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正编著的《明月中天》弘扬了药师信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药师如来的慈悲入世大愿,使苦难众生看到了光明。精神上得到解脱,体现了药师法门在现实生活中的信仰价值。也使大众了解到大乘佛法精神——出世而不离世。这才是佛教乐观向上的态度。阅读此书犹如亲近高僧,并且与殊胜的药师法门结缘,斯为善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月中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曙正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曙正编著的《明月中天》弘扬了药师信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药师如来的慈悲入世大愿,使苦难众生看到了光明。精神上得到解脱,体现了药师法门在现实生活中的信仰价值。也使大众了解到大乘佛法精神——出世而不离世。这才是佛教乐观向上的态度。阅读此书犹如亲近高僧,并且与殊胜的药师法门结缘,斯为善矣! 内容推荐 曙正法师撰写的《明月中天》虽然是一部小说形式的传记,但深寓佛法真味,且通俗易懂。其中的禅语、公案,活泼生动,意蕴悠长。《明月中天》着重于明清交替的历史时代,在风雨如晦之际,以玉林国师为代表的僧众,身处乱世,但心系苍生,为大众福祉不惜身命。虽然筚路蓝缕,仍坚定信念,毫不动摇,所体现的正是佛家慈悲无畏精神。阅读此书犹如亲近高僧,并且与殊胜的药师法门结缘,斯为善矣! 目录 序一 楼宇烈/1 序二 释慧律/3 楔子/1 第一章 风入松/3 本分真金入火看/5 化度有缘报恩心/8 渔阳鼙鼓动地来/11 半壁江山风雨中/14 应是夕阳红尽头/18 童子布施种善因/24 赤子情怀未染尘/27 箐箐月华思乡愁/32 寸草报得三春晖/34 勿以善小而不为/40 随圆就方功德水/44 一佛心同诸佛智/49 第二章 如梦令/57 修佛何须从他觅/59 虚.心难吃赵州茶/63 世味最是淡中真/68 何者为佛何者魔,n 善心结得善因缘/76 行善放生得天助,80 未知秋云暗几重/82 第三章 少年游/87 国无圣主现亡徵/89 秋千架上春衫薄/92 良辰美景奈何天/99 芳墨云章 道韫家/10,4 梅花雪月交光处/108 诗梦花开少年时/111 藩王之殇震朝野/118 雁落平沙云万里/121 钟期未必是知音/124 英雄儿女一枰棋/。128 三生石畔三生路/133 第四章 浪淘沙/141 大地众生皆佛性/143 甲光向日金鳞开/147 黑云压城城欲摧/150 孤城落日斗兵稀/154 照破河山千万朵/161 山川异域一轮月/163 第五章 菩萨蛮/167 佛光如炬解倒悬/169 昨日为儒今日僧/172 慈悲喜舍四无量/180 烧断西江万丈声/185 修行未必在伽蓝/189 浊世红尘拂不尽/194 苦海当作度人舟/198 第六章 卜算子/203 物外逍遥达真源/205 一生做个痴呆汉/207 佛祖命脉在汝躬/213 叶茂由来根自深/217 不到重关不闭关/221 觅心觅罪不可得/226 身命全将奉尘刹/229 桐花万里丹山路/233 第七章 行路难/239 修行不离一念/241 腊八食粥结佛缘/243 雪后遍地皆琉璃/246 地狱天堂一念间/253 慈悲可化天地春/258 真I心即为真圆满/268 此身虽异性长存/270 跌屈千里却同风/274 各踏毗卢项上行/277 第八章 风波令/283 踏雪赏梅如梦幻/285 天地同根慈悲心/288 三桩谜案惑金陵/291 干戈寥落四周星/295 我此平怀何所穷/298 万死孤忠未肯降/300 慈光照彻夜沉沉/304 力尽关山未解围/312 第九章 满江红/319 死生恩义自相酬/321 一腔热血化碧涛/326 人间几回伤往事/330 度尽苍生报深恩/335 易水萧萧西风冷/348 覆巢之下无完卵/355 法雨无私天地宽/358 第十章 应天长/363 少年心事尽前尘/365 沧海月明珠有泪/374 药因救病出金瓶/377 前程去路向何方/381 虽万千人吾往矣/388 菩提纷落染尘埃/395 第十一章 御街行/403 飞龙在天江山定/405 上德由来合动天/408 一灯照破千年暗/412 未必水中尽是月/418 万善殿中普甘露/423 满天风月到人间/427 