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言
1.1 安全通信论的概念
1.2 安全通信论中的基本问题
1.3 安全通信的发展与通信及信息安全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1.4 安全通信论应遵循的基本研究方法
1.5 安全通信论的基本框架结构
1.6 小结
第2章 通信模型
2.1 引言
2.2 点对点通信模式
2.3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分类
2.4 典型通信网络分析
2.4.1 典型有线网络
2.4.2 典型无线网络
2.4.3 智能网和电信管理网
2.4.4 下一代网络
2.5 小结
第3章 安全通信论的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事件不确定性的概率场描述
3.3 信息的特征
3.4 信息量
3.4.1 自信息量
3.4.2 互信息
3.4.3 鉴别信息
3.5 系统与控制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3.6 安全通信中的基础理论
3.6.1 系统建模
3.6.2 Shannon保密定理
3.6.3 唯一解距离与明文规律性函数
3.6.4 保密通信的时效性及计算复杂度
3.7 小结
第4章 安全通信的实现之一——加密与认证
4.1 引言
4.2 加密算法概述
4.3 单钥制密码加密
4.3.1 流密码
4.3.2 块密码
4.3.3 单钥制密钥分配与管理
4.4 公钥制密码加密算法
4.4.1 公钥制密码体制的一般性原理
4.4.2 公钥制密码算法举例
4.4.3 公钥制密钥管理
4.5 认证技术
4.5.1 认证技术概述
4.5.2 消息认证
4.5.3 数字签名
4.5.4 身份认证
4.6 小结
第5章 安全通信的实现之二——安全通信协议
5.1 引言
5.2 通信网安全通信协议概论
5.3 互联网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
5.3.1 TCP/IP协议族的安全隐患
5.3.2 通信协议族中协议受攻击分类
5.4 通信网基于TCP/IP协议族的安全通信协议
5.4.1 接人层的安全通信协议
5.4.2 网间层安全通信协议
5.4.3 传送层安全通信协议
5.4.4 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
5.5 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协议
5.6 下一代网络的安全
5.7 小结
第6章 安全通信的实现之三——管理安全
6.1 引言
6.2 防止攻击的管理安全
6.3 检测入侵攻击的管理安全
6.4 复合式的管理安全
6.5 小结
第7章 安全通信的实现之四——非技术因素的保障
7.1 引言
7.2 安全保障概述
7.3 操作安全
7.4 环境因素
7.5 道德约束
7.6 法律规章
7.7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