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璇的这本《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以中国聋人所打的自然手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了包括事物名称、事物运动、事物属性三大类的非视觉概念手势视频资料,以及聋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手语演讲录像,以此为基础尝试描述手语中基本非视觉概念的全貌,分析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并最终揭示其根本规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郑璇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郑璇的这本《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以中国聋人所打的自然手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了包括事物名称、事物运动、事物属性三大类的非视觉概念手势视频资料,以及聋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手语演讲录像,以此为基础尝试描述手语中基本非视觉概念的全貌,分析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并最终揭示其根本规律。 内容推荐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由郑璇所著。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以中国聋人所打的自然手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了包括事物名称、事物运动、事物属性三大类的非视觉概念手势视频资料,以及聋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手语演讲录像,以此为基础尝试描述手语中基本非视觉概念的全貌,分析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并最终揭示其根本规律。 对语料的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表达抽象概念:约定俗成的自源性的手势表达;借用汉语成分来表达,如仿译、书空、指拼等;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如近义代替、直接解释等。其中,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后两种方式较为少见。 第一种方式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比喻(metaphor)和借代(metonymy)。比喻和借代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文学修辞方式,事实上,它们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主要的词义孳乳手段和思维认知方式。不同手语中的比喻和借代具有共通性,而手语和有声语言中的比喻和借代也具有共通性。 手语中的比喻从本质上来说和有声语言一样,都可以归结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但手语中的比喻从本质上来说并非单一映射,而是一种双重映射(double mapping):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比喻性映射,以及从具体的源域到语言形式之间的象似性映射。目标域凭借对源域的象似性描述而得到呈现。手形、位置、方向、运动的相似性都可以形成比喻。手语中常见的比喻有时间比喻、方向比喻、人体比喻和实体比喻等。 借代是与比喻平行的另一种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它是以部分代整体或以相关联的事物代所指事物,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心理联想。区别比喻和借代的标准主要是看其心理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还是相关性(邻近性)。借代也可看做是在实体(entity)和对应体(counterpart)之间建立的映射。手语一般借具体可见的事物形象或动作行为表达与之相关的非视觉概念,常见的借代有人体借代、符号标志借代、成员借代、行为借代和汉字借代等。 总之,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原则是:力图在事物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必要时也借用汉语。由于手语是视觉性语言,因此一切非视觉概念的表达最终都必然以视觉意象作为归宿。 目录 序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针对非视觉概念手势的调查 1.1 调查的具体实施过程 1.1.1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1.1.2 调查结构设计 1.1.3 本次调查的欠缺之处 1.2 对所得语料的描写和初步分析 1.2.1 时间概念如何表达 1.2.2 专有名词如何表达 1.2.3 亲属称谓如何表达 1.2.4 思想情感如何表达 1.2.5 集合概念如何表达 1.2.6 行业术语如何表达 1.2.7 职业职务如何表达 1.2.8 听觉概念如何表达 1.3 中国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基本手段 1.3.1 自源性的非视觉概念手势 1.3.2 借用汉语成分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 1.3.3 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表达非视觉概念 第二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比喻 2.1 比喻的定义和产生的心理机制 2.1.1 从文学修辞手段到基本认知方式 2.1.2 比喻的结构和特征 2.1.3 比喻的心理机制 2.1.4 比喻中的映射 2.2 手语中的比喻 2.2.1 手语与映射 2.2.2 不同手语中的比喻具有共通性 2.2.3 对手语中比喻的分类 2.3 专题分析:几种手语中常见的比喻 2.3.1 人体比喻 2.3.2 方位比喻 2.3.3 时间比喻 2.3.4 实体比喻 第三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借代 3.1 借代的定义和产生的心理机制 3.1.1 借代的定义 3.1.2 借代和比喻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3.1.3 借代的心理机制 3.1.4 认知语言学对借代的重新认识 3.2 手语中的借代 3.2.1 手语中借代的认知模型 3.2.2 手语中借代的特点 3.2.3 借代的分类 3.3 专题分析:几种手语中常见的借代 3.3.1 人体借代 3.3.2 符号标志借代 3.3.3 成员借代 3.3.4 行为借代 3.3.5 汉字借代 第四章 总结 4.1 手语中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4.1.1 汉语的语音象似性 4.1.2 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 4.1.3 手语的象似性 4.2 从视觉概念到非视觉概念 4.2.1 从语源学看有声语言词汇系统的发展 4.2.2 手语从视觉概念到非视觉概念的过渡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 附录二 斯瓦迪士200词表 附录三 手语语言学研究科研协议书 附录四 词表中1031个非视觉概念 附录五 中国手语的汉语转写方案 附录六 手语视频资料转写 附录七 非视觉概念手语词举例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