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中连编著的《文艺教育书系:如何获得歌唱的高音(兼谈声乐教学心理与教学法的思路)》中除了有歌唱基础知识中的歌唱器官结构、功能和呼吸、共鸣、语音等原理外,还有教学心理和教学法思路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归纳大家普遍的共识,也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会。但全书最有特色的内容在第六章——“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法”,其中分四节讲述了这种教学法的由来、基本程序、特色所在以及效果和影响。
1 学习者须知
一、学习歌唱应具备的条件
二、学习歌唱应注意的问题
2 歌唱的基础知识
一、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与功能
二、声音的分类
三、歌唱的姿势
3 呼吸在歌唱发声中的运用
一、呼与吸
二、本人主张与推崇的歌唱呼吸法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三、呼吸支点问题
四、歌唱中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五、关于“气息下沉”的说法
4 歌唱发声的共鸣问题
一、人体歌唱的共鸣原理
二、喉结(亦称喉头)及其与共鸣的关系
三、有关声区的论述及其与共鸣的关系
四、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吐字之间的关系
五、特别注意鼻腔共鸣运用中的一个问题
5 歌唱发声与语音的关系
一、子音(声母)的分类及其发音部位
二、母音(韵母)的组成及其分类
三、关于“五音”和“四呼”
四、“四声”在歌唱中的运用
五、关于十三辙
六、关于字头、字腹、字尾的运用
七、在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些处理
6 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法
一、独特声乐教学法的由来
二、独特声乐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三、独特声乐教学法的独特之处
四、独特声乐教学法的效果与影响
7 声乐教学的心理
一、听觉
二、感觉
三、知觉
四、观察
五、想象
六、记忆
七、思维
八、注意
九、意志
十、情感
十一、个性
十二、性格
8 声乐教学法的思路
一、声乐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充分地认识
二、声乐教学的内容与操作
三、声乐教学中常出现的几个模糊观念
附录
一、气功与歌唱初探
二、试论“鼻音”和不是“鼻音”的鼻音音色的声音
三、试论声带机能的转换
四、浅论歌唱发声的共鸣
五、论声乐训练中的条件反射及辅助喉结稳定器制作的构想
六、浅谈师范毕业生工作后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七、浅谈对壮族学生的声乐教学
八、浅谈歌唱的声音观念以及某种声音观念与高音唱法的关系
参考书目
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