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由徐安伟主编。收录了:《人类的起源》、《人是怎么传下来的》、《鸡叫日出的由来》、《领寿命》、《轩辕和后稷》、《种庄稼》、《粮食的由来》、《杨二郎赶太阳》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 |
分类 | |
作者 | 徐安伟//李楠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由徐安伟主编。收录了:《人类的起源》、《人是怎么传下来的》、《鸡叫日出的由来》、《领寿命》、《轩辕和后稷》、《种庄稼》、《粮食的由来》、《杨二郎赶太阳》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由徐安伟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具体收录了《乾隆赠对联》、《释疑断梨案》、《断锯齿蛇案》、《王凤祖交朋友》、《四十八把耩子耩黄瓜架》、《和尚大老文》、《金头与银头》、《苇毛鞋和四十万》、《道庄村长》、《台儿庄燕家》、《智擒孙茂生》、《败家子王辉仙》、《洋二麻子的故事》等故事。 目录 神 话 人类的起源 人是怎么传下来的 鸡叫日出的由来 领寿命 轩辕和后稷 种庄稼 粮食的由来 杨二郎赶太阳 传 说 人物传说 鲁南三支队 李明章夺枪 贾都堂罚神 贾三近要休书 送县官 乾隆赠对联 释疑断梨案 断锯齿蛇案 王凤祖交朋友 四十八把耩子耩黄瓜架 和尚大老文 金头与银头 苇毛鞋和四十万 道庄村长 台儿庄燕家 智擒孙茂生 败家子王辉仙 洋二麻子的故事 货郎偷瓜 狗少爷 西三斗恶霸 赵家江山杨家保 黎明前一阵黑 朱元璋放牛 四十五天换三朝 马良托生顺治 康熙要饭 乾隆换刘墉 乾隆出诗难和坤 玉钻塔 姜子牙 孔子游陈绝粮 咱不杀人仁杀人 孔夫子抬杠 孔夫子破字虎 颜回从学 颜回借粮 鲁班打床 杜康造酒 鬼谷子王禅 黄巢祭刀 包公审烟袋 包公审雨伞 苏小妹殉城 刘墉耙和尚 状元李蟠认姐 王怪物架讼 王怪物吊孝 周七猴子的故事 韩复榘认老乡 马连良 张岭的狗肉 李家店膏药 玲珑透天香 济宁“玉兰香”烟店 风物传说 鲁国攻打倡阳城 一笔两奏本 南三社(一) 南三社(二) 台儿庄 张山子是凤地 蛴螬湾 聚粮桥 涛沟桥 于沟河桥 东西鱼沟 库山 库山宝钥匙 姑嫂山 耿山子 两狼山 王楼山 马刨泉 桂花泉 蝎子汪 老龙沟 金陵寺 蛇蛾子街 石侯林 毛楼 毛官庄 苏家楼 库山九女坟 马跑坟 狗头墓 大王坟 降龙木 兴隆大石橛子 陷留城 微山湖现城 檀山 娘娘坟 正月十五闹花灯 五月十五跑旱船 蒙脸红子的来历 为嘛贴麒麟送子 门神 喝迷魂汤 棺木为何忌榆 青龙帖 吸烟的传说 为嘛忌讳“先生” 六十岁活埋 动植物传说 小羊长胡子 牛和猪的来历 运河的蛤蟆 癞蛤蟆 乌龟的由来 蟹为嘛遇火就红 鹅为嘛吃素 鸡的由来 苍蝇搓绳 牲口为何抬蹄子 黄石人参娃 狼和鹿 水兽王 虫雀争长 故 事 幻想故事 朱圣贤 老狼娶妻 镇海干 柴二闹海 姻缘天定 百鸟衣 借身还魂 张得胜探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 理正山野倒 量小非君子 王老实成仙 石婆婆张嘴 百不辞 老头种梨 天上王大 麦糁子汤 小媳妇背婆婆 洞房迷案 白乌鸡 徐郎拜寿 关老爷捎脚 太阳山 小泥人 香香屁 大伯嫂捉奸 宝鸡 王小打柴救皇姑 李七的媳妇 解宝状元 猫子和宝盆 叮当牌 老汉伐树 高粱树 小燕和葫芦籽 王孩揭皇榜 爹十七儿十八 母子同庚 蛤蟆娶媳妇 葫芦头 玉女换妻 台儿庄鬼集 大个子得宝 鬼王家 武生捉鬼 赌博鬼遇鬼 泥盆喊冤 老头的烟袋 阎王请客 狐女听琴 李二吹箫 狐女寻刘孩 王三遇狐仙 狐仙复仇 刘二逮黄狼子 县官青山头成神 团鱼干爷 小孩炒妖精 牛衣成精 借牛拉庙 公鸡成精 山鸡子精 五道拉磨 济公捉妖救人 生活故事 薛庄传奇 王家的团儿媳妇 丫环春红 钱青相亲 上河嘴对下河嘴 宋大姐看瓜 李公子赶官船 铁霸林英寺 县官夫人断案 秃三巧姻缘 招夫榜 刘二 长沙县古稀生伢 新媳妇劝赌 和尚想好事 货郎嫂撂小秃 其他故事 三儿媳妇 三儿媳妇回娘家 二十样菜 儿媳巧做三不沾 巧巧嫂 书生下店 清和桥 张大姐抬杠 小媳妇比年纪 拉呱白文 驴贩子挨骂 四个长工作诗 割韭菜缀墙头 长工打赌 兄弟俩应聘 犟石匠 李大学诗 拙老婆做饭 仨高手亮功夫 倒背如流 老头收徒弟 汪汪鸟 兄弟仨学艺 王三拾娘 打狗劝夫 光腚发财 三鼎甲争娘 狂媳妇 三儿媳妇挨打 杀人场咬妈妈 父子比父子 县官不问花官司 李二嫂讹裤子 张三李四王五 围着瓦缸去混穷 五湖四海皆兄弟 日久见人心 天理良心和元宝 胡二和马月 穷汉掌柜 蒸秕子 朋友妻不可欺 