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京大学家庭教师的健脑学习法
分类
作者 (日)吉永贤一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问内激发最强的学习动力;提高所有科目成绩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全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书本内容最大限度地为你所用;如何用最短的时问解除对新书的抗拒心理;如何快速高效地解决练习册中的问题;如何快速命中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迅速扭转学习中的“停滞不前”期……

吉永贤一编著的《东京大学家庭教师的健脑学习法》中对学习做了详细的解说,但我在此先简要地提一下。说到底,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只要凑齐了“懂”、“记”、“惯”这三个要素,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内容推荐

《东京大学家庭教师的健脑学习法》内容涵盖了中学考试所要求的各个科目,包括数学、语文、英语、历史等具体科目内容的快速掌握方法,以及“少量多次记忆法”、“提高成绩的三个关键要素”、“最大限度获取分数的技巧”和“1秒规则”等自创的分数突破秘诀。

拥有17年家教资历的吉永贤一,深入研究了传统的东方考试模式,并从自我经验以及前辈的各种学习法中提取精华,最终整合简化出了一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的强效学习法。也是依靠这套学习法,吉永贤一曾经在高考中用30分钟做完物理题,在模拟考中分别用25分钟和18分钟做完数学和英语题,而且都获得了满分。通过出版《东京大学家庭教师的健脑学习法》,吉永老师立志要让曾经跟他一样分数平平的孩子们找到进入重点大学的门径。

目录

·序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老师/1

 ★多鼓励、多表扬孩子/2

 ★凡事都会在反复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变得简单/4

 ★能不能记住知识,归根结底取决于你是否在潜意识(真心)里认为

那些知识是必要的/5

 ★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称赞也应该继续用功,6

 ★一心扑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也是件坏事/7

 ★考进名校,智力是一方面,方法更重要/8

 ★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开始担任补习班讲师和家庭教师/10

 ★通过教授他人知识而确立了自己的学习法/11

◎第一章方法通过“记”和“懂”,将知识彻底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1提高成绩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2

 ★提高成绩的三个关键要素:记住、理解、练习/2

 ★三要素一个也不可少,否则成绩难以提高/3

2记①

少量多次记忆法/5

 ★不是“记不住”,只是“没记住”/5

 ★记东西的诀窍是少量地记/6

 ★在“一点一滴”中取得成果,7

5记②

重复多次训练/9

 ★记东西的方法多种多样/9

4记③

不设限地海量阅读,知识多不吃亏/12

 ★给知识划分范围界限会使人变得狭隘/12

懂①

要把理解上升到“发自内心”的水平/14

 ★“是真的吗?”一会问这个问题就证明你没有发自内心地理解/1.

