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人生自述(一个朝鲜族家族变迁史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凤彬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的人生自述:一个朝鲜族家族变迁史录》是一部由吉林大学朝鲜族退休教授所写的回忆录。

上世纪30年代,作者赵凤彬出生在朝鲜江原道,童年时随全家移民到中国东北,一直生活至今。

本书介绍了作者童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同化”和殖民统治下的殖民地朝鲜和东北伪满洲国的见闻,作者以亲身经历,描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朝鲜人社会的分化和朝鲜民族自觉、积极参加到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成为新中国主人的故事记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

内容推荐

《我的人生自述:一个朝鲜族家族变迁史录》是作者赵凤彬的回忆自述。

作者出生在朝鲜江原道,童年时随全家移民到中国东北,一直生活至今。本书介绍了作者童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同化”和殖民统治下的殖民地朝鲜和东北伪满洲国的见闻,作者以亲身经历,描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朝鲜人社会的分化和朝鲜民族自觉、积极参加到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成为新中国主人的故事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展示了自上世纪初至现时作者所亲历的社会变迁过程,刻画出一幅逼真的史实图谱。作为从朝鲜半岛移民过来的朝鲜民族成员之一,其自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尤其是对朝鲜族在中国社会各个阶段中如何适应环境和积极参与其社会各个领域和活动,他们的民族意识如何逐渐转换的同时又形成其特色,如何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树立和践行其作为中国公民的价值等,均作了真实、可信的回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还多次参加东北亚朝、韩、日各国的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对民族认同进行了一些比较和进一步的思考。

《我的人生自述:一个朝鲜族家族变迁史录》对了解和研究朝鲜民族历史、研究跨国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文化变迁等都有意义。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我的生平自述只是中国朝鲜民族变迁史中一个极不起眼的侧面而已。不过我认为,我的生平自述属于中国朝鲜族史中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是既多灾多难又丰富多彩的近代朝鲜民族史的诠释。”

这正是这本自述作品的可贵之处。

目录

1.祖父亡命“满洲” 朝鲜人抗日独立运动

2.我的幼年时代 全家逃难到朝鲜江原道

3.伪满洲国时代 日本的殖民地教育

4.“通化第三国高”时代 在东北的日本人与朝鲜人

5.伪满洲国的崩溃 乱世中的东北朝鲜人

6.东北的光复 归国大潮的掀起

7.激战东北大平原 目睹国共内战的战场

8.土地革命的风暴 “久居东北朝鲜人”地位

9.新中国的向心力 寄期望于社会主义中国

10.赴东北人民大学深造 朝鲜族大学生“祖国论争

11.体验人民公社 见证“大跃进

12.三年经济困难期 特殊的考验

13.“文化大革命” 我的特殊经历

14.恢复大学正常秩序 艰难的赴日之旅

15.东北亚冰雪在融化 世人瞩目图们江三角洲

16.时隔半世纪重踏故土 “不变中变化”的邻邦

17.考察环黄海圈现场 接近“在日高丽人社会

18.跨越体制之壁垒 访问韩国、朝鲜、美国

19.考察“战后日本” “变化中不变”的日本

20.国际交流的展开 穿梭于东亚学界

21.再次审视邻国 寄希望于将来

22.“第二人生”之路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后续

编后记

附录: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移居中国“满洲”

我的人生故事本应从朝鲜半岛说起,因为我1932年3月生于朝鲜半岛中部山区。不过,我7岁的那一年,也就是1938年12月末随全家移居中国东北。一个人出生在何时何地,本人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人的幼年时代如何成长,也主要是为家庭环境所左右,是与父母及家庭的命运分不开的。确实是同命相连。

正是1938年和1939年之交,我们全家由我的出生地朝鲜江原道金化郡远东面长渊里来到东北安东省桓仁县拐磨子村(今辽宁省)定居。我们一家包括这么6口人: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二哥和我。记得我们是在来东北的火车上过了阳历新年的。更准确地说,1939年新年是在从平安北道满浦过鸭绿江桥去辑安(今集安)的火车上过的。那是黑洞洞的夜晚。一过鸭绿江,就是异国他乡了。还记得过江的时候我们没有下车,也没有停车接受检查证件。当时由朝鲜直奔中国东北没有“国境”障碍。大人们都没有睡,也许睡不着吧。我那时太小了,什么也不懂,所以无法理解大人的心情。他们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满洲”,很少提“中国”或“东北”。从他们的口气看,满州是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然而他们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那时我们一家人中,除了我一人之外,都在中国东北已有多年的生活经历。因此,我的人生故事要从满洲说起。我的一家和我的人生一开始就和满洲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祖父早年亡命满洲,后来,父母亲重新回到朝鲜,但于1938年末全家又移居中国东北。之后,我的一家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

