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汪曦同学说,妈妈从小就十分重视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这位状元妈妈的教育心得是:孩子在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或者对读书根本提不起兴趣,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其实都在于家长。小学生年纪小,对很多事物都还充满着好奇心,家长只要正确引导,多积累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孩子就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巨大乐趣。这位状元妈妈给我们介绍了两种十分有趣的方法:
1.卖东西的小老板
小孩子都爱玩买卖东西的游戏,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妈妈和孩子一起,在准备好的小卡片上面写上物品、价格,比如芹菜每斤2元,土豆每斤1.5元,馒头每个0.5元,小鲫鱼每斤10元……东西摆好后,购物活动就开始了。这个时候,妈妈就会说,买6个馒头、1斤土豆、半斤芹菜,对了,还要买2斤我家孩子最喜欢吃的小鲫鱼!一共多少钱?
这时,孩子就会美滋滋地给妈妈算钱。为了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家长除了多“买”几种物品外,还可以跟孩子“砍价”。价格变化了,就增加了运算难度,又多了一次锻炼机会!
2.做文字建筑师
在语文学习中,当碰到不好记的生字时,孩子就会发愁,懒得记。如果家长把这项学习内容与“建筑学”结合起来,做一做拆开组合游戏,就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劲头。
在玩拆字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扮演拆字师,孩子可以扮演组字师。
比如,家长可以把“村”字拆成两部分:木、寸;把“赢”字拆成五部分,分别是亡、口、月、贝、凡;把“料”拆成米、斗;把“燥”拆成火、口、口、口、木。家长把这些拆开后的偏旁部首分别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全部放到一起,让孩子这个组字师来从中挑出相关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最后再用笔写出来。
孩子进入角色后,会觉得自己就是那神圣的建筑师,会一丝不苟地建造文字的房子!每建一座,就增添一份成就感,一点儿都不厌倦!状元妈妈这样做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孩子在学习“千克”这个概念时,妈妈可以指导孩子在家里动手称一称,比如1000克的重量是:盐(500克,2袋),或洗衣粉(250克,4袋)。通过动手,孩子便可以建立起对数的形象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会觉得自己很笨。就连以四川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刘梦羽同学也有过这种念头,他说:“小学时,自己总是笨笨的。一个进位加法,老师讲,父母教,我就是学不会。”可见,孩子思考问题是比较简单的,碰见难题就会产生“我很笨”的想法。一旦孩子给自己贴上“笨”的标签,他就很有可能放弃努力,对困难缴械投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引导孩子正确成长的责任。当孩子产生了“我很笨”的念头时,家长要怎样做才能及时给予纠正呢?
第一步:动摇孩子心中的“笨”
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说:“宝贝,你不笨!”为了让孩子确认自己不笨,家长可以列举出孩子聪明的举动。比如,孩子还没上学,就能看懂那么多气象符号;刚刚读一年级,就会算很多运算题目了;会背很多诗句……听完这些,孩子就会想:我都掌握了这么多知识了,不是很笨吧?
第二步: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是在做错题,考不出好成绩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笨的。要改变孩子的想法,就需要用一个正确的理由取代孩子心中的错误认识。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查找孩子考试成绩不佳的原因,最好一条条罗列出来。 a.因为马虎,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
b.根本不会做,但题目是老师讲过的。问题出在上课没注意听讲上。
c.上课的时候会做,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做了。原因是没有及时复习。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没有考好,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只要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就可以提高成绩。
第三步,改正缺点
a.改变马虎的方法:做题的时候仔细审题,数字要看清楚,做完后对照题目进行检查。
b.改变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把书桌上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收拾干净,坐姿端正。
c.上课的时候会做,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做:对知识及时复习,多复习几遍就能记住了。可以在课后复习一遍,一周后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复习一遍,三个月后复习一遍,半年再复习一遍。
当然,造成孩子成绩差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家长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出来,就能改变孩子“我很笨”的想法,帮孩子树立起自信。
状元妈妈这样做
多用语言鼓舞孩子。妈妈适时对孩子说:“好好想想,就有办法了!” “上课注意听老师讲!” “做错了,再来一遍!” “加油!努力!”这样的话语,能起到鼓舞孩子的作用。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