠掺了假——谈偶然性与必然性 道是“意外”不意外——谈偶然性 “楚河汉界”说霸王——谈必然性的支配作用 被燃着了的柴草垛——谈规避风险 “嫦娥奔月”成美谈——谈可能性与现实性 最佳目标最可能实现——谈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秦王朝这块奶酪——谈把握好欲望 街上流行儒士服——谈内容的决定性 骆驼留下的脚印——谈形式的反作用 为名所累终成累——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阿斗仍往常一样嬉笑——谈大局与局部的关系 天边缓缓飞来一只大雁——谈现象是本质的反映 联络官身上有份作战计划——谈假象与错觉 美女原来是老虎——谈现象的易变性 大王能开九石弓——谈不为假象所惑 管仲临终留下一段对话——谈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章 走进自由之国 神童培养从认手指开始——谈实践是认识的前提 “名师出高徒”的背后——谈实践的决定作用 卖油翁远去的背影——谈正确认识的源泉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谈能力与勤奋的关系 诗在驴子背上——谈认识的发展动力 端着玉碗要饭吃——谈认识的反作用 吃了猪肉变聪明?——谈实践的能动性 一去七年不回家——谈认识的发展过程 翡翠耳环戴在谁耳朵上?——谈信息的功能 “皇帝吐出了一只兔子”——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当心被眼睛骗了——谈感性认识的片面性 让他抱三个西瓜试试——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老马把大军带出了迷谷——谈经验论 羡慕人家好风光——谈学习先进经验 易中天错解大小“儿”——谈认识的无限性 第六章 守望神圣之地 大象原来这模样——谈用辩证的观点察事物 有只猴子会下棋——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让我们心中充满阳光——谈抽象思维的误区 大屏幕上酬金又加了——谈科学推理 冰川中一条勇敢的鱼——谈创造性与科学态度 荆山脚下的大新闻——谈真理与谬误 金灿灿的果子酸倒牙——谈真理的客观性 “天机”里面有“天机”——谈真理的一元性 找到了一万种不成功的方法——谈真理与谬误的转化 蜾赢没有偷干儿子——谈检验真理 该不该交学费?——谈认识诡辩论 爱因斯坦果然应了对他的预言——谈正确的代价意识 放哨的大雁不再叫了——谈勇于坚持真理 有一个小铜球突然落地了——谈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后记 试读章节 莫要以貌取人——谈拥有哲学头脑 《说苑·奉使》记:齐国大夫晏子身材矮小,但足智多谋。有一次,他出使楚国。楚国人欺负他是个小个子,有意识想羞辱他。先是迎接他时,在大门旁边开了一道小门让他进。晏子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进去。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从这道门进去吧?”经他这样一说,迎接他的人一下子弄了个大红脸,只得乖乖地带他从大门而进。楚王同样小瞧晏子,听晏子说明来意之后,不无嘲讽地问:“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齐国大都临淄,人有七千五百多户,即使随便张开衣袖,也能围成遮天帷幕,每人挥挥汗珠,也会像天降大雨,街上的行人肩比肩、脚跟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王又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回答:“齐国派使,各有侧重。那些有才德的派往有才德的国家,没有才德的派往没有才德的国家。晏婴我没有才德,所以就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原本想给晏子一个下马威,谁知却被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顺势一番奚落,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小个子之人既然能行走于朝、出使于外,肯定有特殊过人之处,往往轻视不得。如果说楚国的臣子不懂得这一点,无关宏旨、无伤大雅,大可付之一笑作罢,但楚王作为一国之君亦不明事理,显然是遮掩不住、不能原谅的。弱小往往被人轻视,可弱小一旦被足够的机智灌注,由于轻视眼光的错位,反而使它的出击往往始料不及而更加难以招架。这里,弱小变成了一种迷彩,它迷惑敌人,保护自己,这正是那种大而疏松、大而无质的躯壳所不具备的优长。楚王以貌取人,被晏子将了一军,吃亏就吃在了狂妄自大上。接下来,如果楚齐两国要进行有关协商的话,我想楚国也肯定是被动的。这种被动,倒不是因为“一棋不着全盘皆输”,而在于楚王缺少哲学头脑。一个缺少哲学头脑的人,进入任何实践,都是不会成功的,起码不会圆满成功。这已是一个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 或许有人会说,楚王以貌取人,吃亏在于“情况不明”、对晏子不了解。那么,对于那些“情况明了”的“小人物”包括他们的见解和观点,是不是就可以小视呢?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否则,也会犯与楚王一样的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位青年上尉以维护法国利益为己任,决心总结大战的经验教训,拿出管用的卫国方略。