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改变了主人公匹浦一生的追求。他本是一个孤儿,自幼与姐姐一起生活。如果不是偶然间受到了郝维仙小姐的邀请,又遇到了冷漠刁蛮的埃斯苔娜,他的人生目标只不过是做一名与姐夫一样的优秀铁匠。从此,渴望成为一名绅士的梦想时刻在他的心头纠缠。当他以为梦想只不过是一捅即碎的泡泡,贾格斯先生的到来又将他拉回了拥有远大前程的美梦中——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将资助他成为一名绅士。难道是郝维仙小姐……《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本《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在四十九岁那年的十月起到第二年之间陆续发表的作品,以后他只写了一部《我们共同的朋友》,就与世永别了。所以这本《远大前程》可以说是狄更斯倾其精力写成的最后杰作。
本书描写少年皮普由于被意想不到的命运所操纵,而陷入不幸的境地,后来又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其中流露出的对世间少年少女的温情,总是令读者一掬同情之泪,而和书中人共悲共喜。
沼地
“怎么又会跑到这儿来呢?……”
刚满十二岁的少年皮普,胆怯地向四周张望。
这儿是伦敦泰晤士河的下游,在那湿漉漉的沼泽旁边,到处长满了有刺杂草,寂静而荒芜的墓地上,排列着许多墓碑;再朝后面望过去,是灰色的天空和广大无际而又阴暗的沼泽,除此之外,就只能够看到远处的破旧炮台,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旧绞首台,听说从前常将海盗的脑袋吊起来枭首示众。
这附近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那也难怪,这种地方恐怕连野狗也不敢接近。
皮普当然不会喜欢这里,何况听说还有拐骗小孩子的坏人和杀人凶手常在这一带出没呢!
可是,今天皮普在不知不觉中又跑到这儿来了……不,不单是今天,昨天和前天也来过……皮普每当遭到他那位喜怒无常的姐姐打骂时,总是跑到这儿来。
“爸爸!”
“妈妈!”
皮普把无处申诉的悲哀,在这寂静的墓地上尽情倾诉。
但是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不管他怎样哭泣,或者大声叫喊,那睡在坟墓里的父亲和母亲连一句“可怜的孩子!”也没说过。
皮普对于父母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因为他出生以后没有多久,他们便双双过世了。皮普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所以姐姐时常对他说:“你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当然,皮普是不会忘记姐姐的养育之恩的。
可是不但皮普常遭姐姐打骂,就连姐夫铁匠乔也不例外;当姐姐神经发作的时候,就会乱打乱骂。到现在为止,他俩已不知道吃了姐姐多少次苦头了。
姐夫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处处庇护皮普;但是只要姐姐一瞪眼,说出一句:“你想包庇这个小鬼来跟我作对吗?”他便立刻缩成一团,不敢再作声了。
因为这样,不论快乐或者悲伤,皮普认为只有在这个寂静的墓地上,面对父母的坟墓,才能够得到一点儿安慰。
“为什么爸爸妈妈竞留下我一个人呢?”皮普满脸悲哀地自言自语,同时他想,“如果父亲在世的话,礼拜天一定会带我到街上玩,看看耍把戏的,或者是去听听音乐……假如母亲还活着,她一定会做些美味的肉包子,让我吃个饱……”
想到这里,皮普突然愣住了。
“我真傻,这种事情想也无益,假如回家太晚了,准又会挨一顿打。”
不知道什么时候,黑暗静悄悄地笼罩了四周的大地,皮普因为心慌,就加快了脚步,顺着回家的路上走去。……他觉得走大路,到家一定会更晚,虽然长满刺草的沼地荒凉又潮湿,可是这条路要近得多,于是皮普决意取道沼地。他尽可能不去看破旧的炮台和骇人的绞首台……同时为了要忘掉恐怖,还一边大声唱着从前跟乔学过的歌曲来壮胆……
就在这个当儿,那片长得比小孩还要高的刺草突然窸窣作响,向左右摇摆起来了。
“哼什么!”
一个可怕而响亮的声音从草丛里传了出来。 “啊!”在吓得面无人色的皮普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个面目狰狞的大汉,这大汉年约四十,身上穿着一套肮脏的灰色衣服,脚上还戴着脚镣。
他深褐色的头发乱蓬蓬的,全身都是泥水,而且脚上血迹斑斑,好像有一只脚受了伤,拐了一下又用力站起来。他全身冻得直打哆嗦,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地瞪着皮普。
“别嚷!否则勒死你!”说着,他便伸出硬邦邦的手扼住了皮普的脖子。
“对不起!”皮普吓得惊叫起来,“我,我不晓得你躲在那里……才大声唱歌的,求求你,放了我吧。”
但是那个大汉根本不听皮普的话,而是粗声粗气地问道:“小鬼,你叫什么名字?”