 ★解除疑惑的两个方法,1R

懂②

6能否遇到好老师是成功的关键所在/17

 ★想找好老师就不能偷工减料/17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你发现的好老师/19

懂③

学会向老师提出问题/21

 ★如何向老师提出问题/21

懂④

8本和网络成为你的老师,23

 ★能让你掌握知识的三种书/23

 ★如何选择参考书/24

 ★网络对学习的帮助/27

9懂⑤

如何使书本老师最大限度地为你所用/28

 ★用1到3天时间通读入门书/28

 ★把不懂的地方朗读30遍/29

 ★最后用术语集让疑问冰释瓦解/31

10器面对未知的领域,33

 ★暂时放下那些弄不明白的问题/33

11找到“懂”和“记”的平衡/35

 ★诀窍是保持“懂”和“记”的平衡。而且将二者进行到极致/35

 ★诵讨“记→解释说明→记”让知识在记里生根/36

◎第二章习惯通过改变日常习惯,迅速掌握知识

1惯①

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重复练习/40

 ★通过重复训练让记忆“潜意识化”/40

 ★重复的次数越多,速度越快/42

2惯⑦

想多快就多快:快速完成练习册中的问题/44

 ★给自己灌输快速解题的意识/44

 ★做错题能让你发现自己有哪些知识没掌握好/45

5惯③

随时随地都能独自进行的练习/47

"A-用白纸还原法让你的头脑彻底运作起来/47

 ★由慢到快的渐进式训练/48

4惯④

教别人知识会加深自己的理解/51

 ★如何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弄懂的东西/51

 ★别人的提问能深化你对知识的理解/52

惯⑤

以对待正式考试的态度来对待模拟考试/54

 ★模拟考的结果可以忽略,但复习要抓紧/54

 ★以“精神彩排”备战正式考试/56

6如何发现自己其实并未真正理解的知识/58

 ★留给自己两个问题:“总而言之是怎么样的?”(要点)&“详细说

来是怎么样的?”(补充说明)/58

 ★发现知识缺角时要回到“记”和“懂”阶段/61

 ★“总而言之”与“详细说来”两个问题也能协调你的人际关系/61

7如何应对学习中的“不知所以然”情况/64

不知所以然时要回到“懂”的地方/64

 ★标出自己不懂的单词/65

 ★不理解新知识是因为你对旧知识的练习不够/66

◎第三章秘诀能在正式考试中提升分数的“小秘诀”

1只有把每一次学习都当做正式考试对待,你才能收获成果/"70

 ★“记”、“懂”、“惯”是正式考试的对策,"70

 ★利用“小秘诀”为正式考试做准备/71

2用除法和乘法管理你的学习计划表/73

 ★设定1个小时内的学习定量之后,你就有了学习的动力/73

 ★不合理的计划是失败的根源/74

5用时间限制挑战自己集中力的极限/77

 ★时间限制是产生能量的秘密/77

 ★时间限制的期限需短而密/78

4在正式考试之前好好休息/80

 ★还想再加把劲的那一刻,你就该停一停了/80

 ★不要在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收工,这样就真的结束了/81

5多储备一些待记东西,你就能有效使用时间/83

 ★不要放过“WAIT时间”/83

6如何解除对新书的抗拒心理/85

 ★在新书上翻折和涂写,解除对新书的抗拒心理/85

7在有难度的练习题旁边写“容易”二字/88

 ★在需要复习的题目旁边写上“容易’’二字/88

 ★只要反复多练,难题也会变容易/90

8用自己的学习习惯去处理教材/91

 ★活用复印资料攻克棘手问题/91

 ★用放大复印的资料记东西为何那么轻松/92

9做笔记要清晰明了,以便日后温习/94

 ★笔记是为“将来的自己”做的记录/94

 ★把课堂上的所有信息全部抄录至Ⅱ笔记里/96

10获取高分的技巧/99

 ★好好把握你保证能拿下的题目/99

11加快计算速度的方法/104

 ★有意识地让自己快速解题/104

12议论文创作始于3条论据/107

 ★抛“3”引“多”/107

 ★如何用3条论据来写议论文/108

 ★每天15分钟的抄写能助你克服写文章厌恶症/111

15不懂的问题就交给大脑里的“小矮人”/112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勤劳的“小矮人”/112

 ★把不懂的问题托付给“小矮人”处理/113

14学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115

 ★将意识转向自己以外的事物,把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115

 ★让自己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116

15感受自己的呼吸能令你提起干劲/117

◎第四章心态什么样的想法会让成绩下降?

1成绩究竟为什么进步不了/120

 ★心里的问题得不到解除,你的成绩就不会进步/120

2因出错而消沉的人不会有长进/122

 ★意志消沉会使学习精力削弱/122

3在你把一切原因都归咎于他人和环境的时候,你就会停止进步/124

 ★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做出改善/124

 ★培育你周围的人就等于培育你自己/125

 ★学会改变自己/126

4嫉妒会让你的头脑越转越慢/128

 ★人为什么会嫉妒/128

 ★负面情绪会摧毁你的人生/129

 ★试着为他人祈祷幸福/130

5凡事只求结果会让你徒增无用之功/132

 ★即使没有时间,你也应该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学起/132

 ★焦急的原因在于“不知道”/134

6接受现实是提高成绩的第一步/135

 ★成绩无法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想处罚人的念头/135

 ★以宽容的“母性”接受一切人、事、物/136

 ★你必须认识到,人人都有一颗“丑陋的心”/137

7只要你有心做出改变,成绩就会提高/139

 ★依靠“父性”获得前进的力量/139

 ★母性是父性得以发挥的基础/14n

◎第五章激励哪些话能让你通过考试,哪些话会让你失利?

