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唐县卷)
分类
作者 韩海山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唐县卷》由韩海山主编。收录了:《葛荣起义》、《血溅李陵碑》、《杨六郎三箭定乾坤》、《穆桂英大破洪州城》、《穆桂英巡营》、《韩信在韩显口》、《乐羊子灭中山》、《李渊父子与龙塔寺》、《武则天与灵源寺》、《贾岛的传说》、《樊梨花招亲》、《苏东坡夜访庆都山》等故事。这些作品都是发生和流传在唐县大地上耳承口传的故事,传承的时间从上古到当代,跨越四五千年,流布的区域大多数在山区农村,少量在平原和城镇社区。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唐县卷》由韩海山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唐县卷》具体收录了 神话22篇,大部分是“三皇五帝”之一尧帝及其诸臣的传说。这些在全国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神话,在唐县民间的口耳相传中都成了颂扬上古神性英雄的“唐县版本”。

传说,98篇,其中人物传说32篇,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的名人传说,在唐县流传最广的当属杨六郎、葛洪、杨一桂、万子尧的故事。另一类是“外出”的名人。

风俗传说6篇,数量虽少,都有特色,流布全县,只有《大年初一上坟祭祖》在山前部分村时兴,但惟其独特才更有入书价值。

风物传说60篇,是上百位故事口传人和采录者,怀着对家乡、对景观的深厚感情,以笔下生花的艺术技巧,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讲述家门口峻岭、奇峰、怪石、神洞、仙潭、飞瀑、溪流和城堡、关隘、宫观、古碑的故事,为它们能流芳百世而“立传”。还有一些是传承人对地名来龙去脉的生动描述,同样有很高的“考证”价值。

故事122篇,其中幻想故事2l篇,多是反映神仙助人、人神成婚、向往仙界、讽刺恶人、贪心人之类的故事。动植物故事18篇,其中《倒马关的蚂蚱》、《晒不死》、《蝎子草》很有唐县特色。生活故事70余篇,多是智慧长工、画匠、木匠的故事,聪明姑娘、媳妇、农妇的故事,公案故事,道德故事,风情故事,婚爱故事,奇人奇事和破除迷信故事等。革命斗争故事13篇。唐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故事成百成千。我们仅采集了抗日战争期间唐县抗日军民耳熟能详的口传故事,以作为《唐县卷》的特色之一来展示。

笑话42篇,除保留“三套集成”已刊载的“老笑话”之外,又编入了这次征集的一些“新笑话”。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把几篇略带荤味儿的故事编入“笑话”这一部分。有人认为荤故事是市井俚语,难登大雅之堂;我们也是非常谨慎地编入几篇,为的是使民间故事内容更全面。

方言土语故事2篇。因为不论讲述者还是采录者,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讲方言土语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在本书保存一些还在少数老年人中间使用的方言土语,特编选了两篇纯方言土语故事,放在本卷末附录中。

