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那年,村里学校来了一位师范生,他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我少女时期潜藏的写作天赋就是被他大大地激发出来的。我写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班里传阅。那时,有了文学梦的我开始记日记,期望有朝一日能成长为一个女作家。初三毕业那年我顺利考上高中,当时村里还没有一个人能去县城上学。
石淑芳编著的《山女的世界下着雨》是一部由一位生活在山区的农家女从历时十七年间共计八十五本日记中,节选出来的自传体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女的世界下着雨/双百大地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淑芳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上初中那年,村里学校来了一位师范生,他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我少女时期潜藏的写作天赋就是被他大大地激发出来的。我写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班里传阅。那时,有了文学梦的我开始记日记,期望有朝一日能成长为一个女作家。初三毕业那年我顺利考上高中,当时村里还没有一个人能去县城上学。 石淑芳编著的《山女的世界下着雨》是一部由一位生活在山区的农家女从历时十七年间共计八十五本日记中,节选出来的自传体小说。 内容推荐 石淑芳编著的《山女的世界下着雨》是一部由一位生活在山区的农家女从历时十七年间共计八十五本日记中,节选出来的自传体小说。 《山女的世界下着雨》的主人公乙叶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在经历了上学梦的破灭、国企私企打工的困顿和最终待在农村结婚生女的平凡人生之后,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出一本书,圆自己的文学梦。乡民的讥笑,家人的不理解都没有动摇她的信念,她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困苦、生命的感动、对世事人情的记录、思索都写进了日记里,这一写就是十七个年头。恶劣的写作环境给她留下了满身疾病,为躲讥讽,她更是像打游击一样躲到苹果树下、柴棚里、山顶石头上去写作。她从来不曾停下笔,虽然构思不甚巧妙,但就是这种坚持和毅力,主人公呈现给我们的是率性的真善美,是大地深处的不屈不挠的民族魂。 目录 第一部分 :上学 作文课引出作家梦 窑洞里不该出生的女娃 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新书的味道 雨是敲在人心上的愁鼓 女孩不是扫帚星 新房起,窑洞依然依恋 苦命的蒲公英 我是雨中的微尘 不爱放牛爱读书 你的笑意是我永远的电影 生命中盛开的幽兰 刺槐林中的小白杨 黑煞神爷爷 呆子的梦想 叫声爸爸泪千行 绷断的琴弦 成泪腌皱心 房子美还是女梦美 一片忧伤的云 第二部分 :打工 走在城市的边缘 土鸡蛋和洋皮鞋 小小伊甸园 最美是支持的声音 穿过生命的峡谷 城市不属于我 父爱究竟有多深 家乡的月光是我的经典 我的方向在哪里 冷冷的星 心不冬眠 说给上帝的自语 欲飞难飞 悼念母猪 走出山村寻新路 要当乡土味儿的琼瑶 底层挣扎的艰难 发酵的酸菜缸 我的未来不是梦 小鸟的思索 爱是什么 小草的柔情属于谁 女人是泪做的 走出去一片天 生活是一团麻 增添对抗命运的刺 读书不当钱花 天赋没啥用处 夜幕下的祈祷 丑蝴蝶 苦难给自己诉说 生日劫难 个性英雄帮我告别 退婚要走我的路 上演“舌战群儒” 再现“英雄救美” 享受文化盛宴 月亮是我好朋友 黄河作证 醉酒不解心结 婚门帘上题诗词 咒语随行 女儿身不是金 第三部分 :成家 嫁结不留痕 是花就会开 上天赐我一个女儿 油灯下抄字典 我的身体没有春天 女儿的名字会飞翔 立体的网 诗歌的项链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随风飘零 为文学而憔悴 哭泣的树 久旱无甘霖 山女种的苦瓜 男人不是一棵树 