黄金白玉非足贵/430 佛性不向l心外求/434 第十二章 满庭芳/445 学道落于真实处/447 草树尽非前度色/450 若为问路白云头/456 寒岩枯木花如锦/458 看取千丝顿断时/462 照彻人间与天上/466 何为庐山真面目/470 乌饭团子结因缘/47l 世事何尝有是非/475 回首前尘几度改/482 佛陀亦从人中来/484 何处春江无月明/489 优昙香绽古丛林/49l 业火燃处开红莲/495 尾声/499 附录/507 玉林国师法汇/508 敕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塔铭/516 大慈老人塔院重修记/520 宝月琉璃光(后记)/522 试读章节 本分真金入火看 接旨的次日,适逢海会寺丛林上堂之日。铺法座已毕,两序大众鱼贯而人大殿,行至佛前问讯顶礼后,分班对立。侍僧行孚便恭请玉林通琇升座说法。 此刻还是清晨,天色幽暗迷离,冬日的薄雾一片氤氲,寒冷潮湿相互纠缠,久久不散。玉林持杖,行至法座前拈香,以深沉的梵腔道:“此一瓣香,从大众宝地中拈出,燕向炉中伏异,法界普熏,四恩总报。”而后,登上法座,徐徐敛衣,结跏趺端然而坐。 “世人尽道路行难,本分真金入火看,炼去炼来金体净,一槌打作玉栏杆。”玉林目视大众,缓缓说道。玉林所说,为当年佛眼禅师上堂时开示的偈语。佛眼禅师为五祖法演禅师之弟子,法号原为清远。他十四岁即出家受具足戒,刻苦研习毗尼之学。一日,禅师读《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生起大疑问。请问讲经师,却未能解疑,遂感叹道:“义学名相,无法了生死大事。”于是他卷衣南游,来到法演禅师座下。在庐州化缘时,有一天下雨,因为路滑,他不小心跌倒在地上。就在烦恼之际,忽然听到附近有两个人正在相互诟骂,旁边有人劝道:“你的烦恼仍然在。”清远禅师于此言下当即有省。后来在一个冬夜里,清远禅师拥炉孤坐,就在他拿木棍拨炉灰之时,见一火如豆,恍然自喜,说道:“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于是便急忙起身,翻阅《传灯录》,读至破灶堕公案时,遂大悟作偈日: 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 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清远禅师悟道后,自是机辩峻捷,无人敢当其锋,但他韬光养晦,静默内守,不自以为得,于四面大中庵隐居。后禅师有因缘,应众生之请。开坛讲法,历十二年,道望四振,学者云集,最终得赐紫衣及佛眼禅师之号。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冬至的前一天,清远禅师整衣趺坐,向大众辞行.云:“诸方老宿临终必留偈辞世。世可辞耶?且将安往?”说完合掌,怡然而化。 佛眼禅师的这段偈语,临济弟子皆耳熟能详。玉林将其缓缓道来,香雾缭绕中,他的脸色一如既往,破晓前的烛光忽明忽暗,在他脸上跳跃,他仍止水无波。两序默然,玉林又道:“当年佛眼禅师如此论道出入成就。凡是听闻古德此言者,可有何人闻知后,为之踊跃欢喜?又有何人闻知后,因之有所感悟?” 无人应声。 玉林望向大众,从左至右,目光缓缓流动。又开口道:“佛法如大海,其义理深奥,非语言可说尽。三界火宅,万苦交集,非佛法救度,难以出离。而出世人世,不过假名。说其根本,无非一心而已。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人世?吾辈弟子当知:真心乃为出世,妄心便为人世。然真妄不二,世出世法皆为佛法。欲出世者,必先行人世,若未曾人世,又何以言出世?菩萨欲成佛道,必以慈悲大愿,不惧辛苦,人世度众。方得成就。所谓精金美玉之人品,欲得圆满成就,须当从烈火中烧煅而来。故而六祖有云: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这种道理,务必要用心参究,方可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若问人世出世之间,如何方不着于相,如如不动?吾辈当须信得自性本来是佛,各自更须识取自性本来面目,踏着本地风光。若果真能识得本来面目,则万千庄严,一一具现,即使身处五浊恶世,生死迷离,亦有如黄金世界,白玉为身,自可精坚不朽;或如梅檀丛森,梅檀围绕,芳香远播,无垢无秽。