目录

前言

神话

唐尧传说

 出世

 得图

 学艺

 受封

 找泉水

 伐东夷

 聘农师

 立尧戒与谏木

 溺水

 教子

 造围棋

 访许由

 尧堂瑞草

 仙人赐药

 仪狄酿枣酒

 神羊断案

唐城广场羿射日

嫦娥奔月

九龙圣母

 千手观音

 金钗断水

 三阎王

传说

人物传说

葛洪的传说

弃官从道

尊称葛公

济贫扶危

 葛荣起义

 血溅李陵碑

 杨六郎三箭定乾坤

 穆桂英大破洪州城

 穆桂英巡营

 韩信在韩显口

 乐羊子灭中山

 李渊父子与龙塔寺

 武则天与灵源寺

 贾岛的传说

 贾岛和柏岩禅师

 樊梨花招亲

 苏东坡夜访庆都山

 石皋智救起义军

 太史令王恂

 杨一桂的故事

放粮济贫

修渠

二次面君

 王承恩与王大力

 九岁知县万子尧

 万子尧对诗联

 聪明的小知县

 康熙不敢过猪山

 康熙梦关公

 玄烨私访

 乾隆巧遇百岁翁

 卫千总和江洋大盗

 武解元万清云

 子路借粮

 王莽为什么篡位

 武举人的故事

立字据

辨远近

从不抬杠

 灌婴筑城

 女议员张春云

风俗传说

大年初一上坟祭祖

二月二插小鸡

端午节插艾蒿

泰山石敢当的来历

祭灶神

过年贴福字的由来

风物传说

 倒马关

 哭乡台

 龙堂瀑布

 仙女石

媳妇岭

冰雹不打苑家会

老鹰架

河暖

河暖药王庙

蟒挡山

大兔岸和鹰嘴石

五弟洞

大茂山悬空寺

千日醉

无耳佛

蟒拦

石门

狮子红眼冲军城

黑石湾

娘子神

凤凰台

大皮箱

仙人炕

凤凰山和金龙洞

棋盘峰

海眼寺

狼市大地

贞节碑

斩龙剑和自来碑

虎落堂

吊仙人与扣仙钟

唐梅

三仙洞

卧佛寺

迷城

古洞

忠勇村

驴驮石

木兰岗

花玉溪

灌城

石槽子和千斤石

万里一长店

庆都城

秦赵大战庆都城

灵源寺

孤山

霸王石

九龙山与三尊佛

磨岩山

行龙庄

卧虎山

仁厚镇

坛下张

四城涧

大白尧

拔茄

寇家坟

铜帮铁底运粮河

吞脊兽

故  事

幻想故事

古遗址上显神城

照妖镜

金钥匙

小金孩儿

宝槽

嘡嘡锣

小宝帽

井下奇遇

张大爷送信儿

屠夫和善人

婉儿

山前土地爷

关帝庙里讨娃娃

煮瓜

求仙记

杨半仙和高半仙

少年与蜥蜴姑娘

天虎河

石头成精

金鸡潭

痴情的女鬼

动植物故事

 老虎哥保媒

 猛虎怕笨驴

 就是怕漏

 虎不食子

 牛虎斗

 白马救女

 猴儿屁股为什么是红的

 狼姥姥

 狗和猫

 狗撒尿后腿跷

 猫睡觉呼噜噜叫

 小野兔报恩

 倒马关的蚂蚱

 椿树王

 翻心柏

 枫树神

 晒不死

 蝎子草

生活故事

 选住持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徐长顺当长工

起早

砍柴

耪地

解手

 三抬杠

 嘎先生

 小长工

 画匠智斗巧财主

 把画上的老虎拉出来

 农妇骂酸秀才

 鸡蛋变牛

 空心疙瘩汤

半吊钱

吟诗比高低

别看不起农民

仨女婿作诗

三姑娘选婿

老岳母和女婿

三媳妇

斯文女婿

知县审酱缸

哑巴告状

面条命案

舔屁股

审笸箩

手镯案

李双立卖猪

张老干传奇

刘员外避雨

做人,厚道点好

桂洛双救人

失礼挨石压

罪儿恨母

懂鸟语的人

贾老沾的绝活

重情义的张木匠

老道训徒

刨宝

会拉锯的木头人

老财迷

葛根熬鸡汤

棺材里有好东西

小木碗

“凶恶”的善人

雷劈泔水瓮

鞭抽四十里

马洛法败家

刘糊弄

梦先生

匠人传奇

会变戏法的媳妇

猪拱门儿

肚饱生闲事