识足叹业 王三儿招祸 王嬷嬷扯喽事 火烧铺花案 王二杀嫂 红夹袄 王殿行行好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王财主看林 小姜疙瘩 李仙令巧断案 逮康三 韩天秀归案 小偷翻冤案 贼不打自招 甘草害人凉水救命 冤在一个纛字 小两口告状 皮匠驸马 盐包驸马 专射后腚 一嚅四十五 拜年抬杠 憨子憋诗 独立独站 天上飞着鸟筒枪 不知是也不是 岳父门前一棵蒜 乱滔滔静悄悄 三女婿夸快 酒醉拉小姨 宝驴和火龙单 小气鬼父子 赴席 牛肉包 贼二偷驴 和尚踱举子 偷来的张天神 盗风脉 杀猪的吹狼 打赌楔橛子 破庙避雨 先生申冤 赶考圆梦 庄户老头的单方 三样药 王二新婚侃空 推车骂财主 骗妻护宝 押妻打赌破谜 刀笔秀才 穷秀才作对联 衍圣公逃学 智除地头蛇 不奸不剪 学偷人 张怀春 调皮学生 笑 话 照本说的 作诗喝酒 同院两家媳妇 孙李对答 会圆成 烤了一把 柞把长好家伙 不怕婆子的王三 怕老婆 走亲家 卖宅子 好灵的先生 独角虎转文 学台来了 你才有钱几天 孬亲家 肉头 送令尊 背百家姓 赶考的挨骂 憨子找驴 憨子学话 憨子学待客 憨到家 附录未编入本书的故事目录 跋 总后记 试读章节 王小打柴救皇姑 从前,有个王小儿,就娘儿俩,靠打柴为生。 这天,王小儿在山上正砍柴,就听着“呼呼”叫,来了一阵大风。山上风响,不是虎就是狼,王小儿把柴火一搁,赶紧拿起了斧头。一阵子风过去了,王小儿觉着没事儿了,就背着柴火往家走。到家朝他娘说:“我砍柴,从没遇过像今天这么大的风。”他娘说:“深山野林,狼虫虎豹可多了,以后再上山要小心点儿。” 这天,八月十五中秋节,皇姑在花园喝酒赏月,将倒好酒,“呼呼”来一阵大风。大风过后,一看,皇姑没有了。各处都找,任哪都没查着,皇上就叫人张榜:谁要能知道皇姑的下落,把皇姑找回来,不问贫富,就招他为驸马。皇榜贴出来后,到处都议论这事儿。王小儿的堂哥王三儿,有个干爷是大官。王三儿就问王小儿:“你整天砍柴,知道哪山有洞,哪山出妖精吗?”王小儿说:“那天我砍柴下山,刮了两阵大风,我觉得不是狼就是虎,就把柴火搁下,等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王三儿说:“皇姑喝酒赏月不见了,你要能救出来,就招你为驸马。明天我替你揭皇榜。这个山上,你找找哪有洞,找着了皇姑,不要砍柴,就一步登天喽!”王小儿答应了。 第二天,王三儿把皇榜揭了。看皇榜的跟皇上一禀报,皇上说:“限他一个月的期限,找不着皇姑就有欺君之罪,杀头!”王小儿就拿着斧头上山了,一连找了三天也没找着。这天,他走着走着,见前边有陡壁悬崖,在悬崖下边有个碾盘,碾盘下有一个洞,乌黑,什么也看不见。 王小儿回家,朝他堂哥一说,王三儿说:“可能是那个洞,明天跟俺干爷说说,保你下洞。”第二天,王三儿跟他干爷一说,就带了许多人马、溜绳、铃铛。到了洞口,放好溜绳,王小儿带着斧头下去了,到了底下一晃铃铛,跟王三儿说:“我要死了,俺娘的吃穿全指你。”说完,拿着斧头朝里走去。 他走了有半截地,一看前边有个月亮大门,门是关着的。王小儿来到跟前一拍门,门“吱”的一声开了,两个女的挑一个红灯出来。一见王小儿,吓了一跳,问:“你是哪来的?”王小说:“二位大姐,恁甭吱声。”“你是干嘛的?”王小儿说:“我姓王,叫王小儿,整天靠打柴为生。现在皇姑叫妖精驮到这洞里,我来救皇姑的。皇姑在里边吗?”“头十天,这里有五个妖怪,一个大个的是白长虫,它驮了一个小姐。你要能降了妖精,就能找着皇姑;降不了,那你就非死在这洞里不行,连俺俩都得死。俺是来这好几年了。”王小说:“恁别吱声。你说皇姑住哪屋?妖精住在哪里?我今儿夜里去把这个妖精哄出来。”那两位丫环说:“你真有天胆!”“我有带来的东西,还有毒药两包。恁今天晚上办一桌酒席,等妖精来吃饭,把妖精毒死,恁也能回家见爹娘了,皇姑也救出来了,多好!”“真是吗?”王小说:“恁这哪有僻静处?我先藏一藏。”两个丫环说:“俺来多年了,你要能办到,你就是救命恩人。”“就这样办吧!”两个丫环把王小儿带进门里,把门一插,给王小儿找个僻静处藏了起来。 到天黑该吃饭了,五个妖精就坐一桌喝酒了。这两个丫环办饭的时候,就把药全都放里去了。一桌酒席把妖精都药死了,叫王小进去把妖精都砍成两段,一看都是虫。王小说:“这回,你赶紧领我去找皇姑。” 皇姑住在最后一截大洞里,正哭得七死八活的。王小儿对两个丫环说:“恁把洞里的所有人都吆喝吆喝到这来。”一吆喝,来了七十二个。王小儿说:“恁都跟我来。”又说:“我先把恁这些人救上去,末了皇姑和我再上去。”王小儿一晃铃,上边放下筐来,一筐俩,一筐俩,把这些小大姐都拽上去了。 皇姑到门口问了:“你叫什么?家住哪里?”王小儿这般如此一一说了。王小儿又说:“你先上去,我再上。”皇姑说:“不,你是救命恩人,咱一筐上去。”王小儿说:“不管,你是金枝玉叶,是皇姑,我是一个草民。