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衣冠服饰(精)/事物掌故丛谈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杨荫深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事物掌故丛谈”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全套书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和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由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是其中一册,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

内容推荐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中国历朝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在专制时代,服饰更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衣冠服饰(精)》除了对袍、衫、袄、帽等做了介绍,这类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书内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

目录

一 袍

二 裘

三 衫

四 袄

五 马褂

六 背子

七 裙

八 挎

九 帽

一○ 袜

一一 鞋

一二 靴

一三 巾

一四 带

一五 被

一六 褥

一七 衣料

一八 首饰

一九 脂粉

二○ 夹表

附录 历代服制辑略

试读章节

绣即以针刺成五彩之色,《考工记》所谓:“五采备谓之绣。”今于绸缎之上加以刺绣,亦谓之绣。上海顾氏的刺绣,在昔很负盛名。据姜绍书《无声诗史》云:“上海顾会海之妾,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则顾绣实创于顾会海之妾。古虽与锦并重,常连称锦绣,然绣尤重于锦,如《后汉书·舆服志》云:“制冕服垂舆刺绣文,公卿以下织成文。”织成文即指锦。盖锦绣虽均备五采,但锦系织成,而绣乃刺成,故更可贵。汉王充《论衡》所谓:“绣之未刺,锦之未织,丝帛何以异哉?”

绫,《释名》以为:“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然其后绫亦有各种花样,不限似冰凌一类。如《唐六典》云:“仙滑二州出方纹绫,豫州出鹕鹚绫、双丝绫,兖州出镜花绫,青州出仙文绫。”所谓方纹镜花,即示文理为方似花了。按:今绫的花样亦不一,大多用作装裱字画册页,制衣已很少了。古则百官多服绫,与罗并称为美好的丝织物。

罗本为网之类,用以络鸟,后以丝织成薄而有疏孔如罗的,也称为罗,《释名》所谓:“罗,文疏罗也。”通当有花与无花两种,无花也称素罗。古以为百官之服,惟以花纹大小为分别。又多作为袜帏之用,故诗人歌咏,辄多罗袜罗帏之语。

绮,在现在已无此种丝织物名称,其实也与绫相仿,不过花纹不同而已。《释名》以为:“绮,跨也,其文欹斜,不顺经纬之纵横也。”按:《汉书·高祖纪》云:“贾人母得衣锦绣绮觳。”据师古注:“绮今之细绫。”可知古亦视为贵物,商人不得著用的。此名称自宋以后已不闻,大约都称为绫了。 毂即现在所谓纱,《玉篇》所谓:“觳,纱也。”《汉书·江充传》云:“充衣纱觳单衣。”按:师古注:“纱觳纺丝而织之也,轻者为纱,绉者为觳。”今则通称为纱,无觳的名称了。

以上诸织物,皆有花纹或加以彩色,其纯白无花纹的,则为素为绢,素较为精,绢较为粗,《释名》所谓:“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绢,绝也,其丝缅厚而疏也。”今则绢犹其称,素则多称为纺。按:纺本为纺绩之义,《说文》所谓“网丝也”,《广韵》所谓“纺绩也”。今称纺之薄者犹云素绸,可知即古所谓素。

这许多丝织物,在古总称为帛,汉时又称为缯,故《说文》缯与帛互训,所以称绫为“帛之细者”,称绮为“文缯”,称素为“白缴缯”,称绢为“缯如麦乖舄”。至今则总称为绸缎。按:绸本作绸缪解,即缠绵之意,不作丝织物名称。惟《说文》则有纳,音与绸同,云“大丝缯也”,则亦为缯之一,可知作绸者非。缎,《说文》无其字。按:唐染织署详述各种织物,独无缎名,惟彭汉二州有贡段,是缎本作段,以其为丝织物,故别加糸旁罢!实则今所谓缎,盖即古之绮绫之类,皆有花纹。名称虽异,实为一物。今则绸缎之名亦渐为过去,新出的丝织物,或称绉,或称葛,甚至也有称呢的了。

布与帛古时往往对称,盖帛为丝织物总称,布为麻葛等织物总称,今则多称为棉所织。按:棉之传入我国,约在唐时,故棉布当始于唐。在唐以前虽也有棉布,大抵为外国所贡,中土实未曾有。所以如《说文》云:“布,臬织也。”臬即麻属。又《小尔雅》云:“麻芝葛日布。”均未有提及棉的。其中以葛为布,又有粗细之分,《说文》所谓:“缔,细葛也;络,粗葛也;绉,缔之细者也。”此种葛布均作为夏衣,即今所谓夏布,所咪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天子始缔。”至秋乃不服,所以潘岳《秋兴赋》有“乃屏轻筵,释纤缔”之语。至冬天所著的绵衣,古时因无棉花,其衬里所用为丝绵,新的亦称为纩。故《左传》有“挟纩”之语,纩即新绵也。P111-114

序言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在昔专制时代,自天子以至庶人,服制皆有规定,上得兼下,而下不得僭上。今则此种制度,已成过去,各人服饰,全随自由;且欧风东渐,服制更多变革,与吾国古时所服,迥异其趣。故欲以今制考证占制,事极困难。惟形制虽异,名称犹昔,如袍如衫,如裙如祷,以至如鞋袜,如冠帽,古今固多同其名称。今即就此习见习闻之衣服名称,分别考其由来,述其沿革。其为昔有今已不复存在者,则以本丛书名为日常事物,概不举列。大抵古今服制,其不同之点有三.一为古服上衣下裳,今则衣裳相连,而裳名转废;二为古服皆极宽大,惟武装较为窄小,今则除僧衣道服犹存古制外立日通服制,惟窄是从。其相同之点亦有三.一为古时平民服色,类为皂白而已,今除妇女以外,男子服色固仍如此;二为今日所服衣饰,仍不出于古时创制以外,虽问有变革,而名称仍如古时。其他首饰脂粉,过去如此久了日亦然,固无何等之分别也。此稿之成,为时极促,坊间又无同样著作,足供参考,取舍之间,全凭臆测,惟大雅正之!

杨荫深 一九四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