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自2010年1月起,通过创办法律文化周刊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揭示法律的真谛,提升法律人的审美境界,为新形势下改善法律状况、提高法律人的素养,做了有益尝试。现在,倪寿明、张国香将其中的精品文章结集出版,编辑成《法律文化(第1辑司法文化的述说)》,将为推动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提供更加重要的平台。
文化启思
◆以司法为视角,看腐败缘何发生,怎样遏制
◆透过《聊斋》看司法:冤狱是怎样“炼”成的
◆透过《聊斋》看司法之二:阴曹地府里的无法无天
◆公平审判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美国如何限制法庭外言论
◆由美国法官惩戒案引发的职业伦理思考——美国近年来处理法官违法违纪案件述评
◆由美国法官惩戒案引发的职业伦理思考——不可或缺的法官自律
◆由美国法官惩戒案引发的职业伦理思考——职业道德——法官的第二道“法门”
◆由美国法官惩戒案引发的职业伦理思考——美国法官双重职业伦理的启示
◆人民司法史话:“吴前科”这个人真坏
影视评论
◆小说影视剧在法律文化传播中的魔力
◆不要小看法庭剧的文化传播力
◆中国法律电影十年反思——十年一觉“进城梦”
◆司法的界限与力量
◆法律与良心
◆魂断蓝桥错不在法律
◆从《十二怒汉》看裁判环境
◆和谐语境下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再谈《秋菊打官司》
读书笔记
◆惟书有福惟读最乐——我的读书感悟
◆书话:贞观政要
◆公正的细节
◆平凡律师生涯造就伟大总统
◆无辜者缘何做出有罪自白
◆还原审判真实的一面——读《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
◆新英格兰的力量——读《论美国的民主》
法律与文学
◆文学贯注着对法律事务的深入反思——李敬泽谈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文学,法律人人文素养的源泉
◆一位文学巨匠与法律的碰撞
◆法律与文学
◆让文学走进法官
◆“张飞审瓜”审的是什么
◆古代法律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需要致敬的纠纷
◆夏洛克的契约情结
◆威尼斯城里的仁慈法律
司法文化
◆含蓄的辐射能动的司法
◆自然时差的启示
◆存疑,应有利于被告人
◆虚假口供的形成机理
◆刑讯逼供和法治的代价
◆认罪不仅仅意味着悔过
◆从《折狱龟鉴》看赡养案的调解
◆从“君子三变”看法官形象
◆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
◆司法正义的思索
◆法律的天问
◆法理和情理之间
◆文化与审判
法院文化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泽民就法院
文化建设答记者问
◆法院文化司法的精神家园
◆法院文化建设的“三重门”
◆上海闸北法院艺术节印象
◆润泽司法精神的一泓活水
◆司法与艺术
◆司法的卡通形象
法人茶语
◆要惩罚也要宽容
◆法律与人情的故事
◆法学与哲学
◆“规矩”与“方圆”
◆从两宗公案审察那些被选择的历史
◆法律是从土地中长出来的规则
◆税收与宪政
品格与正义
◆健全的司法人格和健康的法官心态
◆隔离与黏合——文化传承下的法官品格
◆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
◆说理的法官与法官的良知
◆法律与悲悯之心
◆判决书写作风格与法官品格——香港前高等法院上诉庭大法官廖子明印象
◆法官的个性
◆司法良知与司法公正的保障
法文化解读
◆能动司法的中国诠释和文化解读
◆《孝经》写入判决书的法文化解读
◆“平民法官”陈燕萍及其法治意义
◆权力伦理、司法功能与中国式的法官标准
◆陈燕萍经验的法律文化解读
◆从“陈燕萍工作法”看法律文化的传承
◆民事诉讼帷幕下的道德舞台
◆梅汝璈眼中的东京审判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庭审直播之争
◆关闭一道门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