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缺乏经验的世界(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盛可以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由盛可以编著的《缺乏经验的世界》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这些小说的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通过本书,能帮助读者领略中国二十一世纪中篇小说的魅力,打开一扇通往小说艺术世界的门。

内容推荐

盛可以 女,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南益阳,现居北京。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发表作品近2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道德颂》《水乳》《火宅》等,以及《缺乏经验的世界》《取暖运动》《谁侵占了我》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

《缺乏经验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德懋堂、墙、白草地、缺乏经验的世界、致命隐情、鱼刺、上坟、惜红衣……

《缺乏经验的世界》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

目录

德懋堂

白草地

缺乏经验的世界

致命隐情

鱼刺

上坟

惜红衣

乡村秀才

低飞的蝙蝠

1937年的留声机

文学需要冒犯的力量(后记)

试读章节

2005年7月20日我的存折突然增额1200万,我没有追查这笔钱的来历,任它如野外的尸体,孳生着利息的蛆。如今我已把这笔巨款连本带息交给了殷勤的售楼小姐,成为德懋堂三号楼的户主,我雕花木刻的名字固定在门楣右侧。坦白说,能在这种迷人的徽派建筑里……哦,建筑,该死的,我又扯上它了。可老天知道,这些年,不管我多么小心地避开这个瘟疫般的名词,终是徒劳无用,它早就成了马墙的化身,如妖魔附我体。他仍然掌控着我,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我的情绪在瞬间变暗,片刻前还在享受湖光山色,晒着早春暖阳,恍惚间竟觉得正穿着马墙的浅灰色毛衣,披覆着他的体温了。

我钻出马墙薄毛衣般的覆盖,从竹质躺椅上站了起来.让那股青柠檬酸味慢慢下淌到心尖。我回望了一眼刚躺过的地方,马墙在那儿,留着一个空洞。

顺着石头阶梯上坡,我想登高望远,让风光将马墙抹掉。柳条轻摇,阳光疏影在白墙上晃动,青瓦屋角飞卷。没错,我是马墙的客户。当我在报纸上看到德懋堂的售楼广告,我知道马墙的建筑梦想实现了。我说不清为什么要买这造在山里的房子,但确实没有和马墙死灰复燃的意思。五天前,我正式搬到三号楼,一切收拾妥当之后,我坐在湖边的乌篷船上吹风,仰望贴着山坡生长的十八栋建筑,四周仙气缭绕,湖中小岛的桃花开得粉白,枝上堆雪,天空和湖面一样的淡蓝,一样的宁静。当时我以为,江湖不在了,鸟兽散了,用不着信佛,我的心已臻入平和境界了,就像这德懋堂的湖,除了下雨时微泛笑意,永远平整清澈如镜。不料想,突然间内心一阵骚乱,风雨满湖。我俯首湖面,水纹像微波信号一圈圈扩散。

儿子们正在捉迷藏,玩这一类游戏时他们总是庄重严肃,有时候需要一整介下午才能找到某一个的藏身之所。有一次老三匿身在冬瓜梁上,直到其他游戏者把他忘了,自己溜了下来。他们是三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只有我才能从细微的差别中分辨他们。

好吧,我打算向你和盘托出。不过请原谅,因为化学作用。说起马墙,内心那股沉默的温泉难免会有所沸腾,我会尽量控制,不至于将你的脆弱灼伤。你已经知道马墙是个建筑师,他研究徽州民居,游走民间多年,很早便收集雕花的破门烂窗,村民从墙上抠下来的石板浮雕,好像还有黄花梨、紫檀木的明清家具,多是缺胳膊少腿。说他是个收藏家也不会错。

2004年整个春天我都在西递村闲荡,什么也没干。那时我正搞着似是而非的恋爱,心是散的,有人要拣这空子钻进来,我就会愉快地从了。自那谁谁谁之后,我几乎没再具体地爱过,心肝肺还保持着被他疼过的原样,我把他掖进了时间的皱褶里,让他不那么好找。