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所谓“满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个地域名称,指日本统治之下的中国东北地区。但是,就其语源来说,不是来自地名而是来自民族名。清廷之初,把北方民族之一的女真人称为满族,于是就把满族居住的东北地域称之为“满洲”。满洲作为地名而被广泛使用的是日俄战争(1904—1905)以后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时期,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所谓“满洲国”是1932年3月日本人设在中国东北的傀儡政权。“九一八”事变之初,日本关东军在大连设置关东总督府,将满洲作为从沙俄那里获取的“战利品”来直接统治,成了日本的直辖殖民地。然而,由于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和中国反日民族主义运动的不断高涨,经由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就让爱新觉罗·溥仪来“执政”,建立了傀儡国家。1934年又把它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为帝制,溥仪就任伪皇帝。因此,从地图上看,那时的满洲还是有别于朝鲜和日本,即涂上浅黄色,而朝鲜地图与日本一样涂上红色。但是,我们那天夜里过鸭绿江的时候,实际上满洲与朝鲜之间已经没有国界了。

现在的长春市那时叫新京,而长春的新民大街就叫官厅街。在这条大街上的国务院、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等八大部即伪满洲国政府机构。但是,它的实权却掌握在由日本人组成的“总务厅”。而总务厅又接受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内部指导”,实际是受到驻满日本军部的完全控制。

白川赵氏的祖籍

先说一说我们家族的祖籍吧。我得知我家的祖籍是从朝鲜搬到满洲之后的事。因为我在朝鲜已经读完小学一年,所以我家移居满洲之后,就直接进了小学二年级。满洲的6年制朝鲜人小学称为国民优级学校。接着我还读了叫国民高等学校的中学一年级。我在满洲渡过了将近7年的时光。东北在日本统治下获得解放的那一年我满13岁。这样,我的幼年时代,在朝鲜7年,在中国东北7年,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经历了14年的岁月。

在我的记忆中,我第一次知道赵氏谱系是在伪满洲国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一年我不幸患了伤寒,病情非常重,差点要送命。于是,我住进了通化市日本人办的医院。通化市属于伪满洲国通化省。经过医生检查,说已经来晚了,没有希望了。因此,没有住几天医院就把我送进了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进的地方——“病幕”。这个“病幕”位于流经通化市的珲江江边。现在回想起来像是个大仓库似的木板房。好在那时还不是寒冷的冬季。父亲为了看护我,不怕传染伤寒,与我同进了“病幕”,与我吃住都在一起,睡在木床边。记得那一间“病幕”里住着10多个重病号。除了我们父子之外,全是满洲人。那时好像汉族人也被称为满洲人,汉语叫满洲语。两者分不出来。我不会说也听不懂满洲语,父亲虽然会说一点,但只能说些简单的日常会话。在病房里满洲人总是喋喋不休说个没完。半夜里也不安静。每天都有被送进火葬场的病人。因为都是传染病患者,死了都要立刻送去火化。所以,我感到不耐烦、很恼火,用朝鲜话骂了他们几句。反正他们听不懂我的话。那时,我父亲跟我说了一句话,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他说:“你要知道,我家的祖先也是‘大脑牟’呀,不要骂人家。”他跟我说的当然是朝鲜话,但我却不理解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家的祖先怎么可能是“大脑牟”呢?父亲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这样。那个时代,朝鲜人和中国人之间彼此都使用歧视语,好像彼此都习惯了。人们用多了,习惯便成自然。朝鲜人把中国人叫“大脑牟”,至今我也不明白“大脑牟”这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不好译成中文。中国人骂朝鲜人的时候叫“高丽棒子”。不过那时父亲跟我说的“大脑牟”并没有歧视之意,而是泛指满洲人。P1-4

序言

在孔子《论语》卷四中有这样一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我参加高校教育工作40多年来,虽然有过因工作忙而忘食忘忧的情况,但开始意识到“老之将至”是1998年6月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退下来以后的事。那一年春天,我来到日本西部的福冈县太宰府市一所女子大学——筑紫女学园大学任职,作为专任教授为该校新建亚洲学科而奋发工作,直到2003年3月末才离职回国。当年71周岁。一个人到了这个岁数,就自然产生怀旧之念,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恐怕这是老者之常态吧。所以,我能理解不少历经长期革命斗争考验、为新中国立下丰功伟绩的老同志离休之后,书写自己的回忆录以供教育后一代人。有的老同志还为了给自已的子孙后代留下家族的历史字据,到晚年编写自己的自述或事记之类的书籍。这当然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说年轻人是为“未来”而生活的话,那么老年人是为“过去”而生活,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打算写自传的初衷却不是因为岁数大了,也绝不是因为自己所走过来的路有什么值得宣扬的辉煌业绩。因为我本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朝鲜族知识分子。

