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统治山西三十八年,曾叱咤民国政坛;他联共又反共,亲日又抗日,拥蒋又讨蒋,众横捭阖各大势力;他起自辛亥,陨于台北,号称民国政坛不倒翁;他就是山西王——阎锡山!
李茂盛编著的《阎锡山画传》以大量珍贵的图资料展示了阎锡山一生的历史轶事,其中相当一部分照片属首次在大陆公开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些关于阎锡山、关于山西近代社会的历史照片很多已经保存模糊,本次出版着重“修片”工作,力求还原更真实的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阎锡山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茂盛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统治山西三十八年,曾叱咤民国政坛;他联共又反共,亲日又抗日,拥蒋又讨蒋,众横捭阖各大势力;他起自辛亥,陨于台北,号称民国政坛不倒翁;他就是山西王——阎锡山! 李茂盛编著的《阎锡山画传》以大量珍贵的图资料展示了阎锡山一生的历史轶事,其中相当一部分照片属首次在大陆公开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些关于阎锡山、关于山西近代社会的历史照片很多已经保存模糊,本次出版着重“修片”工作,力求还原更真实的历史。 内容推荐 《阎锡山画传》由李茂盛编著。阎锡山是山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1911年,阎氏策划了太原起义。革命成功后,阎氏历任山西省都督、省长、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务。国民党政权南迁广州后,阎又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之职。故本书对阎锡山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单单的个人,亦将视角放大到整个民国史的历史阶段。另外,《阎锡山画传》所收集照片,十分珍贵。 目录 河边望族 情系曲家 义学启蒙 习商完婚 深谙理学 赴日留学 加入同盟会 领导太原起义 共组燕晋联军 欢迎孙中山 力主出兵固边 兼任山西省长 热衷村政建设 推行六政三事 实行厚生计划 响应国民革命 北伐奉张 驭领华北 捭阖编遣会议 领衔反蒋 旅居大连 出任绥署主任 倡导造产救国 创办西北实业公司 修筑同蒲铁路 统管四银行号 发展农村经济 整建阎府 迎蒋视并 隆办父丧 誓言守土抗战 成立牺盟会 允设红联处 祝寿洛阳城 修筑国防工事 礼迎红军代表 出任战区长官 成立战动总会 组建抗敌决死队 与朱德商讨抗战 决战忻口 退守临汾 推行游击县长制 行军山间 组织反围攻 督战五龙宫 返回吉县 发动十二月事变 坚守克难坡 倡推兵农合一 捷足返太原 兵败上党 飞渝述职 反对调处 主考县长 家人留影 密迎蒋介石 寻求支援 婉拒竞选 外宣“成仁” 秣马厉兵 二度进京 借机离并 失守太原 飞台讨计 出掌阁揆 败退台北 移住菁山 静居生活 外出演讲 博览群书 著书立说 终死台北 墓园墓碑 朱印墨迹 试读章节 推行游击县长制 随着日军由北向南推进,原有的各县县长大多离散。阎认识到,命令县长死守县城已非上策,遂改行游击县长制。牺盟会首先向阎提出准许其向敌后选派游击县长,领导人民抵抗日军,恢复政权,阎欣然同意。1937年10月,为适应战时需要,阎又决定建立省县间的联系机构,将全省105个县,划分为7个行政区,每区设政治主任公署,并设行政主任一人。行政主任代行省政府职权,有权委派县长。1938年2月,阎锡山将行政公署改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政治主任为督察专员。 行军山间 2月28日,日军第108师团攻占临汾。 就在临汾失守的当日,阎锡山还在从大宁至川庄的辗转途中。他曾作诗一首云:物力全凭心力表,物虽不足心更少。培物容易培心难,今后努力当详考。 此诗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本想趁徐州会战之际,一举反攻太原,收复失地,因而想在晋南投入30多个师的兵力,但是,战事并没有按他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不仅反攻太原不成,反而把临汾也丢了,这一事实使他有些失望。 3月15日,日军万余人由临汾、蒲县、河津分八路围攻吉县。 同日,阎锡山召集战区高级人员举行紧急军事会议。卫立煌等一致劝阎锡山率司令部非直接战斗人员,先行离开战地,渡往黄河西岸,暂避一时。 组织反围攻 1938年,日军加紧了对山西未占区的围攻。3月17日,日军第20师团分路围攻乡宁、吉县,19日占吉县,20日克乡宁。阎锡山立即组织反围攻,令晋西各部展开游击,收复失地,并令战区各部配合作战。八路军115师积极配合,激战午城,切断了蒲县至大宁的交通。3月21日卫立煌组织部队收复平陆,26日61军收复吉县。4月4日,日军又集中兵力向晋东南发动“九路围攻”。在阎的支持下,朱德召开东路军小东岭会议,统一对晋东南国共两军的指挥权,并在17、99、98、47军的配合下,指挥八路军129师、115师344旅和决死一、三纵队,粉碎了日军的围攻。 督战五龙宫 1938年12月28日,日军三度进占吉县。