1试着肯定一切/144

 ★争取做一个“厚颜无耻的善人”/144

 ★积极开朗地不断肯定自己/145

2将“简单”变成自己的口头禅/147

 ★“困难”不过是你个人的单方面见解/147

 ★“简单”不是偷工减料/148

3明确说出自己的梦想/150

 ★用完成时态连声说出你的梦想与目标/150

 ★重视说出梦想与目标时不协调的心理感受/151

4不要为梦想与目标祈祷/153

5感谢与称赞/155

 ★向他人致谢有什么样的效果,155

 ★如果想得到别人的称赞,你就要先称赞别人/156

 ★学会如何称赞别人/157

6用自己的方式改造谚语,也能起到激励的功效,159

 ★不使用“阴暗系”谚语/159

 ★多使用一些为你的未来增添光明的话语/160

7说自己做不到之前先想想理由/163

 ★小小的否定能指引你通往“做得到”的路/163

 ★敢于说出“做不到”,你就会真正地了解自己/165

8试着用积极的话为消极的话做结尾/166

 ★为他人祈求幸福的话能使你心情愉悦/166

9放宽心胸,善用“绝对”/168

 ★一句“不容许”会浪费你的精力/168

 ★多使用“绝对”+正面话语的句子/19

10完整地把话说到最后能增强自信/171

 ★有头无尾的说话方式是缺乏自信的表现/171

◎第六章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1第一步需确立眼前的目标/174

 ★不拘泥于目标的内容,设定确实可实现的目标/174

 ★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175

2努力完成眼前的事情/1.77

 ★你现在正在学习的东西并不是无用的/177

 ★人生永不止步,我们一直在前进/178

 ★没有一段人生是单一的重复/179

5定期检查自己的成果并做记录/180

 ★记录能让你知道自己正在进步/180

4确立几年后的目标/181

 ★为自己设定可以写在简历上的目标/181

 ★目标只需随便说一说/182

5学习那些成功人士的做法/183

 ★你参考的成功事例的数量将决定你的成败/183

6舍弃不需要的东西能提高你的集中力/185

 ★追求“面面俱到”将无法发挥你的集中力/185

 ★根据事情对将来的影响来判断留下还是舍弃/186

7用“1秒规则”当机立断,朝前迈进/188

 ★“1秒规则”即用1秒钟时间做出任何决断/188

 ★“1秒规则”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你的集中力/189

8以喜悦和追根究底的态度对待错误/190

 ★对练习中犯的错误应感到喜悦/190

 ★对正式考试中的错误应感到懊悔/191

9不怕丢脸是提高成绩的动力/192

 ★羞耻是自然的人之常情/192

 ★带着羞耻感利落行事/192

·后记/194

试读章节

少量多次记忆法

不是“记不住”,只是“没记住”

首先从“记”这件事情开始说吧。

记东西有许许多多的技巧,如果你真心想要“记下来”,那么请不要忘记——要是认为自己记不住便不去记,那就永远也记不住了。

只要你能想到这一点,就能让自己从一个“记不住的人”变为一个“记得住的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记忆的效率也会因这一想法而截然不同。

请你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记住了不计其数的事物。例如从自己住的地方到公司或者学校的路线,漫画或者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朋友的名字等。

如果让你把记得的东西全部写下来,恐怕花费一辈子的时间都写不完吧!

这说明了我们的记忆力是相当了不得的,我们不可能记不住东西。其实我们并不是“记不住”,而只是想不起来罢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误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差。

所以,从现在起,当你觉得自己“记不住’’的时候,就请你对自己说:“要是认为自己记不住便不去记,那就永远也记不住了。”

记东西的诀窍是少量地记

虽说人的记忆力是强大的,可事实上,如果你囫囵吞枣地乱记一通,知识也很难保存在记忆中。

记东西也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少量地记”。

我们通常很想要一口气记下很多东西,但是,人能够一下子记住的东西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便是记忆力超群的人,要二次性记下大量的知识也没那么容易。

而且,要是手头上有一大堆不得不处理的事情,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味索然:“干嘛非得做这些事情不可呀!”这也是导致行动力下降的原因。

想象一下,假设有500道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要求在今天之内把这些题都做完,那么不只是你,估计每一个人都不会乐意。  要是换个要求,每天做20道题,那你可能就会有尝试的动力了吧?

