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五千年全知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静涛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静涛主编的《中华五千年全知道》是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线,以他们左右朝政、参与变革、指挥战争的某些片段编纂而成的。全书通过史实与传记、史料与传说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揭示出圣人先哲的思想、封建王朝的兴衰和金戈铁马的雄浑豪迈,进而展示出他们的文治武功、计谋韬略和荣辱功过,使我们这些后人能够从中悟出王朝更迭的根源、战争胜负的原因,并找到富国兴邦的道路。

内容推荐

华夏始祖黄帝有怎样的身世?“九鼎之尊”的典故从何而来?孔子为什么自称“丧家犬”?刘邦斩蛇起义是怎么回事?“马革裹尸”说的是谁?龙门石窟是怎样建成的?科举制度创建于什么时候?安禄山叛唐是谁惹的祸?赵匡胤靠什么黄袍加身?明朝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太平天国政权是如何建立的?是谁把退位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的?你知道红军为什么长征吗?南京大屠杀有多少中国人遇害?……

翻开《中华五千年全知道》一书,探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见证五千年中华发展史。

《中华五千年全知道》由静涛主编。

目录

远古传说时代

 盘古出世天地分

 女娲造人的传说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顿悟画八卦

 五谷诞生农耕始

 神农尝百草写书

 夸父追旭日化山

 始祖黄帝的诞生

 炎黄二帝战蚩尤

 仓颉受启发造字

 情深泪洒湘妃竹

 大禹治水“禹域”安

 舜禹禅让成绝唱

 涂山大会铸九鼎

夏商与西周

 启继位天下为家

 启钧台大会诸侯

 太康昏庸丢王位

 少康中兴复夏朝

 残暴昏庸的夏桀

 商汤求雨甘霖降

 鸣条大战夏桀亡

 成汤建商定制度

 盘庚迁殷殷商盛

 傅说拜相辅武丁

 武丁征四方中兴

 商纣王荒淫残暴

 周文王勤勉治歧

 姬昌囚禁演周易

 伯邑考舍身救父

 姜太公渭河钓鱼

 周武王伐纣灭商

 武王建周封诸侯

 周公一日三吐哺

 周公东征平叛乱

 周公制礼规言行

 国人暴动厉王逃

 幽王烽火戏诸侯

春秋与战国

 周平王东迁洛邑

 郑庄公小霸天下

 管鲍之交见真情

 齐桓公称霸中原

 庆父乱鲁终自杀

 管仲病榻言论相

 齐桓公饿死宫中

 五羖大夫百里奚

 重耳逃难终返国

 中原霸主晋文公

 城濮战退避三舍

 秦穆公称霸西戎

 一飞冲天楚庄王

 孙武杀妃练女兵

 吴王夫差让霸主

 卧薪尝胆越吞吴

 兔死狗烹文种死

 富可敌国陶朱公

 赵魏韩三家分晋

 魏商鞅变法强秦

 孙膑装疯斗庞涓

 围魏救赵齐军胜

 “退兵减灶”马陵战

 苏秦说六国合纵

 张仪施诈术连横

 蔺相如完璧归赵

 触龙说服赵太后

 信陵君窃符救赵

 李冰主修都江堰

 百家争鸣的时代

 道家创始人老子

 庄子白日梦化蝶

 儒家创始人孔子

 屈原痛沉汨罗江

 嬴政诛杀吕不韦

 荆轲刺秦不复还

 王翦使计终灭楚

 降齐国天下一统

秦与汉

 嬴政始称“始皇帝”

 度量衡货币一统

 “车同轨”与“书同文”

 秦修长城开灵渠

 李斯上《谏逐客书》

 蒙恬伐匈奴置郡

 秦始皇巡游天下

 焚书坑儒文化劫

 张良博浪沙刺秦

 李斯赵高沙丘谋

 赵高专权杀李斯

 大泽乡农民起义

 项梁项羽勇起义

 刘邦斩白蛇反秦

 破釜沉舟勇救赵

 赵高政变杀二世

 子婴复仇诛赵高

 刘邦乘虚入关中

 买人心约法三章

 鸿门宴刘邦脱险

 韩信忍受胯下辱

 项羽分封十八王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刘邦暗度陈仓

 背水一战勇破赵

 楚汉订立鸿沟约

 战垓下霸王别姬

 乌江边霸王自刎

 刘邦分封同姓王

 匈奴白登困刘邦

 吕雉封诸吕为王

 “文景之治”汉朝兴

 汉武帝独尊儒术

 张骞奉命通西域

 李广到死难封侯

 战匈奴卫青扬名

 霍去病封狼居胥

 司马迁发奋著史

 苏武牧羊不变节

 王昭君出塞和亲

 做皇帝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大起义

 登帝位“光武中兴”