王玉洪惩税霸

高老善当家

我早知道是你

泥马车

巧嘴媒婆

到一时说一时

借烟

印池映月

哥哥打与姑姑叫

多多女

三土门的鞋没样儿

紧顾弄弄儿

熏蜢子的由来

乾隆趣释“夫”字

县官巧对

追鬼

自个儿吓自个儿

老虎夜袭曹家军

革命斗争故事

 白求恩在唐县的故事

 柯棣华在葛公的故事

沙果园里

山腰的灯火

改炕

三个口子的粮袋

手的故事

一张字条

聂荣臻在和家庄

住新房

修防洪堤

救助史国全

 送礼

 智取维持会

 抗日英雄陈万

 齐国兴大闹二龙潭

 抗日故事三则

戏弄日本鬼

营救遇难人

处决狗汉奸

一箭双雕

巧制吴树和

鬼子兵滚坡

十分钟的战斗

调虎离山拔炮楼

笑  话

贾故登二三事

 火车水管跑水

 打赌

 咯榔面

后沟里放炮哩

哑谜战

鞠长好和儿子

 外边刮大风

 谁的手

 抓阄

你不吃我吃

骂街

高台戏

坐下就开了

我比他还聪明

健忘的小伙子

三字还在睡大觉

聪明的二大伯

一缸裤腰带

知冷知热自己妻

懒小子耪地

小孩儿没有腰

我也打你的儿子

大个儿虱子

你吃截儿我吃截儿

贪婪的东家

傻小子求学

少说了一句话

有贼

急性子

怕老婆

烂茄子

健忘

傻子学父

买瓜

不识字的县太爷

七窍通了六窍

没见过世面

 死不死弱了弱儿

 火车立着走

 搭个小的

买肉

醉酒

花椒大料

张木匠的尺寸

急性子买蛋

我惊了

邸汉臣趣事

 盘火炕

 打一口袋

 灰水当醋

在半截儿上

喊爹才走

老头种菜

附录一 唐县方言土语故事

唐县的上帝

挑担说亲

附录二 部分未采用稿件篇目

附录三 优秀故事传承人小传

后记

试读章节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说法不一,唐县人是这样说的。

唐尧率兵打败了东夷族,得到了大批俘虏。尧思前想后,考虑了几天,找到大臣皋陶说:“皋陶啊,这次抓了这么多的俘虏,按惯例是全杀死他们,可我想那未免太残忍了吧!他们中大部分是老百姓,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只把几个为首的处死就行了,俘虏呢,大部分遣散回家;另一些带回唐地去,男的开荒种地,打下粮食供国用军需;女的赏给有功将士做奴仆,你看怎样?”皋陶听了,想了想,说:“君侯这个办法太好了!我们以前杀俘虏,是因为打的粮食不够吃,一个人连老人孩子都养活不了,还留那么多活口干什么?现在粮食多了,就不应该杀俘虏了。这样做三全其美:第一,俘虏们保住了性命,他们感激你;第二,唐地有了新的人力财富,百姓感激你;第三,将士们有了赏赐,以后生活有了奴婢仆人,更会感激你。上下一心,国家合和,君侯真是仁慈之主,英明之主啊!”唐尧说:“你既然同意,就跟大家讲一下不杀俘虏的道理。哪些人留下,哪些人带走,烦劳你去办理吧!”

皋陶不愧为能干的老臣,不长时间就把俘虏的事处理得妥妥当当。果然将士、百姓和俘虏们都欢天喜地,特别是那些俘虏保住了性命,无不叩头谢恩,感动得痛哭流涕。皋陶特地选了十名清秀伶俐的女子送给尧母,让她们照顾尧母的起居生活。

嫦娥就是这十名女子中的一个。她只有十四五岁,一家人都在战乱中死去了,唐军见她孤苦伶仃,就收留了她。嫦娥和其他姐妹一样,感激尧的不杀之恩,尽心尽力地服侍尧母。尧母看嫦娥美貌、温柔,非常喜欢她,认她作自己的养女。

这天,尧母对唐尧说:“嫦娥跟了我几年,真是个好孩子。她也到了出嫁年龄,你看嫁给谁合适呢?”

唐尧说:“嫦娥确实不错,嫁给平民委屈了她。羿是咱唐国的英雄,管着全国兵马,又有射九日和平东夷的大功,他还没有夫人呢!我看嫦娥嫁给羿合适。美人配英雄,天生的一对!”