“什么?”
“问你的名字!”
“我……我叫……叫皮……皮普。”
“吞吞吐吐的干吗?讲清楚!”
“我叫皮普。”
“家住哪里?指给我看看!”
皮普吓得站都站不住了,如果不讲给他听,不知道会遭到怎么样的危险?他只好用手指了一下家的方向。
“哼!喂,小鬼,你身上有没有带吃的东西?”
大汉边说边将手伸进皮普的衣袋里,刚巧皮普的口袋里还有碎面包片,他一抓到手便往嘴里塞,好像意犹未尽似的舔舔嘴唇说:“你这个小脸蛋儿看上去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干脆把你宰了吃吧。”
大汉的眼睛布满血丝,大概是饿慌了,直磨牙齿,好像要把皮普整个吞下去的样子。
“饶了我吧!”皮普拼命嚷着,“求求你,饶了我吧,不要杀死我!”
皮普合起一双小手,向大汉直拜。
“如果叫我做别的事情,我一定替你办到。”
“真的吗?”大汉终于松开手,用低沉的声音问,“真的肯听我的话吗?”
“是的,一定……”
“好。”大汉把皮普用力推开,说,“你家做什么生意的?”
“铁匠店,我的姐夫是铁匠,我没有父母,现在就寄居在那儿。”
“哦!那好极了。”
大汉看看皮普的面孔,又低头看看自己脚上那副铁镣,然后用像从地狱发出来的阴沉语气说:“小鬼,好好听着!”
“是,是……”
“你知道可以锉断铁链的锉子吗?”
“我知道。”
“你姐夫家一定有锉子的,是吗?”
“是的。”
P1-5
让经典阅读进入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
钱理群
北京大学教授
什么叫语文教育?就是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老师们带领着一批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的学生一起读书、写作、思考,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快乐,来感受到人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这就是语文教育,就是读、写和思考——所以,“阅读”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通过读书,青少年从原来一个本能的人变成一个文化人,由一个自在的人变为一个自为的人,人的成长就是通过读书来成长的。作为学校教育的阅读,不同于社会教育阅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经典阅读”。我经常讲一句话,我们要把整个民族和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给我们孩子,这个精神食品就指经典。因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让孩子从小接触经典,也就是让他站在巨人肩膀上,站在人类精神高地上,对他一辈子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的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某种程度上是陷入困境的。经典阅读其实遇到两方面挑战,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挑战,另一方面是网络的挑战。网络阅读当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否认。但是网络阅读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它的阅读是“非个性”的,是一个群体的阅读,是炒作的阅读;另外一个弱点是不能进行深度阅读。而“个性化阅读”和“深度阅读”是经典的特点。所以我们强调阅读经典,既是教育本质所决定,也是当下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决定我们必须要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分两类,首先是阅读原典。但是青少年阅读原典有一定困难,而且还有时间问题,因此经典的改写就有非常大的意义——它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引路人,当然这个“引路人”必须是高手。
这些年我提倡经典,跟许多老师讨论过现在孩子阅读经典适合的时间段: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孩子有四年时间。因为三四年级太小了,到初三要应试了。这是一段珍贵的时间。而且根据我的接触,在这四个年级里面的老师有很高的积极性,他们毕竟离应试教育有一点点距离,因此有这么一种可能性来推动学生阅读。所以我希望家长、教师都能抓住这段时间,挑选名家改写的经典读本,让孩子能够亲近名著,让经典阅读进入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
经典阅读分两类,首先是阅读原典。但是青少年阅读原典有一定困难,而且还有时间问题,因此经典的改写就有非常大的意义——它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引路人,当然这个“引路人”必须是高手……挑选名家改写的经典读本,让孩子能够亲近名著,让经典阅读进入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原作者都是名家,改写者也多是知名作家,例如:黄得时、林文月、苏尚耀、许文新、周姚萍、管家琪……他们都值得老师和家长信赖。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丛书里选书阅读,等于在世界文学园地里周游一遭,对全世界的文学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各民族几乎都有相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
——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林良
看着这些熟悉的书名,唤起我对少年时代阅读生活的多少回忆啊——这些在当年让我痴迷的书,让我废寝忘食地阅读的书!书中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告诉我:一个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诚实、正直,就要勤劳、勇敢,要永远追求美好的事物。少年时代的阅读,为我以后长长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在台湾历经六十年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台湾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我想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们也会喜欢它。
——苏立康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这套改写的世界名著,虽然不能替代原著,但是,让青少年了解名著,包括作品内容,人物个性,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细节,都是有开启意义的。改写者多是有文化底蕴的学者、作家,思想深邃,语言功底深厚,青少年可以从中习得语言,锤炼思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一定能为青少年所喜爱。
——步根海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