 马援与马革裹尸

 班超与投笔从戎

 发明家蔡伦造纸

 两帝兴党锢之祸

 黄巾遍地大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刘关张桃园结义

 关东群雄讨董卓

 曹孟德趁势崛起

 挟天子以令诸侯

 孙策霸江东称雄

 屡反复吕布被杀

 青梅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袁绍逃

 关羽千里走单骑

 三顾茅庐《隆中对》

 诸葛亮联吴抗曹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

 黄盖义献苦肉计

 诸葛亮巧借东风

 赤壁之战曹操败

 华容道关羽放曹

 收汉中刘备称王

 关羽败亡走麦城

 曹丕废汉建魏朝

 刘备称帝建蜀汉

 刘备托孤白帝城

 诸葛亮七擒孟获

 孙仲谋武昌称帝

 司马懿发动政变

 司马昭诛杀魏帝

 乐不思蜀浑阿斗

 司马炎代魏建晋

 晋师灭吴成一统

 贾南风飞上枝头

 八王之乱晋室衰

 司马邺长安称帝

 石勒襄国建后赵

 敦煌石窟的开凿

 五胡十六国纷立

 苻坚一统北中国

 淝水之战苻坚败

 北魏凿云冈石窟

 冯太后改革魏政

 拓跋宏迁都洛阳

 萧衍废和帝建梁

 梁武帝出家为僧

 宇文泰霸权崛起

 高洋称帝建北齐

 陈霸先平叛建陈

 北齐凿石窟刻经

 周灭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灭佛治世

 建安文学七才子

 一代才女蔡文姬

 《三都赋》洛阳纸贵

 一代医圣张仲景

 华佗妙手医疾病

 曹植七步作成诗

 三绝画圣顾恺之

 书法巨匠王羲之

 不为五斗米折腰

 祖冲之与圆周率

 地理学家郦道元

隋唐与五代

 杨坚代周建大隋

 荒淫皇帝陈后主

 杨坚派将灭陈朝

 三省六部定隋制

 隋朝大军败突厥

 隋朝创科举制度

 耍阴谋杨广弑父

 杨广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三征高丽

 翟让起义在瓦岗

 窦建德河北起义

 宇文化及杀杨广

 李渊太原府起兵

 李世民东征西讨

 再反唐李密身死

 玄武门兄弟相残

 房谋杜断佐太宗

 魏征直谏唐太宗

 唐文成公主入藏

 唐三藏西天取经

 唐太宗贞观之治

 六祖慧能出民间

 武则天杀女求后

 武则天自立为帝

 狄仁杰与武则天

 韦后效武后摄政

 李隆基起兵讨韦

 唐玄宗开元盛世

 三千宠爱在一身

 安禄山无耻拜母

 安禄山起兵叛乱

 马嵬驿士兵哗变

 郭子仪平定叛乱

 李愬雪夜袭蔡州

 满城尽带黄金甲

 阿保机建契丹国

 李存勖建立后唐

 孟知祥建立后蜀

 石敬瑭无耻称帝

 徐知诰建立南唐

 晋辽交兵后晋亡

 郭威代北汉建周

 周世宗柴荣改革

 官场不倒翁冯道

 初唐四杰少英才

 千古谪仙李太白

 唐朝诗圣杜子美

 “吴带当风”吴道子

 白居易居易不难

 顾闳中画夜宴图

两宋与辽金

 赵匡胤黄袍加身

 太祖杯酒释兵权

 “斧声烛影”太祖死

 宋太宗消灭北汉

 杨业雁门关血战

 宋真宗泰山封禅

 包青天铁面无私

 赵元昊建立西夏

 范仲淹改革失败

 王安石主持变法

 阿骨打建立金国

 辽朝皇帝亲征金

 宋江方腊大起义

 金联大宋灭辽国

 李纲东京保卫战

 “靖康之变”北宋亡

 赵构称帝建南宋

 耶律大石重建辽

 精忠报国的岳飞

 千古第一奸秦桧

 南宋金绍兴和议

 辛弃疾夜入金营

 宋孝宗受困于“孝”

 司马光一心著史

 苏东坡多才多艺

 欧阳修“文学变革”