记东西也是一样,能够保证锁住记忆的诀窍不是“一口吞”,而是“一点一滴”地消化积累。

在“一点一滴”中取得成果

只要“一点一滴”慢慢来,行动力就会不断涌出。有了行动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达到目标之后又会产生欲求,想要达到更多的目标。如此良性循环形成了以后,知识便积累得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学校的英语单词测验从来没拿过50分。我问那个学生:“你只用把单词记住就可以了呀。你为什么不想记呢?”学生回答说:“出题范围太广了,根本记不了啊。”

于是,我们决定“一点一滴”地划分出题范围,师生二人一起点点滴滴记单词。

结果,在下一次测验中,那个学生考了九十多分,并且在那之后的测验中又轻松取得了100分满分。

还有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记不住物理公式,所以我把考试最必需的10个公式以三个一组的形式让学生分别记了下来,然后在之后课上也对那些公式进行复习。等学生好不容易把十个公式都装进头脑里之后,我又增加了10个新的公式,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记。

如此反复,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记住基本公式,后来那个学生的物理偏差值从三十几提高到了78。

要记住“第一次接触的东西”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为了跨过这道障碍,就得减少一次性要记住的东西的量。

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增加了,记东西这项作业本身就会渐渐变得轻松起来。请大家一定要亲自尝试体验一下。P5-8

序言

父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老师

我第一次认识“东大”…这个词,大概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契机是母亲的话。

一天,母亲这样对我说:“贤一,京大这所学校很了不起,培养出的人才获得了诺贝尔奖呢。”

这些话让当时念小学的我决定以“考入京大,拿诺贝尔奖”为奋斗目标。

然而第二天,母亲又收回了前一天说的话,对我说道:“贤一,其实京大只排第二名,东大才是第一。”

虽然现在的我认为大学没有什么第一第二之分,但我当时还只-是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第一”这个词而改变了前一天做的决定,转向将“上东大”当作我的目标。

之后,到了小学二年级时,我接触了以斯巴达式教育[,’而出名的入江伸老师写的“入江补习班系列”,并由此成为入江老师的忠实粉丝,仔细深入地阅读了他的书。我从入江老师的著作<你也能进医学系>中得知了“东大理三”的存在。这个不可思议的名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使我将“东大理三’’定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院系。

我长大以后,“进东大理三”这一目标也从来没有动摇过。

从母亲口中听到“东大”的名字后过了十几年,高考落榜赋闲一年的我最终进入了东大理三。因此我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一句话会给年幼的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多鼓励、多表扬孩子

虽说将东大定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学校,但是我并没有开始为考东大做准备,例如去上补习班之类的。当时,群马大学教育系附属小学刚好有空缺,我不过是通过考试成了那里的插班生。

但是,学习是我从小就很喜欢的一件事情。

关于学习,我最久远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两岁的时候,父亲利用车牌号教我数字和计算。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母亲一起致力于“右脑开发教材”。同一时期,我喜欢上了以学习为题材的漫画和百科词典,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那时虽然只是个幼儿园小孩,但好像能看懂文字)。

我小学低年级时最热衷的就是看书了。在我看来,把学校图书馆或书店里的每一本书依次看个够是件乐此不疲的事情。另外,我还乐意每天都接触新知识,所以坚持一天不落地阅读报纸。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开始沉迷于电脑。

我那时喜欢夏普“PC-1500”的掌上电脑,差不多每天都去附近的电器店摆弄电脑。一次,父亲对我天天跑去玩电脑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买了一台电脑给我。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电脑生活。

不过,对小学时候的我而言,学习的动机并不只是单纯的“喜欢”,还包括相当强烈的希望受到别人称赞的念头。

因此,我在学校里的学习也是干劲十足,成天思索着如何取得好分数,或者怎么学才能在最少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果,并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可以说,那个时候的经验是我现在的学习法的基础。