他博览群书,潜心钻研和分析了历史经验,预见到“下一次战争将是运动战”,并于1934年出版了《建立职业军》一书。在书的开头,他详尽地分析了法国的地形特点,依据历史的经验,指出了法国与比利时交界的地区是防御上突出的弱点。进而论述:英国和美国由于有海洋阻隔,难以进攻;德国的权力中心和工业中心很分散,不易一举摧毁;西班牙以比利牛斯山为屏障;意大利有阿尔卑斯山的保护。相比之下,法国心脏巴黎对任何来犯之敌都敞开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无法防守。最后他作出了如下结论:处在这种先天地形下,保卫法国的可靠战略措施,不是依靠修筑坚固的、不可移动的固定要塞,而是建立起适应打运动战需要的、由十万人组成的一支装备精良的职业军,该军规模应有六个装甲师。这支职业军在未来作战中,将在航空兵的支援下,依靠机动作战方式成为反击入侵、夺取胜利的中坚力量。 这位青年上尉,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穿了未来战争新趋势。他,就是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闻名于世的戴高乐将军。 很可惜,戴高乐的这一战略思考,当时被墨守成规的法国军事权威当作“一个小人物的狂言”而弃之一旁。因为他们正沉迷于“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的神话之中。与此相反,被法国军界否定的理论,在他们的敌国——德国却深受重视。二战中,善用坦克而出名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古德里安,对《职业军》一书给予了极高评价,并依据书中的理论构设了他的装甲师编制和使用坦克的战役战术。1940年5月,德军快速迅猛的装甲师团闪击法国。法军马奇诺防线被德军绕过,法国政府仅仅支持了一个半月就战败了。 战后,一位法国人总结到:“德国人赢得胜利,只花了15个法郎——戴高乐那本书的售价。” 战争是以最直接和尖锐的方式表现矛盾运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是人类的一种积极能动活动,是敌对力量、意志互相冲突的过程,所表现出的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更为复杂,尤其需要作战指挥员具有哲学头脑,善于运用哲学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透过瞬息万变、扑朔迷离的现象,驾驭战争的客观规律,进而从根本上避免战略指导上的主观主义。如果没有哲学头脑,仅凭“常识”办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军事家也难免犯大错。戴高乐打破了“法国防御要依靠马其诺防线”的常识,提出了“职业军”作战思想,正确地把握了未来战争的发展规律。而那些法国军事权威们固步自封,迷信马奇诺防线的“固若金汤”,结果只能被以先进“军事理论”为牵引的德军所击败。 综观古今,无论政治外交还是军事斗争,都充满了哲学。尽管哲学家不一定都是军事家、外交家,但军事家、外交家则一定要具有哲学的头脑。特别是在现代国际社会里,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变化更加风起云涌,尤其需要哲学的头脑、战略的思维。否则,就难免出现楚王式的被动和15个法郎式的悲剧。 P6-8 序言 说起哲学,或许一些青年官兵会感到很神秘。其实,哲学就在你身边。 两千多年前,东郭子向庄子请教“道”在哪里?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东郭子硬要他说出个具体地方。于是,庄子就说:“在蝼蚁中。”东郭子问:“为什么如此卑微呢?”庄子又说:“在杂草中。”东郭子不解,又问:“为什么更加卑微呢?”庄子继续说:“在瓦块中。”东郭子更加迷惑:“为什么越说越过分呢?”庄子索性说:“在屎尿中。”东郭子不出声了。他不想再问了,因为庄子的回答越来越不成体统,完全异于一般人所想象的“道”。在一般人的思想中,“道”应当是高高在上的某种原理,或是决定天体运行、宇宙变化的某种力量,结果庄子说出的却是蝼蚁、杂草、瓦块、屎尿之类,从动物到植物,往下再到矿物与浊物,好像是无论多么低微卑贱的东西里都有“道”的存在。 然而,东郭子没弄明白,这就是“道”的真谛之所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哲学其实也是这样,我们每个人每天从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到干任何一件事情、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充满了哲学。先说吃饭,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必须的循环运动,一个由此物到他物的过程,涉及事物运动、肯定与否定等哲学问题。再说睡眠,这是事物的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涉及相对静止与永恒运动等哲学问题。另外,我们识人看事,这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涉及意识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等哲学问题;做具体工作,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的过程,涉及如何认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等哲学问题,等等。