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流动的图画(记忆与思考)》由周炳揆著,它是一本个人散文随笔集。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关于音乐的,是对欧美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赏析;其二,关于自身经历的过往的一些人与事的记忆与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动的图画(记忆与思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炳揆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流动的图画(记忆与思考)》由周炳揆著,它是一本个人散文随笔集。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关于音乐的,是对欧美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赏析;其二,关于自身经历的过往的一些人与事的记忆与思考。 内容推荐 这本《流动的图画(记忆与思考)》是周炳揆的个人散文随笔集。 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图画。 《流动的图画(记忆与思考)》的作者喜爱欣赏音乐,他从独特的视角谈到了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在其生活中的地位。 然而,生活又是多元的。 作者自幼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居住在上海的一个颇具历史、文化沉淀的地区,对生活也多有体悟。他的记忆并不局限于音乐,也包括收藏、游历、体育……怀念长辈、思考历史,表现了作者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尊崇。 目录 献给母亲(代序) 法国第一夫人的CD 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喜欢舒曼的理由 “贝九”居然也备受争议 在维也纳听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三十七年的音乐回响 安德烈·瑞欧为经典音乐重新分类 Sarah Chang演奏的《西班牙交响曲》 肖邦的令人惊奇之作 勃拉姆斯的中提琴作品 “雨之歌”和它的故事 打击乐器的登堂入室 费城交响乐团演绎的“红色经典” 古为今用的威尔第歌剧 辉煌无比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即兴演奏”重返音乐厅 再谈“即兴演奏” 歌剧<尼克松在中国)在纽约上演 品波利尼弹奏的黑胶唱片 全新舞台布景的《莱茵河的黄金> 让孩子们喜欢瓦格纳 生命之弥撒 谈谈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细细品味贝多芬的《c小调三重协奏曲》 肖邦的练习曲及它们的标题 谢德林为音乐大师写的协奏曲 芝加哥交响乐团在上海演出“勃鲁克纳第七” 《指环》有英语演出本 走近马勒,走近他的《第五交响曲> 巴伦勃依姆的加沙音乐会 钟情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Scherzinger激情演唱Jai Ho 颇具特色的澳大利亚音乐剧 纪念9·11事件的弦乐四重奏 《整骨医生的女儿》登台旧金山歌剧院 阿什肯纳齐之我见 马勒和纽约 馆野泉:用左手再现辉煌 丹尼尔·哈丁人到中年 吉尔博特执棒“纽约爱乐”面临挑战 洛林·马扎尔告别“纽约爱乐” 盲人钢琴家得金奖 马友友和爱克斯 瓦格纳、柯西玛和拜罗伊特音乐节 认识罗西尼 “激流勇退”是一种冒犯 Lady Gaga冲击波 下一个偶像是她吗? 郝歌和“郝歌现象” 诺拉·琼斯的《蓝莓之夜》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作曲拉赫曼 从前忧郁现在快乐 美国民歌女皇琼·蓓斯 路易西,“大都会”的下任音乐总监? 享受音响 更享受音乐 布坎南想不通 慕尼黑机场“蒙难”记 从“认知感危机”谈起 幽默是无法翻译的 陪汪老会见外宾 也谈武康大楼 我所知道的沈仲章先生 读书·忆人·听音乐 借书与回忆 喝咖啡轶事 念旧也需要创意 情系宋庆龄故居 一张没有填完的登记单 琐事点滴忆母校 永远的“五十一”情结 球王贝利的困惑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低调 基辛格谈“星期六晚大屠杀” 《简·爱>为何被人喜欢 乘飞机品英语 给故事片一个好的片名 也谈国际饭店的外形设计 学会道歉 谁是当今世界最佳运动员? 杨传广——摘取奥运奖牌的中华第一人 莫扎特死因之谜 冰岛不冰 米氏壁画重现真容 采尔玛特的冰与雪 在日本吃神户牛肉 苏黎世经典游 读照片游瑞士 真假伦勃朗 收集上海交通图 小本票和《泰晤士报》 如何在居室展示你的藏品 父亲留下的实寄封 寄自乌菲齐博物馆的明信片 我收集的退函、错寄封 四十年后重玩黑胶唱片 谈谈《集邮》杂志的停刊与复刊 嘉昌茶庄学茶道 退休。是“圆梦”的开始 需要每天喝8杯水吗? 吃得慢一点有助于减肥 试读章节 法国第一夫人的CD 卡拉·布吕尼出生在意大利,家境富裕,父亲是一位实业家,母亲是音乐会的钢琴师。布吕尼19岁时开始职业模特生涯,为Guess牌牛仔裤和多个时装品牌做过推广,她的形象出现在250多期杂志封面上。1997年,30岁的布吕尼淡出时装模特领域,开始为一些法国女歌星如朱利安·克莱尔撰写歌词。不久,她开始自己写歌曲,自己演唱,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歌星。 