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中的《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第2版)》是对第一版进行增删的结果。删除的文字包括“法官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披麻戴孝与司法判决”两篇。增补的文字包括三篇,它们分别是:“乡村丧礼的逻辑”,“被告山杠爷:国家与宗族”,以及“司法角色的历史考察”。做出这种增删的理由是,较之于删除的两篇,新增的三篇能够更有效地阐明“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相应地,全书的结构、各篇的标题也做了新的调整。
喻中的《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第2版)》是一本法律社会学方面的书,强调实证性的研究,注意从真实生活中寻找法学理论或法学理论的生长点。《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第2版)》全书十篇文字中,主体部分侧重于社会实证,最后两篇侧重于历史实证。不过,无论是社会调查还是历史考察,目的都只有一个:更好地解释乡土中国的司法语境、司法逻辑、司法形态。
第一篇 乡村丧礼的逻辑
一、引子
二、乡村村丧礼中的行动者(一):临死者、操办者、亲邻长者
三、乡村丧礼中的行动者(二):乡村法师
四、乡村社会为什么排斥新式葬礼:行动者逻辑的再分析
五、乡村丧礼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功能与意义
六、结论
第二篇 乡村司法的图景
一、国家司法。民间司法.乡村司法
二、财产侵权案
三、人身侵权案
四、合同纠纷案
五、贪污案
六、驻村干部的办案经验
七、乡与村之间的“乡村司法”
八、一个法律寓言
第三篇 里心审判方式
一、为什么选择里心
二、里心审判方式的社会背景
三、里心审判方式中的法官
四、里心审判方式的主要特点
五、通过里心审判方式解决的典型案例评析
六、里心审判方式之关键词解读
七、行业媒体对里心审判方式的态度
八、从马锡五审判方式到里心审判方式
九、不昂贵的司法:里心审判方式的特质
第四篇 司法过程的幕后参与者
一、背景交待与问题意识
二、村民眼里的一起故意伤害案
三、为什么求助于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
四、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为什么积极参与司法过程
五、城里法官为什么尊重乡下父亲的意见
六、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参与司法过程的若干特点
七、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在钱权交易过程中的功能
八、从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之角度看中国司法状况
九、城里法官的乡下父亲角色中蕴含的理论意义
第五篇 送法下乡与案件制作
一、“送法下乡”的主语
二、调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一起玩忽职守案的诞生与侦查过程
四、检察机关为什么送法下乡
五、送法下乡与案件制作技术
六、无中生有:案件制作的另一种技
、从送法下乡与案件制作的关系看司法语境
第六篇 探寻私了之谜
一、为什么研究刑事领域中的私了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路径
三、私了是什么
四、为什么私了
五、国家对于私了的态度
六、私了与“公了”:合作与对立
七、私了的积极意义及其滥用
第七篇 法官的第二种忠诚
一、法官的两种忠诚与司法的两种效果
二、“16字审判原则”、“万次申诉”与司法的社会效果
三、法官为什么要表达对民众的忠诚
四、法官如何表达对民众的忠诚
五、忠诚于法律还是忠诚于民众
第八篇 被告山杠爷:国家与宗族
一、“找乡长不如找族长”
二、国家对宗族的态度
三、重估宗族权力的价值
四、被告山杠爷:一个隐喻
第九篇 吴经熊与马锡五
一、从古代中国的法律传统到现代中国的法律传统
二、从海外归来的吴经熊与生长在陕北的马锡五
三、吴经熊的法律实践及其法律思想
四、马锡五的法律实践及其法律观念
五、从吴经熊与马锡五之差异看中国现代法律传统的两翼
六、从对峙到对话:两种现代法律传统的未来
第十篇 司法角色的历史考察
一、在“司法一行政”关系中重新理解司法的角色
二、“行政兼理司法”的思想根源与文化理据
三、“司法兼理行政”的形成及其制度逻辑
四、“司法兼理行政”的利弊及兴利除弊的限度
五、结论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