你觉得我说这些有点离题,其实没有。接下来你就会知道,用那谁谁谁做铺垫,都是为了马墙。

马墙仿佛一栋行走的建筑,随身携带两眼清澈湖水。我初见他,便觉他美得一塌糊涂。千万不要用明星们肤浅的外貌来联想马墙,两码事。用文字描述一个人,总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我不打算像苏联作家那样,对一个人物的出场费尽笔墨。

当时我远远地用自己的身体量了一下他,高一米七九;再磅了一下他的体重,不出八十公斤。这种事我向来拿手,差错极微。

但我总得说说他长什么样儿。他是那种带着建筑物的沉稳凝重,与建筑浑然一体的人。晤,这么说吧,就是新古典建筑风格的,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物,有中式的含蓄,有德式的庄重、法式的浪漫、意式的简洁……这似乎有点混乱,不,在马墙那儿,没有什么是混乱的,哪怕是他的建筑草图,每一根线条都清晰有序,他掌握着我们每一次混乱的场面,在我被黏上蛛网苦苦挣扎时,他永远理得清千丝万缕的纠结。他的心像建筑内部的不同空间,功能明确,从不含糊。有时候我觉得他就是复杂的几何图,没有现成的公式能计算出他在想什么。  正是他这一点让我无比痴迷。

我不懂建筑,懂点男人,但搞建筑的男人常常让我犯晕。和马墙折腾期间,我把他当做梁思成,有时自己也仿佛很林徽因,写诗吟诵风月什么的。我的爱情诗相当蹩脚,据朋友们说,我唯一到达的巅峰才情,。是与马墙出事前写的《那一晚》,我在诗中回光返照。你要相信,。我写诗并不是为了唤醒马墙,只是抚摸爱情的狗,在它成为祭坛供品前表达我难舍的温情。要知道,在男女关系中,与你相依为命的,不是别的,就是这条狗。

我背靠一根碗口粗的楠竹,坡下杏花丛中飞出青瓦屋檐,隐约半扇空窗。竹林有竹千棵万棵,我为什么选了这一棵,而不是那一棵?为什么是马墙,而不是张三李四?马墙在杏花丛中。竹叶与空气摩擦出的骚动声响,像马墙在我身上的呼吸。

2004年春天,我在西递村无所事事,要么一身大红配葱绿,要么一身素白无杂色,坐在斑驳的老房子前发呆,不知闯进了多少美院男生的画板。村边有条缓慢东流的浅水溪,阳光也是缓慢的,明亮的溪水中,总有鱼逆流而上。我就是这么远远地见了马墙四次,每次他都在和本地人聊天。我相信他知道我在注意他。我甚至怀疑后几次是他的刻意安排,在离我几十米外的地方,他戴着浅灰的棒球帽,说话时心不在焉。自那谁谁谁之后,我总觉得很饱,没有饥饿感,没有欢喜欲,椅子一坐一个洞。

我知道我看上这家伙了。我等着他来找我。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对此话有十分深刻的体会。我一眼洞穿了尚未发生的故事。一想到不久后,我便要把这个戴棒球帽的称作“宝宝”,便觉得人生充满无聊。我没有任何好前心,从我发现他的那一刻起,便冷眼看着自己和他如何发展。五天后他突然失踪,我甚至为此松了口气。又过了半个月,他彻底消失,于是我决定撮一顿表示庆祝。我在农家小馆子里叫了几个菜,有春笋、蕨根、腊肉、臭桂鱼什么的,还要了一壶杨梅酒。酒色微红,像果汁,世界上到处是温柔的陷阱,我喝完才知道这是48度的烈酒。但那着实过瘾。回去的路上,我对着无边的油菜花醉哭,沾了一身花粉。黄昏斜阳和着金黄的油菜花让我以为自己正在燃烧。除了影子,我了无牵挂,其间接了电话,忘了说了什么。我凑到别人跟前看人画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他们显然“认识”我,但不知我的清闲是拿年假、探亲假,以及未来的婚假产假丧假兑换来的。我不想告诉他们。P2-5