1939年1月1日阎锡山在五龙宫下令对吉县之敌全线攻击,并作诗云:“九路攻击行营迁,雪拥山坡军不前。拒绝诸将西渡请,五龙宫中过新年。”1月3日,阎军向日军实行反攻,7日收复大宁,次日克吉县,至10日又相继收复蒲县、乡宁,粉碎了日军的围攻。 1939年1月9日至17日,阎锡山在五龙宫召开高级将领会议,王靖国、陈长捷、郭宗汾、彭毓斌、陈光斗、楚溪春等部分将领出席。会上,阎锡山认为晋绥军此次作战,“驱逐敌人收复大、蒲、吉、乡等县,作战虽不十分好,但相当满意。”他为一时的胜利所鼓舞,决议通过了7项任务:建立现代化有基础的30万团力的铁军;组训100万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民众;增加选训1万干部;普遍建立健全巩固的抗战游击根据地;实行强民政治,说服行政,取得人心;组建国民抗敌自卫团,完成军政民化合的武力,摧毁敌伪政权,争取抗战胜利;实现物劳主张,争取复兴之成功。返回吉县 为策应徐州作战,阎锡山奉蒋介石之命,于4月15日由桑柏返回晋西,到达吉县中市村与卫立煌会晤,商讨策应徐州会战事宜。阎锡山与卫立煌会晤后,决定先击破临汾、侯马之敌,以确保黄河各渡口。从5月4日开始,二战区晋南各部实行全面反攻,相继收复蒲县。永和、汾西、芮城、禹门、稷山等县城;并破坏同蒲铁路,使日军第20师团的给养、弹药严重缺乏,不得不依靠空投,甚至取狗、猫、野菜充饥。战事相对缓和后,阎锡山的长官部等机关便陆续迁回吉县办公。 发动十二月事变 进入抗战中期,阎锡山认为自己积极抗战反而丢兵失地,于是决定在战略上取守势,对在抗战中发展起来的新派力量也多有提防。193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发起对日冬季攻势,阎锡山借口决死二纵队韩钧违抗命令,发动了旨在抑制新军的十二月事变。1940年中共中央从抗战大局和民族利益出发,主动和阎求得团结,商谈以汾阳至离石公路为界,划地而治,维护了和阎锡山的统一战线。 为促进阎锡山继续团结抗战,1940年5月9日,周恩来特地从延安给阎锡山写一封亲笔信,由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主任王世英亲手转交,奉劝阎锡山勿信奸人拨弄,继续团结抗战。周恩来的亲笔信,解放后从阎锡山档案里发现,完整无损:百川先生赐鉴: 年前因臂伤出国,未遑趋候。比治愈归来,复因委座电催南下,而先生亦已东行,更不克及时晋谒,歉憾殊深。举国抗战,瞬达三载,华北苦撑,赖先生维护其间,得有今日,不幸晋中新旧之争,竞造成骑虎之势。来于远道闻之,已感至痛,归后得悉梗概,深觉此种亲痛仇快之事,必有奸人拨弄其间,故欲使先生多年心血所造成之抗战力量归于瓦解而后快意者。诚以八路与新军之合作,恩来在太原与先生计划战地动委会时。即有定议。临汾失守后,八路助新军发展游击,恢复失邑,成绩昭然,而全国亦成以敌后模范归功先生,乃奸人见忌,故抨新军于外,以毁先生之长城,来实为我山西之模范抗日阵线痛惜不置。痛定思痛,度先生必有同感。此间同志,对山西之团结,夙所关怀,苟先生对团结有进一步办法,来等无不愿尽绵薄,以挽危局,以利抗战。夫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处今之世,惟先生能熟察之也。 披诚直达,敬希明鉴。顺颂道安! 坚守克难坡 1940年春,阎锡山决定将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迁回山西,并选定吉县西北壶口东岸之南村坡为新的行营所在地。他说:“二战区就是我们的生死之地,我们离开此地,哪里还能容我们存在?所以,我们决定打回老家去,回到南村坡,坡下喝一口山泉水也是咱山西的!”一种背井离乡,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 为此,他派副官处科长律焕德(字子明,山西临汾人)勘察地形,挖、修窑洞,安置办公室及宿舍等。 一切安排妥当后,5月8日,阎锡山率部分随从离开秋林,在桑柏小住数日后,东渡黄河,进驻吉县西北的南村坡,并将南村坡改称克难坡。 自从阎锡山进驻克难坡后,往日寂静的小山村,一下热闹起来。不仅长官部的随从人员来来往往,而且有从沦陷区逃来的干部家属,以及各种类型的受训人员,一时此地人口俱增,当年夏,已达1万余人。随着人口的增多,新挖了许多窑洞,开辟了一新沟、二新沟、三新沟、四新沟、五新沟等,面积随之扩大约为20平方公里,故改称“克难城”。同时,为了防卫,由守卫部队在坡的西、北、东三面筑起土墙,使这座刚刚崛起的小镇,俨然为一座古式城堡。一进城中,即见无数窑洞依山傍建,错落有致,别有一番天地。 阎锡山在克难坡首倡“克难运动”,尽管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国民党各大战区中是仅见的。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计划去延安参观,蒋介石不同意,决定在各战区中挑选一个,先去战区参观,然后再去延安。可是,竟然选不出一个能体现艰苦抗战特色的战区,最后选择了克难坡。 5月26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6人,抵达克难坡,拜会阎锡山,参观了克难室、实干堂、克难小学、克难中学等,然后于5月31日离开克难坡,前往延安参观。 阎锡山自从秋林移驻克难坡,开展“克难运动”后,果然克服了一些困难,求得了其基本的生存条件。他在克难坡住了5年。P141-14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