 《清明上河图》传世

 大宋才女李清照

 千古绝唱《示儿》诗

 毕昇发明泥活字

元朝

 铁木真统一蒙古

 蒙古军攻灭西夏

 一代天骄军中死

 宋蒙联手灭金国

 蒙哥继位蒙古汗

 忽必烈争夺汗位

 文天祥亦诚报国

 忽必烈建国大元

 世界最大的帝国

 马可·波罗游中国

 元朝建帝师制度

 忽必烈平叛乃颜

 元仁宗尊儒改制

 南坡之变英宗死

 三帝纷争天下乱

 元修宋辽金三史

 戏剧鼻祖关汉卿

 元曲状元马致远

 杂剧专家郑光祖

 放浪形骸的白朴

 科学巨匠郭守敬

 《文献通考》考典章

 朱思本绘《舆地图》

明朝

 挑动黄河天下反

 朱元璋崛起江淮

 陈友谅兵败被杀

 元帝遁元朝灭亡

 朱元璋登基封王

 胡蓝之狱诛功臣

 捕风捉影文字狱

 朱允炆建文改制

 朱棣“靖难”即帝位

 三宝太监下西洋

 朱棣迁都北京城

 明成祖五征蒙古

 土木堡英宗被俘

 于谦保卫北京城

 朱祁镇复辟帝位

 戚继光驱逐倭寇

 海青天备棺上书

 西洋和尚利玛窦

 “梃击”、“红丸”及“移宫”

 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由检铲除魏党

 李自成陕北起义

 袁崇焕冤屈被杀

 洪承畴失节降清

 张献忠攻取襄阳

 闯王李自成进京

 崇祯帝自缢景山

 解缙编《永乐大典》

 李贽反封建思想

 汤显祖“临川四梦”

 施耐庵与《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李时珍论药著书

 《金瓶梅》刊行全国

 吴承恩写《西游记》

 徐光启学贯中西

 宋应星大义著书

 徐霞客与母同游

清朝

 努尔哈赤建后金

 努尔哈赤败宁远

 皇太极登基建清

 多尔衮迁都北京

 郑成功收复台湾

 顺治帝册封达赖

 雄才大略康熙帝

 康熙三征噶尔丹

 清朝大兴文字狱

 雍正暴卒圆明园

 乾隆几度下江南

 曹雪芹与《红楼梦》

 中国第一贪和珅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大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火烧圆明园

 洋务运动不洋务

 容闳促成留美生

 李鸿章签卖国约

 中与日甲午大战

 康有为公车上书

 光绪帝戊戌变法

 中国第一所大学

 义和团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中华

 慈禧无耻签辱约

 革命先驱孙中山

 革命团体遍全国

 黄兴的革命生涯

 清末帝溥仪登基

 辛亥年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

 《新青年》上海创刊

 新文化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孙中山北京去世

 南昌起义第一枪

 建立红色根据地

 朱毛井冈山会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卢沟桥“七七”事变

 平型关首战告捷

 日军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血战胜利

 百团大战扬军威

 皖南事变相煎急

 中共七大的召开

 抗日战争的胜利

 假和平重庆谈判

 台湾省重回祖国

 辽沈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

 平津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欢乐颂

 志愿军抗美援朝

 万隆会议求团结

 武汉长江第一桥

 第一次核爆成功

 中国第一条地铁

 第一颗氢弹爆炸

 南京大桥跨南北

 “东方红一号”升空

 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访问中国

 毛泽东主席逝世

 十一届三中全会

 香港特区的成立

 澳门特区的成立

 西部大开发启动

 中国的入世之路

 “神五”的发射成功

 青藏铁路的通车

 全面取消农业税

 “嫦娥一号”探月宫

 世界最长跨海桥

 北京举办奥运会

 “神七”的成功降落

 六十周年大阅兵

试读章节

盘古出世天地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悄悄地孕育着盘古。

盘古在大鸡蛋中孕育着、生长着,如同睡着了一样,发出呼呼的鼾声。一年、十年、百年……转眼之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睁开了眼睛。但四周黑暗一片,什么也看不见。黑暗使他闷得发慌,接着又是万分的烦恼。他实在忍不住了,向旁边一抓,竟抓到了一个大斧子。于是,他拼尽全身的力气,狠狠地向前劈去,随着山崩地裂般的一声巨响,那个曾紧紧地包着他、孕育了他的混沌的大鸡蛋被劈裂了。

大鸡蛋中,那些轻而清的东西缓缓地向上升去,慢慢地变成了天;那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地沉下来,一点点地变成了地。于是,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让盘古用大斧子给开辟出来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会再合拢起来,就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着。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一万八千年又过去了。天升得极高了,地也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为高大。