挨打的核桃树 情书惹的祸 遗落田边的一棵谷子 苹果园,我的生命路 逆风的小鸟 文梦如花 蒙头的向日葵 人不能仅靠麦子活着 世事风雨,凭什么靠女人身体来抵挡 贫穷是一根刺 到底种啥才能富 文梦难做 父亲不享天伦乐 石头,请相信我 让我的问候停留在风中 村干部的烦恼 孕检历险记 没有翅膀的蝴蝶 向福山祈福 文学阵地的坚守 红雪飘飘 果树不结果子多好 校园如昨 为诗情长翅膀 两点之间,梦幻最短 裤兜里的手 寒冷的浮萍 影子是知已 泥巴蛋糕 好梦是安慰山女的希望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上学 作文课引出作家梦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 今天,终于开始上作文课了。 不用拿眼睛看,我的作文放在全班作文的第一本,这在人初中以来已经形成一种惯例。从上课铃声响起,我的心就怦怦跳,像几十只小兔在抓挠,我把胸口抵住桌子,免得心蹦出来。朝窗外望去,那几棵碗口粗的杨树兴奋地拍着绿叶的巴掌,树上几只麻雀焦灼不安地跳来跳去……我在等待那张肤色略白、脸庞俊朗、嘴角挂着一丝难以言传的微笑面孔的出现。我在这张笑脸前略显紧张,因为我不知道身上有什么怪怪的东西招他注意,更害怕我的作文出了什么偏差。 心跳戛然而止。我的眼角已经感受到他走进教室时脚步的力量,我读到他表情之外的许多东西。我们这里很苦。很多老师嫌伙食差,那位秃头驼背的老校长就三天两头出去找做饭的大师傅,在换人的过程中就停了炊。他就升火自己做饭,煤不好,常常灭火,我看见他趴在炉子口眼泪汪汪地吹火,脸上挂了灰也不知道去擦,匆忙夹了书来上课,同学们见了就哄笑,他也跟着笑。一次从他的住室传来一股烧胶皮的臭味,我匆忙去告诉正准备开会的他。他开锁进屋,一双崭新的球鞋在火炉上烧得冒烟儿,我忙去抢,那鞋已经四分五裂,我惋惜地捏着它的骨骸,他说小心烫手…… 这里的生活和教学条件远远比不上他生活的县城,但这并不影响他嘴里说出新鲜的词汇和动人的典故,这些句子和故事像淙淙泉水带着音乐般的节奏叮咚弹响在我心里。他阳光般的笑容和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使我觉得他像我的大哥哥,而不是老师。 从小,我就非常渴望有个大哥哥能够保护我。父亲常年在外,他对我的感觉只是一个恍若隔世的陌生词语。两个弟弟都小,吃穿什么都要让着他们,他们要是不高兴了,就吱哇哇叫着来打我。一次小弟在灶火灰里埋了几个土豆,放学回来闻到灶火一股扑鼻的焦香味,我撅着屁股用铁棍钩着灰里的东西,冷不丁弟弟来抢,他拾起一个赶牛的鞭子在我背上抽了一下,一下就把我的魂抽飞了,我扔了土豆回房去哭,眼泪流了几箩筐,也没人来劝,母亲还笑。全家只有一双雨鞋,所以只有弟弟穿,我穿着土布鞋踩着泥浆去上学,写作业的时候两只脚在鞋里滑来滑去扑哧哧地响,像踩着泥鳅。如果天上掉下个大哥哥多好啊,不仅什么东西可以让着我,还可以听我哭,看我笑。我会讲故事,女同学听我讲故事把眼睛都瞪直了,有时候把她们和我自己都讲哭了。 可我没有哥哥。我有一个表哥,大我几岁,正上高中,过年来我家时老坐在墙角,和他搭话就红脸,比大姑娘还害羞,真没劲,连路遥都不知道。我的老师就不一样了,什么都知道。他的房间桌子上堆满了书,什么《一千零一夜》、《红楼梦》、《简·爱》、《巴黎圣母院》……多得我说不清。有一把亮闪闪的口琴,我拿起一吹,嗡嗡的,老师就咧嘴笑。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像老师一样有书桌,拥有这么多书,简直羡慕死了,有这么多书的人会不知道世界上什么事呢?听别的老师说,他常熬夜,这我能看出来,他眼睛有时候像兔子那样红巴巴的,那没睡醒的样子在我眼中更好看——如果我有书,也不想睡觉! 教室里原来的喧闹声像被谁摁了停止按钮,静得听见我的心有节律地跳。呼啦……呼啦,他在翻作文本,我埋头看我的书,书却在我眼前化成一片白纸,我猜测他在看什么——第一本作文,那肯定是我的。 “同学们,改了你们的作文,对我印象深刻的是你们还没有完全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要有一双独特的眼睛,来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你们当中有的人太教条化了,有的完全靠抄袭,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说到这里,他嘴角自然地开启但又忍住了,眼睛里的笑却没有完全退去,把他的整张脸映照得风采宜人,像四月间晴暖的天气。