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碑店卷)
分类
作者 贺志仁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北·高碑店卷》分册,由贺志仁主编,主要收录了:女娲造人、新城的来历、四宝村的由来、龙堂村的传说、东马营、痛打高二柱、乾隆下江南、糖瓜祭灶的故事、麻雀为什么这样叫、智斗老狼、不守信义的猎人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碑店卷)》主要收录了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女娲造人、新城的来历、四宝村的由来、龙堂村的传说、东马营、痛打高二柱、乾隆下江南、糖瓜祭灶的故事、麻雀为什么这样叫、智斗老狼、不守信义的猎人、鲁班与大佛寺的故事、高碑店的由来、台中旺村的传说、白沟河与白沟镇、郦道元与栗各庄等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碑店卷)》由贺志仁主编。

目录

神话

女娲造人

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

门神爷的来历

人间凡事的来历

小麦为啥一秆结一穗

为什么一日三餐

荷花仙

湘子讨封

传说

地方传说

 原新城县为何建“龟城”

 “龟城”的来历

 新城的来历

 开东门的钥匙

 大佛寺的菩萨为什么拉不倒

 千眼千手佛

 鲁班与大佛寺的故事

 白衣庵的来历

 紫泉河水引金鸽

 四宝村的由来

 香姑庙

 高碑店的由来

 高碑店豆腐丝

 马村河的故事

村名的由来

皇上坟

神牛

 响水桥

 响水桥传说

 长云寺的关公为什么是金脸

 枕虎寺的和尚——罢了

 乔刘凡

 台中旺村的传说

村名的由来

金牛的传说

 解甲营

 龙堂村的传说

 康辛庄

 八堵墙与鸭子渠

 萧太后与紫泉河

紫泉河的来历

半壁店村的来历

衣巾村的来历

 东仓、西仓的传说

 马垡

 金钗营的由来

 白沟河与白沟镇

 刘庄

 东马营

 北留的石狮子跑到南留去了

 泗水营的由来

 孟良与孟良营

 迷魂阵·杨家营地·马量道

迷魂阵

杨家营地

马量道

 宋徽宗坐井观天

 小青冢的由来

 倒坐的大寺

 大清河与拒马河

 桥古寺的传说

杨佘成亲

金鸽子

人物传说

 郦道元与栗各庄

 义和团的大师兄张德成

刻苦学艺

严惩恶霸

揭竿起义

英勇就义

 痛打高二柱

 朱国富擂打哈伯尔

 抗日英雄杨铁

 孤胆英雄大战衣巾村

 会元王振纲

 清官于凌元

 大鼓名流马玉河

 翻吹倒打的故事

 九世同堂的张百忍

 王祥卧鱼

 万古云霄一凤毛

 任骑马和马骑人

 大眼报恩除霸

 苏子太巧遇高手

 刘黄毛的传说

 马阴阳与他的“文臣武将”

 秃丫头与色垡

二十八宿降新城

新城不打五马口

关大力单肩拽炭车

宋落得儿传奇

 错开药方因祸得福——郭千顷的来历

 怪人苏士连

 苑千顷

 郭老四的金脑袋

 纪晓岚祖籍是北留

 鲁班夺魁

 墨斗上“师母”的来历

 包公额头上的月牙

 王莽赶刘秀

传说的由来

假王椿树

骏马歇蹄

恩将仇报

米饭变蛆

饱无甘味

平安之店

 刘伯温修北京城

 魏忠贤

 刘罗锅

私访良乡

铁脖刘墉

智斗郭泰

一箭双雕

告倒乾隆

 乾隆下江南

一年生死多少人

梁家井

为什么不盛南北

新城与破城

新城放粮

新城的蛤蟆——干鼓肚

君臣属对

什么东西劲头最大

赐名兴隆庄

一副寿联

刘墉造字

风月无边

遇雨属对

 乾隆为啥下江南

风俗传说

 糖瓜祭灶的故事

 过年贴对联的由来

 中秋节的由来

 “再捞一捞”一话的由来

 人到六十就活埋

 龙母的传说

媒人的由来

门插官

动物传说

 猪为啥叫人宰割吃肉

 驴过河时为什么要撒尿

 兔子尾巴为什么短

 十二属相为什么没有猫

 猫的怨恨

 为什么狗见猫就掐

 鸡的由来

 乌鸦的来历

 麻雀为什么这样叫

 鱼鹰与金鱼

 “漏”