若未能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惑于境界,则魔障丛生,即便圣境现前,也不过是草木丛林,柔脆无常,时时凋丧。”大众礼拜,玉林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落于维那行丰身上,片刻,忽然问道:“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 行丰抬头,朗声答道:“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他面容清癯,身形挺拔,如古松独立一般。举止沉稳,声音极是利落。 玉林追问:“我问你,尽大地皆是火坑,得何等三昧,不被烧却?” 行丰仍道:“尽大地是火坑。” 玉林抬起拄杖徐徐一指,再问道:“你管这个叫做火?那你又要唤什么作拄杖?” 行丰答日:“和尚惜取眉毛。” “甚好!”玉林听罢,嘴角微微掀起一丝笑意,便举杖作势欲打。末了,他以掌中拄杖,于空中虚画了一画,说道:“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随即下座而去。 雾霭犹未散去,仍是流连缠绵,初触了湿冷的空气,行孚不由打了个冷战。玉林仍在前面行走得不疾不徐,他风仪有无上庄严,玉洁冰清的风度,一如出水之莲。平日除开示讲法,极少言语,但他一向行止温和,即使面对最为鄙俗卑微之人,也下心含笑,未曾有半点轻忽之色。此时玉色袈裟飘浮在团团雾气里,他仿佛是在踏雾而行,轻雾深深浅浅地点染着,并随他的步伐一点一点地拢聚散开,他却不染半点尘埃。 转眼已经到了方丈室。玉林在门前停住脚步,回身向行孚微笑道:“这些时日,你也辛苦很多,先回去休息吧。”随后又叮嘱道:“先师文稿的编录,我只做好一半,若不抓紧,时间匆匆,恐不及完成。我便专心于此。你切莫让人打扰我。”他嘴角虽有微微笑意,目光中却隐隐透出疲惫来。行孚自跟随他以来,只见他行事向来雷厉风行,斩钉截铁,精力超出常人十倍百倍。但现今不惟建塔一事,且有为恩师圆修……P5-7 序言 玉林通琇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高僧。他一生以弘宗演教,恢复祖庭为业,以智德度化顺治皇帝,受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他的思想行迹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代虚云、来果两位宗门巨匠,都承其法脉。 在禅门法要之外,玉林国师还以慈悲之心,极力推崇药师法门,在现世中利益人群,建立当下人间琉璃净土世界,使无数众生因之获利得度。可是现在知道这位高僧的人不多,而对于能为大众带来现实利益并最终成就佛果的药师法门,更是知之甚少。 曙正法师撰写的《明月中天》虽然是一部小说形式的传记,但深寓佛法真味,且通俗易懂。其中的禅语、公案,活泼生动,意蕴悠长。本书着重于明清交替的历史时代,在风雨如晦之际,以玉林国师为代表的僧众,身处乱世,但心系苍生,为大众福祉不惜身命。虽然筚路蓝缕,仍坚定信念,毫不动摇,所体现的正是佛家慈悲无畏精神。阅读此书犹如亲近高僧,并且与殊胜的药师法门结缘,斯为善矣! 后记 宝月琉璃光 ——后记 因缘所致,我于2005年来到准安。因目睹当下众生皆困于身心病苦,遂发心弘扬药师法门,愿得药师如来慈悲加被,护佑众生消灾免难,远离种种病苦。为此开始尽心参究历代高僧大德对于药师法门的开示注疏,愿得利器而善其事。 历代高僧中,清代的玉林国师对药师法门尤为赞叹推崇,不仅将《药师经》编入日课,且特意著《题药师日课语》一文流通,苦心阐扬世尊本怀。也是因此,我与玉林国师结下因缘,随后又阅读玉林国师的语录及年谱,发现国师一生都在弘扬药师法门,他在对弟子开示、乃至书信中,屡屡提及药师法门的殊胜庄严,可明本性,可度生死,拳拳开示众生持诵药师佛号以求生净土,得大安乐。 而在阅读了玉林国师年谱、语录之后,心中别有感触。特别是玉林国师晚年来到淮安短暂小住并于此地圆寂,因此玉林国师与淮安有着不解之缘。由此萌生了为玉林国师写一部传记的想法。 大觉世尊为利益末法众生,而宣说药师与弥陀两大法门,本各有用。东方、西方两大净土,其殊胜庄严,并无分别。然世人但知弥陀,少知药师法门,故多惟念弥陀,以求生净土。而可消灾延寿、增福修慧、现生即得随愿所求安乐之药师法门,竞隐晦不扬。玉林国师阅大藏经至《药师经》时,见药师佛十二大愿,多重福利现世众生,于世人偏重弥陀法门具补偏救弊之用,甚能契合时潮,因之欢喜赞叹:“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遂倡药师法门,希冀人人人如来慈悲愿海。 