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与那个衰败的时代裹挟之深,使他在死后的百余年中咎誉加身,无法逃脱。叶曙明编著的《书生的事业(李鸿章大传)》梳理时代脉络,发掘个人琐细,力图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重绘这位“晚清第一重臣”的人生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生的事业(李鸿章大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叶曙明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与那个衰败的时代裹挟之深,使他在死后的百余年中咎誉加身,无法逃脱。叶曙明编著的《书生的事业(李鸿章大传)》梳理时代脉络,发掘个人琐细,力图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重绘这位“晚清第一重臣”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千年来顶会做官的中国人 叶曙明编著的《书生的事业(李鸿章大传)》是一部书讲透根本的为官从政、做人处世之道! “李鸿章是一个悲剧人物,就像那个整天要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这是他的宿命,也是中国的宿命。”叶曙明先生说。近代史研究名家叶曙明先生又一力作“李鸿章大传”,从文明史的角度出发,展现了李鸿章在举步维艰之中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做出的努力。叶曙明先生从八十年代开始历史研究与写作,每一部都有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史料扎实,文笔优美,深受读书界与媒体的好评。他以历史学者的眼光学养、小说家的笔调才情,展现了活生生的李鸿章,更加贴近现代读者。从李鸿章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境遇,看到近代中国正如西西弗斯一样百折不挠地向着文明推进。 目录 耕读传家 潜龙在渊 初识曾国藩 天国风暴 家乡烽火连三月 殉国今日事 转战含山、巢县 无家的失群雁 幕府生涯 湘军崛起 风雨故人来 埋头案牍的日子 祁门行营 筹办淮扬水师 失望出走 淮军草创 峰回路转的一年 淞沪危急 淮军的诞生 鳌鱼脱却金钩去 叫花子兵在上海 一战而红 秉政江苏 现代化的起步 四江口大捷 组建班底 白齐文事件 太常争夺战 血洗昆山 扫荡吴越 平吴决胜年 苏州杀降 大局渐人顺境 遣散常胜军 天国灰飞烟灭 艰难的善后 平定捻乱 天下第一军 署理两江总督 病夫领军 尹隆河之战 大破东捻 肃清西捻 试读章节 耕读传家 大清道光三年(1823),天下大致义安,虽然有一些民变骚乱,在边远的省份此起彼伏,但都是疥癣之疾,不足为患。在过去的一年中,除了南方的鸦片走私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令朝廷略感担忧外,尚属风调雨顺的年份。 正月初五,干支为癸未年甲寅月乙亥日,生肖属马。淮河两岸的乡村,沉浸在浓郁的过年喜庆气氛中。虽然民间习俗,初四是“送年日”,表示年已经过完了,但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家家户户都在迎财神,并忙着为第二天的“菩萨踩水”活动,准备祭神用的香纸、供品、鞭炮,所以十分热闹。 这天清晨,合肥东乡大兴集一户李姓人家诞下了一个男婴。事先既没有梦熊之兆,降生时也没有异香满室,伴随他而来的,只有漫天呼啸的北风,但新年添人添口添丁,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欢乐与憧憬。 人们还没来得及用金银花给这个新生婴儿洗身,四乡八镇一年一度的“菩萨踩水”已开始了,鞭炮声、欢呼声、锣钹声,由远而近,像洪水突然暴发一样,在乡间四下蔓延、奔腾高涨。老的们(男人们)把平日供奉在庙里的龙王菩萨抬出来,沿着河坡堤奔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村民扶老携幼,簇拥而行,最后根据菩萨停下来的地方,判断这年是旱是涝,水位高就涝,水位低就旱。这天风很大,合肥人把这种天气叫做“六风子”,正月初六刮风,预示一年四季都有风。 婴儿仿佛受到惊吓,放声大哭。也许,这是上天的暗示,这孩子的一生,注定要在大风大浪中度过。 他的名字叫李鸿章。 中国人习惯以长江划分南北,江北是北方人,江南是南方人。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南北对抗的历史。海洋文化进入中国,最早从南方登陆,沿海岸线向东部输送,再渐次向北、向西压迫,与西北的黄土文化相颉颃。回顾两百余年社会的嬗变,几乎所有涉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事件,都有一股南方的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安徽横跨南北,是南北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安徽人究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这个疑问,当后人在探讨李鸿章的思想性格时,亦难免会缠绕脑际。 满清入关之初设江南省,范围包括了安徽、江苏、上海一带。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一分为二,设江苏与安徽两个省。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依然觉得安徽是江南的一部分。清光绪年间安徽的《庐江县志》,即有此提问:“而庐邑地介江淮,当南北之孔道,其间郡县分合之故,山川城郭昔是今非之迹,与夫人民谣俗何以近乎南而殊乎北?政教期会何以酌乎古而宜乎今?” 如果把安徽省分为淮北、江北、江南三部分,那么可以看出,江南与淮北的民风,泾渭分明。淮北十年九荒,生存环境恶劣,以致每岁无论丰歉,均有大量流民输出,凤阳花鼓,天下闻名,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方文化。民国年间一本地方史志,即以淮北地区的蒙城为例说,这里“民气强悍,重武轻文,在前清时代百年间无得科第者”。 合肥处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人称“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西望蜀岫,东近鲍台,北临淮浦,南俯巢湖。”民风淳朴,人们勤于稼穑,不喜商旅,庐州青阳山房余忠宣公评价合肥人:其民质直而无二心,其俗勤生而无外慕之好,其材强悍而无孱弱可乘之气,故盗不能欺,利不能诱,兵不能怵。这样的评价,与现实大致相符。 从合肥再往南,则为江南地区,民风“近乎南而殊乎北”的特征,更为明显。距离合肥两三百公里以外、长江以南的徽州地区,与淮北迥然不同,徽州的商人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以贾代耕,求食四方,恒为数百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亦呈现南盛北衰的状态,清代安徽共诞生了一千一百八十九名进士,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以书院的数目而论,江南最多,江北次之,淮北又次之。 大兴集李家的先世本姓许,明季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从家族渊源来说,当属南方人无疑。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字式和,号玉泉,别号愚荃,是一位历举不第的乡间塾师,自嘲“只今虚费夤宫粟,潦倒风潮两鬓星”;母亲是合肥处士李洪谟之女,嫁入李家后,诞下六男二女,六个儿子是:李瀚章(初名章锐)、李鸿章(初名章铜)、李鹤章(初名章谈)、李蕴章(初名章钧)、李凤章(初名章铨)、李昭庆(初名章钊)。 李家是典型的耕读传家,往上追溯,高祖、曾祖、祖父几代人都没有考取过功名。李文安在乡间开设家塾——棣华书屋,传授童蒙,熏陶亲族。读书人不能晋身政坛,最常见的出路有两条:一是习岐黄,悬壶济世;二是做塾师,聚徒讲学,亦足以保持儒生令誉。李文安选择了讲学一途。 李鸿章六岁即入馆接受启蒙。外面的世界,已呈密云待雨之势,南方的鸦片走私贸易愈演愈烈,近乎失控,朝廷的禁令,形同虚设;在更远的世界,欧洲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结束,俄国大获全胜。然而,在李鸿章的小小书屋外,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门临方塘,水光映照,菊花三径,杨柳数株,环境清幽雅静。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学《童蒙习句》,学《六书指南》,学《三字经》《百家姓》。年岁稍长,又拜了几位老师,读《圣谕广训》,习经史词章,专攻宋学。P1-3 书评(媒体评论)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竞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耸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