当然,真正使布吕尼成为媒体报道热点的是她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恋爱关系。根据欧洲媒体的报道,2007年11月下旬,离婚不久的萨科齐总统和布吕尼在一次聚会上邂逅。随后,新闻媒体披露了萨科齐总统和布吕尼在巴黎迪士尼乐园、埃及、约旦旅游的照片,2008年2月2日,两人在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完婚。 布吕尼和法国总统的浪漫史,对她的演唱生涯及新版CD的发行是否有促进作用呢?事实上,早在2002年,布吕尼就出版了,一张用法语演唱的CD《有人对我说》,这张CD在法国售出120万张。在目前并不景气的CD音乐片领域,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尽管法国的一些“前卫”杂志认为布吕尼的演唱太“偏向主流”,但《有人对我说》总体来说是受到法国演艺界的好评的,而且获得2004年法国专门授予女歌星的“维克多利亚音乐奖,,(法国版“格莱美奖”)。曾经,有一本法国杂志半认真、半调侃地说:“(《有人对我说》)这个集子的歌对7岁至77岁的人都具有诱惑力。” 《有人对我说》在美国也有不俗的表现。据发行这张唱片的V2唱片公司统计,三年中,该唱片共售出4..4万张,另有1.5万张是通过美国的Barnes and Noble书店售出的。V2公司对此销售业绩十分满意,因为他们并没有花费任何促销、推广费用。由此可见,布吕尼的这张CD在美国也深受欢迎。 后来布吕尼又在美国发行她的CD新作《没有承诺》。这张唱片布吕尼是用英语演唱的,歌词是她的美国朋友、歌词作家Marianne Faithful推荐的诗歌。有关这张唱片的新闻发布称《没有承诺》是“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是“当今时代文学上的成功之作”。 但是,曾经成功销售《有人对我说》的V2唱片公司总裁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布吕尼的这张新作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听布吕尼用英语演唱会减少美国听众的神秘感;再则,《没有承诺》的唱词并不总是押韵的,对流行歌曲迷来说,布吕尼这样的演唱有时会超越他们已经习惯了的欣赏范围。 至于布吕尼和法国总统的关系是否会对《没有承诺》的销量起到帮助作用,这位总裁说:“未必。相反地,有一点损害都说不定。”他认为,一旦布吕尼成为一个既成事实的社会名流,她就不再具有新奇感,公众对她的兴趣也会降低。 布吕尼后来又和美国的一家叫Downtown Records的公司签约。和《有人对我说》一样,Barnes and Noble书店对此拥有几个月的独家经销权,随后该片再进入音乐唱片市场。 自从《有人对我说》问世以来,美国的一些电台也间或播放布吕尼的音乐。Anne Litt是加州圣塔莫尼卡KCRW电台的调音师,她说:“《没有承诺》的歌文学水准高,特别是那首《在十字路口哭泣的女人》,电台已播放过两次。”她发现听众喜欢布吕尼性感、略带沙哑的演唱,她说:“尤其是男人,特别喜欢她的嗓音。” 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过几部钢琴协奏曲?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有一位音乐学家说是23部,但我有一张CD是勃兰德尔演奏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加冕”》,菲利普公司把它编号为“第二十六钢琴协奏曲”。在此以后,莫扎特写过一部钢琴协奏曲的封笔之作《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以此推算,他的钢琴协奏曲至少有27部。 他究竟写过几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莫扎特有几部曲子实在是精品中的精品。比如说他的《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我第一次听这部作品是在上海音乐厅现场,那天是1982年12月6日,由傅聪任钢琴独奏。该曲以弦乐开始,第一主题轻声细语,强忍激动,在逐步扩展后乐队突然有一个“意外”的停顿,随后黑管吹出柔美的短句,仿佛是几次三番向钢琴发出邀请。记得很清楚,傅聪的钢琴是以带一点焦躁不安的小音导入的,经过快速弹奏引入想象丰富的展开段。傅聪的演奏通常不多炫技,而是一丝不苟地发掘富饶的想象力。进入第二乐章时,这一特点更为明显。该曲的第二乐章是一首诗意盎然的、结构极为精致的器乐曲,被评论家称作是“浪漫气息最重的夜曲”。法国著名音乐家圣·桑曾将这段被称为“行板”的乐章单独选出改编成“小提琴与乐队”演奏曲,是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峙崇子的拿手之作。该曲末乐章是一首欢腾喧闹的回旋曲,轻快、朴实,带有一点幽默,是莫扎特一贯的风格。我对二十几年前的这次音乐会记忆犹新,是因为上海交响乐团在当时阵容非常整齐,各声部的资深演奏家济济一堂,音乐人材的“出国潮”尚未开始,指挥曹鹏以最自然的方式解释这部壮丽的作品。顺便提一下,当时出席这么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所费仅人民币八角而已! 前几年,我在徐家汇港汇广场五楼“淘”到一张德国DG公司的正版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这曲由鲁道夫·塞尔金独奏钢琴,阿巴多指挥“伦敦爱乐”演奏的唱片给我带来一份惊喜。它的第二乐章“浪漫曲”可以说是莫扎特所写的最迷人的旋律:抒情、宁谧,阳光明媚。在办公室忙碌了一天后,关掉电脑,听一段第二乐章“浪漫曲”,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享受。