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为日记作品集,记录了作者周伟2002年在青藏地区徒步旅行19天穿越长江源头无人区的实况,以及自2004年至2008年到拉萨、阿坝、甘孜等地旅行的多次经历和感悟。不仅生动反映了当地别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状况,也展现了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和思索。随文配有多幅摄影图片,人文气息浓厚,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伟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为日记作品集,记录了作者周伟2002年在青藏地区徒步旅行19天穿越长江源头无人区的实况,以及自2004年至2008年到拉萨、阿坝、甘孜等地旅行的多次经历和感悟。不仅生动反映了当地别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状况,也展现了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和思索。随文配有多幅摄影图片,人文气息浓厚,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内容推荐 西藏的风景,始终在路上,西藏的风景,始终因你的情怀闪现又消失。宁愿失眠,也不失自己——这是我的西藏。 《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记录了作者2002年在青藏地区徒步旅行19天穿越长江源头无人区的实况,以及自2004年至2008年到拉萨、阿坝、甘孜等地旅行的多次经历和感悟。不仅生动反映了当地别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状况,也展现了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和思索。 《去往彼岸的智慧(藏地行旅日记)》由周伟所著。 目录 【上部】行到水穷处 青海,黄河源头——沱沱河沿2002年 【下部】旅羁僧俗间 Ⅰ 拉萨,青朴2004年 Ⅱ 甘南,黄南,阿坝2005年 Ⅲ 甘孜,色达2006年 Ⅳ 国道318:成都—拉萨2006年 Ⅴ 甘孜,玉树,昌都,国道317 2007年 Ⅵ 阿坝,果洛2008年 【跋】失眠扎西岛 试读章节 5月12日 10:12 多云 常州家中 现在,终于要出发了。 一个多月以前,南京的朋友急急打来电话,与我商量关于她的朋友L先生,即将开始的徒步穿越长江源头无人区的计划。是时,我正坐在上海:30层楼的办公室里,抬眼望去,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正被薄薄的烟雾所笼罩,看不到它们的尖顶;窗外的高架桥上,汽车像甲壳虫般忙碌穿梭,喧嚣与嘈杂穿透紧闭的落地窗隐隐地击打着鼓膜……我旋即赶往南京,听她详细讲完并不完善的计划,然后平静地对她说:“我也去。” 而这一个月以来,我依然平静,平静得自己都有些诧异。 我的平静,并不因为我对即将来临的旅程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相反,我知之甚少,而且所有汇聚而来的信息都指向艰苦与危险。唯一例外的是我和已经进入青海境内的L先生的两次通话,他的语气和表述都在暗示我,一切并不那么可怕。但他没有明说,我猜想,我们素未谋面,不了解对方,所以他不能贸然“诱惑”我。 困难与危险并非没有想过。初次身临陌生的高原,恐惧和孤独大概不可避免,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况且,我笃信爱因斯坦的那句:大自然神秘莫测,但没有恶意。相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侵害、阴谋和算计,在我30多年的经历中已然见识,那比大自然给我的恐惧更甚,所以我坚信恐惧不能打倒我。而孤独更不可能。L先生在今年春节之后从丽江继续行程,曾有一个在三峡地区偶遇的青年赶来与他同行,计划与他一起进藏,但没有坚持到巴塘就退了回去。据说,青年长期生活在山里,对于野外生活是适应的。我猜想,他或许是太孤独了。L先生一路沿江从上海跋涉而来,忙得不亦乐乎,拍片、调查、采访。但这青年也许并没有明确自己行走的目标,一路便无事可干。也许和L先生也不能建立起交流,也许,他的意志为孤独所包围,很容易就垮塌。而我,随身带着两套相机,一旦踏上旅程,必然激发我对摄影的热情。再说,一路和L先生总可以有很多交流,我相信他定是个有故事的男人。更为重要的是,当走进异域与奇境,我可以与大自然展开充分的对话,现代人真正的孤独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 现在,反倒是身体的因素我无从把握。按说,我的身体素质一向不错,“五一”刚去一趟江西抚州,背上了刚买的登山包进行了初步的体验,应该问题不大,但传说中的高原反应令我没有丝毫感性的经验可以为自己增添些许信心。 所能做的已都预备,谋在我,成在天吧。 5月13日 00:05多云南京 甫抵南京,我便成了一个联络员。 由于一帮热心朋友的相助,L先生独步长江的事情已经受到南京诸媒体的关注。江苏交通广播网打算在每天傍晚时分开设专题节目连续报道徒步的情况,《快报》、《晨报》好像也在策划一些活动。由于我是唯一一个远赴长江源与L先生汇合的人,便自然承担起这些媒体与L先生之间联络的任务。 我理解L先生的朋友们,他们都认为L先生的行为并非常人所能及,理应为大众所知晓,另外,L先生这一年多来的徒步已经耗费不少资财,现在是最后的冲刺,又是青藏高原的无人区,如果能够再筹措到一些资助,增添必要的装备,安全上更为稳妥。 而我对媒体的参与,很是淡然。想当年我在电台工作的时候,也多次运作这类社会活动,其核心也无非是媒体的炒作或者钱上的事儿。