咱一筐上去,我不光没有功,还有罪。”皇姑说:“皇榜上写得明白,谁要能把皇姑救出来,就招为驸马。要不是你救我,我死在洞里也没人知道。打这咱就是两口子了,咱以后认宝不认人。我脱右脚上一只绣鞋给你,再拔下头上的龙头凤尾金簪,一榷两半截,龙头给你,凤尾我带着。”王小儿说:“皇姑你先上去。”王小儿把金簪、绣鞋包巴包巴就揣怀里去了。 上边人一看真是皇姑,光着一只脚,上边的差人问:“千岁,你那只绣鞋呢?”“那只绣鞋让妖怪驮时掉了。恁赶紧下筐叫救命恩人上来。”“千岁,你先回家,俺在这里拽他。”王小儿堂哥王三儿一摆手,说:“恁赶紧护送皇姑回去。”人马一走,王三儿找砖头、瓦块往里填,把洞口给填死了。 王小儿上不去喽,在里边整天愁眉苦脸的,吃饱就蹓,担心他娘没人照顾。这天,他蹓有半天工夫,一看石缝里出来个白老鼠奔王小儿来了。这个白老鼠到王小儿跟前“吱吱”乱叫,叫得是什么王小儿不明白。就说:“你能把我救出山洞,我报你的恩。你要能救我,你就右转三圈;不能救,就左转三圈。”白老鼠促促叫。右转了三圈儿,王小儿想自己还死不了,就跟着白老鼠下正北去了。 王小儿跟着白老鼠走了有一天工夫,一看前边有亮,王小儿心想:这里哪弄来的亮呢?仔细一看,自己早走出洞来了。再找白老鼠找不着了。王小儿到家一看,他娘哭得跟泪人样,见他来了就说:“你信恁三哥的话,我听说他把你填洞里去了,你怎么出来的?”王小儿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王小儿一回来,王三儿就知道了。王三儿心想:多深的老洞,他怎么出来的呢?我去看看去。王三儿到王小儿家一看,王小儿正跟他娘说他在洞里的事儿。王三儿进去问:“兄弟,你是怎么回来的?你受惊了!”王小儿说:“没什么惊头儿!你说得好好的,把我提上来的,怎么不提我了呢?”王三儿说:“兄弟,这可不能怨我,我不当家。那些文武大臣心狠,他们说你是个砍柴的,怎么能配皇姑!就把洞填死,叫你死里头算了。你这又是怎么上来的,兄弟?”王小儿把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皇姑给你的什么东西?”王小儿说:“给我一只绣鞋和半截金簪。”王三儿一想:怪不得皇姑上来穿一只鞋?王小儿就把那只绣鞋和那半截簪子拿出来给王三儿看,王三儿说:“行了,兄弟。你这回一步登天了!你把东西给我,我领你找俺干爷咱去认亲。” 王三儿的干爷是太师,王三儿找到他,就一块去见皇上,太师把在洞里救皇姑的人说成王三儿。皇姑说:“把那个人叫来我看看。”皇姑一看,王三儿三十多岁,一脸胡碴子,黢黑的脸。皇姑想了半天说:“把他领下去吧!”王三儿恣儿得一会儿把绣鞋、金簪拿出来搁桌上,一会儿揣怀里。三掏两不掏的,到半夜打盹了。醒了朝桌上一看,东西不见了,王三儿吓毁了。这两样东西,叫小白老鼠给王小儿送去了。 天一明,文武大臣催着王三儿交东西,王三儿说:“东西叫人偷去了。”“嘟!你有欺君之罪,该杀。”王三儿说:“许叫俺兄弟王小儿偷去了,恁放我一天时间,我去找他。” 王三儿走出府门,正碰着王小儿。王小儿听说王三儿顶替自己,专门来看看的,两人正好碰面。“哎!三哥,招你驸马了吗?”?我专门来找你的,兄弟,你快去!”王三儿早就跟他太师说好了,等王小儿进来,就把他弄死藏起来。王三儿把王小儿领到太师府,太师说:“来人!”劈哩扑腾把王小儿捆上了,又使白布把王小儿从头到脚缠完,就藏起来了。王三儿心想:这回万事大吉了,还能活了他? 正在这时,就听府门外三声大炮响,包黑在陈州放粮回来了,路过太师府,要拜拜太师。包黑下轿一看,人来人往,急急慌慌的,心里有点疑惑,就派人打听打听是怎回事儿。公差正打听着王小儿的表哥。公差回去又跟包黑学了一遍,包黑就问太师:“您府有什么事儿吗?”太师说:“没有什么事儿。”“不吧!我听说救皇姑的那王小儿在恁府不见了?”太师说:“包大人哪里话,你要不信你就翻。”包黑带着人翻箱倒柜翻开了,任哪里都翻完了,也没翻着。就还有五间大殿上写着封条,那是家堂庙,没翻。太师说:“俺祖宗都在这里,可不能翻。”包黑说:“不行!”打开家堂庙,挖了多深也没扒着。 包黑心想:这回完了,一个人就在屋里发了愁,坐着时间不长打盹了。一会儿,就听门“吱啦”一声响,小白老鼠进来了,它来到包黑脸前,“吱吱”乱叫。包黑听了,说:“难道你这个小东西能给我破案吗?”小老鼠点点头。包黑说:“你带我走!”老鼠头前跑,包黑后边紧跟着。一走走到一座大楼跟停下了。这个楼叫御影楼,三把大锁锁住门,钥匙在皇上那里。包黑上奏皇帝,要进楼搜查,包黑与皇上立下字,如找不着人,就甘愿承担欺君之罪。 包黑叫人打开御影楼,里边有御像,把御像搬一边往下挖。挖了有三尺多深,见有个洞,包黑就叫王朝、马汉下去看看。王朝、马汉下去一看,见有一个大柜,再打开一看,有一个白布卷子,取开一看正是王小儿,一摸心口窝还动。包黑说:“这人还能活,快抬走!”