其他传说

 “苑”姓的来历

 御封皮匠

 是大收不是大叔

 无赖变古槐

 “锄”的故事

故事

幻想故事

 状元郎与无手妻

 海蚌姑娘

 马头娘

 小货郎张宝

庙会遇美

小货郎儿

媚儿

勘破行迹

舍命救媚儿

临别赠宝

医病除妖

 勤劳的小伙与仙女

 李家店的传说

 宋蛋儿凿石

 一百忍

 善有善报

 宝葫芦

 智斗老狼

 小枣核

 哥儿俩

 傻子和精子

 有理和无理

 富姐和穷妹

 狐仙的故事

 两锭元宝

 贪心的财主

 人心不足蛇吞相

 大鸟

 损人害己

 忘恩负义

 自食其果

 媳妇变牛的故事

 恶媳变狗

 不守信义的猎人

 点金术

 二瘤子

生活故事

 一枚戒指的威力

 一诗解开争地仇

 看风水

 贤孝牌

 巧娘

 能媳妇巧赚生意人

 州官明断房子案

 婆媳之间

 多亏了这只鞋

 傅山助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状元郎巧骗老丈人

 娄薛斗智

 教好徒弟饿死师傅

 没量心

 哥儿俩赶考

 财神爷

 “邢刀笔”与糊涂县官

 量小和无毒的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老大教书

 智斗老财迷

隐身草

神驴

火龙衣

 海胆

 听东家的没错

 猜谜打赌

 宰相肚里能撑船

 嘎怔儿

 外乡人与总管

笑话

和尚征联

清和桥

四个儿媳宴请老公公

三姑爷庆寿

三姑爷拜寿

仨女婿拜年

傻姑爷学话拜寿

三女比夫

聪明的三儿媳

念诗

姻缘诗

哥儿四个对诗

吹牛

对诗

三个拐女婿

傻子学事

对粪作诗

出气不是味儿

一毛不拔

村姑对联骂狂生

抹墙

巧嘴媒婆

五大天地

懒夫妻

一个大铜钱

光棍刘八

幽默二则

 对得起

 送行

后记

试读章节

大佛寺的菩萨为什么拉不倒

新城县的开善寺,俗称“大佛寺”或“大佛殿”,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相传,寺的规模原来十分宏大,正中为大殿,东有伽南殿,西有祖师殿,南有天王殿和金,刚殿。整个建筑雄伟壮观,技艺精湛,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佛像正中为观音,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明清两代佛事活动十分鼎盛。到了民国初年,由于受新思想的影响,各地出现了拉倒神像,将庙宇改做学堂的浪潮。当时新城县官也不甘落后,派教育局长挑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二十多人去拉大佛寺的菩萨神像。这尊菩萨神像,底座高六尺,像高二丈,庄重威严。他们用小碗口般粗的两根大绳套住佛像,猛拉狠拽,人人使出吃奶的力气,奇怪的是这佛像稳如泰山,纹丝未动。

教育局长见拉不动,便从城关四街找来了五头牛,套上牛来拉,可仍然拉不动。后来又增加了四头,用九头牛来拉,可菩萨神像仍然纹丝不动。大家都十分纳闷,莫非这里的菩萨真的有灵?正在大家疑惑之际,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老汉。这老汉八旬开外,鹤发童颜,两目炯炯。他手捋银须,开口说道:“列位别枉费气力了,这神像是拉不倒的,就是再套上九头牛,也是白费气力。”众人惊问其故。老人说:“你们知道这神像的来历吗?”大家都说不知道。老人说:“如果知道了这神像的来历,你就会明白它为什么不倒了。”于是他一五一十地讲起了这神像和大佛殿的来历。

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当时还没有新县城,这一带属新昌县管辖,是一片沼泽地,附近散落着五六个几十户的小村庄。虽然战乱已平,但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后来竟然连续发生新婚男女青年被剖腹挖心之事。老百姓个个惶恐不安,有的迁往他乡,这儿人烟越来越稀少。