望着这张脸,我像站在五月的麦田,看随微风起着波纹的麦浪;像蝴蝶欢快地飞旋到一簇香气四溢的花蕊前;像躺在空阔的原野,看自由舒卷的流云把我的思想带到远方……我眼前的脸让我心醉,头晕——我不知道我的同学写了什么样的作文,招来他这么忍俊不禁的可爱笑脸。 “下面我朗读一篇作文《彩色的秋风》:‘秋风是黄色的,你看它把菊花吹得黄澄澄;秋风是红色的,你看它把柿子吹得红艳艳;秋风是白色的,你看它把棉花吹得云朵一样白生生……”’念完作文的老师习惯地搓着手,把他细长的手指揉得骨关节叭叭地响。“听完了,写得怎么样啊?”教室里静的听见窗外的树叶欢笑声。“好……写得非常好。”老师的语音在寂静中透着力量地回响:“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可以用独创的目光观察她眼中的世界,嗯,是个当作家的料。”我的脸突然一下子感到火烧一样热,从额头到心头。老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我想我的脸一定不顾我的理智在警告镇定的命令,一下子红透了。 想当作家的理想只在潜意识里流动,从没在纸上嘴上显露,特别是今天的公开场合被说穿。文学在我心中太神圣了,神圣到是我心中一片不被人闯入的净土,我暗恋文学,期望有朝一日真的嫁给心爱的文学,今天的脸红,是我心事被揭穿后献给文学的第一个羞颜…… 照例,我的作文被老师念完后,要嘱咐我重抄一遍,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栏中,那上面已经贴了我的几篇作文,风从破门窗外挤进来,把它和墙上的学习标语翻得哗啦啦响,也把我的心翻得哗啦啦响——我最高兴抄作文去那里张贴,可是脸上却不挂高兴的样子,看着吧,我会写得更好…… 下晚自习的铃声响过,我像欢兔一样快速地掠过几个女同学,她们几个勾肩搭背叽叽咕咕,不知又在议论谁的不好。推开家门口的木篱笆门,院子里没有灯光映出,母亲一定睡了。月亮在远处瞪着好奇的眼睛看我,当淡淡的云圈在它身上划过时,它就羞涩地合了眼。想起今天老师讲过的一句古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哇!这样的感触和对仗太伟大了!我喜欢月亮,它像老师的脸——亲切、祥和、神秘,肚子里装着倒不完的珍奇。P1-3 序言 去年参加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论证会,在河南作协推荐的作品篇目里看到石淑芳的写作大纲,作品名为《山女世界下着雨》。石淑芳是一位农村妇女,少女时代因作文课点燃了写作热情,从此与文学结缘,立志当作家;也从此坚持阅读和写日记,为当作家磨炼基本功。十七年里她写下八十五本日记,她准备用这些日记作为素材,整理出一部自传体小说。 说实在的,我为这八十五本日记感动了,甚至讶异。我们都知道农村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也知道十几年前她们普遍的生存境况,当城乡封闭被打破后,农村妇女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她们的淳朴天性也在被时代生活迷漫的物欲所侵蚀,而有这样一个山村女子,竟十几年痴心不改地迷恋阅读和写日记。八十五本日记啊,仅凭记载的岁月痕迹就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民间文学了。在会上,我和广东作家吕雷积极建议将这部作品推荐给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央六部门发起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专门为扶持农民作者提供出书机会,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编辑们又不遗余力地在四处捕捉农民作者的信息。一切正逢其时,圆了一位山村女子的文学梦,也成全了我们作为职业文学工作者的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作品出版之前,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女编辑牟洁约我为书作序,八十五本日记又浮现于眼前,平心而论,感动归感动,日记变成小说,我对它的文本价值未敢有特别的期待。