凡事都会在反复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变得简单

举个例子,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每天都很早起床学习,驱使我这么做的动力是《奥特曼》。当时,《奥特曼》是早上播出的,所以我这样激励自己:“只要把这道题做完就能看《奥特曼》了。”

基于自身的这段经历,我现在指导学生说:“事先为学习找一些动力当作给自己的奖赏,你的学习就会进步。”

还有一例,作为电脑发烧友,我那时非常喜欢一本叫做《个人电脑时代》且以漫画《阿拉蕾》为封面的书,并且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

那本书是由一个名为“东大个人电脑俱乐部”的东大社团创作的,内容相当专业。我那时只是个小学生,当然不可能轻易理解那些内容,即使反复阅读,也依然云里雾里。

然而,我并没有就此放弃,不计其数地看了一次又一次,把书都快翻烂了。终于有一天,那些内容在我眼里变得简单起来了。这一经历使我在心中逐渐确立了一个法则——在反复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

我的学习法以“深入潜意识层面”为最终目标,本书中会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也是来源于我小学时候的经历。

当时我非常喜欢背书,但我发觉其中有些东西怎么也记不下来。

于是,不明原因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背书的过程。

然后我发现,能不能记住知识,归根结底取决于你是否在潜意识(真心】里认为那些知识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即使你有意识地认为某一知识是“必要”的,可是如果潜意识里觉得“不必要”,那么不管你如何努力也还是记不住。

我觉得这是备考学习中的一个障碍,便思考了许多能让人在潜意识里感知某种知识的必要性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我找到了“反复练习”和“逼迫自己进入切身感受必要性的状态中”(比如参加模拟考等)这样的学习法。

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称赞也应该继续用功

现在想起来,我念小学的时候,无论是对于学校里的学习还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的都十分用功。但是,随着年级往上递增,我对学校里的学习逐渐失去了热情。

如前所述,我的学习动机之一是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

然而,这个愿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得不到称赞的伤心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堆积了起来。

例如小学二年级时,我总是在课堂上拼命举手,老师刚说出问题,我就立刻口头回答。可是有一天,老师却对我说:“吉永同学,你可以不用回答问题的。”

不记得是几年级的事情了,有一次在暑假作业中,我费尽心思就数字电路的设计写了说明,但是却遭到了别人的无视与不认可,说我是从书上抄来的。

我当时比现在更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得不到称赞的经历使我开始一点点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对学习已经燃不起像以前那样的热情了。  而且,我母亲那时突然离家出走,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是导致我失去学习干劲的一个因素。

一心扑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也是件坏事

我初中就直接升上了群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读的是当地的县立高中。那两所学校都积极致力于学生的升学,而我则不顾学校功课,一心扑在自己喜欢的学习上。这种倾向在高中时期尤其明显。

我在学校的考试中曾经不及格,在英语成语之类的小测验中交白卷也是冢常便饭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对日语语法和句子结构感兴趣,对这些部分做了不少思考。我把所一哉老师的(日语思考的修辞学)反复阅读了无数次;至于数学,我看的是解析概论,做的是写有大学出题范围的练习册;英语这一块,我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畅销书单,就到东京都内的书店里订购来看(不过,那时的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订购之后等书店进书要花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时间)。

考进名校,智力是一方面,方法更重要

虽说我在学校里的学习失去了干劲,但是小学时定下来的“上东大理三”的目标依然没有改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因为没有专心备考而毫无悬念地落榜了。

不过,一所名为“代代木seminar”(以下简称“代semi)的预备学校当时有一种免费券,能让在日本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即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人免费听课一年。因为落榜考生对高考都有了思想准备,所以就算只是为了拿到那种免费券也能让他们努力复习。再次备战高考。后来,我总算拿到了免费券,进入代seml校本部的东大A班学习。

我是从自己居住的前桥这个地方到代semi去上课的,所以在复读备考的前半段时间里,我都是坐早上头一班电车上学,晚上坐最后一班电车回家。大概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往返的电车上看书的缘故,之前两眼2.0的视力都下降了,成了近视眼。

