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编著的《体制内外》是2014年最触及中国社会百态的世情小说,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最直观的深层思考,终极结构体制变革内幕,逐层说清“体制人”、“寻租者”心结的解密书,国企转制、权力失衡、破产清算、社保并轨、巨额资金不知去向、政府官员插手改革路线之争,知名作家百合,撕开体制改革最后的神秘面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体制内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百合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合编著的《体制内外》是2014年最触及中国社会百态的世情小说,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最直观的深层思考,终极结构体制变革内幕,逐层说清“体制人”、“寻租者”心结的解密书,国企转制、权力失衡、破产清算、社保并轨、巨额资金不知去向、政府官员插手改革路线之争,知名作家百合,撕开体制改革最后的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百合编著的《体制内外》讲述了:北方某地大型国有人参企业面临体制改革,巨额资产引来各方势力垂涎。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参场领导、企业职工……都陷入这场巨大的变革中。新任场长典宏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的抉择,与此同时,他的同班同学们经历十几年的变迁,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们也拥有了各自迥异的人生经历。是延续旧的制度苟延残喘还是壮士断腕焕发新生,是与现实随波逐流还是遵循自己内心的良知。典宏伟该何去何从。他又该怎样和自己的同学们迈过这场体制交换与变革的难关。 延续十年的权力博弈,涉及巨额国家资产的体制变革,五名“体制人”的人生历程,著名作家百合2014年重磅巨作,逐层揭开“体制内外”的终极秘密。《体制内外》勾勒出一个巨型国有企业体制变革的浓墨重彩的画卷,也用尖锐的笔触折射出当前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后最真实、最直观的社会百态。 目录 第一章 同学会的秘密 第二章 体制的问题很复杂 第三章 集资风暴 第四章 无言的社保 第五章 场里来了调查组 第六章 边界纠纷 第七章 动员大会很成功 第八章 各路“神仙”齐过海 第九章 改制进入“深水区” 第十章 地下路线 第十一章 方案出台很艰难 第十二章 切蛋糕是个技术活 第十三章 尘埃落定 第十四章 陡然的风雨 第十五章 “终结”的大局 试读章节 同学会上,几杯酒下肚,如同注入了热动力,升腾起热浪,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郑介东找准时机,开始讲他那个屡试不爽的段子。 “我们集团的主打产品大力参,壮阳效果奇佳。喏,就是这个品种。”说着,他扬起的手上变戏法一样多了一盒精致的大力参,晃了晃那开了一面透明天窗的条形盒子,接着说,“我有一次把这人参放进锅里煮面条,你们猜,怎么样?” 郑介东讲到这里停顿下来,用诡秘的眼神扫视着围在餐桌旁的十几位老同学,他的目光还在几位女同学脸上顿了顿,嘴角略有些上翘。 大家都显出努力思索的样子,典宏伟淡淡笑了笑,他听郑介东讲过这个段子,当然知道这小子是在卖关子。他相信在座有一半人也听过,但大家像商量好一样,谁也不说破,不说破就是厚道,就是捧场。试想,谁愿意遇到这种情况:读一本侦探小说,正看到紧要处,先前的读者在一个隐藏很深的名字下画了横杠,或者加了个旁注“就是他”。不加杠线,不加旁注也就罢了,大家还能拿出佯装不知苦苦思索的表情。看来,郑介东在这次校庆活动中,又要赢得更多面子,赚到足够的知名度了。 上大学时,郑介东在他们这个特产班绝对没有今天的风光。全班三十名学生,二十九名正常毕业,取得了学士学位,只有他是肄业。在特产班,他太平常,平常得经常被忽略、被省去、被遗忘。就像他的相貌一样,一副大众脸,大众的嘴,大众的鼻子大众的眼,这些大众的五官又很大众地搭配在一起。大众可不是平均,不是匀称,而是一般般,是掉进人堆里找不出来的那种。郑介东的身高也挺大众的,大众应该是中等个子吧,可上大学时在大家的印象里他连中等都不是,那时他总是缺少水分般地缩着身子,看着就不显个头,也没个精气神。甚至他在班级里也不落后和捣乱,他就是没特点,没特点是他的特点。可是,就是这么个没特点的肄业生,二十年后已是数千万资产的集团老板了。瞧他现在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的样子,个子仿佛也长高了,人也长开了,这下特点也明显了,谁还能找到他过去的影子,都是钱垫底啊。 同学们的目光还聚焦在郑介东的脸上,他终于说出了答案:“那面条根根立了起来!” “哇——”包房内爆出一阵近乎夸张的笑声。这个段子悟出后能一下子笑喷出来,正可以显示笑者的聪明。幽默是什么?幽默就是聪明人自我认可和被人认可的过程,谁不愿意自己是聪明人呢。当然,已经知道答案仍在大笑的算是另一种聪明。真是同班同学,又都聪明到了一块,不论是哪样的聪明。 在大家哄笑的同时,典宏伟还看到坐在他正对面的女同学肖枚轻移手心掩着嘴,试图要做出害羞的样子,但她转脸又放弃了这个努力,坦然地和大家笑成一片。