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接触过不少痴迷于文学的农民作者,他们在写作上的投入往往比有职业有工资的城镇文学爱好者做得更彻底,有人为实现文学梦几乎不顾生计,然而可敬可佩的志向和毅力并不都与写作成就成正比。 但读完这部二十余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后(阅读时我的情绪始终是被调动起的),我忍不住给牟洁打了电话,很激动地讲这部作品让我激动的种种,很多细节,很多人物,很多语言,我一一尽数,它们都活跃在我脑海里,保持着足够的新鲜。 自传体小说既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更应是具有认识价值的艺术创作,如果作者只耽于个人经历的流水账或心理伸张,再猎奇也难与读者产生审美共鸣,何况一个人如何追求“文学梦”也并非猎奇题材。我很高兴看到石淑芳在处理自传与小说关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尽管她最想张扬的是自己追求“文学梦”的人生轨迹,也想把“文学梦”价值化为一种奋斗理想赋予作品主题,但这部作品的内涵却远远超出了“烧火婆娘文学梦”的涵盖,主人公草儿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女性经验、乡土生存经验,与“山女世界下着雨”很契合。 “文学梦”贯穿始终,但整部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前面我对牟洁所说,是草儿以体验者和叙事者给我们讲述的那些生动的人生故事,它涉及家族、生育、婚姻,爱情、离乡、打工等等打着鲜明烙印的乡村记忆。很多人物仅在草儿的时间中穿行一过,却留下了丰厚的人性经验。 所以我认为,“文学梦”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段。文学是草儿进入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把点燃草儿“文学梦”的作文课看成是她最初的人生开蒙。如同成人礼的仪式,在文学的帮助下,这个山村女孩感悟到了生命是有意义的,并学会了谛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从此文学也必然影响她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选择。的确如此,怀着文学梦的草儿与众不同,她要追求一个不同凡响的生活,渴望向世界和他人倾诉。但现实生活中她毫无特别之处,生活在最底层,农村妇女在体力上精神上,在社会上家庭中承受的一切,她都无幸避免,文学并没有给她带来改变现状的实惠,反倒让她像做贼一样,像欠了别人一样,躲着藏着读书写日记。草儿始终有写一本书的冲动,除此之外,真看不出她内心藏着有朝一日出头的野心,或期盼苦尽甘来。那么,这个梦通往哪里呢?除了宣泄(写书是宣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还有抗拒(女性对压抑的精神生活的抗拒)。草儿也好石淑芳也好,既然她们的心被文学点燃了,她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就变得异常敏感,在缺失状态下的精神饥渴也异于常人,’比如草儿设想了无数次与父亲谈心;也无数次试图获得重男轻女的母亲对她的关注;她病着,却想象见到暗恋的老师时自己是个威严而妖媚的女警;她满怀深情给近在咫尺的丈夫写信.又撕掉……文学是在帮助她们抗拒生存的缺失感,在阅读和写作中缓解掉对生命的热爱及至爱人而不能的焦虑。文学之于草儿,也是她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我看来,视为信念也好,精神支柱也好,草儿的“文学梦”,实在是卑微的人生追求美好理想而乞助的一种力量。文学成为了她的宗教。作品中草儿读书和写日记的种种情状描述,让我们看到了那几近苦行僧般的精神。也可以说,文学是所有灵性女子能够为自己找到的唯一宗教。因此这是一部将女性的生存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作品。 