玉林国师所处的年代,是风云变幻的乱世。观其一生,历经六任君主,三朝变换。王朝更迭时兵戈四起,苍生蒙难,而国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也正是因其心系芸芸,妙具善巧吧。 本书之主人公,最初设定仅玉林国师。但是当真落笔后,却发现笔下已不仅仅是玉林国师一人,而是以玉林为主线索,描绘出乱世中僧众群相。此为始料未及,但亦正是我心中之“僧”,是我心中之三宝。在无明暗夜中,三宝神圣光辉,如一轮明月,映照中天,给予人心以最为光明的指引,以及最为殊胜圆满的福报与吉祥。——这也是我将之名为《明月中天》的原因。 写作过程,于我自身也是一殊为难得的学习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我因此而沉心细读国师语录,得以亲近先贤。也因此将往日所学重新梳理,再度审问、慎思,因得明辨。文中很多情节,落笔成文后,已经与我最初构思相距甚远,甚至是天渊之别。自己于灯下展读时,也有惊异之感。事实上,玉林国师因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其境界也在转变,由最初的清肃峻烈纤毫不染,至渐转淡然平和,至最终的和光同尘,返朴归真,笔者也由此而得到自我的提升。 一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其间苦乐参半。曾经有多次,因无法透过而欲放弃,最终还是思之、思之,思之不得,又重思之!想来这也正是佛力的无上加持,使我终得勉强成文。 关于玉林国师,当下的资料甚少,现仅存玉林国师语录、年谱。所以本书主要依语录和年谱记载,以玉林国师语录贯穿全文,采用文学手法进行叙述。文中提到的人物、时问和相关历史事件均有所变动,情节亦有村=撰。如文中闯王之死,本发生在顺治二年(1645年),但为情节设计,提前在顺治元年(1644年)述及;“大悲妖僧”一案虽史上确有其事,但文中人物“持节”、“见素”则为杜撰。此外行孚、瑞林、行白等人,也各有演义。如此设计,是为故事的完整以及可读性考虑。文中所引的国师语录未做过多改动,尽量保持语录中的本意。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引自《南明史》、《洪业》、《扬州十日记》等诸多史料。若众生能于此书中对佛法有所了解,并因之树立正信,则我愿足矣。 此书写作仓促,本人亦才疏学浅,虽尽心勉力,仍有无数遗憾。故书中不妥之处,恳请读者见谅,亦敬请方家指正。 本书编写出版过程中,感恩星云大师题写书名,奖掖后学;感恩楼宇烈大德、慧律法师为拙作写序推介,令更多人生信获益;感恩行一禅师作画增色;感恩帅放文、李国昌、颜庭阶、王绮香、邓丽彬、尤翠莲诸大德的支持;同时得到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襄助。在此一并至诚感谢。 祈愿药师如来佛力加持一切有缘众生福慧无量,善愿早成。 曙正合十 2013年4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玉林通琇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代商僧。他’生以弘宗演教,恢复祖庭为业,以智德度化顺治皇帝,受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他的思想行迹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近代虚云、来果两位宗门巨匠,都承其法脉。《明月中天》虽然是一部小说形式的传记,但深寓佛法真昧,且通俗易懂。其中的禅语、公案,活泼生动,意蕴悠长。阅读此书犹如亲近高僧,并且与殊胜的药师法门结缘,斯为善矣! ——楼宇烈 《明月中天》展现了一代禅师的慈悲风采,常行世间不为尘世所染。玉林国师虽生于乱世,风云变化中仍不失僧家本色。一生慈悲为怀,大弘佛法,不仅度化帝王,更为一切因缘众生广作开示,随缘教化,引导大众归于佛智,堪为后世学人之表率。本书同时弘扬了药师信仰,使大众了解到大乘佛法精神——出世而不离世。这才是佛教乐观向上的态度。 ——释慧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