我之所以2003年在日本离任回国前夕书写此生平自述,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试图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回答其他民族或者外国人向我提出的有关中国朝鲜族的民族意识问题;二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一下东北亚三国或“三地四国”,即中国、日本以及朝鲜半岛国家在近代80年的波澜壮阔的一些历史沿革;三是通过前两个过程中的粗浅体会来进一步认知一下自我主体意识或者外国人所说的identity(本体)意识。其实,以上三点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归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中国朝鲜族?什么是属于我们朝鲜族自己的历史?我在想,如果我们没有认识或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历史,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一下吧。不言而喻,我的生平自述只是在中国朝鲜民族变迁史中一个不起眼的侧面而已。不过,我还认为,我的生平自述属于中国朝鲜族史中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是既多灾多难又丰富多彩的近代朝鲜民族史的诠释。今年正值朝鲜被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日韩合邦”_二百周年,在时间上和我的家族近百年变迁史相吻合。这并非偶然的巧合。因为我一家的变迁与日本侵略朝鲜是息息相关的。拙著以《一个朝鲜族家族变迁史录》为副题,追述了我一家的近百年史。

另外,本自述中所说的“东北亚三国”,是特指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国家。朝鲜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沦为日本殖民地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南北分裂局面,主要是由外部势力影响和复杂的民族因素造成的历史悲剧。古代《三国志》的颇有意义之处就在于“三”字,如果没有“三”字,《三国志》便不能成立。

说起来非常偶然,我第一次向他人介绍个人历史是在1986年夏天,无意中讲述给了一位来访的日本朋友。那时日本西南学院大学的小川雄平教授来中国吉林大学经济系访问,和我商议共同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主要是研究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与交流问题。当时中韩两国还没有建交,东北亚冷战状态还没有结束。小川向我介绍说:“在日本研究朝鲜半岛问题的,除了日本人之外,也有一些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其中有与我关系比较亲密的学者。”他提到了大阪市立大学的朴一先生、信州国立大学的金早雪先生等出生在日本的韩国籍和朝鲜籍学者的名字,还提到了正在日本从事研究工作的韩国国立庆北大学的金永镐教授。众所周知,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半岛之后,许多朝鲜人移居或被迫到日本定居,特别是二战中有不少无辜的朝鲜人被日军强迫去日本当苦力。小川说的所谓“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即是他们及其子孙们。据说他们曾经达到近200万人,现在大约还有70万人在那里生活。不过,当时对我来说“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一词还是较陌生的用语。

然而,小川先生在长春工作的5个月期间,从来不问及我的民族出身问题。我想他也许听说过我是少数民族。为了今后便于合作共事,我去他下榻的吉林大学招待所,主动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老祖父参加中国抗日斗争等历史情况。我在讲述自己家族历史时,他只是洗耳恭听,不插话也不提问,也许因为出乎他的意料。本来我希望他能提一些问题,特别是有关的历史背景问题,但还是静静地听完,一直没有说什么。我对小川先生的这种过分谨慎的、沉默寡言的态度反而感到不好理解甚至感到不快。不久,小川先生结束了在吉林大学的研究工作之后,便经由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回到日本国。

……

2008年8月初,民族出版社的两位同志到长春同我谈出版我的自传《我的人生自述》一书有关事宜,他们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秋教授翻译的2003年日本创言社出版的《与东北亚同行——我的三国志》的中文稿组织审读后,来与我商量修改意见的。我根据民族出版社的修改意见做了全面修订并补充。在此对金秋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

应该说明一点,拙著中笔者列举了幼年时期的恩师和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承蒙关照的人士以及我的亲密朋友、同事和其他留在记忆之中的人的名字。一般都用了真实姓名。并且,我在叙述历史事实或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尊重历史起见,尽可能地使用了当时流行的.话语或概念。其中,一定会有不确切或不妥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后记

这是一部由吉林大学朝鲜族退休教授所写的回忆录。

上世纪30年代,作者出生在朝鲜江原道,童年时随全家移民到中国东北,一直生活至今。

本书介绍了作者童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民族同化”和殖民统治政策蹂躏下的殖民地朝鲜和东北伪满洲国的见闻;描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朝鲜人社会的分化和朝鲜民族自觉、积极参加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成为新中国主人的故事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展示了自上世纪初至现时作者所亲历的社会变迁过程,刻画出一幅逼真的史实图谱。

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生存和奋斗发展过程中,作者一直没有停顿过对自身家族历史的回顾与思考,更没有停止过对本民族过去和现状,以及未来的苦苦追索。这种执着的精神,使作者产生为民族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编写一部通过家族变迁史映射出一个民族变化发展历史的念头,最终形成此书稿。

在编辑过程中为了使其更好地展现历史原貌以及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了内容和结构方面的部分调整,对一些人物、事件的描写上酌情注重客观公正,尽可能回避直接涉及到某个个体的评价或结论性的内容,使其更为史学化。

同时,为便于读者解读,对部分人物和事件、特定词、用语等进行了编者的注释处理;为便于相关学者研究,对书中认为具有史学价值的人物,整理成“人名检索”附后。

本书对了解和研究朝鲜民族历史、研究跨国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文化变迁等都有意义。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我的生平自述只是中国朝鲜民族变迁史中一个极不起眼的侧面而已。不过我认为,我的生平自述属于中国朝鲜族史中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是既多灾多难又丰富多彩的近代朝鲜民族史的诠释。”

这正是这本自述作品的可贵之处。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