平时我们并不把莫扎特称为浪漫派作曲家,而把他称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听过这首“浪漫曲”,可以感觉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互相影响,它们说到底是一回事。 喜爱莫扎特钢琴作品的人,都不会不听他的著名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这部曲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第一乐章刚开始,钢琴独奏就先声夺人,打断乐队开始的短句,接着,乐队试图重申开始短句,不料钢琴独奏再次打断。在如此大胆的开始之后,钢琴与乐队足足拉锯了两分钟左右,钢琴才乖乖地依顺乐队。 《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开局的惊人之笔,和莫扎特一些著名的协奏曲的开局形成鲜明的对照。比如说莫扎特在1779年下半年写的著名的《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小、中提琴的独奏,是在乐队高潮消退后,以非常谦让的形式进入的。评论家认为,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创作于他21岁生日的那个月份,是为法国著名钢琴家茹纳奥姆访问萨尔斯堡而写的,他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多次亲自演奏它。如果说有一百部钢琴协奏曲,钢琴独奏的切入方式也可能有一百种。但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切入,莫扎特在此以后再也没有用过,它的下一次的出现应该是贝多芬的著名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了。《降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如此辉煌的成功,不能不使莫扎特随后的几部钢琴协奏曲略显逊色,直至他的超级巨作,也就是我前面介绍过的“第二十”、“第二十一”的到来。 钢琴是莫扎特的乐器,他用钢琴协奏曲这一曲式写了大量的不朽杰作。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仿佛作曲家在和你亲切交谈,为你排忧解难。我们喜爱莫扎特的音乐,享受他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P3-9 序言 献给母亲 我把这本书献给母亲。母亲杨美贞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湖州旅沪公学创办人杨谱笙之女,在家里十个子女中她排行第三,阿姨、舅舅都叫她“三姐”。 外公杨谱笙是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总务会干事。上海光复后都督陈英士任命他为参谋兼军需科长。同盟会中部总会相当一部分活动都是在湖州旅沪公学隔壁我外公家中(浙江北路信昌里)进行的。母亲从小耳濡目染爱国革命志士的活动,她知书达理,笃信基督,相夫教子,仁爱慈祥,是我们全家的支柱。 我在全家五个子女中排行最小,受到母亲的关爱相对也最多。幼时家住陕西北路,母亲在康定路上的私立立德小学教书。那天她下班回家,拉着我的手说带我去“沙利文”吃点心,我高兴极了,跳跳蹦蹦地跟母亲走到新闸路、西康路转角处的“沙利文”门店。母亲要买酥蛋面包,但是我被橱窗里鲜艳夺目的裱花蛋糕所吸引,嚷嚷着要吃裱花奶油蛋糕。母亲迟疑了一下,为我买了,但她只买了一块。回家的路上,我很快吃完了蛋糕上的裱花,见母亲没有吃东西,就把余下的蛋糕递给母亲。她没有接,说:“你喜欢,你吃吧,不过,我本来想买一个面包两个人分蛮好。” 这件发生在近60年前的事,我记得十分清晰。当时我家经济并不宽裕,五个子女全靠父母的工资维持生活,去“沙利文”是一件奢事。母亲勤俭持家,不轻易去“沙利文”。那天母亲一定是饿了,但她舍不得买两样点心,而把快乐和享受都给了我。她不吃我递上的蛋糕,既是关爱,又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教诲,要我懂得凡事都要想到别人这么一个为人之道。母亲的言传身教,使得我们子女从小就懂得:要规规矩矩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 母亲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病势日渐沉重时,吞咽一口饭要花几分钟,在以极大的毅力和疾病抗争的同时,她依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父亲的健康,关心我们儿辈、孙辈、曾孙辈的工作、学业甚至衣食冷暖。我在职业生涯遇到挫折时,她多次鼓励我:“不要叹息,我不喜欢叹息。”当看到中国香港报纸上有登载我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高层活动的照片时,她说:“光荣,我高兴。,,母亲从来没有激昂的言辞,她的心是透明的,善于用真诚、朴素的语言表达她对家庭、对世界的爱。我之所以能做一点事,写一点文章,完全得益于母亲生前的抚育、关怀。母亲离开我们16年了,她生前喜欢鲜花,特别是康乃馨。现在,每每周末,我都会买点她喜欢的花放在居室内,表达思念之情。 今夜,细雨霏霏。窗外,徐家汇、衡山路的天际线若隐若现,似乎在诉说上海之繁华、宇宙之无穷。窗内,是我的工作室,母亲曾在这间房间生活过多年,这里有她用过的家具,有她的照片。我搁下笔,把这篇倾诉母爱的文章作为本书的《序》,我好像跟母亲离得更近了,也跟对母亲的回忆离得更近了。 2011年6月1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