后记

当代权威宗教理论家保罗·蒂里希在《系统神学》里说:“恶魔性是连上帝也可能具有的一种因素。”那么,恶魔性是来自人性深处的根本之欲,更是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赖特将人的性格结构分为三层:表层是正常人彬彬有礼的,富有同情与责任心的,:讲道德的;,第二层则完全由残忍、虐待狂、贪婪、嫉妒构成;第三层是勤苦诚实、与人为善,是人最基本的生物核心。但是从第三层产生出来的里比多冲动,经过第二层时常发生反常的扭曲。我们常说的善,只有一种可能,最终归类到好人,而恶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具有无限可能性,复杂多变,永远无法穷尽。善的东西,提:浮在上面的,’而恶是沉下去的,因而也更值得探索。当小说以某种非理性的形态、非温和的方式展现人性的本来面目,自然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因素和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但是,这些东西深深扎根于人类原始生命的本能之中。小说家对恶的探索与思考,是内心能量的巨大喷发,是对于神圣艺术的冒犯。

小说需要冒犯的力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上,注定产生的影响就在那。”‘股冒犯的力量,它可能会找到一个新的突破,一个尚|未被_人类意识到的人类自己的界限,或者是击碎某种东西,并有重建的力量。以知识与思想_进行冒犯的力量是巨大的。1916年2月8日,一伙拒绝服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插人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开始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达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否定与怀疑,抨击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意在剥下一切漂亮的外衣,让苟活于这个尘嚣上的世界上的一切露出猥琐的原形。没有“达达”对道德标准、文明体系、美学准则,甚至宗教信仰等进行的冒犯与颠覆,就没有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我们有极少数作家,一直坚持进行直面人生、直面生活阴暗和人性黑暗面的、不讨好的、冒犯性的文学创作。我赞同黑暗是有深度的,黑暗中的光亮更有穿透力。人性中的原欲、疯狂和变态,折射的就是种种社会性问题。

优秀的作家可能总是与世俗社会相对立,他傲然不羁,常常听从心灵的召唤。俄国作家萨米尔钦甚至在《新俄罗斯散文》中写道:“……真正的文学只能由狂人、隐遁者、异端者、幻视者、怀疑者、反抗者产生出来。”这话虽偏激,但不无道理。

有位作家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中国当代文学患上了五个严重的病症,我对其_中提到的两个病症深有同感:一是说当代文学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对“灵魂的求索”,是思想的更深层次的表达,当然生命在场的历练本身包含许多令人思索的问题,但这种本能的呈现,也就是说人物、故事本身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深度与高度,归根结底,仍然是取决于作家的价值观,以及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对人性的把握和对事物的态度。

二是说当代文学只有泛滥的抒情而没有冷峻的真相。在一个被表象遮蔽的世界里苟且生活,如果被禁止打探真相,被强迫遗忘历史,忘记我们所置身的时代是怎么延续而来的,正常的生命感受、正常的写作伦理和说真话的勇气就渐渐不那么清晰了;如果政治权力对文学进行高度侵犯与打压,文学便不独立、不自由,文学丧失讨论政治的权利,也很难有《古拉格群岛》《一九八四》那样让人震撼清醒的作品出现。

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者,亨利·米勒认识到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就在于理性不断迫使现代人屈从于现代文明形成的一套传统,因此他不惜使用污言秽语以及极端的手法。米勒笔下的自我往往显得卑鄙无耻下流,他并非想宣扬这些,而是要表现一种强烈的反思与自我重建。:而冒犯自我的卢梭则十分可爱,他在《忏悔录》中自我解剖,不回避自我,尤其是丑陋的部分绝不讳莫如深。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作品缺乏文学性十分宽容。比如说作品虽不成熟,很粗糙,但能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所以肯定的是作品所承担的非文学的功能,是政治的功能、道德的功能等。一部小说,在冒犯了正统知识、主流知识、道德、人伦、风俗,冒犯一切藩篱和秩序,冒犯了人们那颗软弱的心时,它的文学性就会被完全忽略与抹杀。正如有位作家所言:“人们弄出法律、道德、美学这些名堂来,就是要你们去尊重一些脆弱的东西。”

小说的自由,最早在庄子那里飞舞。卡夫卡说过:“小说是探讨一种存在的可能。”少数基督徒通过渎圣接近上帝,少数小说家选择冒犯抵达本质,他们是上帝与艺术的“不肖子”。

2011.5北京亚运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9: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