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琴编著的《货币政策效果解析》将菜单成本引入货币政策分析框架,回答了为什么紧缩货币政策比扩张货币政策更有效,并进一步将菜单成本与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开创的金融加速器理论融合起来,发现金融摩擦在不同经济阶段、区域、产业和企业间的差异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在这四个维度上呈现出了非对称性,进而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具有很高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主题
1.2 研究背景与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6 本书创新与局限
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相关文献与研究进展
2.1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理论渊源
2.2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和证据
2.3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
2.4 应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政策建议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紧缩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3.1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现状
3.2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3.3 计量模型和检验方法
3.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5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证据
3.6 本章小结
4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直接形成机制
4.1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初探
4.2 名义价格的非对称调整机制
4.3 非对称菜单成本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中的作用
4.4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直接形成机制的实证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间接形成机制
5.1 货币政策在不同维度上均表现出了非对称效应
5.2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的研究脉络
5.3 价格粘性机制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5.4 不确定环境中的金融加速器模型
5.5 经济系统中的部门最优策略
5.6 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
5.7 金融加速器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放大机制
5.8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放大机制的仿真试验
5.9 本章小结
6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现状
6.2 八大经济区划分的由来
6.3 数据来源与分类说明
6.4 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
6.5 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成因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7.1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研究现状
7.2 指标和研究方法说明
7.3 实证结果及分析
7.4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原因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启示及展望
8.1 全书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