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与哲学打交道,每时每刻都在践行着哲学原理,只不过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人尚未意识到;有人能动一些,有人被动一些罢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也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总要以一定的方式回答它,这就是:我们都生活、学习、工作在自然和社会中,每天都要遇到和处理哲学问题,我们在其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是做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还是做自然和社会的奴隶?自然,谁都不愿意做奴隶,而都想做一个自由的主人,这就需要学习和运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武器,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辩证看待问题,可以引领我们在繁杂的事务中学会“弹钢琴”、“牵牛鼻子”,懂得把握事物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句话,哲学是智慧学、聪明学、让人不犯糊涂之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意味着拥有了智慧,走进了聪明。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帮助广大官兵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地履职尽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能为大众所掌握?回答是肯定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宣传处长岗位上,曾与本处裘明、李晓明、吴银明、孙连昌等几位战友一起策划编写了一本哲学通俗读物,内部编印下发基层连队。没有想到,问卷调查时,它竟然成了基层官兵最喜爱的读物之一,近万册书大都被转业、退伍官兵带到了新的岗位,眼下仍在为这些战友认识世界、观察事物发挥着辅助作用。前不久,一位在政府机关竞争上岗当处长的战友特向我索要此书,说他手头的那本被同事“抢”走了。这使我深受触动,也从中受到了鼓舞。仔细回想一下,由于当时应部队开展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活动所急需,那本小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较粗糙,之所以受到大家欢迎,主要特点就是语言通俗、风格朴实,从而与基层官兵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相对接。这也是我决心以此为基础重写这本通俗哲学读物的主要动因和基本考量。 这本书的主旨是系统阐发和助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本着小平同志提倡的“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一百多个哲学话题。既注意全书整体谋篇布局,又注意每个话题单独成篇,篇篇从讲故事入手,或论证,或夹叙夹议,诠释基本道理和基本思维方法。本书共分为6章:第一章,踏入哲学之门,主要谈学习哲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敞开世界之窗,主要谈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三章,拿起明察之镜,主要谈辩证法的基本要点和基本规律;第四章,通往理性之路,主要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第五章,走进自由之国,主要谈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践活动;第六章,守护神圣之地,主要谈认识论的方法论和坚持真理。 理论能够吸引群众,方能为群众所喜爱。为此,我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三点:一是尽可能走进青年官兵视野,使哲学话题与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接;二是努力体现哲学价值关怀,读好青年官兵心灵之书,为解决精神世界问题提供亲近的哲理和方法;三是注重语言表述的通俗性,按照现代传播学“传播——接受”理论,通过说故事、谈道理,使哲学观点由深奥到通俗,符合大众思维,力求成为大众尤其是青年官兵能够读得懂的通俗读物。当然,客观效果能否达到这一点,作者是不敢奢望的。因此,如果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够不吝啬地说上一句:“噢,还有点意思!”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 者 2012年8月于济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