专业的讲师队伍果然名不虚传,我在代semi的课堂上常常恍然大悟(这一时期的经历在我担任补习班讲师和家庭教师时也派上了用场)。

不过,我在前期阶段理解了如何复习备考之后,后期就只选择一周两天的必修科目,剩下的时间都在家里自己复习。

在家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背书和加快答题速度上。

我把复读前期所学到的东西逐步背了下来,但即使背下来了,人也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我毫不松懈地反复背和记,以巩固记忆。

再者是加快答题速度。那时我对速度有极大的兴趣,就用田径专用秒表来记录自己的答题时间,倾力于提高解题速度。我当时的口头禅是“变成机器”,就好像把奥运会运动员当做自己的对手似的。

或许是缩短时间的训练带来的结果,我在代semi的高考模拟考中用18分钟做完英语题并获得了满分,用25分钟做完数学题并获得了满分,更有甚者,我在正式的高考中还创造了用30分钟拿到物理满分的记录,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这段经历使我发现,加快答题速度对于提高成绩很有效。从那以后,加快答题速度就成了我的学习法的重心。

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开始担任补习班讲师和家庭教师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的复读生活,终于要走上正式考场了。虽然我认为自己为备考复习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定的自满心理,但实际考完之后,我也没有把握自己一定能考上。

然后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我在公告栏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真的高兴极了。

于是,我开开心心地进入了东大理三。

但是,更大的挑战才正要开始。

之所以说是挑战,是因为我家里只资助我大学入学的学杂费,之后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由我自己来赚。

于是我就开始了补习班讲师的兼职工作。后来,我还在银行ATM机的告示板上张贴“家庭教师招生”的广告,同时也从事家庭教师的工作。

我选择教师这个兼职工作是因为其收入比其他工作要好,另外一大原因是我自己之前就对教授他人知识这件事情感兴趣。

最初令我对教授知识产生兴趣的,是小学时父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教育很重要。”受这句话的深刻影响,我开始把自己以一个接受教育者的视角观察到的“好的教授方法”以及“不好的教授方法”列成一览表(此行为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为止)。

而且,我还喜欢教朋友们功课。其中有好几个朋友曾经对我说:“你以后要是能从事教育工作就好了。”上了高中之后,我心里也逐渐觉得,授人以知识的工作可能真的适合自己。

而实际上,我尝试着担任补习班讲师和家庭教师后,发现自己对于教授他人知识这件事越来越得心应手。

通过教授他人知识而确立了自己的学习法

本书中对学习做了详细的解说,但我在此先简要地提一下。说到底,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只要凑齐了“懂”、“记”、“惯”这三个要素,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我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发现了这一点,并在落榜复读的那段时期里将其彻底付诸于实践,然后考上了东大理三。所以,做补习班讲师和家教的时候,我也指导学生采取“懂”、“记”、“惯”的学习方法。

然而也有这样一些学生,不管我怎么指导,他们的学习也仍然不见成效。为了究其原因,我对那些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了观察,注意到他们出于种种缘由而并没能实行上述学习法。可以说,学生确确实实地实行了该方法的时候就能出成效,反之则迟迟看不到效果。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专心研究如何能更容易地将“懂”、“记”、“惯”付诸实践,并不断地身体力行,逐步确立了现在的学习法。

在本书中,我将毫无保留地将通过自身经验确立起来的学习法介绍给大家。  那么就赶紧切入正题吧!在第一章里,我们来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顺利而确切地将提高成绩的关键——·‘懂”、“记”、“惯”付诸行动。

后记

好不容易写到了最后。停笔回顾,我觉得这本书似乎总括了我迄今为止的人生。

写作期间,我也想起了许多此前遗忘了的事情。而结果,我自己也成了老生常谈队伍中的一员。只是,说法及说辞因人而异,无法断言哪种说法或者谁的话比较有震撼力。

这本书的切入点是“学习法”。基于我成长的道路,我认为这个点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而且也符合当今社会追求好的学习法的时代背景,所以我觉得这次也轮到我来写点儿什么了,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虽然本书源于上述来由,但我依然希望它能够对各位读者起到一定的作用。

提高成绩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并且,人生也一定很简单,虽然有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人生必定不复杂。

感谢我至今为止遇见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