抬起来一活动,王小儿醒过来了,就从根儿到梢、前前后后跟包黑说了一遍。包黑恼怒,下令把王三儿和太师一起捉拿归案。 包黑铡了太师、王三儿,又去金殿见了万岁。包黑说:“我陈州放粮回来交旨,这又破了一案。”皇上问:“什么案?”包黑说:“驸马险些叫太师害了,叫我给找着了。现已带到,有人证、物证。”万岁一看,王小儿比王三儿强多喽,甭看穿得孬,长得很富态。皇上就吩咐手下花烛伺候,叫皇姑跟王小儿拜了堂。砍柴的王小儿真成了驸马。 讲 述:贾杰章 记 录:方传远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4月22日采录于台儿庄区兰店乡文化站 P276-280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李振启 枣庄市台儿庄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的鲁苏交界处,为“山东南大门,江苏北屏障”,俗称“运河古城”和“天下第一庄”。这里也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发生地。全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5镇1街211个行政村,人口30万。台儿庄区人文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西濒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东连奇峰叠萃的沂蒙山,北通齐鲁文化名城曲阜,南接两汉文化中心徐州,有“西水东山连接处,北孔南汉交汇点”之誉。 台儿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72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700年前的倡阳古城是中国北方唯一可考的古水城,也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可以整体发掘的春秋古都遗址。目前,台儿庄倡阳古城遗址、明清运河水工设施和台儿庄大战遗址,皆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台儿庄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加上运河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为台儿庄的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又一层古铜般的人文色彩。台儿庄明清时期的商业文化十分发达,《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还云:“为峄巨镇,商贾辐辏,富于县数倍。”清代乾嘉盛时,具有运河“水旱码头”之称的台儿庄,不仅在白天商贾云集、摩肩接踵,而且于夜晚热闹非凡、笙声喧天,呈现出“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千百年来,台儿庄人民在开拓、建设、利用、保护大运河的同时,也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和古老美丽的大运河一样,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由于台儿庄运河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和交流性的特点,因此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极为丰富。这些故事涉及天上人间、山川湖海、花鸟虫鱼、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士农工商、神魔鬼怪、三教九流、宗法礼教、生活习俗等,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它们热情地赞扬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质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的残暴、荒淫、愚蠢、无耻。这些故事还表现了运河两岸人民热爱自然、改造自然、建设家乡、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理想和斗争精神。