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49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姜晓东编著的《千字文故事(汉俄对照)》以汉俄对照的形式,精选出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出来,通过本书,向全世界广大的读者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观念。书中的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
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和青少年,也适合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初步接触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
《千字文故事(汉俄对照)》由姜晓东编著。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梁朝人编写的,4个字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所以称为“千字文”。
《千字文故事(汉俄对照)》根据《千字文》,精选一些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
仓颉造字
原文:
shi zhi wen zi
始制文字
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黄帝时代,人们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开始造房子、缝制衣服、制造车子和船、使用弓箭,等等,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进入了文明时代。而这个时代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创造了文字。据说,汉字是由仓颉(jie)创造出来的。
仓颉是黄帝的一个部下,他的相貌很奇特,脸上长着四只眼睛(也有人说是六只)。黄帝让他负责管理部落里一些重要的事,比如牲畜的数目、食物的数量、祭祀活动的时间、人口的增减,等等。开始的时候,仓颉采用以前的人们流传下来的办法,叫“结绳记事”,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各种事情的变化,用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不同的事,用绳结的数目表示牲畜、食物等的数量。可是时间长了,事情的变化越来越复杂,打的绳结就显得不够用了,经常会发生错误。
怎么办呢?仓颉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想到了用刀子在竹子或木头上刻记号,取代了打绳结的方法。但是,用刀子在竹子和木头上刻画牲畜、食物的形状,需要花很长时间。为了寻找一种简便的记录方法,仓颉冥思苦想。
有一天,他跟部落里的人一起去打猎,在地上看到各种动物留下的脚印。各种动物的脚印各不相同,有经验的猎人就一一指出,哪个是鹿留下的,哪个是羊留下的,哪个又是老虎留下的。仓颉忽然受到启发:为什么不用脚印这样的简单符号来代表一种动物呢?同样的道理,其他的事物也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呀!他高兴极了,马上开始研究能够代表各种事物的符号。他仔细观察身边各种事物,观看太阳、月亮、星辰的形状,远望大地山川起伏的形状,还留意乌龟背上的花纹、小鸟留下的足迹,等等,给各种飞禽走兽和身边的事物都找到了合适的符号。这时候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事情变得很繁杂,仓颉尝试将已经造好的符号组合起来表示复杂的事物。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汉字。
仓颉试着用他造出来的文字记录自己的工作,效果非常好,每件事情都管理得又快又准确。黄帝对仓颉的工作成果很满意,向他仔细了解他的发明创造。仓颉把他造的字献给黄帝,黄帝大加赞赏,让他把这些文字及其使用方法传授给其他人。渐渐地,大家都开始使用文字了。
仓颉发明文字,贡献很大,黄帝就任命他为史官,专门记录历史。
人类发明了文字这件事传到天上,天神知道人类将很快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于是,他就从空中像下雨一样降下各种谷物,提醒人类不要只顾着高兴,还是要注意粮食生产,以免将来挨饿。而鬼怪们听说这件事后,担心人类用文字记录下它们的样子和罪行,它们再也无法躲藏,于是一个个害怕得哭起来。安静的夜晚,到处传来鬼怪们的哭声。
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创造出文字的先民的尊敬。
P2-5
中国古代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多种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以使学生加强修养,增长智慧。《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学琼林》就是这些蒙学读物中的佼佼者,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认识汉字,并对他们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这些蒙学读物内容简单,通俗易懂,读起来很像歌谣,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这些读物是对他们一生影响最大的书籍,他们通过这些读物认识汉字,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受到品德教育。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喜爱和重视这些蒙学读物。
上面提到的四本书中,《千字文》产生最早,是南北朝时梁朝(502—557)人编写的,4个字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所以称为“千字文”。
《三字经》产生于宋代(960—1279),并经过后人的修改。它每句3个字,所以叫“三字经”。全书总共约500句,其中讲的许多观念和道理,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三字经》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修养的必读书目,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
《百家姓》也产生于宋代,是有关中国人姓氏的启蒙读物,采用4个字一句的歌谣形式,共计568字,介绍了504个中国人的姓氏。
《幼学琼林》在这四本书里产生最晚,是明朝(1368—1644)人编写的。它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是一部小型的自然和社会百科全书,所以有人说“读了《幼学》走天下”。
这些书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其中提到的那些隽永、生动的故事,令读者印象深刻。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从上述四本书中精选出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出来,通过它们,向全世界广大的读者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观念。书中的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
这套丛书不仅适合儿童和青少年,也适合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初步接触中国历史文化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