典宏伟想,这就对了,都四十多岁的孩子妈了,这么个有点淡黄的小段子,还不至于做出姑娘般的害羞状吧。典宏伟还知道,包袱没抖完。果然,郑介东站了起来,晃着身子对着一个汤盆比画着,他显然是把那汤盆比量成锅了,“我一看,不得了,就拿锅盖盖。”他做着手忙脚乱往那汤盆盖锅盖的动作,双手很有弹性地往下按,闭着嘴鼓着腮,竟真的把脸憋得通红,然后缓了口气,又举起那并不存在的锅盖,扬起来问大家:“你们猜,锅盖怎么样了?” “怎么样?” 大家又都做出想知道答案的样子,不论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 “嗨!锅盖成笊篱了!” 酒桌上闹出了气氛,同学们共同打造出秀场,这是典宏伟愿意看到的,他有了完成任务的把握。今晚,他是受已退休的第一届特产班老班主任金教授的委托,在母校对面的这个金佰川饭店,召集省农学院四十年校庆特产班二十年班庆的筹备会。他把十来个对校庆比较积极的老同学召集在一起,提前做一些准备,最终还要找一个做东的——就是出钱的。从今天郑介东的表现看,是非他莫属了。时下流行话语权,话语权就是谁钱多谁话就多,没看见美国人满世界说三道四吗,那就是人家有钱呢。 饭店外面的霓虹灯一闪一闪地映照到室内的墙上,那墙面上有一整幅的抽象画,红红绿绿斑斑驳驳,看上去似乎没个主题,那碎碎的,不规则的颜色,更没个主色调,就看你注重哪一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会的功能在逐渐地扩大。昔日的同学在一起,交流一下彼此的情况,叙谈一下昨日的友谊,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但同学会衍生出的内容可太丰富了,有回头找初恋感觉的,有建立关系网的,有做生意杀熟的,也有回避现实叙旧的。 典宏伟参加过不少同学会,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党校的,他感觉同学会还有一种对比功能。因为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就找当初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做比较,同学就成了参照物。比如他吧,这会儿就突然想到,当初要不是回机关写特产志,自己会在省蓝旗参场干什么呢?或者己离开那里了吧?人生如网上游览,一层套着一层,闪烁的提示链接着下一个选项,到哪里都是一片天地。怎好预测。 二十年前,省农学院园艺特产系招了第一个特产班,正式设立特产专业,重点开设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业的生产和加工课程。那时因招生匆忙,招生简章中还没来得及印上这个专业,就临时从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中抽了三十人,编成特产专业班。到毕业分配时,这个班的毕业生特别抢手。那时大学不好考,只有百分之三四的录取率,但分配也不愁,尤其是这第一批特产专业毕业生,全班三十名学生,除了肄业的郑介东外,都被两个单位包下了。一个是刚从省农业厅分设出来的省特产厅,正需要专业人才,就把这届特产班的七名班干部全部收入帐下。另一个单位就是省农学院,余下的二十二名同学都留校了,这些同学要和教他们的老师一起筹建特产系,特产系要从园艺系中分离出来,正缺人手。 典宏伟等几个风华正茂的学生干部就这样到了省特产厅报到。三天后,他们一同被分配到省特产厅直属单位,远在一百公里外的省蓝旗参场。 蓝旗参场可是全省数一数二的红旗单位,是一个集人参科研、生产和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事业场。他们七个又一趟车向位于蓝旗县的省蓝旗参场进发。谁知,刚到蓝旗,省特产厅的一个电话又追了过来,要抽调一名文笔好的毕业生到厅新成立的临时机构史志办写《省特产志》。那一年流行修志,每个行业都抽调人员写行业志,来送行的人事处肖干事就点了典宏伟的名字,叫他跟车回去写史志了。 典宏伟当天又回到省城,写了一年多的特产志,和各处室联系也就多起来,就没再回蓝旗参场,调到业务处去了。二十年来,他从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一直干到处长。而去蓝旗参场的六位,有四位仍在场里,两位中途去了郑介东创建的腾升参业公司。 当初,郑介东作为肄业生,特产厅自然是去不了,母校特产系也留不下。还是学院和系里做了沟通工作,把他分配到他家乡蓝旗县的供销联社土特产公司。于是郑介东这个参农的儿子,读了特产专业后,又回来收购水参了。在县供销联社土特产公司,他继续默默无闻,没人把他当成大学生、专业人才,本来他也没正常毕业嘛,要不是实行供销社柜组承包经营,他也不会走到今天。 在供销联社土特产公司干了一年多,全省供销系统开展柜组承包经营改革,郑介东所在的土特产公司,虽没有柜组但仍被分成了六个承包组,他被编入了六组。公司借给每个组十二万元的垫底钱,除负责本组成员开支外,还要向公司上交一万两千元的管理费,说是用于支付公司管理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开支。六组组长听说也是一个能人,他把他的五个组员召集在一起开会说,我们这个组也没什么业务,要不咱们这么的吧,咱们分开各干各的,垫底钱分开,任务也分开。郑介东就向公司借了两万元钱,背了两千元的任务,还要给自己开支,开始了类似个体的经营。等他回头一打听,同组的那五个人又合伙一起干了,等于把他给甩了。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