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本书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由专家进行了最新的注译和解读,值得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菜根谭/中华经典解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明)洪应明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本书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由专家进行了最新的注译和解读,值得阅读。 内容推荐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是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它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菜根谭》经典解读版,以明刻本为底本,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妙传神的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以经典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目录 第一章 方圆进退:知退一步之法,懂让三分之功 让步为高,宽人是福 知退一步,须让三分 面前放宽,身后泽长 高处立身,退步处世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 退步宽平,清淡悠久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 养喜召福,去杀远祸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清浊并包,善恶兼容 冷眼观物,热诚有度 热心助人,其福必厚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责人情平,责己德进 第二章 求学问道:专心领悟妙理,步入学用境界 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心地干净,方可读学 张弛有变,不失生机 学以致用,注重实际 花铺好色,人为好事 磨炼福久,参勘知真 逆境砺行,顺境销靡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闲莫放过,静不落空 凭兴作为,学贵有恒 磨砺如金,施为似弩 读书之善,观物之妙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幼不定基,难成大器 浓夭淡久,早秀晚成 学者扫物,直觅本来 幻无求真,雅不离俗 第三章 淡泊明志:真情来自日久,真味出自平淡 寂寞一时,凄凉万古 真味是淡,至人是常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粗茶淡饭,布被神酣 专求无念,凡事随缘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恩功当念,怨过宜忘 脱俗除累,超凡入圣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贫者不艳,因净风雅 栖恬守逸,最淡最长 浓味常短,淡中趣长 舍毋处疑,恩不图报 怒火沸处,转念则息 不昧己心,为民立命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辨别是非,明识大体 无害人意,存防人心 毋形人短,不持己长 无非和气,浑是杀机 亲疏有度,浓淡相宜 浮华不羡,淳朴存真 用人不刻,交友不滥 趋炎附势,人情通患 坦诚以待,久交不厌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善勿预扬,恶勿先发 第五章 言辞有度:话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尺度 宁可默然,不出躁语 言简意赅,注重场合 操履严明,不犯蜂虿 处世不偏,行事适宜 守口应密,防意当严 潜移默化,启迪人心 弥缝人短,化诲其顽 多栽桃李,不积诗书 攻勿太严,教勿太高 阴者勿交,傲者勿言 第六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得意回首,拂心莫停 骄矜无功,忏悔消罪 功盈召忌,业满召损 进时思退,得手思放 忧勤勿过,淡泊勿枯 地秽生物,水清无鱼 持其操履,敛其锋芒 功过不混,恩仇勿显 信人己诚,疑人己诈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 虚圆建功,执拗败事 恶不即就,善不即亲 穷寇勿追,为鼠留路 杯弓蛇影,猜疑不和 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伏久飞高,守正待时 零落露萌,凝寒回阳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第七章 持理灭欲: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天理路广,人欲路窄 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节制欲求,享用五分 贪富亦贫,知足亦富 一念贪私,坏了一生 起念便觉,一觉便转 宠利毋前,德业毋后 名不独享,过不推脱 放得心下,脱凡入圣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 同功相忌,同乐相仇 急流勇退,与世无争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人生苦短,何争名利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 处进思退,得手图放 逃避名声,省事平安 不忧利禄,不畏仕危 自老视少,瘁时视荣 名利尊卑,贪无二致 达人猛醒,俗士沉沦 月盈则亏,履满宜慎 不食钓饵,不落圈套 第八章 齐家教子: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善表诚意,融洽气氛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富贵宽厚,聪明敛藏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祖宗德泽,子孙福祉 以贤教育,影响后代 从容处变,剀切之失 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恩爱长存,善于忍让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尽量不做别人的眼中刺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准则,“才华须蕴”是做事的准则。君子之心应该是坦荡的,不应有不可告人的欲念、邪念乃至恶念。至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应该是合乎自然的,切忌好大喜功的炫耀,否则,必然招致旁人的嫉恨,自身的才华必然会变得飘飘荡荡的,终身不得其果,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一个人自恃才能过人,总是表现过多,锋芒太露,就会给对手带来压力和不快,他就会感觉到你气势太盛,不可一世,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将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当你的傲然之气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甚至会怒火中烧,不择手段地对你施以明枪暗箭。所以,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会自敛锋芒、韬光养晦。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察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当然,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的话,也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谁想杨修后来竟然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问题,每一个有希望接班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可说是个个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但是,杨修却偏偏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识时务,又犯了卖弄自己小聪明的老毛病。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准备选择做继承人的对象。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曹操想立他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进行盘查。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想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加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次都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 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率自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这时夏侯蔼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蔼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蔼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看戒。 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 在待人处世中,下属千万不可以处处一味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嫉恨,引火烧身。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自认为有才华有前程的人,要做到心高气不傲,既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就要战胜盲目自大、盛气凌人的心理和作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并且还应当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策略。 巧妙的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所有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处处卖弄,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起锋芒,以免惹火烧身,影响前程甚至危及生命。P15-17 序言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书名“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还有一种解释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所言亦当。洪应明将谭以菜根名,化大俗为大雅,变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 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作者以此为主旨,借解释菜根的含义,将儒的仁义中庸,道的无为知命以及佛教的禅定超脱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夫悯人、普度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 《菜根谭》从形式上看,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一段语录字数不多,但十分精粹。 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还是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转化而来,所以本书便于背诵流传。 从内容上看,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它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涉及的方面如此之多,但本书的核心主题多而不散,只有两个,一是人世,另一是出世。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上一杯香茶,静静地品味,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不仅处于逆境的人应该阅读,处于顺境的人也应该仔细熟读。读懂一部“静心沉思,乃得其旨”的《菜根谭》,才能真正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才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博大、淡泊、宽容、智慧,《菜根谭》中无处不在。阅读它,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书中的精彩片段还有很多,其含义深刻,意味悠长。愿您在充满睿思哲理的启迪中,品出生活的内涵,悟出人生的真谛,使前景一片美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