在艺术表现方面,这些故事一般采取平铺直叙或强烈对比的叙事方法,语言地方化、口语化、大众化,通俗易懂,妇孺皆能接受。 台儿庄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历时5个年头,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为第一阶段,即民间故事搜集和初步整理阶段。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由区文化局局长徐安伟同志主持完成。2005年11月至2008年8月,为第二阶段,即故事修改完善和出版印刷阶段。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李振启同志主持完成。2004年11月,徐安伟同志带领区文化局干部沈庆敏同志到枣庄市文联开会,领受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编写任务。这项任务本来应该归口区文联负责,但当时区文联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还未落实。直到2005年11月区文联成立,这项任务才正式落实给区文联承担。 台儿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第一阶段,区文化局在抽调人员、组织班子、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故事分类筛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功不可没。第二阶段,区文联在故事修改完善、资料补充、筹集出版印刷经费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应该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的诞生,是台儿庄区文化局和台儿庄区文联共同努力、配合协调的结果,是编委会全体成员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搜集、整理和出版台儿庄民间故事,对于宣传台儿庄人文与自然,发展以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台儿庄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故事托起历史,让历史启迪当代,让当代开创未来,这是整理出版台儿庄民间故事的主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台儿庄民间故事也和其他地区民间故事一样,在流传过程中也曾经蒙上了封建主义的灰尘,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一些封建文化糟粕。在搜集整理过程中,我们曾经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只是由于历史、地域、民俗等方面的限制,加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记忆遗产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不便对所有的民间故事都进行“刀砍斧削”的处理,相信广大读者会带着平常心阅读故事,带着辩证思维理解故事,带着感情尊重采编人员的辛勤劳动。事实上,为了采编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山东·台儿庄卷》,广大采编人员在广泛调查记录,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披沙拣金,历时五载,数易其稿,从而使该书资料翔实,简明通俗,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民俗性于一体,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同时,我们深知,采编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调查编辑水平有限,该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08年8月于台儿庄区文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