东庄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名叫李狗子,自幼父母双亡,独自一人,终日四处游荡,以赌混日。一日到西庄赌钱,输了个精光,半夜回家走在一片芦苇地边上,见到前边有一个又高又大的黑影向东庄走去。他平时胆子特别大,现在输个精光,一无牵挂,就更什么也不怕了,于是便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这个大黑人径直走‘向东庄王福家。这天,正是王福的独子王根儿的新婚之夜。大黑人走到了门前,用手一拨拉,门就开了,一点声音都没有。进了院子,又一拨拉,进了新房。李狗子跟在后面,没敢进屋,便趴在窗户外,捅破窗户纸朝里看。只见那大黑人,用手朝炕上一指,新郎王根儿就赤身精光地站了起来,大黑人用手指朝王根儿当胸一划,王根儿的肚子就裂开了,大黑人挖出心肝就吃。吃完,又用手一指躺着的新娘,新娘也赤身裸体地站了起来,大黑人用同样的方法也挖出心肝就吃了。随后,大黑人又一指炕上,新郎新娘便又躺在了原来的地方。大黑人这才返身出门。李狗子凭着他那不怕死的胆子,继续跟着大黑人,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大黑人回到芦苇地边,径直朝芦苇中走去,走着走着,突然不见了。李狗子来到大黑人消失的地方,原来是一眼干井。李狗子记准地点,画上记号,就回家去了。天亮以后,李狗子正要前去报官,就听村东头王福家男哭女号,街坊四邻惊恐万状,人们聚在一起商议外出逃难。李狗子告诉大家:“大家不要惊慌,我已发现吃人贼,我这就去县衙报官,你们在此等候。”

再说新昌县的县令此时正在为接连发生的掏心肝的案子发愁,听了李狗子的陈述后,立即带上衙役、打手,坐轿来到干井边,派人下井察看。衙役们架上辘辘,拴上吊筐,打上灯笼、火把,下到井底。见井壁上有一穴洞,内有一口黑木大棺材。打开棺盖,内有一具黑尸身,长八尺有余,肥头大耳,身胖如牛,尸体不腐,浑身上下长满一寸长略带黄梢的黑毛。衙役们上来将所见情景禀报给县令,县令十分诧异,断不清这是人是妖是怪,该如何处置。其他的人也想不出好主意。正在这时,来了一个小孩,十一二岁,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手里还提着一棵不到三尺的松树苗。只见他走上前来,开口说道:“吾乃观音菩萨驾前金童是也,奉吾师之命特来降伏此畜。此畜系吾师先前的坐骑黄毛金狮,自吾师练就莲花神台,再不骑乘,便打发它到黑峰山黑风洞修炼,以成正果。无奈,此畜兽性难改,残害众生。唐僧取经过黑风洞时,此畜被孙悟空打死,但因没有砸碎脑髓,故阴魂不散,跑到此地,继续为孽。要灭此畜,请将此井填平,把这棵松树苗栽于井口之上,等松树长到六尺六寸粗,截去树枝,在树身之上塑造吾师神像,再修一座大寺,此畜便不能再作孽也。”说完手一挥,地上只有那棵小松树苗,人已不见了。

县令便依金童所说,令人将干井填平,栽上树苗。说来也怪,小松树如气吹一般,几天便长到六丈六尺高,六尺六寸粗。随后请来唐代最好的画师吴道子,以树为身塑造了这座千眼千手的观音菩萨神像。

说到这里,白发老人长吁一口气,接着讲:“如今此佛已有一千三百六十九年,井下黑妖已碎成灰土,没有大佛也不会再害人了。”人们听了老人的话,将信将疑。内中一个黑脸的小伙子说:“咱们把这佛像拆开,看看到底有无树身。”于是大家挥动铁锹、铁镐,刨去佛像外面的泥彩,里面果真是一棵大松树的树身。挖地几尺也没刨到根,最后人们把树身平地锯掉了。

众人只顾拆佛像,没人注意白发老人到什么地方去了。事后,那个黑脸的小伙子猛地想起:“唉呀,那个白发老人不就是城隍庙的城隍爷吗!”大家听了,细细一琢磨,可不是,那老人的长相与城隍庙的泥胎几乎一模一样。P29-31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高碑店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高碑店市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口头创作、传播的民间故事,是极其丰富灿烂的,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她表达了这个地方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美好愿望和对理想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新城县文联的同志们就组织大批民间文学爱好者对全县范围内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集,按照科学性、全面性的要求编写了《新城县民间文学集成》,为全县人民保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次《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高碑店卷》的搜集、整理工作,在高碑店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保定市文联、保定市民间文学协会的指导下,通过高碑店市文联的积极努力和社会有关人士的热心参与,使之成为一项更加丰硕的成果。这次搜集整理的入编故事数量可观,有一百九十多篇,四十多万字;题材多样,人、地、神、动植物等都成了民间故事的主人翁;体裁齐全,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此书比较系统地采集了高碑店市的民间故事。

最后,向所有在本书搜集整理工作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