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一本史学名著,它给史学家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历史的方法,所以被史学家们所推崇。但它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的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文学性很强,所以也被文学家们所推崇。大概能受到两个领域所敬佩的人,在史学上,除了司马迁恐怕没有第二人。
《史记》中最好看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物传记的部分。历史是浓缩的社会和人生,而《史记》是给人以血肉和灵魂的历史。一句“苟富贵,毋相忘”的人性坦言,几乎成了人活一世的理想。翻翻几千年的历史,倒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其实,司马迁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我看来,能自成一体、自成一家、不循规蹈矩的人,差不多就是英雄和天才了。
《史记(畅销升级版)》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的近三千年历史。《史记(畅销升级版)》作者司马迁才华横溢,行文之间爱憎分明,使全书充满了艺术情趣,让人读起来既有史实的龟鉴,也能像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沉浸其中。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五帝本纪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五个圣明的帝王,他们依次是黄帝、颛顼、帝喾以及尧和舜。五位帝王一生鞠躬尽瘁,带领子民与自然和暴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
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开始于他们的一个个动人传说。黄帝一生从戎,以武治国;颛顼聪慧通达,开疆拓土;帝喾以德治民,普施恩泽于百姓;尧帝宽容大义,首创禅让之礼;舜帝忍辱负重,谨守孝悌之义。太史公追根溯源,用竹简记载下这些朴素而从容的智慧,作为华夏民族博大民族精神的开篇。
五帝本纪
黄帝平诸侯
原文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成来宾从。
◎各大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苍生,神农氏却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黄帝习兵练武,征讨了那些不朝贡的诸侯,其他各诸侯才都前来归从。
史记故事
轩辕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因崇尚黄色,故称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时头脑伶俐机敏,稍大后就更加睿智练达,对任何事物都看得十分清楚。
到了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四方诸侯离心离德,互相征战,炎帝经常出兵镇压,诸侯于是都去投奔了黄帝。后来黄帝在阪泉之野大败炎帝,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凡是不顺从的部落,他都带兵去讨伐。
当时有一个名叫蚩尤的九黎族首领,十分强悍。他手下有九个部落,八十一个小头目,他们个个都铜头铁额,有猛兽的身体,以吃沙石为生,还会制造各种刀戟弓弩等兵器,号称“铜头铁臂八十一兄弟”,凶猛异常。蚩尤不听从黄帝之命,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略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于是黄帝征调各地诸侯的军队,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蚩尤总是利用气候的变化偷袭黄帝,而黄帝的军队则把蚩尤围得水泄不通,双方军队战战停停,整整对峙了七七四十九天。
黄帝平时驯养了各种野兽,胜负难分时,他就放出这些猛兽来助战。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军队的冲击,再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于是抵挡不住,就纷纷败逃。黄帝率兵乘胜追杀,忽然间天昏地暗,浓雾迷漫,原来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黄帝苦苦思索后,根据天上北斗星的斗柄不转动而斗底转动的原理,造了六架“指南车”。每个车上安装一个假人,一只手直指南方。打仗时,迷失方向的军队只要一看指南车所指的方位,就能很快辨别出东南西北。黄帝驱动“指南车”,带领兵士,沿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最终捉住并杀死了蚩尤。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他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黄帝的一生是在军旅中度过的,他南征北战,从来没有固定的住所,吃住和普通兵士一样。当时百姓的食物获取量时少时多,大家只能平均分配着吃,才能保障不因饥饿死亡而减少人口。黄帝作为中华五帝之首,事务繁忙,却跟他的臣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平日食不果腹,只有战争时才得以饱餐一顿。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的妻子嫘(lei)祖还教妇女们养蚕、缫丝、织帛。黄帝死后,葬于桥山。
五帝本纪
尧舜禅让
原文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名叫虞舜的单身汉,流落民间,他应该可以胜任。”
史记故事
尧在位七十多年后,已无力处理联盟的事情,就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他的职位。于是他召集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部落首领放齐首先发言,他认为尧的儿子丹朱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身强力壮,很适合继承尧的位子。尧听完放齐的话,略作沉思,严肃地说:“不行,他虽然是我的儿子,但好吃懒做,争强好胜,且喜欢贪小便宜,既不大度,也难以服众。在自己部落中都不能赢得大家的拥护,哪里有能力领导所有部落呢?”
P6-9
司马迁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人生故事,都和这本辉煌的巨著《史记》有关。能忍天下苦,必能为天下文。它是中国的古典名著、文学名著、史学名著,被后人称之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高度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评价客观、准确、形象。
《史记》是一本史学名著,它给史学家们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历史的方法,所以被史学家们所推崇。但它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的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物传记的写作方式,文学性很强,所以也被文学家们所推崇。大概能受到两个领域所敬佩的人,在史学上,除了司马迁恐怕没有第二人。
《史记》中最好看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物传记的部分。历史是浓缩的社会和人生,而《史记》是给人以血肉和灵魂的历史。一句“苟富贵,毋相忘”的人性坦言,几乎成了人活一世的理想。翻翻几千年的历史,倒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其实,司马迁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我看来,能自成一体、自成一家、不循规蹈矩的人,差不多就是英雄和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