一个人因文学而有了丰富细腻的情感、敏锐的目光,她便可以把所有经历的人和事都变得鲜活,有温度,有人性的温润,讲叙与众不同。在作品里面的草儿如此,在作品外面的石淑芳也是如此。 从作品的自传因素说,这部作品浓缩了石淑芳十七年的艰难跋涉,十七年是一个很漫长的岁月,让少女变成女人,女儿变成母亲。石淑芳便是把“文学梦”从少女做到人母,她说,“文学梦并非想象谁都可以做。但我能够对自己说——我天天在做。哪怕它对我这种境况的人来说,仅是白日梦,是我洗衣服时泛起的一个肥皂泡沫……” 我欣赏这句话,这个态度。与功利目的无涉的理想,是会让所有的梦、所有人的梦,都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随着身体一寸一寸地长大,再一同慢慢变老。梦是为了让生活中的美满或不如意都变轻,变到人能承受。 现在,石淑芳的梦想实现了,想到她苦行僧一般的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我真为她高兴。这部作品打动了我,因此我还要向她表示感谢。在作品里,石淑芳不止一次借主人公草儿之口表示写书的愿望:“我要写一部献给农村妇女的小说”;“我写一本书,我要在我将要写出的书里倾诉我对日子的看法。”全国有很多作家在写农村,写农村女性,写农民对日子的看法,而这部作品让我们倾听到了一位山村女性倾诉对日子的看法,我相信它为我们的文学带来了一股鲜活的经验。 石淑芳是幸运的,十几年的阅读训练、八十五本日记打底的写作训练,到底没有辜负她,看:她渴望倾听,便有了能够倾诉的能力;她渴望展示山村女子的内心世界,便也有了能够描述这个世界的能力。 后记 我家院门口有一堆木头,这些木头充当着栅栏,围院墙一周。其中一截木头我看不出它是什么木头,深褐色的木头身上,密密麻麻地生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耳,只要一落雨,这些木耳便蓬勃生长,供我在雨天的日子采摘。一年两年,只要有雨的日子我就有木耳佐餐,这仿佛是一截神奇的木头。家人有一天翻动它,在它身上又覆盖了几段木头,可它依旧不改结木耳的初衷,重压下的木耳似乎结得更大了些。 我是一个山女,每天干的活是给庄稼锄草,给果树喷洒农药。与所有的写者一样,我生来有种倾诉欲望,对所有事物敏感,特别是人世的悲欢。我的这种倾诉在身边找不到知音,我的触角像蜗牛,伸出去找不到应和而是碰触,我就会缩紧身体。 我的倾诉不像别的女人,在唠叨家常时,一股脑儿吐露给别人。为保护自己的敏弱,我始终沉默缄口。直到后来我找到一种最为恰当的方式:文字。写是我与生活的衔接和对应。我很喜欢这种方式,从冬到夏。 院门口的那截木头,结层出不穷的木耳,仿佛谁在它身上点下菌种一样。我源源不断、层出不穷地写出文字,或许是上帝在我身上点下什么文缘,纸笔陪伴我所有农闲的日子。 连绵的大山,奔流不息的小河和远处静默的苹果园,这些构成我单调沉闷的家乡。可是如同父母,抱怨无法阻挡内心的血脉联系。我相信我还是爱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忧喜,见证我的成长,我应该感激它们,恰是内心与它们的碰撞,激扬了我的抗争叛逆意识,也带来思索后的灼灼文字。 我在山里见过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结一朵怪里怪气的花,我并不认识它,我想走出大山,给植物学家看,定会给它下结论。 如同我区别于其他妇女,不做针线活而热爱写作一样,我的写,暴露在作家和编辑面前,我窘促、不知所措,等待他们的评判。可幸可喜的是他们看到我的颜色,给我肯定。他们读了我的文字就了解了我,熟悉了我,一直看到我的心底。我从大山走出来,带着一身泥土味儿,获得的鼓励让我对他们心存敬仰。感谢中央六部门提供这个“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的双百工程,让农民的内心世界有了展示的机会。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牟洁老师和给我作序的高叶梅老师,还有许多我不认识但却为我出书付出辛苦的人! 我是一个山女,我没有太多的文化,外面的世界很大,大世界中的您读了我的文字,如果读懂了我,那么为了这份爱、这份保护和这份共同的文学情节,我会继续写下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