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文轩挚爱文学经典(小说卷上)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曹文轩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文轩挚爱文学经典(小说卷)》由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主编,共上下2册,包含50篇世界经典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的节选。选篇均为世界文学巨匠的经典之作,并选取了名家翻译的版本,文后还附有精彩点评,帮助孩子理解名家名著的深意。

内容推荐

《曹文轩挚爱文学经典(小说卷)》是指引孩子健康成长的明灯,一本好书可以提升人的修养与气质。世界上的好书并不多,当读者在茫茫书海中丧失了辨识良莠的能力时,为读者挑好书,帮读者选名篇就成了出版人和荐书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曹文轩挚爱文学经典(小说卷)》中,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甄选了各国名家的经典名篇,又从诸多版本的译文中挑选了最具权威性的名家译本,力求涵盖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不同类型的作品。同时,作为“纯美文学”的推广人,对“文学中的美学”有着特殊见地的曹文轩也对这些经典作品做出了他自己的“美的诠释”。他用那双善于捕捉文字之美的眼睛,将这些经典作品重新归类,用纯真至美的词汇为主线,串起了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那些遗落在各处的作品业已蒙尘,经他这一番搜索、擦拭、归类、集结,一篇篇经典之作聚集在一起形成更耀眼的光芒,其产生的感染力和美感也霎时放大了数倍。

目录

关爱如阳光遍洒

为我唱首歌吧(英)高斯蒂克

请打电话,请到我家来节选(俄罗斯)阿列克辛

一个七美元的梦(美)克林勒

神医(俄)库普林

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澳)陶德

勇敢的心

船长的勇气(美)梅尔休斯

西蒙的爸爸(法)莫泊桑

鲨鱼(俄)托尔斯泰

灯塔又亮了(法国短篇小说)

燃烧的心(苏联)高尔基

成长的烦恼

奥伊达的理想(澳)奥尼尔

暑假(罗)山吉勃良努

也想搞恶作剧的时候(瑞典)林格伦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美)马克·吐温

树(澳)比勃生

池塘边的小怪物(英)坎普顿

梦的永无乡

青鸟节选(比利时)梅特林克

柳林风声节选(英)格雷厄姆

彼得·潘节选(英)巴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个男孩的母亲(美)罗丽斯

七个铜板(匈)莫里兹

品尝家(美)莫里斯

清兵卫与葫芦(日)志贺直哉

马戏团到了镇上(美)马尔兹

试读章节

在伦敦儿童医院这间小小的病室里,住着我的儿子艾德里安和其他七个孩子。艾德里安最小,只有四岁,最大的是十二岁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罗琳、伊丽莎白、约瑟夫、赫米尔、米丽雅姆和莎丽。

这些小病人,除了十岁的伊丽莎白,全是白血病的牺牲品,他们活不了多久。伊丽莎白天真可爱,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一头闪闪发光的金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同时,又对她满怀真挚的同情,这是我每天去看望儿子、与他和孩子们的交谈中知道的。唉,不幸之中的同伴,分享着每一件东西,甚至分享每个孩子父母所带来的爱。

伊丽莎白的耳朵后面做了一次复杂的手术,再过大约一个月,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什么声音。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歌唱: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显示出作为一个音乐家的超人才能,这些使她将要变聋的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同伴们的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偶尔地、当她以为没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双眼,扑簌簌地流下苍白的脸蛋儿。

伊丽莎白热爱音乐胜过一切。她是那么喜欢听人唱歌,就像喜欢自己演唱一样。每当我给艾德里安铺好床后,她总是示意我去儿童游戏室。在那经过一天的活动后,安静的、空荡荡的房间里,她自己坐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让我坐在她的旁边,紧紧拉着我的手,声音颤抖抖地恳求:“给我口昌首歌吧!”