唐尧把母亲的意见告诉羿,羿却说:“这恐怕不好吧!我是天上武官,下凡帮助天子处理大事,一旦功行圆满,还要回到天上,怎么能在人间娶妻呢?”唐尧说:“神仙也有伴侣呀!何况你现在在人间呢!人间男子谁没有妻儿呢?我看嫦娥也不是凡间女子,她一定和神仙有缘分,你上天带她走就是了。”羿听唐尧说得句句在理,就答应了。

嫦娥做了羿的夫人,开始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她并不感到幸福,她和羿的性情习惯相差太远了。

嫦娥文静贤淑,绘画绣花,弹琴唱曲,无一不精。而羿呢,一心辅佐唐尧治理天下,每天忙于军国大事;他掌握全国军队,征讨杀伐,平叛灭寇;闲暇工夫,不是狩猎,就是练武,很少回家和嫦娥相聚。即使回到家中,也对嫦娥做的事丝毫不感兴趣,喝起酒来烂醉如泥,发起性来野性十足,根本不管嫦娥的痛楚,反而使嫦娥感到恐怖可怕。

这样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嫦娥觉得凄苦,整天以泪洗面,人前还要强装笑脸,有时嫦娥也回到尧母宫中去,可夫妻间的事情怎好跟养母说呢!何况羿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多少过错,只不过没有一般的儿女情长罢了。

羿也感到对不起嫦娥。他对嫦娥说:“我是天上的将军,是天帝让我帮助尧王平定天下的,一旦大功告成,就带你上天!”嫦娥不相信,说:“我一个凡人怎能上天呢?”羿掏出一包仙丹,说:“这是我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仙药,人吃下去就能升天。”嫦娥把手一伸,说:“把仙丹给我吧!”羿把仙丹装到内衣袋里,说:“现在不行,我在人间还有好些事呢!你一个人上了天怎么办?”

羿府上看门的老人叫吴刚,心地善良,看嫦娥的日子过得凄苦,就想方设法安慰她。吴刚会种草养花,把将军府打扮得碧绿如茵,花团锦簇。吴刚开了一个药草圃,种上了各种各样名贵的药草,教嫦娥认识这些药草,告诉她哪种药草能治什么病。吴刚种的桂花开了,就酿桂花酒给嫦娥喝,做桂花糕给嫦娥吃。有一天吴刚捉到一只罕见的白兔送给嫦娥。嫦娥见这白兔雪一般的绒毛,红宝石一般的眼睛,心里十分喜爱。她每天采最鲜嫩的青草树叶给白兔吃,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心里有了话给白兔说。白兔像是听懂了嫦娥的话,眨眨眼睛表示理解了主人的意思,用舌头舔舔嫦娥的手。嫦娥一声招呼,白兔就蹦蹦跳跳朝嫦娥跑去。有了这只白兔,嫦娥的心情仿佛好了不少。

这年八月中秋节,夜幕降临,圆月东升。羿和嫦娥一块儿赏月吃饭,夫妻间好像无话可说似的,羿连喝了几大碗酒,沉沉睡去。嫦娥把羿扶到床上,听着外面笙歌笑语,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她把吴刚叫来,说:“大叔,你觉得人间好,还是天上好?”吴刚说:“人间哪有天上好呢!只有神仙才能住在天上;没有生死,逍遥快活,人哪能比得上?”嫦娥说:“那我要到天上,你跟我去吗?”吴刚说:“夫人是说笑话吧!人怎么能到天上去呢?”嫦娥从羿内衣口袋里取出仙丹,对吴刚说:“羿说了,人吃了这丹药就会上天!”吴刚把丹药看了看,闻了闻,确实是香气袭人,润滑无比,方知嫦娥言语不虚,说:“夫人,你到哪里,老汉我就陪你到哪里。”