但无论如何,这对于L先生来说终究是必须走出的一步,他似乎在结束这次徒步之后要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环保方面的社会工作者,那么与媒体的合作将是不可或缺的。 L先生还在玉树的时候,我曾经跟他通了一次话。那些天,也有人劝他就此打住,装装样子就回来。但他非常坚定,决意要把这长江源头的最后一段走完,他联系了一个地质大学的考察队,打算最终跟随他们进入格拉丹东,甚至想从格拉丹东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我劝他,南京的媒体策划了一些活动,恐怕要在抵达长江源头之后先回来再说,他很不屑地说,不要管他们。 他的声音里,渗透着一幕幕场景,我想象着,当他行走在那片广袤的高原上时,是多么快乐,以至于愿意抛弃一切。我想,从他去年元月10日从吴淞口出发以来,也不可能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显然,在抛弃了很多东西之后,他获得了另外一些东西,令他更坚定或者更固执。 是的,我们的灵魂中,如果不卸掉一些东西,又哪里来空间盛装新的呢?这是一个转型的时期,逐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社会,许多填补欲望沟壑的东西急匆匆扑面而来,还未及咀嚼便囫囵吞下,金钱、地位、名誉、性、爱、自由……一个都不想少,即便我们吸纳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我们又有多少气力来背负呢?何况,为了获得乃至攫取,内心隐藏着的邪恶也正不由自主地被一一放逐。 卸掉点包袱吧。高以望远,空后有灵。 想起在上海的一个夜晚。咖啡、茶、啤酒,四个男人闲聊,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即将开始的旅行,其中一位一直很严肃、很认真地听着,他是个编剧,曾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他边听,边问,甚至打听起户外装备,最后开始滔滔不绝说他自己的事情,不经意间把初恋故事洋洋洒洒地倒了出来,以至于他的好友们都惊讶一~和他相处多年也从未听他说过这些事情。他感叹道,他的圈子里没有我这样的人,这些年来转来转去都围绕着钱,而在美国更惨,连这样轻松地在咖啡馆里和朋友闲聊的机会都很少。他最后说,等他手头的事情忙完了,跟我出去走走。这个初次相识的男人大我很多,当他把自己的故事和盘托出的时候,他似乎已经经历了一次旅行。 L先生还未联系上,他目前正在玉树前往曲麻莱的路上。 因为电台制作直播节目的缘故,需要到北京租借卫星电话,我或许要到北京取了电话,然后再往西宁,但目前各方似乎还未协调好,行程仍然未定。 5月14日 1:40雨南京 中午开始的雨,到晚上已经很大了,网上的消息,暴雨即将来临。 我喜欢雨,常在雨中独自漫无目的瞎走。雨中空气清新,繁杂的噪音也似乎被过滤了,汽车也好,匆忙的行人也好,刷刷地响,犹如静夜中的奏鸣。人的灵魂,大抵都是干净纯洁的,当包裹世界的空气与人伦都被污染,保持灵魂的干净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雨水可以简单冲刷的。 下午去电台参与直播节目,算是对L先生的连续报道的开端。但显然两位主持人准备得不够充分,整个节目泛泛而谈,了无生趣。 P22-25 后记 失眠扎西岛 扎西岛,一夜无眠。 这样的失眠,十一年前我第一次上青藏高原的时候也曾经历,那是在黄河源头第一小学,我徒步“两源”(黄河源、长江源)启程的前夜。十一年中,我多少次在藏区旅行,自己都得掰掰指头才理得清。但高原依旧,不因我与他一次次的亲近而网开一面。 曾经在青藏高原上旅行,走在路上的人,常常在某个刹那恍若隔世。就像扎西岛的失眠让我浮想联翩。我,属于被强硬与土地剥离的一代,焦虑的一代,灵魂流亡的一代。恰恰是在藏地的旅行,令我紧贴着大地,又触摸着天空,得以惨淡呼吸,找回自己的心跳,即便心跳往往剧烈。也正是身处藏地,生命与自然空前对峙,这时,我们才会思考生死。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又何尝得到过大自然的眷顾啊,在藏族文化与生活传统的方方面面,无不残留着自然力在族群身体上留下的无情印记,这些印记犹如密码,揭秘藏族人如何在空气稀薄之地生息,如何因应生,如何直面死——毫无疑问,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智慧。 每次旅行,我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久而久之存量可观。这些流水帐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给媒体撰稿留存素材,或者方便整理图片、写说明之类。偶尔翻看,尝惊讶于潦草字迹里一时一地的人和事,一点一滴的得与失——大多数已经在我的记忆里几近湮灭,那些我的过往,如今埋藏在文字里的经历,仿佛是羊群觅食的道路,曲折、凌乱而模糊,却分明在那里。 扎西岛,这个伸进纳木错的半岛,一夜间时雨时歇。直到黎明前,天光微曦,窗下脚步渐次杂沓,人声嘈杂——登扎西山看日出的游客出动了。我对日出没有兴趣,但还是起身裹上衣服去往湖边,青藏高原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令我饶有兴趣——人,是我最关心的。云层压得很低,阳光久久未能刺破,山坡上三三两两的游人翘首眺望,在失望中不停为自己增添希望。漫步湖畔,波涛比昨日傍晚更汹涌些,但不肆虐,亘古不变地衬托着大地的安宁……我知道,我的失眠就此结束。 西藏的风景,始终在路上,西藏的风景,始终因你的情怀闪现又消失。宁愿失眠,也不失自己——这是我的西藏。 2013/07/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