我怎么忍心拒绝这样的请求呢?我们面对面坐着,她能够看见我嘴唇的翕动,我尽可能准确地唱上两首歌。她呢,着迷似的听着,脸上透出专注喜悦的神情。我唱完,她就在我的额头上亲吻一下,表示感谢。

我说过,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感到忐忑不安,他们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在十二岁的弗雷迪的倡导下,孩子们做出了一个决定,然后带着这个决定去见他们认识的朋友希尔达·柯尔比护士阿姨。

最初,柯尔比护士听了他们的打算后大吃一惊。“你们想为伊丽莎白的十一岁生日举行一次音乐会?”她叫了起来,“而且只有三周时间!你们是发疯了吗?”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她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想了想,补充道:“你们真是全疯啦!不过,让我来帮助你们吧!”

柯尔比护士抓紧时间履行自己的诺言,她一下班就乘出租车去了一所音乐学校,拜访老朋友玛丽·约瑟芬修女,她是音乐和唱诗班教师。她们见面简单地寒喧后,玛丽问:“柯尔比,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玛丽,”柯尔比说,“我问你,让一群根本没有音乐知识的孩子组成一个合唱队,并在三周后举行一次音乐会,这可能吗?”

“可能。”玛丽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也许,而是可能。”

“上帝保佑您,玛丽!”柯尔比护士高兴得像孩子似的,“我知道你办得到。”

“请等一下,柯尔比,”被弄得糊里糊涂的玛丽打断她的话,“请说清楚一些,也许,我值不上这样的祝福哩。”

二十分钟后,两位老朋友在音乐学校的阶梯上分手。“上帝保佑你,玛丽!”柯尔比又重复一遍,“星期三下午三点钟见。”

当伊丽莎白去接受每天的治疗时,柯尔比护士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弗雷迪和孩子们。弗雷迪询问:“她叫什么名字?是叔叔还是阿姨?她怎么会叫玛丽·约瑟芬呢?”

“弗雷迪,她是一个修女,在伦敦最好的音乐学校当老师。她准备来训练你们唱歌——一切免费。”

“太好啦!”赫尔米一声尖叫,“我们一定会唱得挺棒的。”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在玛丽·约瑟芬修女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只有一个大难题,怎么把九岁的约瑟夫也吸收入合唱队?显然,不能丢下他不管。可是,他动过手术,再也不能使用声带了呀!

当其他孩子全被安排好在各自唱歌的位置上时,玛丽注意到约瑟夫正神色悲哀地望着她。“约瑟夫,你过来,坐在我的身边,我弹钢琴,你翻乐谱,好吗?”

一阵近乎惊愕的沉默之后,约瑟夫的两眼炯炯发光,随即合上,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他迅速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修女阿姨,我不会识谱。”

玛丽低下头微笑地看着这个失望的小男孩,向他保证:“约瑟夫,不要担心,你一定能识谱的。”P3-5

序言

这些年,我一直到处在讲读书的意义——

读书是对人经验的壮大。天下事多得不计其数,一个人不可能件件亲身实践。人这一辈子,实际上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个人的经验实在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少得可怜的。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乃至空洞。由于如此,人对活着的享受,也就微乎其微,生命则虚晃一世。因而,人类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书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你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你可怜的生活圈域,而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变得心灵充实。其情形犹如你从前只有几文小钱,而随着对书的阅读,你的仓库一日一日丰厚起来,到临终时,你居然觉得自己坐拥金山银山、金银一库,着实豪华地享受了一生。此时,你会觉得死而无憾。

读书还会有助于你创造经验。这世界上的许多写书人,不仅仅是将自己所具有的特别经验复述于人,还在于他们常仰望星空,利用自己的幻造能力,在企图创造新的知识,以引发新的经验。你得知了这些知识,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引导你进行新的实践。它们能使你在面对从前司空见惯的事情时忽然发现了新意,甚至干脆让你发现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在未得这些知识的预设之前。虽与你朝夕相处,你却毫无觉察。你读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倘若日后你做事不顺,但终究还是将事做成了——虽然此事从表面上看犹如“一袭马林鱼的骨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你记得《老人与海》,于是你在失败中忽然有了一种优雅的感觉。