嫦娥回屋换了身白色衣裙,看了看熟睡的羿,心里说:“夫君,我们没有缘分,真对不起,我早走一步了。”她抱起白兔,吞下一颗仙丹,让吴刚也吃下一颗,立刻身轻如絮,冉冉而起。他们踏上一片云彩,朝碧空中的月亮飘去。赏月的人们只见一个仙女衣裙飘飘,怀抱玉兔;一个老汉须发皆白,扛着一柄药锄。二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落到了皎洁的月亮上。

羿酒醒了,喊嫦娥喊不应,找嫦娥找不到,抬头一看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有嫦娥的身影,一摸怀中,仙药不见了,心里明白嫦娥是到月亮上去了。他心里一阵难过。不过,他毕竟是个天神,大声对着月亮说:“夫人到了月亮上,很好。你看着我怎么帮助尧天子平定天下吧!我们会有相会的日子!”

采 录:韩增寿

采录时间地点:2008年8月于唐县峪山庄

P42-44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2006年5月,我们唐县民间社团组织唐尧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海山在列席保定市文联的一次会议时,接受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唐县卷》的编纂任务。经征得主管县长和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于6月6日在本会内刊《唐尧文化》上发出征稿通知。但到征稿截止日期时,仅收到五六十篇资料。2008年初,保定市文联老主任耿保仓又具体指导,并送我们“《故事全书》编纂出版计划”和“编纂细则”及县卷示范本,使我们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意义,《故事全书》编纂目的、要求和编选范围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尤其是“编纂计划”讲的“除现有的资料之外,希望每个县再从民间搜集各类民间文学资料,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有代表性的有流传价值的县卷本”,给我们明确了编纂唐县卷的方向和方法。

于是,我们又扩大编辑队伍,吸收新的工作骨干,正式成立编委会,再次在《唐尧文化》上刊登继续征稿通知和示范作品,编印“采录民间故事辅导材料”,分发全县各学校、老干部活动组、文学爱好者,并请文体教育局向广大师生、请老干部局向各位离退休老干部下达征稿“指标”。与此同时,编委会成员分头到农村、学校、社区,边采访边督促指导。经过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到2008年年底,共新征集故事资料2100多件。尽管这些资料中有一些是敷衍之作,但有一定价值的民间故事仍有四五百篇之多,更有一批颇具唐县地方特色的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征集活动中也是非常鲜见的。

编选已有资料时,一、坚持以1987年版《唐县民间文学集成》里的故事为基础,兼收并蓄本次“抢救工程”征集的优秀作品。二、把握内容的全面性,旧有的、新征集的作品全部作为本卷编纂资料,“从前”和“当前”的、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有点敏感性的、红色的和有点荤味的民间口传故事都是本书编选的对象。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顾及讲述者、采录者的广泛性。四、尽量多选唐县名人、著名景观、重要事件的口传故事,把唐尧传说排在卷首,突出唐县特色。五、在故事的语言方面,保留讲述者、采录者的“原汁原味”;但普通话已推广多年,唐县人说方言土语的越来越少。为利用本卷保存一些还在少数老年人中间使用的唐县方言土语,特编选了两篇纯方言土语的故事放在卷末附录内。六、按照民间故事要有代表性、科学性、口传性、流传性的要求,对所有征集到的作品统一分类、同类比照、选优汰劣、去伪存真。

在本书的整个编纂过程中,全体编委出于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出于对国家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强烈使命感,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不畏严寒酷暑下乡采访,不厌其烦地逐篇登记、筛选、分类;主编和副主编又夜以继日地整理作品,斟酌每一个字句和标点,每人分别统稿、校订三遍,力争编成一本高质量、高水平的唐县卷。

当然,因为我们的编辑水平所限,肯定会有谬误和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在《故事全书·唐县卷》成书之际,我们向每一位故事讲述人、采录者和当年为《唐县民间文学集成》付出心血的所有同仁深表敬意!向协助我们征集资料的文体教育局、老干部局的同志谨表谢忱!向具体帮助我们编印工作的县委办公室、财政局、文体教育局和信息产业局的领导表示感谢!

宗健 王立子

2009年中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