那么,盘古到底长了多高呢?据说,有九万里那么高。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他就像一根长长的大柱子撑在天和地的中间,不让它们再重新合拢在一起,回到那混沌黑暗中去。

又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盘古就在孤独寂寞中做着这支撑天地的辛苦工作。到后来,天和地已经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竭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的时候,身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团团气变成了天上吹着的风和飘着的云;他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滚过天空的隆隆雷声;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睛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与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大道;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

总之,尽管盘古开天辟地后死去了,他却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女娲造人的传说

传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大地渺无人烟,毫无生气。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总觉得天地间似乎缺少了什么。她想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有一天,女娲找到一处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来,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娃娃。当她把这个泥娃娃放到地上时,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动了起来。女娲心里很欢喜,便继续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的人,还给他们戴上了头饰。她一心想让这些充满灵性的人布满大地,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发出幽光。夜深了,疲惫的女娲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了一会儿。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赶紧起来继续做。

后来,女娲觉得这样实在太累了,造人的速度也太慢,就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进一个泥潭里,搅上浑黄的泥浆,再把藤条一甩,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很多跳着叫着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一模一样。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这些赤裸的人围着女娲欢呼跳跃,虔诚地感谢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开始生活。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后来,女娲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阴气,她们便成了女人。女娲让男人和女人结婚配对,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一来,人类就生儿育女,世世代代繁衍,绵延不绝。女娲创造了人类,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燧人氏钻木取火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以狩猎为主,生吞活剥、茹毛饮血,过着原始、野蛮的生活,他们还不知道利用火,什么东西都吃生的。其实,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出现了:火山爆发有火,电闪雷鸣常引起森林火灾。最初,原始人看到火,还以为是什么怪物,怕得要命。后来,当人类看到野兽被大火烧死后,又闻到火中散发出的阵阵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烬中的熟肉吃。经过品尝,人们发现被火烤熟的东西竟然那么鲜香可口。于是,人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火烤东西吃,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留下来使它不灭,好长期使用。但是,保留火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火种就很容易熄灭。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个叫“燧人氏”的人发现,用两块燧石互相撞击摩擦,能够撞击出火花来。于是,他马上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人们,并教人们采集这种“火石”。他还发现,用一根坚硬而尖锐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头上使劲地钻,木头上也能钻出火星。这便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由来。

发现、利用火和发明钻木取火,这无疑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人类掌握了取火的本领,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结束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类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增加了,取食的对象和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人类还利用火取暖御寒、抵抗野兽的袭击。由于食物结构的改变,人类的生存能力、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P2-4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直流传至今。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文明。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精神食粮。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古往今来的大事,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翻开本书,就展开了一幅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生动浅显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图片所讲述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将把读者带进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

值得观赏:商代的青铜文明独步世界,风采绝世;春秋战国诸子讲学,百家争鸣;大唐贞观之治开盛世气象,泽被后世;两宋文化繁华绮丽,风流蕴藉……

值得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勇气和力量从何而来?科举制度怎样延续千年而不衰?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如何横扫欧亚大陆?

值得发现:曹操为何被称为“乱世枭雄”?宋太祖“斧光烛影”的死亡之谜真相如何?燕王朱棣篡位有何难言的隐衷?

回眸,历史的天空……

历史不能重复,但历史又如一面镜子,博古则能够通今。在本书所收集的故事中,读者不难找到对当下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那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知史达变,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注重用自己的历史去教育与鼓舞它的人民。阅读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他们熟知过去,了解民族的兴衰荣辱,而且还可以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扬民族优良传统。作为历史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子孙更应该以五千年历史为基石,以现在为起点,振兴民族,屹立于世界。

本书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以他们左右朝政、参与变革、指挥战争的某些片段编纂而成的。全书通过史实与传记、史料与传说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揭示出圣人先哲的思想、封建王朝的兴衰和金戈铁马的雄浑豪迈,进而展示出他们的文治武功、计谋韬略和荣辱功过,使我们这些后人能够从中悟出王朝更迭的根源、战争胜负的原因,并找到富国兴邦的道路。

滔滔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滚滚长江养育着华夏子孙,每一滴水都融入了祖先的血脉,每一抔泥沙都埋藏着祖先的英魂。五千年悠悠而逝,多少风流人物已成为匆匆过客,风化为历史的尘埃。但是,他们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在中华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因此,希望您将本书作为历史文化的缩影,到历史的长河中去重温大唐盛世,追溯秦汉雄风。

编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