读书养性。人之初,性本浮躁。落草而长,渐人世俗,于滚滚不息、尘土飞扬的人流中,人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脱洪流而出,静处一隅,凝思独想。只有书可助你一臂之力,挽你出狂浪浊流。且不说书的内容会教你如何静心,就读书这一形式本身,就能使你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步入静态。在这里,读书具有仪式的作用。仪式的力量有时甚至超过仪式的内容。时至今日,大工业轰轰隆隆,商业化铺天盖地,自由主义无节制张扬,现代情绪蔓延滋长,人虽日益感到孤独,却又在众声喧哗中陷入了更无边的浮躁。如此情状,人深感不安,从心底深处渴求宁静的绿阴。此时,人的出路也大概只在读书了。

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获得了精神和肉体的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你眼前的形象过目不忘,永耸心中。有时我会恶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而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好一番玉树临风的样子,让人仰慕与敬仰。

我们还可以将读书当宗教来看待——读书也是一种宗教。尼采言:上帝已经死亡。于是,世界觉得此事十分严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是还有书在吗?书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依托。我们何不将书也看成上帝?寂寥无依的夜晚,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向它毫无保留地倾诉,并可得到它的指引。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给我们这一叶一叶暗空下的扁舟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

话说到此时,我要讲另一个话题了:书是一定要读的,但读书必须读好书,尤其是少年儿童。以上所言的读书的种种好处,其实是有一个不可丢失的前提的:读好书。

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日益发达,书籍早堆积如山。现如今,当我们走进一座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走进一座座书城,见到那满坑满谷的图书时,既有对知识浩瀚无垠的感叹,又有对知识重压身心的不安甚至是恐惧。但我们很少想到,这些书对于我们而言,是否都有价值?被越来越精美的装潢包裹着的东西,究竟值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与热情去青睐它们?参天书山,已快要压垮我们的脊梁——更具悲剧意味的是,它快要堵死我们的心灵空间。

其实,世界上的好书并不多。若有一位有判断力的大智者,能对这些书籍加以筛选,各大图书馆至少可以省出一半宝贵的空间来,喜爱读书的人也就会少费许多精力,而对好书的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不光好书不多,还有坏书。这些坏书大量混杂在图书馆、书店和你家中的书架上。它们不光耗费了我们的时间、金钱,还使我们堕落、误入歧途。它们损害了我们的心智,钝化了我们的感觉,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感染了病毒。

英国作家毛姆有言道:坏书读得再少也不为少,好书读得再多也不为多;坏书是愚钝智慧的道德上的毒药。大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说得更地道: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前提。

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们并不具备这种判断良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聪明的办法就是读名篇。

一篇作品被我们称之为名篇,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时间的考验。它已在时间的风雨中被反复剥蚀过而最终未能泯灭它的亮光。它不光是被几个智者说好,而且是被一个庞大的群体所认同。年复一年的阅读,年复一年的挑剔,又年复一年的吮吸,不管怎样,它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衰化,而改变颜色。它一如从前那样饱满,那样富有人情,那样闪烁光泽——时间的流逝,甚至使它还比从前更显得博大精深。

对于少年阅读者而言,这一人生阶段上的阅读应是更为讲究的。如果没有选择,随意滥读或是因受宣传的蛊惑而进行媚俗性的阅读,将会养成一种低劣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一旦定型,日后纠正都纠正不过来。更糟糕的是,即使再面对名篇时,已变得俗气的目光,也会将名篇读歪了。少年阶段的阅读,是为今后的阅读打基础的阅读,正确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收在本书中的所有作品,都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精挑细选出来的。有一些是有口皆碑的经典,而有一些,并不被文学史特别在意,而实际上它们在艺术方面,是上乘的,完全有理由进入经典的行列。本书选择的标准也许很简单:它们必须是艺术品。

2011年12月3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住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